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大附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实验班,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师大附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实验班,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3-11-17 16:10: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河南师大附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实验班)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K:39、Mn:55
1、 选择题(共20题,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每题3分。)
1.化学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发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能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一定是熵增大的反应
C.自发反应都是熵增大的反应 D.非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实现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质溶于水一定放出热量
B.可逆反应在加热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
C.强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一定很强,弱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一定很弱
D.25℃时,0.01mol/L的NaOH溶液中,水电离的c(H+)与水电离的c(OH-)的积为10-14
3.在一定条件下,Na2CO3溶液存在水解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A. 稀释溶液,水解程度减小 B. 通入CO2,平衡朝正反应方向移动
C. 升高温度,减小 D. 加入NaOH固体,溶液PH减小
4.将0.1 mol·L-1的CH3COOH溶液稀释10倍,下列微粒浓度减小得最多的是( )
A.CH3COO- B. OH- C.H+ D.CH3COOH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95℃纯水的pH<7,说明加热可导致水呈酸性
B.pH=3的醋酸溶液,稀释至10倍后pH=4
C.0.2mol/L的盐酸,与等体积水混合后pH=1
D.pH=3的醋酸溶液,与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7
6.能促进水的电离,并使溶液中c(H+)>c(OH—)的操作是( )
(1)将水加热煮沸 (2)向水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
(3)向水中通CO2 (4)向水中通NH3 (5)向水中加入明矾晶体
(6)向水中加入NaHCO3固体(7)向水中加NaHSO4固体
A.(1)(3)(6)(7) B.(1)(3)(6) C.(5)(7) D.(5)
7.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时,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加入已知浓度的盐酸
B.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润洗后加入一定体积的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
C.滴定时,没有逐出滴定管下口的气泡
D.读数时,视线与滴定管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8.已知次氯酸是比碳酸还弱的酸,反应Cl2 + H2O HCl + HClO达平衡后,要使HClO浓度增大,可加入( )
A.HCl B.少量Na2SO3 C.少量NaOH D.CaCO3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H=2与PH=1的硝酸中c(H+)之比为2:1
B.Na2CO3溶液中c(Na+)与c(CO32-)之比为2:1
C.pH=2的HA溶液与pH=12的MOH溶液任意比混合:c(H+) + c(M+)=c(OH-) + c(A-)
D.0.2mol/L与0.1mol/L醋酸中c(H+)之比为2:1
10.已知一种c(H+)=1×10-3mol/L的酸和一种c(OH—)=1×10-3mol/L的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其原因可能是:( )
A.浓的强酸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 B.浓的弱酸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
C.等浓度的强酸和弱碱溶液反应 D.生成了一种强酸弱碱盐
11.用水稀释0.1mol/L醋酸溶液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 )
 A.c(H+)/c(CH3COOH)      B.c(CH3COOH)/c(H+)
 C.c(H+)和c(OH-)的乘积   D.H+的物质的量
12.常温下,pH=12的NaOH溶液与pH=1的HC1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所得溶液pH=2,则NaOH溶液与HC1溶液的体积比为:( )
 A.9:2   B.2:9   C.1:9   D.10:1
13.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 + 3Y(g) 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 (均不为零),反应达到平衡时, X、Y、Z的浓度分别为0.1mol L-1、0.3 mol L-1、0.08 mol L-1.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c1∶c2== 1∶3   B、平衡时,Y和Z生成速率之比为3∶2
 C、X、Y的转化率不相等  D、c1的取值范围为0< c1< 0.14 mol L-1
14.某探究小组在某温度下测定溶液的pH时发现:0.01mol·L-1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c(OH-)=10-22,则该小组在该温度下测得0.1mol·L-1NaOH溶液的pH应为( )
 A.13 B.12 C.11 D.10
15.25℃时,向V mL PH=a的盐酸中,滴加10V mL pH=b的NaOH溶液,所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恰好等于Na+的物质的量,则a+b的值是( )
 A.15 B.14 C.13 D.不能确定
16.如图曲线a和b是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相互滴定的滴定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B.P点时反应恰好完全,溶液呈中性
C.曲线a是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定曲线 D.酚酞不能用作本实验的指示剂
17.已知常温下:Ks p〔Mg(OH)2〕=1.8×10-11,Ks p(AgCl)=1.8×10-10 ,
