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72.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5 18:26: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试题)-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蝙蝠(piān) 漆黑(xī)
B.证明(zhèng) 障碍物(zàng)
C.敏锐(ruì) 铃铛(dāng)
D.避开(bì) 荧光屏(yín)
2.“它的确在向上长——人们每天都可以看到它在生长。”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或补充说明。 B.表示话题的转变。
C.表示声音的延长。
3.“她的眼睛发着亮光——正 着豌豆花,快乐地微笑着,心里充满了感激”,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词语是(  )
A.环视 B.注视 C.审视 D.俯视
4.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豌豆 恐怕 耐心 构造
B.收集 驾驶 苍绳 即使
C.按照 舒适 世纪 核心
5.下列问句中,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我常想,下大雨的时候,青鸟、麻雀这些鸟都要躲避起来,蝴蝶怎么办呢?
B.我一想起来就为蝴蝶着急,这样的天气它们能躲在哪里呢?
C.花朵自己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
D.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
6.下列不是近义词的一项是(  )
A.躲避——躲藏 B.震撼——震动 C.喧嚷——喧闹 D.秘密——分享
7.“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A.“千里眼”“顺风耳”是指看得远和听得远的人。
B.这句话是人们想象中的超脱自然的能力。
C.这句话说明在过去人们靠神仙的威力来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D.这句话说明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能用幻想借着神仙的高超神力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二.填空题(共7小题)
8.看拼音,写词语。
zhé xué     hū huàn     kē jì     yì wàn    
tàn suǒ     ào mì     yī lài     wù zhì    
9.比一比,组词语。
探     核     幻     纪    
深     该     幼     记    
10.选字填空。
福 蝠 副 幅 蝙     幸     一    画 一    手套
壁 僻 劈 避    柴 偏     墙     躲    
11.选词填空。
清楚 清新 清澈
(1)雨后的空气十分    。
(2)驾驶员能够    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
(3)湖水    见底,一群群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
1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太阳在外边照着,把豆荚晒得暖洋洋的。    
(2)豆荚被摘下,跟许多别的丰满的豆荚在一起,溜到一个口袋里去了。    
(3)小女孩说:“太阳今天在我身上照得怪暖和的。”   
13.查字典填空。
(1)“灵”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再查音节    ,组词    。
(2)“避”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再查音节    ,组词    。
14.理解句子我能行。
天是那样低沉,云是那样黑,雷、电、雨、风,吼叫着,震撼着,雨点密集地喧嚷着,风将银色的雨幕斜挂起来,世界几乎都被冲洗遍了,就连树林内也黑压压的、水淋淋的,到处都是湿的。
“喧嚷”在词典里的解释是    ;在句子里的意思是    。“雨点密集地喧嚷着,风将银色的雨幕斜挂起来”形象地描写了世界笼罩在    的景象。
三.语言表达(共1小题)
15.按要求写句子。
(1)它是怎么钻进这个缝隙里去的?你现在有一个小花园了!(仿写夸张句)    
(2)豌豆按照它们在家庭里的地位,坐成一排。(仿写拟人句)    
(3)青苔把它裹起来,它躺在那儿真可以说成了一个囚犯。(仿写比喻句)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6.课内阅读。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两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实验。他们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了许多铃铛,然后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实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1)文中加点的字都是多音字,请用它们的另一种读音组词。
例:(关系)    、   、   
(2)写出含有数字的四字词语。
横七竖八、   、   、   
(3)“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中“这个问题”指的是    。
(4)读短文,完成表格。
实验顺序 实验方式 实验结果
一 蒙眼睛 铃铛没响
二        
三        
结论    
(5)读这个片段,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并和同学交流。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蜗牛与它的大海
有一只蜗牛,很想去见识一下大海。
然而,它计算了一下,悲观地发现,按照自己的爬行速度,它的寿命只可能爬完四分之一的路程。
“但是,”它又换了一个角度,自言自语道,“能否到达大海,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对许多到达大海的人来说,大海反而离他们更远了。”
“因此,大海或许只存在于向着大海的行进之中。”蜗牛继续自言自语道,“   我现在向着大海迈开了第一步,那么,我    得到了大海的一部分,尽管微不足道,但是,我如果坚持向大海行进四分之一的路程,那么,我就拥有了四分之一的大海,对一只蜗牛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于是,蜗牛踏上了前往大海的旅程。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乐观——    次要——   
后退——    放弃——   
(2)成语“   ”的意思是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3)在第4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4)“想去见识一下大海”中的“见识”在文中的意思是    。
A.接触事物,扩大见闻。
B.知识。
(5)蜗牛两次“自言自语”,前一次是为了    ,后一次是为了    。
