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第3节 声的利用习题课件(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第3节 声的利用习题课件(共1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0-25 21:03: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第3节 声的利用
第二章 声现象
1.(2021·枣庄中考)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超声波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下列事例中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是( )
A.用超声波电动牙刷刷牙
B.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
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解析:
用超声波电动牙刷刷牙、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和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均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故A、C、D均错误;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故B正确。
B
2.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超发出的是次声波
B.这主要是利用了声波传递信息
C.利用B超可以测量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
D.准妈妈听不到B超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振幅较小
B
3.为了安全,有些轿车装有倒车雷达,当轿车倒车时,尾部在非安全距离内遇到人或障碍物,雷达就会发出警报,方便司机判断车尾与后部障碍物间的距离。在倒车雷达工作过程中,应用了大量的物理知识,下列知识没有得到应用的是( )
A.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回声 D.超声波
B
解析:
倒车雷达,即倒车防撞雷达,也叫泊车辅助装置,它能以声音或更为直观的显示告知司机车辆周围是否有障碍物,倒车时,利用超声波反射原理,由装置在车尾的探头发送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后反射此声波,计算出车体与障碍物间的实际距离,然后提示给司机,使停车或倒车更容易、更安全,所以说倒车雷达应用了回声定位的原理,获得一些信息。所以倒车雷达工作过程中,应用了超声波、回声、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没涉及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选B。
4.(20-21·德州乐陵月考)以下各项中属于声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
①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
②声呐捕鱼;③超声波碎石;
④B超探病;⑤用超声波来清洗眼镜片;
⑥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的情况。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③⑤ D.①②④⑥
解析:
①雷声是要下雨的信息;②用声呐可以探测鱼群的信息;④B超是利用超声波获得人体内是否有疾病的信息;⑥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的情况,都说明声能传递信息。③⑤说明声能传递能量,故选D。
D
5.(20-21·聊城月考)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
B.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
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C
解析:
通过声学仪器判断地震的方位,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障碍物,利用超声波进行金属探伤,都是声音传递信息的应用,故A、B、D不符合题意;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C正确。
6.(2021· 潍坊奎文区一模)如图是超声波清洁器,通电后清洁器开始工作,人站在旁边能听到其发出“嗞嗞”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20~20 000 Hz
C.超声波能用来清洗物体说明声具有能量
D.人听到的“嗞嗞”声是清洁器发出的超声波
C
解析:
超声波是由声源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 000 Hz的声音,故B错误;超声波能用来清洗物体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正确;人听到的“嗞嗞”声不是超声波,人耳是听不到超声波的,故D错误。
7.(20-21·潍坊期中)现在有一种超声波洗牙的方式,超声波之所以能洗牙,是因为( )
A.超声波是清洁剂
B.超声波可以引起物体的振动,使牙垢脱落
C.超声波能发生反射
D.超声波传递去污垢的信息
B
解析:超声波洗牙是利用了声能够传递能量,超声波可以引起物体的振动,使牙垢脱落,故B正确。
8.张老师制作了一个声音炮(如图):将塑料膜绷紧扎在圆桶的桶口,在桶底开一圆孔,在距离圆孔大约2 m的地方叠放一些空纸杯子。用手迅速拍打塑料膜,发现纸杯被振落。此实验表明:声音能在   中传播,声波能传递   。
空气
能量
方法: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比较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去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9.(20-21·潍坊寒亭区期末)如图所示为音叉共鸣实验: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用橡皮锤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另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此现象可以说明( )
A.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B.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
C.声音传播不需要时间
D.物体不振动也可产生声音
A
解析:一个音叉被敲击发声时,另一个没有被敲击的音叉也会跟着振动发声,即两音叉产生了共鸣现象,此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A正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该实验中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故B错误;声音的传播有一定的速度,因此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故C错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此实验不能证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产生声音,故D错误。
10.关于声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是利用声音来获得身体
各方面的信息的
B.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因此利用声波可以清洗精细机械
C.老师在教室里讲课,产生的回声起到了增强原声的作用
D.声在工农业生产、医疗、军事等方面有很重要的应用,没有危害
解析:中医中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法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故其中的“闻”是据声音传递信息的典型应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在教室里,当教师说话时,声音传到墙壁上反射回来的时间与教师说话的时间几乎是同时的,时间差太短,所以我们的耳朵分辨不出说话声与回声,因此回声起到了增强原声的作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声在工农业生产、医疗、军事等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但长期生活在90 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故D错误,符合题意。
D
11.如图所示,在南海、钓鱼岛等海域执行任务的“海巡01”配备有强声设备,可遥控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分贝的警示音、语音等声波。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波具有能量
B.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是超声波
C.声波能传递信息
D.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
B
12.如图所示为倒车雷达,倒车雷达是利用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来工作的;如果倒车雷达发出信号后,0.04 s接收到回声,已知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则障碍物距汽车为   m,若以正在倒车的汽车为参照物,障碍物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超声波
6.8

运动
13.地震给人类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  (选填“次声波”或“超声波”),所以人们并没有感知到地震产生的声波。倒塌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   发出声音,能及时获救,这是利用声传递   。
解析:
地震能够产生次声波,而次声波振动的频率小于人耳的最低听觉频率,故人们感知不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敲击物体引起物体的振动从而产生声音,救援人员听到敲击声而知道有人被困,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
次声波
振动
信息
14.如图所示,水面上两船相距15 km,实验员在一条船上敲响水里的一口钟,同时点燃船上的火药使其发光;另一条船上的实验员在看到火药发光后10 s,通过水里的听音器听到了水下的钟声。
(1)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


(2)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经过4 s收到回
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多少?

14.如图所示,水面上两船相距15 km,实验员在一条船上敲响水里的一口钟,同时点燃船上的火药使其发光;另一条船上的实验员在看到火药发光后10 s,通过水里的听音器听到了水下的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