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历史上册高效培优同步精品学案
第16课 《三国鼎立》
【新课标】
2022年课程标准:
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史实;了解三国时期的政权更迭。
【学习目标】
1.知道官渡之战的背景、时间、概况及作用。
2.掌握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本史实。
3.理解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4.认识国家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重点: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背景、特点、影响)。
1.通过史料的运用和历史地图等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价值观、家国情怀。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要全面、客观,采用一分为二的方法。
2.可以借用地域优势,把本地历史资源和和古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效结合在一起,拉近历史与我们的距离,让学生认识到史料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学习历史时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善于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1.表格归纳法——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可通过列表对这两次战役进行比较,分析战争一胜一负的原因。制作一个包括政权名称、时间、建立者、都城的简表来掌握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识图学习法——通过《三顾茅庐》可看出刘备重视人才;根据“赤壁之战示意图”,了解双方交战的路线,体会战争的壮观场面;运用“三国鼎立形势图”,一是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概况;二是说出三国在当今的地域省份;三是讲述三国地区发展经济的情况,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
官渡之战
1. 末期,占据河南一带的 为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把 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采用屯田等措施,势力逐渐壮大起来。
2.当时占据黄河以北的 ,兵多粮足,实力强大。
3.官渡之战: 和 都想吞并对手。200年,双方在官渡进行决战,曹操取得胜利,消灭了袁军主力,为以后 打下了基础。
赤壁之战
1.208年, 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曹军占领 后,刘备派
联络孙权,共谋抗曹之计,双方决定联合抗曹。
2.孙刘联军和曹军在 对峙, 指挥联军用 的办法,打败曹军,曹操带着败兵北撤。 对当时整个局势都有关键性的影响,为 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国鼎立
1.赤壁之战后,曹操统一了北方。 占领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占取 、 地区。孙权一边把他的统治范围延伸到 、 ,一边又抢夺了刘备在 、 的势力范围。
2.形成:220年,曹操的儿子 废掉汉献帝,在 称帝,国号 。221年,刘备在 称帝,国号 ,史称 。222年, 称吴王。229年,孙权在 称帝,吴国建立。 的局面形成。
3.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 。孙吴开发江东, 发达,发展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 率船队到达 ,加强了 与内地的联系。蜀汉在丞相 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 地区的开发。
材料 他挟天子以令诸侯,采用谋士许攸的计策大败袁军,又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探究 材料中“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是指谁?“大败袁军”的战役名称是什么?
【例1】东汉末年,曹操在封建军事集团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
A. 挟持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B.招募流民垦荒,组织士兵耕田,势力不断增强。
C.奖励农耕,得到劳动人民的支持
D.官渡之战,打败强敌袁绍
解析:本题属因果选择题,目的是考查学生对历史事实的全面理解能力。试题要求分析曹操“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题中四个选项都是曹操在军事割据混战中的所作所为,而且也为曹操实力的增强奠定了基础。但题干中考查的是取得政治优势的原因,B项是经济上取得优势的原因,C项不足以说明这一点,D项是其军事上的优势,虽然B、C、D三项与其取得政治优势有一定的联系,但A项最能说明在封建社会中,忠君思想在人们特别是封建割据势力中的影响,也是曹操取得政治优势的主要原因。
答案:A
跟踪训练
1.东汉末年,黄河中下游一带实力最强的封建军阀是( )
A.袁绍和曹操 B.曹操和孙权 C.曹操和刘备 D. 刘备和孙权
2.官渡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
A.曹操和袁绍 B.曹操和孙刘联军 C.孙权和刘备 D.袁绍和孙刘联军
材料 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令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获枯柴,灌油其中……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曹操船舰),延及岸上营落……北军大坏。
——《资治通鉴·汉纪》
探究 材料记载了哪一历史事件?它所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例2】杜牧诗云: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与该诗相关的这场战役( )
A.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B.为统一北方准备了条件
C.巩固了东晋的统治 D.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解析:由题干“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可知,诗歌反映的是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答案:D
跟踪训练
3.赤壁之战和官渡之战的相同点是( )
①都发生在三国时期 ②都有孙权参加③都采用了火攻④都是以少胜多 ⑤都是军阀之间的斗争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
4.“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这次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及其原因和认识
1.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
2.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
