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课程标准】
1.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2. 结合实例,解释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1
2
结合具体河流地貌,从时空角度分析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理解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结合图片或实地考察,认识河流地貌的类型和特点。
3
结合图文材料,认识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理解聚落布局中的人地协调。
镇江地处长江下游的南岸,自唐代以来便是漕运重镇、交通咽喉。西津渡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镇江通往江北的唯一渡口。然而,长江在此处持续向北发生偏移,西津渡所在的南岸泥沙淤积,慢慢成了陆地。曾经喧嚣的码头最终沉埋于地下,它所在的位置如今成为游人如织的商业街。
课前导入
你知道长江岸线镇江段为什么会持续向北推移吗
一、河谷的演变
河流是塑造地表形态的重要外力,它对流经的河谷不断侵蚀和堆积,使河谷形态发生变化。
1.河流侵蚀作用的类型:
①溯源侵蚀:向源头方向侵蚀,河谷延长。
②下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河谷加深。
③侧蚀:垂直两侧河岸侵蚀,谷底展宽。
溯源侵蚀
侧蚀
下
蚀
图2.27 河谷的演变 a
河流发育初期
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能量集中,流水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加深和延长。这时的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形。
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低位河)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高位河)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
袭夺前
袭夺后
高位河
溯源侵蚀
低位河
断头河
改向河
袭夺湾
袭夺河
河流夺袭
河流发育中期
中期(中游)
V字河谷形成后,河流落差减小,流水向下侵蚀减弱,侧向侵蚀加强,使河谷变得更加弯曲。这时的河谷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道更为弯曲、河谷拓宽。
平原地区蜿蜒曲折的河流,受到河岸的限制较少,可以侧向自由发展。当河床弯曲愈来愈大时,河流的上下河段愈来愈接近,曲流呈“Ω”形,出现狭窄的曲流颈。洪水期,曲流颈可能被冲开,河流不经过曲流而直接进入下一河段,这种现象称为裁弯取直。裁弯取直后,弯曲河道被废弃,形如牛轭,称为牛轭湖。
牛轭湖形成示意图
裁弯取直与牛轭湖
河流发育成熟期
图2.27 河谷的演变 c
河流落差继续减小,水流速度减慢。侧向侵蚀作用继续加强,堆积作用显著。河谷进一步拓宽。这时形成宽而浅的槽型河谷。
二、冲积平原的形成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因流速减慢后沉积下来,形成河流堆积地貌。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河流堆积地貌,包括山前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三种类型
1.冲积平原的形成
冲积扇:湿润半湿润地区的河流自山地流至山麓,因地形急剧变缓,流速剧减,所挟带物质在沟谷出口处不断堆积而成的扇状堆积体。
洪积扇: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暂时性河流在山谷出口处因水流分散而形成的扇状堆积体,称为洪积扇。
冲 积 扇
洪 积 扇
(1)山前冲积平原(冲积扇、洪积扇)
从扇顶到扇缘:地势逐渐降低,颗粒逐渐减小,土壤逐渐肥沃。
从扇顶到边缘地下水水位降低,但埋藏越来越浅,常有泉水出没,地下水资源丰富。
水系呈分散状,水流不稳,河道较浅。
农业发达,人口、农业主要在边缘地区。
①山前冲积平原(冲积扇、洪积扇)
扇顶
扇缘
多个冲(洪)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联合,就形成广阔的山前冲(洪)积平原。
①山前冲积平原(冲积扇、洪积扇)
1.图示区域冲积扇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2.并分析该区域冲积扇形成的原因?
活动探究
分布在太行山山麓地带或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河流出山口。
①太行山区,(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大量泥沙。
②山前地带,地势突然趋于平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
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
3.哪些因素影响冲积扇的大小?
4.冲积扇沉积颗粒物的空间分布特征?
