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历史上册高效培优同步精品学案
第18课 《东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新课标】
2022年课程标准:
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习目标】
1.了解东晋兴亡的基本史实。
2.知道南朝政权的更替及南朝政治的特点。
3.掌握东晋南朝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原因和表现。
4.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重点:政权更替及江南地区的开发。
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
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结合地图,讲授东晋、南朝政治,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2.结合史料,进行对比归纳,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学科素养。
1.历史故事法——讲述闻鸡起舞、击样中流等历史故事,理解东晋十六国并存的局面。
2.图片赏析法——利用教材“南朝牛车画像砖”“南朝青瓷莲花尊”等图片,感知南朝时南方经济的发展。
3.图示法——通过西晋兴亡、东晋十六国、南朝三个历史发展阶段理清本课的基本线索。
东晋的兴亡
年,内迁的 灭掉西晋。317年,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 重建晋王朝,以 为都城,史称 。
2.司马睿在政治上依靠 ,在军事上依靠 。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
3.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
“ ”的景象。
年,东晋灭亡。
南朝的政治
1.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 、 、 、 城都在,历史上统称为“ "。
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3.梁武帝之后,南朝政治混乱。在南北实力对比中, 处于明显劣势。
江南地区的开发
1.秦汉时期, 经济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江南地区农业生产落后。
2.人口迁徙:西晋末年以来,北方人民为了躲避战乱,开始南迁。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区输送了大量的 ,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 和 ,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
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 。
3.农业成就: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改进犁耕,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 由原来的直播变成 ,这是水稻生产技术的重大进步;普遍实行了麦稻兼作,还出现了双季稻。此外还发展 、 种植药材等,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4.手工业成就:在 、 、 、 、 、 、 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5.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 的繁荣。南朝时的 ,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材料 东晋建立之后,虽然皇室及大多数世族只想偏安江南,然而爱国将士每每以北伐中原、收复失土为己任。东晋先后有祖逖、庾亮、殷浩、桓温、刘裕等人的多次北伐行动。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未能恢复中原。
探究 东晋北伐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例1】从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和西北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在内迁的少数民族中灭掉西晋的是( )
A.氐族 B.匈奴 C.鲜卑族 D.羌族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北方陷入了“十六国”的混战时期。故选B项。
答案:B
跟踪训练
1.东晋的建立者是( )
A.司马炎 B.司马睿 C.司马懿 D.司马昭
2.东晋的都城是( )
A.建康 B.洛阳 C.长安 D.成都
材料 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大在北方,长江以南的地区还非常落后……东晋期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产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
探究 材料反映的是当时江南地区社会生产展的什么变化?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例2】促成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最重要的客观原因是( )
A.南朝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B.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传入南方
C.北方劳动人民大量南迁
D.南朝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解析:本题为因果关系选择题,主要考查学对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的理解能力。题目关键对客观原因的理解,从题中选项分析,B、C、三项都有人为因素,应属主观方面的原因,而A项无人为因素,所以应选A项。
答案:A
跟踪训练
3.秦汉时期国家的经济重心在( )
A.江南地区 B.长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岭南地区
4.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 )
①输送了大量劳动力 ②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 ③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④增加了就业的压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5.东晋南朝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好 C.南方统治者施行仁政D.北方人南迁带来先进的农业技术
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
(2018˙青岛中考)“自东汉末年以来,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苦于长期战乱的中原人大量迁移到他们视为畏途的南方……而这里的局势又相对安定,往往能在较长时期内‘无风尘之警’,水利兴修和农田垦辟在持续进行,位处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尤为突出。”材料表明江南地区“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的原因有( )
①中原人大量南迁 ②社会比较安定 ③统治者的重视 ④自然条件优越
材料体现的江南地区“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比较安定,大批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①②④符合题意;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A。
A
1.东晋初年,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其中“马”和“王”分别指的是( )
A.司马昭和王莽 B.司马炎和王维 C.司马睿和王导 D.司马睿和王猛
2.“随着江南的开发,南方经济逐渐赶上北方。东晋南朝时期,江南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量农田,水稻产量提高,麦、菽等北方作物在南方推广。”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地区( )
A.手工业发展情况 B.商业发展情况 C.海外贸易发展情况 D.农业发展情况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下列属于它的表现的是( )
A.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技术
B.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C.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D.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
4.(2019·连云港中考)“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这直接说明江南地区( )
A.得到大规模开发 B.自然条件优越 C.人口数量增加 D.社会环境安定
5.东晋、南朝是由汉人在南方建立的政权,这一时期社会秩序总体比较稳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朝代更迭】
南朝是中国历史上朝代更选较快的一段历史时期。
(1)写出南朝朝代更迭的先后顺序。
【北民南迁】
(2)北方人民从什么时间开始大规模南迁?
(3)北方人民南迁对南方产生了什么影响?