3.认识
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
(1)从政治上看,
(2)从经济上看,
歌曲《曹操》中唱道:“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歌词中的“分三国”是指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其形成的标志是( )
A.208年,赤壁之战 B.220年,曹丕称帝 C.221年,刘备称帝 D.229年,孙权称帝
220年,曹丞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进入三国时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三国晶立的局面形成。故选D。
D
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败的原因
(1)
(2)
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三国鼎立时期,三国统治者都注重发展生产,由此排除B项;这一时期是民族交流融合的时期,由此排除D项;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军阀割据,战乱不断,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实现了国家局部的统一,为后来国家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A项符合题意,C项错误。
A
官渡之战中,袁绍10万大军输给了只有三四万人的曹操;8年后,曹操20余万大军却输给了约5万人的孙刘联军。在这两次战争中,失败一方主观上的共同原因是( )
A.士兵不习水战 B.骄傲轻敌 C.后方起兵 D.士兵疲惫
在官渡之战中,由于袁绍轻敌,袁绍10万大军输给了只有三四万人的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由于曹操骄傲轻敌,曹操20余万大军却输给了约5万人的孙刘联军,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B
1.“经过一年多的对峙,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上述材料评述的是( )
A.官渡之战 B.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2.(菏泽中考)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下表描述的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3.(临沂中考)三国之一的吴国,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它的都城建业在今江苏南京。该政权的建立者是( )
A.孙权 B.刘备 C.曹操 D.曹丕
4.(2020·贵阳期中)“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这首诗描述的是东汉末年一场重要战役,此战役的重要历史作用是( )
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B.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C.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D.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5.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故事广为流传。下面这段叙述存在五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东汉末年,政局混乱,一些地方官吏和豪强势力趁机扩充实力,形成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集团。在军阀混战中,曹操脱颖而出,政治上,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经济上,实行屯田,增强了经济实力。200年,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打败了袁术,为以后统一长江中下游地区打下基础。接着,曹操挥师南下,企图一统全国。208年,曹军与孙刘联军决战于官渡,曹操败走华容道,再也无力南下。220年,曹操病死,他的儿子曹植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古人评价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而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他,则可说他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1)错误: ;改正:———————
(2)错误: ;改正:———————
(3)错误: ;改正:———————
(4)错误: ;改正:———————
(5)错误: ;改正:———————
1.(2018·聊城中考)“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因事设奇,唯才是举,铁槊赋诗处,笑人间霸业如何!”这段材料称道的人物应是( )
A.刘备 B.孙权 C.诸葛亮 D.曹操
2.(2020·和平区校级期末)经过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下面卡片中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史实,相符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20·莱芜中考)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各国统治者都重视发展生产,其中蜀国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取得的突出成就是( )
A.大力兴修水利 B.发展海外贸易 C.造船业发达 D. 丝织业兴旺
4.(2020˙沈阳期末)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政权分立时期,但中华民族也在进一步趋向融合。下面有关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 ②赤壁之战后,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③曹操和孙权分别在洛阳和建业建立了魏、吴 ④诸葛亮辅佐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了蜀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5.(2019·临颍县期末)三国时代,是英雄辈出、战乱频繁的时代。请结合下列材料,探究三国主要历史人物。
材料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材料二 毛玠对曹操说:“……现在应当尊奉天子,并打着天子的旗号来命令那些不肯臣服的人,同时要注意发展生产,积蓄军事力量,这样就可以称霸天下的大业。”曹操诚恳地采纳了他的建议。
材料三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骐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请回答:
(1)材料一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战役有关?词中的“周郎”是指哪一历史人物?这场战役中有许多历史典故被后人津津乐道,请举出一例。
(2)材料二中毛玠对曹操提出的最主要建议是什么?