与沉积物供给量(或河流泥沙含量)、
气候因素(或洪水大小或流量、流速)、
物质来源区、
堆积区的地形条件等因素有关
从扇顶到扇缘,颗粒物由粗到细,厚度由大到小,坡度由陡到缓。
河流流经地势平坦的地区常形成曲流,尤以中下游地区常见。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不断升高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洪水淹没,继续接受堆积。如果河流改道或者继续向下侵蚀,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在一起,形成宽广的河漫滩平原 ,这是冲积平原的主体。河漫滩平原常沿河呈带状分布。
②河漫滩平原
当挟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挟带泥沙便会沉积在河口前方,形成近似三角形的堆积体,称为三角洲。
随着沉积物质的增加,堆积体向海洋一侧扩展,发展成为面积广大的三角洲平原。
③三角洲平原
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洪水期,尼罗河扶带大量泥沙,沉积于河口附近,形成宽广的尼罗河三角洲。
特点:
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物质颗粒由河口向海变细。适合农耕。
曲流发育的河段河道变化较为频繁。由此,人们常感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然而,曲流河道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图2.34显示了黄河中游一段曲流20多年来河道的变化情况。
(1)对比1990年与2016年的影像图,描述图示河道形状发生的变化。
活动探究
通过遥感影像图探究曲流变化规律
河道被“裁弯取直”,由弯曲变得较平直。
(2)分析该段河道自1990年到2016年的变化过程。
(3)推测此段河道未来可能的变化。
活动探究
该河段由于凹岸冲刷,河岸坍塌后退,凸岸泥沙淤积,形成较宽平的边滩,因而形成较弯曲的的河道。随着河弯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在洪水条件下发生“裁弯取直”,形成裁直的新河段
河道弯曲,河谷展宽,形成河漫滩,利于耕作;也可能出现洪水,带来灾难;河道随后再度弯曲,发生“裁弯取直”。
三、河流地貌对聚落
分布的影响
世界上一些主要河流的两岸,常常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城市。越往河流的中下游,城市越密集。多数乡村的分布也与河流有关。
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
①河流可为聚落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②河流作为交通运输通道,可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
③河流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可为聚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④天然水面围绕可用作防御
缺点:
易遭受洪水的威胁。
优点: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农业基础好
华北平原河网密度小,耕地连片,聚落规模较大。
江南水乡河网密布,耕地破碎,乡村的规模相对较小。
a.河网密布区:耕地破碎,聚落规模相对较小
b.河网稀疏区:耕地集中连片,聚落规模相对较大。
2.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聚落选择的地点,不仅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还要避免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在河流冲积平原上的聚落,首先要考虑洪水的威胁。因此,聚落一般分布在洪水淹不到的地方。
在山区河谷中,为防御洪水,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扇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即高于洪水位的地方,而且还要注意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河流对聚落选址的影响
(1)上游(高原高山):地势高,气温低,流水蚀形成V型谷,雅鲁藏布江谷地的聚落呈带状分布于狭窄河漫滩平原(形不成洪水)。
成因:地势相对较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2)中下游(平原、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农业发达,提供大量农副产品;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水陆交通便利,形成沿河、沿海城市带。
① 河流冲积平原上的聚落,首先要考虑洪水威胁,选择位于高于洪水位的地方。②河流侵蚀地貌对农业社会聚落没有吸引力,港口城市除外。③河流堆积地貌对农业社会聚落有吸引力,如:沉积平原、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沉积作用显著河岸有农田、坟墓)
资料2 长江河口冲积岛的变迁
1.根据资料描述长江河口冲积岛的生消变化过程。
活动探究
①西沙和东沙为雏形阶段,大体可追溯到唐初或五代。②宋代和元代有了扩展,先是姚刘沙出水成洲;70多年后,出现新的大型沙洲,即崇明沙。③明代,主要是沙洲合并阶段,以元末明初平洋沙的出现为代表。④明末清初,冲积岛基本形成。
资料2 长江河口冲积岛的变迁
2.推测崇明岛的形成过程。
活动探究
崇明岛的形成从唐初以来,历经一千多年。期间,崇明岛的冲淤变化和沙洲的坍涨合并同步进行。夏秋季,长江洪水和风暴潮是决定崇明岛冲淤变化的两个因素。泥沙来源以长江泥沙为主,1128年黄河改道,其部分泥沙参与沙洲的建造过程。1855年,黄河夺大清河入渤海,结束了参与长江口沙洲建设。
D
C
B
下图为塔里木盆地图,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据此完成第1~3题。
1. 塔里木盆地城镇主要分布在( )
A. 山间低地 B. 山前冲积扇
C. 盆地中部 D. 山谷地带
2. 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呈( )
A. 网状分布 B. “之”字形分布
C. 线状分布 D. 环状分布
3. 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 地形 B. 气候 C. 水源 D. 土壤
4.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
A.T0 B.T1 C.T2 D.T3
5.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
6.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
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4~6题。
A
A
D
晋陕大峡谷属于壮观的“嵌入式蛇曲”景观,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蛇曲”——一般的“蛇曲”都形成在平原,“嵌入式蛇曲”则是嵌入了地下的岩石里。读某河段景观图,完成第7-8题。
7.图中河段( )
A.甲处河岸比乙处陡峭
B.甲处河水流速快于乙处
C.乙处被侵蚀的泥沙从河床底部流向甲处堆积
D.乙处易形成水下堆积体
C
8.晋陕大峡谷“嵌入式蛇曲”的形成过程是( )
A.地壳持续抬升→平原河流流水凸岸侵蚀、凹岸堆积
B.平原河流凹岸冲刷、凸岸堆积→地壳抬升、流水下切
C.地壳稳定→峡谷凹岸冲刷、凸岸堆积、垂直下切
D.峡谷地带地壳断裂下陷→流水作用下泥沙堆积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