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风》
类型 造型 表现
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风是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但却又看不见、摸不着,属于一种较难表现的抽象物,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怎样才能让风走进学生的视线,进入学生的画中?于是我想到了引领孩子从寻找风、感受风入手,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从而欣赏风、留住风,并能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把风表现出来。
学生情况: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是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较为丰富和活跃的时期,学生已经能较客观、实事求是地认识周围事物,并能凭记忆表达自己的感受,还能发挥想象。
在整个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低年级学生好奇、好玩、好表现的天性,通过让彩带飘起来寻找风、演演风中的景物感受风、运用特殊技法留住风等一系列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探究问题,在问题中展开想象。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彩带、油画棒、水粉颜色及范画。
学生准备:画纸、颜料、油画棒、画笔等。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生通过对风的感知,发现事物在风中的变化,体验春夏秋冬四季风的不同色彩特点。
技能目标:学生能通过周边景物表现风,表现出风的大小、方向,并学习用色彩及一些特殊技法表现四季不同风的冷暖感受。
情感目标:通过对各种风的表现,培养学生交流、探究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或回忆刮风时周围事物和人物的变化,让学生感受风在不同季节时的特点,学习风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大胆地、创造性地表现对风的感受。
教学设计
一、寻找风(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出示几根彩带)你能让它们飘起来吗?
学生吹动彩带、或者手持彩带奔跑。
2.师:是什么让彩带凌空飞舞呢?
生:是风。
师:对,是风。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近风,研究风,画画风。
(出示艺术字板书“风”。)
3.师:风看不见,又摸不着,却常常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一些变化。你能说说生活中在哪里见到风了?小组内讨论并汇报(板书:寻找风)
生:风吹皱的水波纹、飘拂的柳条、飞舞的风筝、鼓起的风帆、吹得东倒西歪的大树。
(ppt出示图片)
设计意图:如何让一根根鲜艳的彩带凌空飞舞?有趣而富有挑战的操作使学生感兴趣,唤起学生的激情,直接导出课题,到生活中寻找风,唤起学生对生活中风的回忆。
二、感受风
1.风的形成
师:小朋友们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下就通过周边事物找到风了!(板书:事物)为以上几个小组代表出色的表现,老师给予表扬!
老奶奶说:风是天上神仙的喷嚏;小朋友说:风是电风扇吹出来的;你们说呢?
(学生积极讨论。)
师小结:讨论让我们渐渐明晰,风啊,其实是一种自然现象,当空气受热上升时,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从而形成了风,简单的说就是空气流动而产生的。
2.风的大小
师:现在,老师想跟大家来玩个我演你猜的游戏,游戏规则,首先邀请几个小朋友来扮演自然界中的景物(大树、伞、人),根据老师给的题目表演,其他同学们猜猜他们表演的是怎样的风?
师出示“微风”“大风”,生表演。(3位小朋友上前和老师一起演示)(板书:感受风)
师:他们表演地是什么风?从哪里发现的?
师:不同季节的风给人的感觉一样吗?寒冷的西北风?暖暖的东南风?
生:根据不同的风,演示出风中事物的情景。
师:小朋友个个表演地很精彩,通过这个表演,我们知道风中的事物跟风的大小有着紧密的关系。
生:风越大事物的摆幅越大(板书:大小)
师:瞧,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在《撑阳伞的女人》和柯罗《阵风》中分别表现了怎样大小的风?你是怎么发现的?
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风的痕迹在飞扬的裙裾上,在弯腰的小草上……微风;弯腰的大树……大风
师:你能感受到当时的天气如何呢?
生:晴天,温暖;阴天,凉飕飕的。
师:小朋友们都是火眼金睛啊!真是神奇,不一样大小的风还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温度感受。老师这里有几张图片,他们都静静地待在那里(板书),风来了,他们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请你快速地用生动的线条将他们在风中的表现捕捉出来。当然你也可以表现你想画的事物,微风、大风、甚至龙卷风都可以。老师的音乐停,你也停哦!
学生第一次作业:画面要有风,表现出风的大小。
点评作品:从他(她)的作品中你看到怎样的风?
老师这里还有张画,你能看出他画里的问题吗?
小结:注意物体飘动与风向一致。(板书:方向)
师:看到小朋友表现了风中摆动的景物,比起他静静地待着更有一些灵动的美感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自己当成风中的景物来演一演这个游戏环节,体验各种大小的风给自己带来的变化,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第一次的简单练习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为最后作业奠定基础。
三、欣赏风
过渡:同学们,不同的风会给周边景物带来不一样的变化,有时它像个温柔可爱的小女孩轻轻地抚摸你,让你心情舒畅,也有时它很顽劣让你东倒西歪不知所措,风,它还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秋 柯罗《阵风》(板书:欣赏风)
师:让我们再次欣赏一下柯罗的《阵风》,被风吹得摇摇欲坠的树木好像将被连根拔起,风真的很大!你还能从这幅画的色彩上发现这是什么时候的风呢?
