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七单元 剪羊毛人音版(五线谱) (北京)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七单元 剪羊毛人音版(五线谱) (北京)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10-25 14:19: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剪羊毛》教学设计
课型:唱歌综合课
课时: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剪羊毛》这首歌曲是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三年级下册第六课中的一首学唱歌曲。是一首澳大利亚流传甚广的民歌。歌词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描绘了“剪羊毛”这一劳动情景。歌曲为2/4拍、大调式、二段体结构。附点八分音符构成的节奏贯穿其中,句末都以四分休止符收尾,旋律中以分解的主和弦音进行,使得曲调色彩十分明亮,情绪轻快活跃,展示了剪羊毛工人熟练、轻捷的动作。旋律起伏较大,节奏明快,表现了劳动者有节奏的动作和乐观爽朗的性格,点出了“热爱劳动”的主题思想。
二、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相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有了进一步的扩展,已经初步具有了音乐审美的感知能力,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应对此学段的学生。在课程设计上,增加对音乐乐句的感受。增加音乐重复与变化的对比。让学生在音乐的结构上能有更好的认识与了解。
三、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劳动的意义。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过程和方法:运用体验聆听、模仿方法,使学生参与到演唱的过程中。适当地运用观察、比较和练习的方法进行模仿,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知识和能力:学唱歌曲,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音乐知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悦耳动听的歌声准确的演唱歌曲,并用带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的内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歌曲的创造能力;掌握歌曲中的附点八分音符。
教学准备: 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活动:在开始今天的课程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图片讲述了一组比赛。
问:你觉得图片讲述了什么比赛呢?
这是在澳大利亚举办的一场剪羊毛比赛。澳大利亚是一个牧场非常广阔的国家,所以澳洲盛产羊毛。每年冬天绵羊为了御寒长出厚实的羊毛,而到了澳大利亚的夏天天气又非常的炎热,牧民就会将绵羊身上厚实的羊毛剪下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
2节奏练习:
小羊说它要考一考同学们,看看谁能够准确地打出下图中的节奏。
(在这里讲解附点八分音符。)
教师随机组合节奏,学生手上打拍子,嘴上读节奏。
请同学们记住这些节奏类型,一会在歌曲当中还会继续出现。
3、 初听歌曲。
教师活动:听完歌曲后,你觉得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愉快、活泼地)歌曲为什么会给你这样的感受?(歌曲的速度快,歌曲中的节奏有大量的八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产生了欢快活泼感。)
4、 复听歌曲第一段。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仔细找一找,歌曲中一共可以分成几个乐句?(4)有两组完全相同的乐句,是哪两组。
5、 读节奏。
(1)、教师活动:你能读一读刚才我们找出节奏的句子吗?
(2)、教师活动:让我们试试看,能不能完整的有节奏的拍打一遍节奏。
6、 处理休止符。
7、 完整的练唱第一段。
教师活动:与学生进行配合,随着琴声演唱。
8、 复听第二段旋律。
教师演唱第二段旋律。
9、试唱歌曲第二段。
教师活动:带领学生练习第二段歌词。
10、处理歌曲情绪。
教师活动:想一想,对小羊说话的时候,应该是怎样的态度呢?看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第一乐段以欢快起伏的旋律和富有劳动生活的节奏,生动地展现了澳大利亚牧民在剪羊毛时的情景。歌声要有跳跃感。
第二乐段开始音区较高,旋律和节奏开阔舒展。歌唱声音要变的舒展,连贯。
11、完整的随音乐演唱歌曲。
教师活动:可以适当的配上一些动作。
四、创编活动。
教师活动:请大家发挥你们的想象,在我们的牧场上,在我们剪羊毛的时候,除了
听到美妙的歌声以外,还会听到一些什么声音呢?
剪子的咔嚓声。下面我们来聆听一下歌曲《剪羊毛》的原版。《Click Go the Shears》
Click在英文中就是指剪子的咔嚓声。
五、总结,评价。
教师活动:今天,我们学习了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充分感受到了劳动带给
我们的快乐和自豪,我们懂得了劳动能创造幸福的生活,老师希望每一个同学,都做一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