(3)材料三中曹操写这首诗时,已经取得的成绩是什么?此时曹操的“壮心”指什么?
(4)材料三中的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历史上册高效培优同步精品学案
第16课 《三国鼎立》
【新课标】
2022年课程标准:
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史实;了解三国时期的政权更迭。
【学习目标】
1.知道官渡之战的背景、时间、概况及作用。
2.掌握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本史实。
3.理解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4.认识国家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重点: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背景、特点、影响)。
1.通过史料的运用和历史地图等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价值观、家国情怀。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要全面、客观,采用一分为二的方法。
2.可以借用地域优势,把本地历史资源和和古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效结合在一起,拉近历史与我们的距离,让学生认识到史料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学习历史时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善于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1.表格归纳法——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可通过列表对这两次战役进行比较,分析战争一胜一负的原因。制作一个包括政权名称、时间、建立者、都城的简表来掌握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识图学习法——通过《三顾茅庐》可看出刘备重视人才;根据“赤壁之战示意图”,了解双方交战的路线,体会战争的壮观场面;运用“三国鼎立形势图”,一是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概况;二是说出三国在当今的地域省份;三是讲述三国地区发展经济的情况,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
官渡之战
1. 东汉 末期,占据河南一带的 曹操 为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把 汉献帝 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采用屯田等措施,势力逐渐壮大起来。
2.当时占据黄河以北的 袁超 ,兵多粮足,实力强大。
3.官渡之战: 曹操 和 袁超 都想吞并对手。200年,双方在官渡进行决战,曹操取得胜利,消灭了袁军主力,为以后 统一北方 打下了基础。
赤壁之战
1.208年, 曹操 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曹军占领 荆州 后,刘备派
联络孙权,共谋抗曹之计,双方决定联合抗曹。
2.孙刘联军和曹军在 赤壁 对峙, 周瑜 指挥联军用 火攻 的办法,打败曹军,曹操带着败兵北撤。 赤壁之战 对当时整个局势都有关键性的影响,为 三国鼎立 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国鼎立
1.赤壁之战后,曹操统一了北方。 刘备 占领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占取 四川 、 云贵 地区。孙权一边把他的统治范围延伸到 福建 、 广东 ,一边又抢夺了刘备在 湖北 、 湖南 的势力范围。
2.形成:220年,曹操的儿子 曹丕 废掉汉献帝,在 洛阳 称帝,国号 魏 。221年,刘备在 成都 称帝,国号 汉 ,史称 蜀汉 。222年, 孙权 称吴王。229年,孙权在 建业 称帝,吴国建立。 三国鼎立 的局面形成。
3.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 水利 。孙吴开发江东, 造船业 发达,发展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 卫温 率船队到达 夷洲 ,加强了 台湾 与内地的联系。蜀汉在丞相 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___西南____地区的开发。
材料 他挟天子以令诸侯,采用谋士许攸的计策大败袁军,又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探究 材料中“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是指谁?“大败袁军”的战役名称是什么?