学生发现:地上一片黄色,像是吹落的树叶,让我感觉到这是秋天……
师:秋风吹黄了树叶小草,吹熟了稻谷,吹得大地一片金黄色,这时的秋风是什么颜色的?(黄色的)秋风的脾气很古怪,发怒时它狂风大作,让我们感觉秋风还是(冷飕飕的),你看画面上的人物是怎样在秋风中行走的?你能不能来模仿一下(学生模仿)画家不仅在人物行走地姿态上表现除了秋风的冷,还特意用了灰蒙蒙的颜色表现天空,不仅用景物表现秋风,还使用了合适的颜色(色彩)表现秋风,让秋风真实得展现在我们面前。
夏 《夏日荷塘》
师:一年有四季,秋风是黄色的,那夏风会是什么颜色的呢?
你能在这幅中国工笔画《荷塘》感受一下夏风吗?
生:夏季,荷花,池塘,有一些凉快
师:(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感受)让我们闭上眼睛享受一下,夏天的傍晚,站在荷花池塘,一阵风吹过,让你感觉到了(一丝凉快)似乎还能闻到(荷花的清香)呢,这时的夏风你觉得是什么颜色的?(绿、深绿)
师:树上的知了一个劲地“知了、知了”的鸣叫着,风怎么也吹不走它,大地滚烫滚烫,这时的夏风是(炎热的),又是什么颜色的呢?(红色的)
3.冬 《雪竹》
师:这么热的时候,见到这幅画你感受到了什么时候的风呢?它是什么颜色的?
生:冬,寒冷,白色的,深蓝色的
师:冬天的风吹白了大地,吹得人们瑟瑟发抖。
4.春 《春风杨柳万千条》
师:冬去春来,春天的风又是什么颜色的呢?
生:绿色
师:春风吹绿了柳枝,吹绿了小草,还吹得桃花露出了(粉嘟嘟的)小脸。春风温柔,婉约,像一个艺术家。
设计意图:通过对画面的深入欣赏,使学生之间想法得到交流、智慧得到启迪、思维得到深化。从简单的风的大小逐渐深入到四季的风,风的色彩,风的冷暖。
四、留住风
1.教师示范:
师:风给春夏秋冬披上了不同颜色的外衣,真是美极了,老师也很想把它留住呢!(板书:留住风)
瞧,我留住了哪个季节的风?你还能为我的画面添上点风吗?
生:春天的风
师示范擦一擦,用线条简单的表示。
画面让我感受到了温暖舒适的春风,我还要给它涂上春风的色彩(绿),那就更完美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看示范中了解风的表现技法,明白怎样构思、起稿、描画,并选用恰当的表现工具和表现手法。
2.欣赏学生作品
师:看过老师的示范后,看得出同学们都跃跃欲试。别急,老师这儿还带来了一些精彩的作品,请同学们来欣赏欣赏,说不定还会给你带来许多启迪。(教师演示课件,介绍各种以 “风”为题材的作品——欣赏图片PPT四季的风的色彩)
师:看了这些图以后,同学们一定有了新的想法,能结合作业要求把它表现出来吗?你打算怎么做呢?(PPT出示作业要求)
作业要求:
(1)借助你所选择的事物形象来表现风。
(2)注意风的大小及物体飘动的方向与风向一致。
(3)选择合适的颜色表现春夏秋冬不同的风。
3.教师巡回辅导。及时点评,发现有创意的作品随时展示给学生,鼓励创新。
(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借助事物表现风的方向、风的大小。)
设计意图:学生作品是“教”与“学”的具体体现,也是学生进行实践、展示想象的重要环节。在这一过程中,注意“放”与“扶”,能“放”则“放”,须“扶”当“扶”,让不同潜质的儿童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都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五、风来了。
评价:(大小、方向、色彩)
(1)介绍自己的作品
(2)说说哪幅作品你最喜欢?为什么?
(3)你需要对哪幅作品提出建议?
设计意图:评价功能的新定位不在于甄别和选拔,而在于提高学生的欣赏、判断和概括能力,同学间的相互评述,可以相互激发,相互启迪,让智慧的火花在相互碰撞中闪烁。作品的赏析也可使学生的审美体验得到再次提升,情感得到升华。
六、小结延伸
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都很出色,画出了一幅幅精彩的“风来了”。
唐朝诗人李峤的《风》中没有用到一个风字,却能表现出各种风来,大家一起读: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和煦的风儿让人心旷神怡,但它发起脾气来变成狂风、龙卷风的时候,也会给人们带来无穷的灾难。不过我们相信,人类一定会治服龙卷风,并合理利用它,让它为我们人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