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七课 (演唱)《游子吟》湘艺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七课 (演唱)《游子吟》湘艺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10-25 14:23: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游子吟》
一、教学内容分析
母爱是人世间最诚挚的情感,同样也是学生最易理解的情感。湘版第六册音乐教科书在第六单元安排了《母子情》这一内容,其中包括歌曲《游子吟》、听赏与跟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活动《献给妈妈的爱》和活动《小乌鸦爱妈妈》。这一课我选择了两个教学内容:歌曲《游子吟》和活动“献给妈妈的话”。歌曲《游子吟》是一首亲切真挚的人性美颂歌,由唐代诗人孟郊写作。歌曲为四四拍子,七声徵调式,右四个乐句和尾声构成一段体结构,第一、二乐句旋律深沉平稳,第三乐句在高音区回旋,情绪较为激动,第四乐句运用第三乐句的歌词,重复了第二乐句的旋律,结束句的旋律由一个长音构成,抒发了儿女对母亲的无限深情。全曲使人备感亲切、爱意绵绵。活动献给妈妈的话是在学会了歌曲的基础上,受到情感的熏陶,目的是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选择自己喜爱的形式,在“母亲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表达对妈妈的深情。
二、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游子吟》,怀着对母亲的赞赏之情演唱。通过学习,教育学生从小就应体贴父母、孝敬父母。2、积极参加音乐实践活动,从中获得快乐。音乐是一种情感教育。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思想的感受和理解,使其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的情操的熏陶。例如通过本堂课学习,主旨在于让学生关心父母,知道父母抚育自己长大很不容易。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歌曲用了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缝衣细节,谁都经历过、体验过的这一细节,而母亲的慈爱之情正是在这日常生活中的最细微处流露出来的。诗人以“三春晖”比喻慈母之爱的广阔深厚,以“寸草心”比喻儿女对慈母的报效之情。并进行亲情的教育。现在的学生大多数娇生惯养,很少会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与不易,本课学习歌曲的同时,最主要的是让学生感受母子亲情,从而达到思想教育的高度。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情景导入,寓情于景。2、表演升华,提高学生兴趣。3、综合实践,与生活紧密结合。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学唱《游子吟》引导学生深情演唱歌曲。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听――创设情意,激发学习兴趣。教师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全体学生跟唱。 创设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 二、讲――师讲故事,说母爱。讲述当红歌星韩红母子的感人故事。 学生深入其中。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三、 唱――感受与学唱。教师分步骤教唱。1、诗歌解读。2、歌曲教学。3、表演唱。 学生自主学唱。 感受母子深情。
四、演――表现母子情。结合美术、文学及相关文化,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创歌表演,再现当年诗人母子相送的情景,表达对母子之情。 学生设计演出。 深入感受母爱的伟大。
五、 感——有感而发。教师启发学生。 学生说出你想对母亲说的话。 情感再次升华。
七、教学评价设计
1、学生自主学唱阶段,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2、表演升华阶段,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3、有感而发阶段,教师及学生代表对发表感言的学生进行评价。
八、板书设计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前倚音)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九.教学反思《游子吟》是一首描写孩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和无言的爱的抒情歌曲。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突出母子情的主题,我这堂课主要以审美为核心,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意感情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倾听当红歌星韩红母子的故事,用心感受用心体会故事中父母对孩子的无私的爱,然后以情带声,有感情的朗诵歌词,并配上背景音乐,有助于情感的抒发。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上,我采用举例子、对比、拟人的方式,让学生形象的认识前倚音,并记住前倚音的样子,就像是妈妈拉着孩子的手,依偎在一起。整堂课的气氛比较活跃,环节比较紧凑,通过反复听唱歌曲和模唱旋律,学生对于歌曲的旋律比较熟悉,音准也得到了提高。这堂课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导入的时间过长,在导入时候采用的图画内容更深一点就更好了,教师的肢体语言不够丰富,语言不够有亲和力,没有从始至终的抓住孩子的心。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让抓住孩子的心,调动每个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是我教学的重点。对于音乐老师而言,除了具备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外,更需要有良好的课堂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