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个人信息
姓名 单位 联系方式
设计者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只怕不抵抗》
学科 音乐 学段 年级 三年级
相关领域 核心内容:《只怕不抵抗》的演唱。本领域的相关内容:《只怕不抵抗》的识读乐谱。他领域的相关内容:《只怕不抵抗》的音乐表现要素、感受与鉴赏、音乐与相关文化。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本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突出以音乐情感体验为主,按照在音乐活动中感知体验音乐要素,综合运用体验、模仿等学习方法,让学生感知歌曲、演唱歌曲、表现歌曲,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把握歌曲意境及情感内涵,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在唱准歌曲的基础上提升歌曲表现能力。(二)、理论依据 《课标》指出: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是演唱教学的标准之一。对任何一首歌曲,教师都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歌词内容、音乐特征、歌曲意境等,再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表情去表现歌曲的情感。
2、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歌曲《只怕不抵抗》属于三年级(下)册第二课的内容。本册教材歌曲篇幅开始增加,属于简单歌曲到复杂歌曲的过渡阶段,也属于低年级向中高年级过渡的阶段。《只怕不抵抗》是冼星海于1937年专门为孩子作曲写的抗日歌曲,是一首有进行曲风格的歌曲,歌曲为五声调式,三段体结构,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重复。第一乐段一、二乐句节奏相同;第三乐句加入了附点、八分休止符和跨小节的切分节奏将儿童团的孩子坚定、勇敢地精神表现出来。第二乐段表现孩子们想象自己到了真正的战场——一刀斩汉奸,一枪打东洋,并第一次点出主题“只怕不抵抗”,本段最后一乐句“只怕”的节奏与第一乐段“冲锋”的节奏相同。第三段与第一乐段相似,在最后一乐句两次强调本课主题“只怕不抵抗”,并且在节奏上运用了附点四分音符和附点八分音符,更加突出表达儿童团的孩子们坚定的决心。教学中的矛盾:根据教师以往的教学经验,歌曲篇幅较大,有变化重复的乐段,怎样把变化的地方衔接好,不混淆就成了难点。在短短的40分钟内唱好这首歌是有难度的,那么怎么学会歌曲,正确的记忆并有感情的演唱呢?本课设想:创设情境,通过反复练习,对音准、节奏等综合能力进行培养,设置师生合作的环节,共同找到方法帮助学生准确记忆歌曲并用多种方法进行练习巩固。学生情况分析授课对象是我校三年级(5)班的学生。该班共有40名人。学习乐器的学生4人,参加校内外音乐班有7人。学生们喜欢音乐,学习的兴趣较高,乐于参与音乐活动,能较主动的表现音乐。通过观察,学生们在音乐课上的习惯培养稍稍欠缺,如演唱的状态、表情等需要进一步加强。因为歌曲历史背景和学生生活离得较远,学生们从课文、影视作品等方面又很少了解到这首歌曲所反映的内容,所以学生对于歌曲背景和内容都一知半解。之前的教材很少涉及革命题材的歌曲,只学过《共产儿童团歌》,欣赏过《歌唱二小放牛郎》等几个作品。因此,学生对于本课歌曲,在情感理解、演唱上都有一定难度,还不能准确的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在歌唱方面,大多数学生有良好的演唱习惯,基本没有喊唱的学生,有些孩子声音虚,弱,演唱时不是很有自信,有7名学生唱歌跑调。(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聆听、对比、模仿与合作学习相结合。1、整个教学过程以音乐情感体验为主线贯穿其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听唱、教唱为主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会唱歌的能力。2、通过多次聆听、模唱加深对旋律的印象,通过改变音乐要素更深入的理解音乐形象。(四)技术准备钢琴、投影、课件、音响 黑板(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前期教学状况:教师授课以教材核心,学习歌曲、欣赏音乐,对于学生的节奏、音准、音乐要素等方面的学习要求较少。对于能力的培养,如视唱的能力、表现音乐的能力等等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问题:1. 歌曲篇幅大,第三乐段是一乐段的变化重复,学生容易将第三乐段变化的地方唱错,与一乐段混淆。对策:通过谱面上制作不同颜色的歌谱提示学生,并且在第三乐段的教学过程中反复练唱,练习衔接,一起探究讨论想方法帮助学生准确记忆歌曲。问题2:歌曲描述的内容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很多人不能理解歌曲内容,把握歌曲演唱风格。对策:结合歌曲内容,创设情境,以音乐情感体验为主线贯穿这节课的教学。整节课都让学生沉浸的情境之中,通过扮演儿童团让学生亲身体验让学生走进音乐,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目标:乐于主动了解歌曲《只怕不抵抗》相关的音乐文化,用坚定、饱满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积极参与到音乐实践表现各种活动中。(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体验、对比、模仿、探究、合作学习中感受音乐情绪,学会歌曲,提高聆听、表现音乐的能力。(三)“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完整演唱歌曲《只怕不抵抗》。2、能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教学重点:能够正确的完整演唱歌曲《只怕不抵抗》。教学难点: 正确记忆歌曲
教学过程
