(共14张PPT)
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曹操的《短歌行》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艺术上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语言质朴,朗朗上口。《归园田居(其一)》这首诗与诗人一贯的诗风相同,用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平平淡淡的田园农家生活,直白自然,无雕饰,而表现的诗意似浅实深,这是本诗的成功之处。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是高考诗歌鉴赏的重点之一。
教材导引
技法攻略
3
解题思路
4
1
目
录
CONTENTS
真题演练
5
知识讲解
2
解读高考
知识讲解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诗歌的语言更具有形象性、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跳跃性。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要求考生了解诗歌语言的这些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进一步领悟诗歌的精妙之处。
知识讲解
语言风格就是作者在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所体现出的区别于其他作者的艺术特色。这往往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有关。不同作者或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也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体会诗歌的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其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
知识讲解
常见的诗歌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 风格特征阐释 代表诗歌
豪迈奔放 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宏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沉郁顿挫 沉郁就是深沉蕴藉。沉郁的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杜甫《登高》
言近旨远 语言浅近,意旨深远,常于平常的景、物、事中寄托深意。 朱熹《观书有感》
朴素自然 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 陶渊明《饮酒》
知识讲解
语言风格 风格特征阐释 代表诗歌
婉约细腻 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腻,细如抽丝。 李清照《武陵春》
含蓄蕴藉 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 朱庆馀《近试献张水部》
清新明快 这种风格常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其艺术境界如大雨过后的青青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 杜甫《绝句》
幽默讽刺 诗中多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 陆龟蒙《新沙》
高考考点 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能力层级 鉴赏评价 D
考点解读 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高考中的常见题型。要求考生能够结合诗歌内容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该考点是高考诗歌鉴赏的重点考查内容,近6年的高考中出现了10次,考查频率较高,难度较大。
核心素养 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合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要求,即“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
设题方式 一是主观题,二是客观题。
解读高考
明辨题型
提问方式中会有特色、风格等关键词。
技巧攻略
赏析诗歌语言风格方法导航
抓住题型标志,看清设问角度
明确方法步骤,找准思路依据
审题
答题
技巧攻略
诗歌语言风格的判断角度
角度 分析
题材 咏物诗一般含蓄委婉,闺怨诗一般婉约细腻,边塞诗一般豪迈雄奇,山水诗一般清新明丽,爱国诗一般悲壮慷慨。
意象 分析诗中最能体现语言风格的意象。如运用“菊花、飞鸟”等意象描写田园生活的诗句,语言风格一般清新自然。
用词 分析诗的用词,如辞藻华丽、色彩鲜明的诗句一般绚丽飘逸,直接陈述、不加修饰语的诗句一般平实质朴。
情感 诗歌的情感体现其特有的语言风格。如抒发悲愤之情的诗句,其语言风格一般沉郁顿挫。
作者 杜甫沉郁顿挫,李白豪放飘逸,白居易平实质朴,王维清新雅致,李商隐缠绵哀婉,苏轼豪放旷达,辛弃疾雄浑壮阔,陆游慷慨悲壮。
解题思路
鉴赏诗歌语言风格解题思路
列例证:援引诗句具体分析
析情感:(点明蕴含其中的情感)
明特色:此诗(句)的语言特点是……
解题思路
真题演练
(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鹊桥仙·赠鹭鸶
[宋]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本词语言多用口语,风格亲切自然,浅近直白,通俗易懂。
②语言诙谐风趣,活泼生动。
真题演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语言特色的鉴赏能力。
作答时抓住本词的重点语句“来吾告汝“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白沙远浦、青泥别渚、虾跳鳅舞”,可见本词并非辛词一贯的沉雄豪迈,而是清新明快的文风。
明确本词的语言特色后,结合诗中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并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即可。
本词开篇就写到“溪边白鹭,来吾告汝”就像作者一边抚摸着鹭鸶一边同它谈话,并且话中称鹭鸶为“汝“君”,告诉它要去鱼虾多的地方去捕食,要有鸿鹄之志。采用这种对话式的描写,营造出了轻松亲切的氛围。
本词采用了很多口语化的语言,如“鱼儿、堪数、剩有、来”等,这些口语的运用,不加雕饰的语言,使语言更清新自然,表达更加的直白,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