【江南开发】
江南地区的开发为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4)试举一例说明此时南方经济的发展。
1.(2018·广东中考)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
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2.(青岛中考)某中学春秋史社的同学们正在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下列各项能入选该主题的是( )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③国家统一 ④江南地区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经过东吴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如果你是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农民,你不可能见到的景象是( )
A.水稻实行育秧移栽 B.普遍实行麦稻兼作 C.普遍种植玉米 D.推广和改进犁耕
4.(潍坊中考)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西晋都城洛阳被攻破时,中原人民纷纷南迁的境况。此现象的积极影响是( )
A.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 B.使南北人口结构基本平衡
C.北方人口急剧减少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氐、羌、匈奴、羯、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以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起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
材料二 东晋南朝时,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水稻产量提高,除了主要种植水稻外,还普遍实行稻麦兼作。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材料三 十六国北朝时期,北方各族之间既有斗争又有交融。
(1)材料一中“大批北方民众纷渡江南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一中“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与材料二中“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之间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请加以说明。
(3)阅读材料三并根据所学知识,说说北方地区各民族之间交融在经济上的表现。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如何发展经济的认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历史上册高效培优同步精品学案
第18课 《东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新课标】
2022年课程标准:
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习目标】
1.了解东晋兴亡的基本史实。
2.知道南朝政权的更替及南朝政治的特点。
3.掌握东晋南朝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原因和表现。
4.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重点:政权更替及江南地区的开发。
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
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结合地图,讲授东晋、南朝政治,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2.结合史料,进行对比归纳,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学科素养。
1.历史故事法——讲述闻鸡起舞、击样中流等历史故事,理解东晋十六国并存的局面。
2.图片赏析法——利用教材“南朝牛车画像砖”“南朝青瓷莲花尊”等图片,感知南朝时南方经济的发展。
3.图示法——通过西晋兴亡、东晋十六国、南朝三个历史发展阶段理清本课的基本线索。
东晋的兴亡
316 年,内迁的 匈奴人 灭掉西晋。317年,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 司马睿 重建晋王朝,以 建康 为都城,史称 东晋 。
2.司马睿在政治上依靠 王导 ,在军事上依靠 王敦 。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
3.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
“ 王与马,共天下 ”的景象。
420 年,东晋灭亡。
南朝的政治
1.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 宋 、 齐 、 梁 、 陈 城都在,历史上统称为“ 南朝 "。
宋 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3.梁武帝之后,南朝政治混乱。在南北实力对比中, 南朝 处于明显劣势。
江南地区的开发
1.秦汉时期, 黄河流域 经济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江南地区农业生产落后。
2.人口迁徙:西晋末年以来,北方人民为了躲避战乱,开始南迁。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区输送了大量的 劳动力 ,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 生产工具 和 生产技术 ,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
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 迅速发展 。
3.农业成就: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改进犁耕,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 水稻 由原来的直播变成 育秧移栽 ,这是水稻生产技术的重大进步;普遍实行了麦稻兼作,还出现了双季稻。此外还发展 种桑养蚕 、 培植果树 种植药材等,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4.手工业成就:在 缫丝 、 织布 、 制瓷 、 冶铸 、 造船 、 造纸 、 制盐 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5.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 城市 的繁荣。南朝时的 建康 ,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材料 东晋建立之后,虽然皇室及大多数世族只想偏安江南,然而爱国将士每每以北伐中原、收复失土为己任。东晋先后有祖逖、庾亮、殷浩、桓温、刘裕等人的多次北伐行动。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未能恢复中原。
探究 东晋北伐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由于东晋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少后援,最终未能恢复中原。
【例1】从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和西北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在内迁的少数民族中灭掉西晋的是( )
A.氐族 B.匈奴 C.鲜卑族 D.羌族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北方陷入了“十六国”的混战时期。故选B项。
答案:B
跟踪训练
1.东晋的建立者是( )
A.司马炎 B.司马睿 C.司马懿 D.司马昭
2.东晋的都城是( )
A.建康 B.洛阳 C.长安 D.成都
材料 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大在北方,长江以南的地区还非常落后……东晋期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产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
探究 材料反映的是当时江南地区社会生产展的什么变化?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提示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例2】促成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最重要的客观原因是( )
A.南朝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B.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传入南方
C.北方劳动人民大量南迁
D.南朝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解析:本题为因果关系选择题,主要考查学对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的理解能力。题目关键对客观原因的理解,从题中选项分析,B、C、三项都有人为因素,应属主观方面的原因,而A项无人为因素,所以应选A项。
答案:A
跟踪训练
3.秦汉时期国家的经济重心在( )
A.江南地区 B.长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岭南地区
4.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 )
①输送了大量劳动力 ②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 ③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④增加了就业的压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5.东晋南朝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好 C.南方统治者施行仁政D.北方人南迁带来先进的农业技术