提示 曹操。官渡之战。
【例1】东汉末年,曹操在封建军事集团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
A. 挟持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B.招募流民垦荒,组织士兵耕田,势力不断增强。
C.奖励农耕,得到劳动人民的支持
D.官渡之战,打败强敌袁绍
解析:本题属因果选择题,目的是考查学生对历史事实的全面理解能力。试题要求分析曹操“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题中四个选项都是曹操在军事割据混战中的所作所为,而且也为曹操实力的增强奠定了基础。但题干中考查的是取得政治优势的原因,B项是经济上取得优势的原因,C项不足以说明这一点,D项是其军事上的优势,虽然B、C、D三项与其取得政治优势有一定的联系,但A项最能说明在封建社会中,忠君思想在人们特别是封建割据势力中的影响,也是曹操取得政治优势的主要原因。
答案:A
跟踪训练
1.东汉末年,黄河中下游一带实力最强的封建军阀是( )
A.袁绍和曹操 B.曹操和孙权 C.曹操和刘备 D. 刘备和孙权
2.官渡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
A.曹操和袁绍 B.曹操和孙刘联军 C.孙权和刘备 D.袁绍和孙刘联军
材料 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令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获枯柴,灌油其中……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曹操船舰),延及岸上营落……北军大坏。
——《资治通鉴·汉纪》
探究 材料记载了哪一历史事件?它所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提示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例2】杜牧诗云: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与该诗相关的这场战役( )
A.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B.为统一北方准备了条件
C.巩固了东晋的统治 D.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解析:由题干“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可知,诗歌反映的是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答案:D
跟踪训练
3.赤壁之战和官渡之战的相同点是( )
①都发生在三国时期 ②都有孙权参加③都采用了火攻④都是以少胜多 ⑤都是军阀之间的斗争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
4.“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这次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及其原因和认识
1.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
2.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
从力量基础看,是东汉末年地方军政力量发展军事割据势力的结果。从当时军阀力量格局看,没有能一统天下的强有力的军阀势力,曹、刘、孙三方军事力量相对均衡,任何一方都无法吞并另外两方以实现统一。从社会环境看,东汉政权后期,皇权旁落,黄巾大起义又使东汉政权名存实亡,更加剧了地方军政势力的分裂割据。也就是说,没有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力量维系统一,于是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3.认识
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
(1)从政治上看,东汉末年,中央政权衰微,出现了很多割据一方的军阀势力。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结束了军阀割据,形成了魏、蜀、吴三个相对稳定的政权。相对而言,这是一种进步。
(2)从经济上看,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三个相对稳定的政权可以集中力量发展经济,促进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歌曲《曹操》中唱道:“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歌词中的“分三国”是指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其形成的标志是( )
A.208年,赤壁之战 B.220年,曹丕称帝 C.221年,刘备称帝 D.229年,孙权称帝
220年,曹丞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进入三国时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三国晶立的局面形成。故选D。
D
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败的原因
(1)官渡之战中,曹操胜利的原因:袁绍的实力优于曹操,但曹操顺应人民希望安定的愿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自己的势力迅速扩大。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地位。经济上采取了恢复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的一些措施。在战争过程中又采用正确的战术,采纳了许做的建议,火烧了袁绍军队的全部粮草,动摇了袁绍的军心。所以,在官渡之战中,曹操能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的原因:第一,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第二,曹操的骄傲自满情绪;第三,孙刘联合并采取正确的战术。
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三国鼎立时期,三国统治者都注重发展生产,由此排除B项;这一时期是民族交流融合的时期,由此排除D项;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军阀割据,战乱不断,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实现了国家局部的统一,为后来国家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A项符合题意,C项错误。
A
官渡之战中,袁绍10万大军输给了只有三四万人的曹操;8年后,曹操20余万大军却输给了约5万人的孙刘联军。在这两次战争中,失败一方主观上的共同原因是( )
A.士兵不习水战 B.骄傲轻敌 C.后方起兵 D.士兵疲惫
在官渡之战中,由于袁绍轻敌,袁绍10万大军输给了只有三四万人的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由于曹操骄傲轻敌,曹操20余万大军却输给了约5万人的孙刘联军,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B
1.“经过一年多的对峙,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上述材料评述的是( )
A.官渡之战 B.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2.(菏泽中考)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下表描述的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3.(临沂中考)三国之一的吴国,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它的都城建业在今江苏南京。该政权的建立者是( )
A.孙权 B.刘备 C.曹操 D.曹丕
4.(2020·贵阳期中)“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这首诗描述的是东汉末年一场重要战役,此战役的重要历史作用是( )
