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2《归园田居(其一)》优质教学课件1(2课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2《归园田居(其一)》优质教学课件1(2课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5 12:5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初读诗歌,抓住诗眼
3
深化提升
5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
走进诗歌,品味鉴赏
4
目录
6
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1.熟读诗歌,了解陶渊明生平经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学习诗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精神品格。
2.反复吟咏诵读,体会诗人的感情。
3.品味揣摩诗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躬耕垄亩陶然于耕种之事,他挥毫纸上,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传统的山水风景因为他的创作而带上了汗水的味道和泥土的气息,他的归隐为中国的文人提供了入仕外的另一条生存之道。他被后人称作“田园诗人之宗”“隐逸诗人之祖”,他就是中国最伟大的田园诗人——陶渊明。
活动一:初读诗歌,把握诗眼
1.题目《归园田居》很简单的四个字,却包含了重要的信息。这里面有一个字是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
2.围绕这个字,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
(1)“归”字。
(2)归因、归处和归感,是这首诗写的三个主要内容。
背景音乐:箜篌曲《蕉窗夜雨》
活动二:走近诗歌,品味鉴赏
一、分组讨论。
1.归因:在古代,官场可以说是一片热土,太多人心向往之,那陶渊明为何而归呢?
提示:从诗中语句并结合时代背景及诗人经历来回答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尘网”“樊笼”。“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写出诗人对官场厌恶。“误”字显示出诗人的悔恨之深。“三十年”写出误入时间之长,而诗人自己也像被困住的“羁鸟”“池鱼”一样,毫无自由。正因如此,诗人选择了回归。
2.(1)诗中哪些句子是描写归处的?
(2)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来构建这幅优美宁静的田园图景?
(1)“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2)意象: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都是农村生活中常见的景象,诗人在意象的选择上并没有追求新奇。
2. (3)仔细品读描写田园图景的八句,思考美在哪里?
恬静、幽雅,空阔而简陋,一片宁静、一片和谐、一派迷茫、一派朦胧,这美似仙境的田园让诗人弃官归隐,流连忘返。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四句写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你看,住宅周围有十余亩土地,八九间草屋,地方虽不大,房屋虽不多,但毕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王国。榆树柳树的阴影遮住了后房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屋子前边,环境是多么幽雅美丽!这里衬托出了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
活动二:走近诗歌,品味鉴赏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是安详的、舒缓的、柔和的。“狗吠深巷中”写远闻,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鸡鸣桑树颠”写近闻,没有混乱,鸡才能在桑颠得意地啼叫。
总之,这八句诗,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捕画出了优美画面,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有淡有浓,有活泼有生机,有朴拙自然的趣味。而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诗人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的心境。
活动二:走近诗歌,品味鉴赏
3.归感:归去后陶渊明的感受是怎样的?
活动二:走近诗歌,品味鉴赏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诗人由外而内描写自己的居所。在这样一个静谧的环境中,自己的住室也是清静的没有繁杂琐事的扰乱。这里一方面写自己的居所,另一方面也是在写自己的心境。离开了污浊的官场,摆脱了俗事的应酬,诗人的心境是恬淡的,自由的,洒脱的。诗人的灵魂有一种找到精神家园的安宁感。正因为如此,诗人才由衷地感叹:“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最后两句是全诗主旨,诗人终于跳出了官场的樊笼,开始田园生活,守住自己的本性。
二、总结归纳
通过以上学习,这首诗表达了陶渊明怎样的感情?
这首诗抒发了陶渊明对官场的厌倦,以及辞官归隐、躬耕田园的自由、喜悦之情。
活动二:走近诗歌,品味鉴赏
活动三:深化提升
领悟陶诗平淡质朴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浓郁诗意。
陶渊明的诗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他的诗给人的突出印象是平淡自然: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淡心境。而这些又是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自然地抒写出来的,使人感到好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儿斧凿痕迹,十分亲切,还富有意境。《归园田居》中我们不只看到榆柳桃李中的几间草房、村落中的几缕炊烟,听见深巷的犬吠、树顶的鸡鸣,所有这些还构成一种境界,这境界宁静安谧、淳朴自然。
这种特点的形成与诗人的创作手法密切相关。诗人写作田园诗,目的并不在于客观地描摹田园生活而是要强调和表现这种生活中的情趣。因此,他在创作时并不是随意摄取田园生活的影像,而是把那些最能引起自己思想感情共鸣的东西自然地放到诗中来,在平凡的生活素材中含有极不平凡的思想意境,它潜移默化,使人感到亲切,又感到崇高。苏轼说:“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复不已,乃识其奇趣。”所谓“奇趣”正是从意境中产生的。由于他的诗有意境,因而全篇也就浑然一体。这在艺术上又与汉魏诗的“气象混沌,难以句摘”不谋而合。
活动三:深化提升
布置作业
结合学过的陶渊明的作品想想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陶渊明?请以“写给陶渊明”为题自由创作。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朗读诗歌,把握节奏
3
布置作业
5
导入新课
2
合作探究,分析情感
4
目录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体味作品的思想情感。
2.比较阅读《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古人说:“文如其人。”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而曹操和陶渊明:一个是一代枭雄,一个是隐逸之宗;一个具有一统天下的宏大气魄,一个则有崇尚自由的隐逸情怀。所以他们的作品具有不同风格。
活动一:诵读诗歌,把握节奏
朗读指导
节奏:
《短歌行》基本上是两个节拍,二二式;
《归园田居》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式或二一二式。如: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活动二:合作探究,分析情感
1.“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忧”什么?真的是想借酒浇愁吗?“守拙归园田”,“拙”指什么?为什么陶渊明要“守拙”?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一个政治家身处乱世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发出的人生苦短的忧叹。表面上是要借酒浇愁,实际上是表现出一个有雄心壮志的政治家深感人生苦短的苦闷心理。“守拙归园田”,“拙”即朴拙,不学巧伪,不争名利,与世俗的技巧相对,陶渊明要“守拙”,即强调自己不会受官场的影响,与其同流合污,要坚守自己的纯真本性。
2.曹操想“掇明月”,陶渊明重“返自然”,各自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掇明月”,表现曹操思慕人才而不得的惆怅心理。“明明如月”流露了对人才的思慕之情,在诗人心中,人才如悬空之月,明鉴宇内。明月可望而不可即,即为人才难得,也反映诗人欲得人才的迫切之情。“复得返自然”,“自然”既是自然环境,又是顺应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与开篇的“丘山”照应,是点题之语,表明诗人对回归田园生活的喜悦之情。
活动二:合作探究,分析情感
3.钟嵘在《诗品》中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黄文焕在《陶诗析义》中说:“恰见去忙就闲,一一欣快;极平常之景,各生趣味。”结合两首诗歌,谈谈自己的体会。
《短歌行》以感人的真诚和慷慨悲凉的感情吟咏了生命的忧患,以貌似颓废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心忧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全诗以感慨开篇,继之以慷慨、沉吟,再以忧愁接之,后以开朗收尾。忧乐夹杂,以如歌的行板倾诉了作者慷慨激昂的情怀。
活动二:合作探究,分析情感
《归园田居》写的是隐退丘山之志,作者用“误落”“去”“旧林”“故渊”等语,说明其原为世外之人,尘俗生活有违本意,不是来处。所以他无比向往回归田园,其笔下的田园之景,方宅草屋,榆柳桃李,人村墟烟,狗吠鸡鸣等,全在作者不动声色的白描中一一写出,都带有自己的色彩,以景之娴雅宁静,见我之旷达冲淡。
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鲁迅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写一篇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