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
(1)南方战乱较少,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环境。淝水之战东晋的胜利,再次阻止了游牧民族的南下,使南方经济的发展进程没有被打断。
(2)人口南迁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3)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
(4)南方一些统治者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生产的政策,促进了南方的发展。
(5)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南方地理位置好,交通发达,而且地形、地貌及气候条件优越,而黄河流域开发后过度砍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2018˙青岛中考)“自东汉末年以来,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苦于长期战乱的中原人大量迁移到他们视为畏途的南方……而这里的局势又相对安定,往往能在较长时期内‘无风尘之警’,水利兴修和农田垦辟在持续进行,位处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尤为突出。”材料表明江南地区“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的原因有( )
①中原人大量南迁 ②社会比较安定 ③统治者的重视 ④自然条件优越
材料体现的江南地区“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比较安定,大批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①②④符合题意;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A。
A
1.东晋初年,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其中“马”和“王”分别指的是( )
A.司马昭和王莽 B.司马炎和王维 C.司马睿和王导 D.司马睿和王猛
2.“随着江南的开发,南方经济逐渐赶上北方。东晋南朝时期,江南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量农田,水稻产量提高,麦、菽等北方作物在南方推广。”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地区( )
A.手工业发展情况 B.商业发展情况 C.海外贸易发展情况 D.农业发展情况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下列属于它的表现的是( )
A.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技术
B.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C.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D.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
4.(2019·连云港中考)“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这直接说明江南地区( )
A.得到大规模开发 B.自然条件优越 C.人口数量增加 D.社会环境安定
5.东晋、南朝是由汉人在南方建立的政权,这一时期社会秩序总体比较稳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朝代更迭】
南朝是中国历史上朝代更选较快的一段历史时期。
(1)写出南朝朝代更迭的先后顺序。
【北民南迁】
(2)北方人民从什么时间开始大规模南迁?
(3)北方人民南迁对南方产生了什么影响?
【江南开发】
江南地区的开发为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4)试举一例说明此时南方经济的发展。
1.(2018·广东中考)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
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2.(青岛中考)某中学春秋史社的同学们正在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下列各项能入选该主题的是( )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③国家统一 ④江南地区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经过东吴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如果你是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农民,你不可能见到的景象是( )
A.水稻实行育秧移栽 B.普遍实行麦稻兼作 C.普遍种植玉米 D.推广和改进犁耕
4.(潍坊中考)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西晋都城洛阳被攻破时,中原人民纷纷南迁的境况。此现象的积极影响是( )
A.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 B.使南北人口结构基本平衡
C.北方人口急剧减少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氐、羌、匈奴、羯、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以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起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
材料二 东晋南朝时,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水稻产量提高,除了主要种植水稻外,还普遍实行稻麦兼作。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材料三 十六国北朝时期,北方各族之间既有斗争又有交融。
(1)材料一中“大批北方民众纷渡江南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一中“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与材料二中“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之间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请加以说明。
(3)阅读材料三并根据所学知识,说说北方地区各民族之间交融在经济上的表现。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如何发展经济的认识。
基础通关
1.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东晋是司马睿建立的,司马睿能够建立东晋,当上立帝,得益于以王导为首的南北大族的拥戴,司马睿在即位大典上邀请王导与其共坐御床,时称“王与马,共天下”,C项符合题意。司马昭是西晋建立者司马炎的父亲,王莽是篡夺西汉政权的外戚,A项排除;司马炎是西晋开国皇帝,王维是唐朝诗人,B项排除;王猛是前秦丞相,D项排除。
2.D【解析】题干材料涉及农田、农作物等,据此可知反映的是江南地区农业发展情况。
3.D【解析】A、B两项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C项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产生的影响,D项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
4.A【解析】“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说明江南地区农业发达,江南地区已经得到大规模开发。
5.(1)宋、齐、梁、陈。
(2)4世纪初。
(3)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
(4)水稻由原来的直接播种变为育秧移栽。
能力提升
1.A【解析】从东汉桓帝到西晋统一前,政局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所以导致了全国人口的大量减少。B项是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之一,故不符合题意;C项不符合事实;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完成南移,D项错误。A项符合题意,故选A。
2.D【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整个国家处于分裂状态,③不能入选,排除含有③的选项。
3.C【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主要表现在: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秩移栽,这是水稻生产技术的重大进步;普遍实行了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地区还种植了双季稻;农业生产技术也有很大的改进,包括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玉米于明朝时期传入中国,选项C说法错误,故选C。
4.D【解析】西晋末年,中原人民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大量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促进了南方的开发和民族交往,故选D项。
5.(1)北方战乱。
(2)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
(3)内迁的各族人民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术,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学习畜牧经验,还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用具等。
(4)需要稳定的生产环境;重视人才;相互学习;等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