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高考考点聚焦: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共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高考考点聚焦: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共1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5 19:40: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优教高中语文名师系列
《琵琶行并序》一诗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一是抒情主人公,即作者本人形象;二是描写的客体人物形象,即琵琶女。二者在江边偶遇,既而琵琶女的琵琶声引发了作者白居易强烈的共鸣,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深沉感慨。
“人物形象”的分析是古典诗歌鉴赏题目的重要考查内容之一。
教材导引
技法攻略
3
答题模板
4
1


CONTENTS
真题演练
5
知识讲解
2
解读高考
知识讲解
对诗歌人物形象的鉴赏,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内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为两类:
诗人的自我形象
诗歌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知识讲解
高考考点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能力层级 鉴赏评价 D
考点解读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要求考生能够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人物形象。近6年的考试中出现了4次,难度中等,常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
核心素养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合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要求,即“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
设题方式 主观题为主,兼有客观题
解读高考
明辨题型
技法攻略
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三个切入口
1.从标题、注释入手
因为标题或者注释往往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的身份、经历及思想情感有着重要的提示作用。
技法攻略
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三个切入口
2.由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入手把握人物形象
如《寻诗两绝句》中诗人的“三日醉”“亭角寻诗”等行为表现出诗人是一个洒脱文雅之人。
技法攻略
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三个切入口
3.通过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意象)来把握人物形象
因为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能体现人物心境。比如,明月夜,多用来刻画他乡游子、闺中少妇、戍边将士等形象;燕子飞,多用来刻画羁旅行役、伤春悲秋、壮志难酬等形象。
答题模板
概括形象
特点
具体分析
形象
概括形象
意义
借助“三个切入口”概括人物形象
结合诗句,抓关键词,分条目分析
点明形象中诗人寄寓的感情或蕴含的哲理(此步骤有时不涉及)
解题思路
这首/某句诗表现了(某人)的……性格/特征,(某人)的性格/特征体现在……,表达了诗人……的感情/品质。
(2017·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的题目。(6分)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真题演练
真题演练
【答案】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厚,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真题演练
【解析】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求考生找准诗歌中所塑造的形象本身,再用几个简练准确的词语概括其特点,最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形象与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的内在联系或说明其在诗歌中所蕴含的意义。
读懂全诗,根据具体诗句分析。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苏轼兄弟情谊颇深,苏辙23岁前与兄住在一起,未曾一日分离。23岁进入仕途,从此宦游四方,会少离多。尽管如此,他们仍息息相关。苏轼一生屡遭贬谪,苏辙受累不怨。在“乌台诗案中,苏辙宁肯舍弃官帽以营救其兄,感人至深。苏辙此去,虽为远别,但暂作分离,一向乐观旷达的苏轼自然不作儿女之态。“那因远适更沾巾”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句意,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回答本题时抓住“旷达”的性格,关注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的具体情况,回答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