本教学环节由“导入” “聆听感受” “学唱歌曲” “演唱表现”四个大环节组成导入及发声练习环节目标:进行发声练习解决难点乐句,创设情境,揭示主题。设计说明:通过发声练习规范学生演唱的声音,解决歌曲难点。活动1.1——演唱抗日战争时期表现儿童团的歌曲《站岗放哨歌》,引导学生感受歌曲历史背景。活动1.2——用“棒”字进行发声练习。听范唱环节目标:初步整体感受音乐形象设计说明:整体感知歌曲音乐形象,让学生感受进行曲风格歌曲的特点并用动作表现出来。活动2.1——介绍歌曲曲作者冼星海,学生完整的聆听歌曲。听完后谈感受: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歌曲情绪)? 活动2.2——第二次聆听歌曲,学生参与活动。首先选择与歌曲情绪符合的动作,随着音乐活动,然后总结进行曲的特点,明确歌曲《只怕不抵抗》是一首有进行曲风格的歌曲。学唱歌曲环节目标:掌握歌曲旋律,音准,学唱歌曲。设计说明:在旋律中感受音乐形象,将一部分学习机会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发现歌曲中表现音乐形象的元素,基本唱会歌曲。活动3.1——学唱第一乐段。听教师范唱第一乐段找出最能表现儿童团勇敢、坚强的精神的乐句并学唱,然后通过观察乐谱,边听边看,找到音乐上的特点(用到了附点四分音符及跨小节的切分节奏),在此基础上自己尝试识读乐谱,加上歌词,完整演唱第一乐段。活动3.2——学唱第二乐段。首先完整演唱一乐段,教师接唱二乐段,观察教师演唱表现。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识读歌谱,学唱。在基本唱下来的基础上教师创设情境——儿童团到了真正的战场,吹响冲锋号,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第二乐段风格并练习演唱。活动3.3——学唱第三乐段。首先学生演唱前两乐段,教师接唱第三乐段。然后在教师的提示下总结认识歌曲结构A-B-A’。教师带领学生复习第三乐段难点句,并完整演唱第三乐段。在发现B段与A’容易混淆接问题的,师生探究找到方法准确记忆歌曲,练习衔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歌曲,解决难点,最后教师钢琴伴奏,学生演唱歌曲。检查学生歌曲掌握的情况,如:节奏、音准、歌词的掌握情况等等。演唱表现环节目标:有感情的唱好歌曲设计说明:运用音乐要素更好的表现歌曲,表达歌曲的情感。结尾的活动让学生们感受如何用音乐要素来表现歌曲的形象。活动4.1——变化演唱第三乐段。教师钢琴伴奏学生集体演唱第一段和第二段歌词,教师演唱第三段歌词。向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演唱时什么改变了?”,聆听教师范唱。(2)模仿演唱,体验儿童团员自豪、骄傲的心情,教师伴奏演唱第三段。(3)完整演唱歌曲。
5、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1、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教师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其中尤为重视学生自评、互评及学生评价老师的活动。评价量规(表格呈现)设计说明:(音乐课堂教学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不能因为孩子五音不全就给予他不好等类似的评价,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及态度。)本教学设计的评价量规不分等级,均以合格为标准。以下能达到三条既给予合格。评价要点1.喜欢《只怕不抵抗》这首歌曲,在学习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2.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演唱、表现歌曲。3.积极客观的评价自己与他人的演唱。评价方式自评师评
七、教学设计的特点
1、创设情境,以情带声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计特定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情景,才能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
针对前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学生对于歌曲所描述的历史背景了解甚少,因此很难做到对歌曲有兴趣并有感情的唱好歌曲。这节课的设计中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当儿童团的乐趣,如:在学唱歌曲的环节中营造出儿童团吹起冲锋号的情景,让他们想象自己就像当年的儿童团员,到了真正的战场;在表现歌曲的环节教师用语言创设情境等等,整节课都让学生沉浸在情境之中,让学生走进音乐,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运用自主学习,解决教学难点
上过这节课的老师们都知道,这节课最大的特点就是篇幅大,歌词难记忆,容易混淆衔接不好。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以教授、灌输为主,反复练习,带着学生学。新课程中提倡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发展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因此我结合三年级的认知特点,大胆的采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方式进行教学。因为歌曲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重复,我会启发学生通过多次聆听和观察自己发现音乐上的特点:他们会发现:一、三段音乐同头异尾。二、三段最后一句大体上旋律相同,节奏不同。
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将第三乐段完整演唱,由于第三乐段与第一乐段相似,他们容易唱混,这时,我就启发他们自己寻找,发现解决这个难点的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尽量把“话语权”留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开动脑筋,这个环节是学生摸索音乐规律,自主学习的过程,可以。自主的学习的过程不仅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更多的是提高了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音乐学习的能力。
总之,本课以“音乐情感体验”为主旨的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注重研究性学习,在学习中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能力,师生在共同感受、体验、探究、合作中共同完成歌曲学习,并在情感的激发下掌握本课的知识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