Ks p(Ag2CrO4)=1.9×10-12 ,Ks p(CH3COOAg)=2.3×10-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等体积混合浓度均为0.2 mol·L-1的AgNO3溶液和CH3COONa溶液一定产生CH3COOAg沉淀
B.将0.001 mol·L-1的AgNO3溶液滴入0.001 mol·L-1的KCl和0.001 mol·L-1的K2CrO4溶液中,先产生Ag2CrO4沉淀
C.在Mg2+为0.180mol·L-1的溶液中要产生Mg(OH)2沉淀,溶液的pH至少要控制在10以上
D.向饱和AgCl水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Ksp(AgCl)变大
18.下列有关二元弱酸H2A的盐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NaHA溶液中一定有:c(Na+)>c(HA-)>c(OH-)>c(H+)
B.在NaHA溶液中一定有:c(Na+)>c(HA-)>c(H+)>c(OH-)
C.在Na2A溶液中:c(Na+)=c(HA-)+c(OH-)+2c(A2-)
D.在Na2A溶液中:c(OH-)=c(H+)+c(HA-)+2c(H2A)
19.电解质溶液有许多奇妙之处,你只有深入思考,才能体会到它的乐趣。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Na2CO3、NaHCO3两种盐溶液中,离子种类不相同
B.常温下,1 mol·L-1的CH3COOH溶液与1 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混合液中:c(Na+)>c(CH3COO-)>c(H+)>c(OH-)
C.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H4Cl和NH4HSO4两种溶液中,c(NH)前者小于后者
D.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0-5 mol·L-1,则此溶液可能是盐酸
20.常温下,0.2 mol·L-1 CH3COOH溶液与0.1 mol·L-1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忽略混合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溶液的pH<7,则下列有关此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1×10-7 mol·L-1
B.c(CH3COO-)+c(CH3COOH)-c(Na+)=0.05 mol·L-1
C.溶液中CH3COOH的电离程度小于CH3COONa的水解程度
D.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为:c(Na+)>c(CH3COO-)>c(H+)>c(OH-)
二、非选择题(40分)
21.(10分)t℃时,将2mol A和1mol B通入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容积不变),发生如下反应,A(g)+2B(g) xC(g),2分钟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剩余了0.6molB,并测得C的浓度是0.3mol/L。请填写下列空白:
(1)从反应开始至平衡状态,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2)x=
(3)若向容器中通入少量氦气,化学平衡(填字母) 。
A.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不移动
(4)若向原平衡混合物的容器中再充入2mol A和1mol B,在t℃下达到新的平衡,此时B的物质的量为:n(B)= mol。
(5)如果上述反应在相同温度和容器中进行,欲使反应达到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分数与原平衡相等,则起始加入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n(A)、n(B)、n(C)之间应该满足的关系式为 。
22.(8分)在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g)+2B(g) C(g)+D(g),在不同温度下,D的物质的量n(D)和时间t的关系如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A)不变
   C.2v正(B)=v逆(D) D.c(A)=c(C)
(2)若最初加入1.0molA和2.2molB,利用图中数据计算800℃时的平衡常数K= ,
该反应为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700℃时,某时刻测得体系中各物质的量如下:n(A)=1.1mol,n(B)=2.6mol,
n(C)=0.9mol,n(D)=0.9mol,则此时该反应 进行(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处于平衡状态”)。
23.(10分,每空2分)过氧化氢是重要的氧化剂、还原剂,它的水溶液又称为双氧水,常用作消毒、杀菌、漂白等。某化学兴趣小组取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准确测定过氧化氢的含量。请填写下列空白:
(1)移取10.00 mL密度为ρg/mL的过氧化氢溶液至250mL容量瓶中,加水衡释至刻
度,摇匀。移取稀释后的过氧化氢溶液25.00mL至锥形瓶中,加入稀硫酸酸化,用
蒸馏水稀释,作被测试样。
(2)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被测试样,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请将相关物质的
化学计量数及化学式填写在方框里。
(3) 滴定时,将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注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酸式”或“碱
式”)滴定管中。滴定到达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重复滴定三次,平均耗用cmol/L KMnO4标准溶液VmL,则原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中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则测定结果_________(填“偏
高”或“偏低”或“不变”)。
24.(12分)25 ℃时,0.1 mol·L-1的醋酸溶液的pH约为3,向其中加入醋酸钠晶体,等晶体溶解后发现溶液的pH增大。对上述现象有两种不同的解释:甲同学认为醋酸钠水解呈碱性,c(OH-)增大了,因而溶液的pH增大;乙同学认为醋酸钠溶于水电离出大量醋酸根离子,抑制了醋酸的电离,使c(H+)减小,因此溶液的pH增大。
(1)上述两种解释中__________(填“甲”或“乙”)正确。
(2)为了验证上述哪种解释正确,继续做如下实验:向0.1 mol·L-1的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填写编号),然后测定溶液的pH。
A.固体CH3COOK B.固体CH3COONH4
C.气体NH3 D.固体NaHCO3
(3)若__________(填“甲”或“乙”)的解释正确,溶液的pH应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已知25 ℃时,CH3COONH4溶液呈中性)
(4)常温下,将0.010 mol CH3COONa和0.004 mol HCl溶于水,配制成0.5 L混合溶液。判断:
①溶液中共有__________种粒子。
②其中有两种粒子的物质的量之和一定等于0.010 mol,它们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③溶液中n(CH3COO-)+n(OH-)-n(H+)=__________mol。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