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复习课件
时空观念
1931年
9月18日
1936年
12月12日
1937年7月7日
1938年
年春
1940年8月
1927年
12月
1945年
4月~6月
1945年
8月15日
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
七七事变
南京
大屠杀
台儿庄
战役
百团大战
开始
中共七大
日本投降
十四年抗战
中国 世界
侵 略 1.九一八事变——日本局部侵华 2.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 3.南京大屠杀 1.经济大危机,德、日法西斯政权建立
2.慕尼黑会议,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3.德国突袭波兰,二战爆发
4.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5.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中外对比】
中国 世界
反 抗 1. 九一八事变后开始14年抗战 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1937年9月,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4.李宗仁领导的台儿庄战役是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 5.彭德怀领导的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1.《联合国家宣言》发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2.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转折点
3.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4.美国在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加速日本投降
联系 “二战”是世界范围内的第一次合作。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考点 1 九一八事变(识记)十四年抗战(识记)
九 一 八 事 变 时间 1931年9月18日 地点 沈阳
背景 (1)日本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加快侵华步伐; (2)国共第一次内战,给日本侵略者以可乘之机
考点速查
九一八事变 经过 (1)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
(2)驻守沈阳的东北军要求抵抗日本侵略者,但是蒋介石下令不抵抗;
(3)第二天清晨,日军占领了沈阳城,随后又侵占了东北三省
九一八事变 结果 四个多月,东北全部沦于敌手
影响 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中国从此开始了长达14年的抗战
反抗 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杨靖宇组织游击队,抵抗日军的侵略
十四年抗战 时间 1931年9月18日~1945年8月15日
意义 (1)有利于完整还原抗日战争历史过程;
(2)有利于客观反映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3)有利于正确认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4)有利于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时间 1936年12月12日 地点及发动者 西安;张学良、杨虎城
背景 (1)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国民政府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十七路军将领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4)蒋介石督促张学良、杨虎城进攻陕北的红军
考点 2 西安事变(理解)
目的 逼蒋抗日
经过 1936 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他们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结果 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经过各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和平解 决意义 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七七 事变 (1)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在卢沟桥附近举行军演,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蓄意挑动战争,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起进攻,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七七事变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也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从此,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 (2)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等指挥部队奋勇抵抗,先后捐躯。7月底,平津相继沦陷
考点 3 七七事变(识记) 八路军、新四军(识记)
八路军、 新四军 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工农红军和各省游击队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
【易错易混】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是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正式形成是在七七事变之后。
考点 4 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理解)
淞沪会战 爆发 1937年8月13日,日军借口一名军官在上海虹桥机场被中国守军击毙,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
经过 姚子青率全营守卫宝山,与日军苦战3天,全营官兵壮烈牺牲。谢晋元率部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阵地,与日军展开血战。8月14日,中国空军首次参战,击落3架日机,初战告捷
意义 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南京大屠杀 时间、地点 1937年12月;南京
概况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中国首都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以上
认识 南京大屠杀是抗战时期中国人民遭受日本帝国主义蹂躏最惨痛的一幕。充分揭露了日本法西斯的凶残野蛮行径,揭露了法西斯势力反人类、反社会的反动本质和罪恶本性
启示 (1)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2)知耻而后勇,努力学习,凝聚力量,奋斗拼搏;
(3)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4)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燃,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国家公祭日 2014年全国人大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考点 5 台儿庄战役(识记)、保卫大武汉(识记)、第三次长沙会战(识记)
台儿庄 战役(正面战场) 时间 1938年春 指挥者 李宗仁
概况 (1)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 (2)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双方在台儿庄展开激战,日本遭到腹背打击,向北败退
结果 中国军队共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影响 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
台儿庄战役形势示意图
保卫大武汉(正面战场) 经过 1938年6月开始,日军先后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为了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约100万人参战。10月,中国军队有序撤出武汉
意义 (1)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2)广州、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标志)
第三次长沙会战 (正面战场) 经过 1941年12月,日军调集兵力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中国军队与日军鏖战肉搏,反复争夺阵地。日军伤亡惨重,被迫突围北撤
意义 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考点 6 平型关大捷(识记)、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识记)、百团大战(识记)
平型关 大捷 (敌后战场) 经过 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占领太原。1937年9月,日军板垣师团一部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率领下,在平型关一带隐蔽设伏,经过近一天的激战,将日军全部歼灭
意义 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敌后战场) 建立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等抗日根据地先后建立起来
中枢 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百团 大战(敌后战场) 开始时间 1940年8月 地区 华北
指挥者 彭德怀 目的 粉碎敌人的“囚笼”
概况 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影响 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百团大战形势示意图
考点 7 中共七大(理解)
时间 1945年4~6月(抗日战争胜利前夕) 地点 延安
中心任务 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主要内容 毛泽东在大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1)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这一目标的实现);
(2)这次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意义 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标志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十四年的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也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意义 国内 (1)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2)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3)使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考点 8 抗日战争的胜利(运用)
意义 国际 (1)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牵制了日本法西斯的绝大部分兵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2)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3)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
胜利的原因 国内 (1)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
(2)中国共产党坚持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敌后抗战,配合国民政府的正面作战;
(3)战争的正义性
国际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和爱国华侨的支持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胜利纪 念日 设立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议表决通过,将每年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设立 意义 表明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异同比较】近代两次中日战争的比较。
项目 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不同点 领导力量 清政府腐败无能,慈禧太后置民族和国家的安危于不顾 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抗敌
民众动员 清政府压制民众的抗日热情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拓展提升
项目 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不同点 战略战术 李鸿章采取避战自保、消极应战的方针,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两大战场相互配合,中共制定了持久抗战的方针,并把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最后取得了胜利
国际环境 西方列强偏袒日本,使日本侵略者有恃无恐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了苏、美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有力支持和援助
战争结果 中国战败 中国获胜
项目 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不同点 对中国的 影响 (1)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2)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1)是中国近代史上反抗外来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2)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进步,壮大了人民的力量,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同点 (1)为解决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矛盾而发动; (2)以征服中国为目的; (3)都对中国人民进行了大屠杀(旅顺大屠杀和南京大屠杀); (4)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给中国带来空前的灾难
【知识拓展】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
(1)中国的抗日战争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的东亚战区,牵制了日本的绝大部分兵力,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作用;
(2)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有力地支援了中国的抗日战争;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不仅彻底摧毁了世界法西斯反动势力,而且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广泛传播了自由、民主、平等、公正、和平的基本价值观,促进了各国人民特别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精神的广泛觉醒,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
1.“以下犯上,促成民族团结”。这句话适合评价下列哪一事件( )
A.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 南昌起义
C. 西安事变
D. 七七事变
C
综合训练
2.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的描述中,关键词表述最为恰当的是( )
A. 遵义会议——决定起义——生死攸关
B. 中共七大——道路选择——准备条件
C. 十一届三中全会——颁布宪法——改革开端
D. 中共十五大——三步走战略——重大转折
B
3.2017年1月3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1935年《风云儿女》主题曲
《义勇军进行曲》歌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1反映的历史事件在中国抗战进程中处于什么地位?图2是为哪一历史事件所建的纪念馆?
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开始;南京大屠杀。
(2)《义勇军进行曲》发表后,为促成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抵抗日本侵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哪一主张?全民族抗战开始后,八路军主动出击日本的最大规模战役是哪次?这些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抗击日本侵略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百团大战;中流砥柱。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