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B.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C.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D.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5.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故事广为流传。下面这段叙述存在五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东汉末年,政局混乱,一些地方官吏和豪强势力趁机扩充实力,形成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集团。在军阀混战中,曹操脱颖而出,政治上,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经济上,实行屯田,增强了经济实力。200年,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打败了袁术,为以后统一长江中下游地区打下基础。接着,曹操挥师南下,企图一统全国。208年,曹军与孙刘联军决战于官渡,曹操败走华容道,再也无力南下。220年,曹操病死,他的儿子曹植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古人评价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而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他,则可说他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1)错误: ;改正:———————
(2)错误: ;改正:———————
(3)错误: ;改正:———————
(4)错误: ;改正:———————
(5)错误: ;改正:———————
1.(2018·聊城中考)“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因事设奇,唯才是举,铁槊赋诗处,笑人间霸业如何!”这段材料称道的人物应是( )
A.刘备 B.孙权 C.诸葛亮 D.曹操
2.(2020·和平区校级期末)经过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下面卡片中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史实,相符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20·莱芜中考)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各国统治者都重视发展生产,其中蜀国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取得的突出成就是( )
A.大力兴修水利 B.发展海外贸易 C.造船业发达 D. 丝织业兴旺
4.(2020˙沈阳期末)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政权分立时期,但中华民族也在进一步趋向融合。下面有关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 ②赤壁之战后,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③曹操和孙权分别在洛阳和建业建立了魏、吴 ④诸葛亮辅佐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了蜀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5.(2019·临颍县期末)三国时代,是英雄辈出、战乱频繁的时代。请结合下列材料,探究三国主要历史人物。
材料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材料二 毛玠对曹操说:“……现在应当尊奉天子,并打着天子的旗号来命令那些不肯臣服的人,同时要注意发展生产,积蓄军事力量,这样就可以称霸天下的大业。”曹操诚恳地采纳了他的建议。
材料三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骐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请回答:
(1)材料一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战役有关?词中的“周郎”是指哪一历史人物?这场战役中有许多历史典故被后人津津乐道,请举出一例。
(2)材料二中毛玠对曹操提出的最主要建议是什么?
(3)材料三中曹操写这首诗时,已经取得的成绩是什么?此时曹操的“壮心”指什么?
(4)材料三中的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基础通关
1.A【解析】注意从题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交战双方是曹操与袁绍,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为他统一北方莫定了基础。B、D两项与曾操无关,C项的交战双方是曹军和孙刘联军,故选A。
2.C【解析】依据题干框表关健信息“周瑜一曹操”“5万-20万”“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可知是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孙刘联军抗击曹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曹操统一北方后,孙权和刘备共同抗曹,派周瑜在赤壁与曹操决战,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善水战的弱点,用火攻大败曹操。故选C项。
3.A【解析】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在洛阳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建立魏国;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弱国;229年,孙权称帝,建立吴国,都城建业(今江苏南京)。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故选A。
4.B【解析】依据题干中“烈火西焚”和“周郎”等信息可判断,这反映的是赤壁之战。此战役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5. (1)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
(2)袁术袁绍
(3)长江 黄河
(4)官渡 赤壁
(5)曹植 曹丕
能力提升
1.D【解析】材料“北平袁绍,南拒孙刘”对应的历史事件是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故D项符合题意。
2.C【解析】220年曾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进入三国时期,当时曹操已经去世,他是东汉末年人,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故②中魏对应曹操是错误的,据此可排除ABD三个选项。
3.D 【解析】本题考查三国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三国时期,蜀国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经济获得发展,丝织业比较兴旺,A、B、C与蜀国不相符,故选D。
4.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20年,曹还在洛阳称帝,而非曹操,排除③;①②④说法正确。
5.(1)赤壁之战。周瑜。“蒋干盗书”“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诸葛亮借东风”“三气周瑜”。等等。
(2)“挟天子以令诸侯”,或者借皇帝名义号令天下。
(3)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打败袁绍,统一北方。挥师南下,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4)体现作者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奋斗不息的壮志豪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