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十二章第三节第2课时 液化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十二章第三节第2课时 液化学案(无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0-25 14:29:57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液化
【学习目标】
1.知道液化的定义。
2.知道常见的液化现象,及实现液化的两种方法,知道液化放热。
【学习重点】
液化现象的理解。
【学习难点】
液化的两种方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认真看书的P19- 20页内容 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液化:物质从 变为 叫液化;
液化的两种方法: 和 。
水蒸气冲入浴池水中,浴池水变热了,热量是由水蒸气 提供的,说明液化 热。
物质由 态变成 态叫汽化,汽化要 热;物质由 态变成 态叫液化,液化要 热,可见汽化和液化是两个 过程。
二、合作探究
1.分析讨论:夏天,小草上的露水是怎么来的?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矿泉水瓶很快就“出汗”是怎么回事? 请简述:
(1)露珠的形成: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 (填物态变化)变成 而形成的。
(2)“瓶外出汗”:瓶外的 遇到冷的瓶壁发生 ,变成 形成的。
(3)常见液化的方法是 ,灌装液化气是通过 方法将燃气液化的。
2.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 形成的;在在卫生间里洗过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一段时间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液化,后汽化 B.先汽化,后液化
C.只有液化 D.只有汽化
3.有的同学在擦眼镜时先向眼镜“哈气”,使眼镜变得潮湿从而更容易擦干净,这个过程中水蒸气发生了 现象,此现象是一个 热过程。 夏天我们吃冰棒时,撕开冰棒包装纸,会发现冰棒冒“白气”,这是由于冰棒周围空气中水蒸气遇冷 而形成的,据你的观察,冰棒冒的“白气”是向 (填“上”或“下”)的。
4.深秋,教室窗户的玻璃上有水珠附在上面,形成的原因是室内的水蒸气遇 发生 (物态变化)变成小水珠附在玻璃上。水珠是在玻璃外面还是里面 ;夏天开空调的公交车玻璃上也有水珠,它的形成是 水蒸气遇到 液化变成小水珠 附在玻璃上,水珠是在玻璃的外面还是里面 ;上述变化过程放热还是热 。
【课堂练习】
1.下列所述的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一组是(    )
(1)吃冰棒解热;(2)烧开水时冒“白气”;(3)夏天湿衣服晾干;(4)冬天,戴眼睛的人从室外浸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出现一层雾( )
A.(1)(3) B.(2)(3) C.(2)(4) D.(1)(4)
2.被100℃的水蒸气烫伤往往比被100℃的开水烫伤严重,这是因为( )
A.开水的温度比水蒸气的温度低; B.水蒸气液化时放出大量的热;C.开水不易散热; D.水蒸气散热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