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思维导图
二、考点精讲
考点一: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精讲1】书写化学方程式须遵守两个原则:
(1)一是_____ ____;二是__________ _____。
(2)P+O2PO2此式违背了_____ ______;
(3)Fe+O2Fe3O4此式违背了_____ ___________。
【答案】(1)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客观事实 (3)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1)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的两个原则是:一是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原题中生成物的化学式写错了,违背了客观事实,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
(3)该方程没有配平,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正确的反应方程式为:
【精讲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CO2+C2CO B.4Fe+3O22Fe2O3
C.2CO+O22CO2 D.CaCO3CaO+CO2↑
【答案】B
【解析】A、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生成一氧化碳,对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2CO正确;B、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而非氧化铁。错误;C、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正确;D、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正确;故选:B。
【跟踪练1】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变化的重要化学用语。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中的符号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等号“=”左侧的物质称为反应物,右侧的是生成物
B.向上的箭头“↑”指吸收或释放出气体
C.向下的箭头“↓”指生成物是沉淀
D.“”意味着反应需要加热
【答案】B
【解析】A、等号“=”左侧的物质称为反应物,右侧的是生成物,故选项说法正确。B、向上的箭头“↑”指生成了气体,释放出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C、向下的箭头“↓”指生成物是沉淀,故选项说法正确。D、“”意味着反应需要加热,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跟踪练2】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
A.电解水:2H2O═2H2↑+O2↑
B.硫在氧气中燃烧:S+O2SO2↑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2Fe+O22FeO
D.乙炔(C2H2)在氧气中燃烧:2C2H2+5O24CO2+2H2O
【答案】D
【解析】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题中缺少反应条件,故选项错误。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SO2,反应物中有气体,生成物中的气体右边不需要向上的箭头,故选项错误。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题中没有遵守客观事实,故选项错误。D、乙炔(C2H2)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2+5O24CO2+2H2O,故选项正确。故选:D。
考点二: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精讲1】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祥云”使用的燃料是丙烷(C3H8),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3H8+xO2yCO2+4H2O,其中x、y分别是( )
A.5;3 B.7;3 C.1;3 D.1;5
【答案】A
【解析】直接将化学方程式配平,再确定x和y的数值,配平思路是:先配平C和H,最后配平O,实在不平用分数,再同时乘以分母即可。由于反应物中有3个C,8个H,所以在二氧化碳前面放上3,在水前面放上4,这时生成物中含有O一共10个,所以在反应物氧气前面放上5就可以了,所以x是5,y是3。故选:A。
【精讲2】配平是书写化学方程式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请将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配平:
Al2O3 Al+ O2↑
CH4+ O2 CO2+ H2O
【答案】(1)2;4;3;(2)1;2;1;2。
【解析】(1)利用最小公倍数法进行配平,以氧原子作为配平的起点,氧化铝、氧气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3,最后调整铝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4。
(2)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CH4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O2、CO2、H2O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1、2。
【跟踪练1】在化学方程式aC2H6+bO2mCO2+nH2O中,各化学式化学计量数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2m=a B.3a=n C.2m=3n D.2b=m+n
【答案】B
【解析】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各原子在反应前后的关系如下:
C原子:2a=m;H原子:6a=2n,即3a=n,故B正确;O原子:2b=2m+n;故选:B。
【跟踪练2】配平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为1也要填上)。
(1) Al+ O2 Al2O3
(2) C2H4+ O2 CO2+ H2O
(3) Fe2O3+ CO Fe+ CO2
(4) Na2SO4+ BaCl2= NaCl+ BaSO4↓
(5) H2S+ O2 S↓+ H2O
【答案】(1)4;3;2;(2)1;3;2;2;(3)1;3;2;3;
(4)1;1;2;1;(5)2;1;2;2。
【解析】(1)利用最小公倍数法进行配平,以氧原子作为配平的起点,氧气、氧化铝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3,最后调整铝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4。
(2)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C2H4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O2、CO2、H2O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3、2、2。
(3)本题可从得失氧的角度配平,一个CO分子反应中得到一个氧原子变为二氧化碳分子,由于一个Fe2O3分子中氧原子的数目为3个,所以CO与CO2前面的化学计量数都为3,最后配平其它元素的原子,Fe2O3、Fe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1、2。
(4)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Na2SO4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BaCl2、NaCl、BaSO4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1、2、1。
(5)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H2S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O2、S、H2O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1、1,同时扩大2倍,则H2S、O2、S、H2O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1、2、2。
知识梳理:
书写原则:
(1)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2)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必须相等。
2、书写步骤:
(1)写: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
(2)配: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
(3)标: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
(4)注: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态符号(即“↑”、“↓”);一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的右边.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态符号就不用标注了;
(5)查:检查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是否标明反应条件,是否注明生成物的状态、有没有把短信改成等号等。
【知识点睛】
(1)“△”表示加热,“↑”表示有气体生成;“↓”表示有沉淀生成。且“↑”和“↓”只能标注在生成物中;
(2)配平化学方程式时只能在化学式前加合适的化学计量数而不能改动化学式;
(3)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
【命题方向】
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书写化学方程式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
1、要理解和熟记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相关知识,通过分类、对比、找规律等方法来掌握初中阶段常见的化学反应;
2、要养成正确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习惯。先以化学式的形式来描述反应体系中的物质,再通过配平使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知识梳理:
配平: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指在式子的左、右两边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即粒子的个数,它是个整数值,当它是1时省略不写),使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的过程。
配平的方法:
最小公倍数法:
①找出在反应式两边原子个数相对较多、变化较大的原子为突破口,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②化学式中含该元素的原子去除最小公倍数所得的商就是该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
如:P+O2——P2O5,式子左边氧原子的个数为2,右边氧原子的个数为5,两数的最小公倍数为10。因此,在O2前面配上5,在P2O5前配上2,得到P+5O2——2P2O5式子右边磷的原子数为4,左边为1,因此在P的前面配上4。
设一法:先找出反应中最复杂的化学式,设它的系数为“1”,再进行配平;
奇数配偶法:找出反应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原子,把其中的奇数原子配成偶数(在化学式前配一偶数),然后再逐一配平。
【知识点睛】
在配平化学方程式时,可以联系着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的含义和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其成立的原因,细心地左右两边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若出现分数,要化为整数);切不可改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的数字。
【命题方向】
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解题方法点拨】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