五.习作(共1小题)
18.题目《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提示: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值得我们敬佩的人,可能是爸爸妈妈,也可能是亲戚朋友,还可能是陌生人……想一想,他(她)做了一件什么事值得你敬佩。把事情的经过写下来。400字左右。
第二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试题)-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部编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解答】A.有误,“蝙蝠”的“蝙”应读“biān”。“漆黑”的“漆”应读“qī”。
B.有误,“障碍物”的“障”应读“zhàng”。
C.正确。
D.有误,“荧光屏”的“荧”应读“yíng”。
故选:C。
2.【解答】“人们每天都可以看到它在生长”是对“它的确在向上长”的解释或补充说明,故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或补充说明。
故选:A。
3.【解答】A.环视:向四周看。
B.注视:集中精力看。
C.审视:详细察看。
D.俯视:从高处向下看。
结合语境应选择“注视”。
故选:B。
4.【解答】A、C正确。
B.有误,苍蝇:是完全变态的昆虫,它的生活史可分为卵、幼虫(3个龄期)、前蛹、蛹、成虫几个时期。故“苍绳”的“绳”错误。
故选:B。
5.【解答】A、B、D三个句子都是疑问句。
C句是反问句,意思是“花朵自己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不能容它们藏身”。
故选:C。
6.【解答】A、B、C是近义词。
D.秘密:指有所隐蔽,不为人知。近义词是“奥秘”。
故选:D。
7.【解答】A、B、D正确。
C.有误,这句话说明在过去人们只能用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故选:C。
二.填空题(共7小题)
8.【解答】故答案为:
哲学 呼唤 科技 亿万
探索 奥秘 依赖 物质
9.【解答】故答案为:
探索 核桃 幻想 年纪
深浅 应该 幼小 日记
10.【解答】蝙蝠:是脊索动物门、哺乳纲下的一类动物,是唯一能够真正飞翔的哺乳动物。故选“蝠”。
幸福:是一个人自我满足后的情绪。故选“福”。
一幅画:古代“字”和“画”都是以面积大小来定价的,久而久之,字画就以“幅”演变过来做量词了。故选“幅”。
一副手套:“一副”是一种量词,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些成套成双的东西。“一副手套”即一对手套。
劈柴:木头劈成的小木块或小木条。故选“副”。
偏僻:离城市或中心区远,交通不便。故选“僻”。
墙壁:指院子或房屋的四围。故选“壁”。
躲避:故意离开或隐蔽起来,使人看不见。故选“避”。
故答案为:
蝠 福 幅 副
劈 僻 壁 避
11.【解答】清楚:事物容易让人了解、辨认。清新:清爽而新鲜。清澈:清净而透明。
结合句子意思可知,(1)应选“清新”;(2)应选“清楚”;(3)应选“清澈”。
故答案为:
(1)清新;
(2)清楚;
(3)清澈。
12.【解答】(1)暖洋洋:是状态词,形容温暖。反义词是“冷冰冰”。
(2)丰满:指(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胖得匀称好看。反义词是“枯瘦”。
(3)暖和:指(气候、环境等)不冷也不太热。反义词是“寒冷”。
故答案为:
(1)冷冰冰;
(2)枯瘦;
(3)寒冷。
13.【解答】(1)灵:部首是“火”,除部首外还有“3”画,音序是读音第一个字母的大写“L”,音节是“ling”,可组词:灵巧。
(2)避:部首是“辶”,除部首外还有“13”画,音序是读音第一个字母的大写“B”,音节是“bi”,可组词:避开。
故答案为:
(1)火 3 L ling 灵巧;
(2)辶 13 B bi 避开。
14.【解答】阅读句子“天是那样低沉,云是那样黑,雷、电、雨、风,吼叫着,震撼着,雨点密集地喧嚷着,风将银色的雨幕斜挂起来,世界几乎都被冲洗遍了,就连树林内也黑压压的、水淋淋的,到处都是湿的”可知,“喧嚷”在词典里的解释是喧哗、大声喊叫;在句子里的意思是雨点密集声音很大。“雨点密集地喧嚷着,风将银色的雨幕斜挂起来”形象地描写了世界笼罩在 狂风暴雨之中的景象。
故答案为:
喧哗、大声喊叫 雨点密集声音很大 狂风暴雨之中。
三.语言表达(共1小题)
15.【解答】(1)例句是夸张句,仿写时注意。
(2)例句是拟人句,仿写时注意。
(3)例句是比喻句,仿写时注意。
故答案为:
(1)我的心像刀绞一样的痛。
(2)路边的花草向我们招手。
(3)天上的月亮好像大圆盘。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6.【解答】(1)考查了多音字组词。塞:[sāi]堵;填。[sè]同“塞(sāi)”,用于书面语词,如“闭塞”“阻塞”“塞责”“茅塞顿开”等。[sài]边界上隔绝内外的屏障。泛指易于据守御敌的险要地方。“塞上”读“sāi”,读“sè”可组词“阻塞”。蒙:[méng]遮盖起来。[mēng]欺骗。[měng]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故“蒙上”的“蒙”应读“méng”。读“mēng”可组词“瞎蒙”。似:[sì]像;如同。[shì]〔似的〕助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动词性词语的后面,表示和某种事物、情况相仿。故“似的”的“似”读“shì”。读“sì”可组词“似乎”。
(2)考查了仿写词语。写出含有带有数字的词语即可。
(3)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阅读句子“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可知,“这个问题”指的是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4)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仔细阅读选段,根据给出的提示词,找出相关句子填写即可。第一次实验,出现在第一自然段,蒙上眼睛的蝙蝠在屋子里飞,屋里的铃铛一个也没响;第二次实验,出现在第二自然段,塞上耳朵的蝙蝠在屋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第三次实验,也出现在第二自然段,封住嘴的蝙蝠在屋里飞,蝙蝠还是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实验结论在第三自然段,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5)考查了学生提问题的能力。结合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所提问题合理即可。如:生活中还有哪些动物也可以在夜里活动?它们靠什么辨认方向?
故答案为:
(1)瞎蒙 阻塞 似乎;
(2)三心二意 七上八下 独一无二;
(3)蝙蝠在夜里是靠什么飞行;
(4)塞上耳朵 铃铛响个不停
封住嘴 铃铛响个不停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5)生活中还有哪些动物也可以在夜里活动?它们靠什么辨认方向?
17.【解答】(1)考查了学生找反义词的能力,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反义词。乐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故反义词为“悲观”。次要:重要性较差的。故反义词为:重要。后退:指撤退;从某一固定的、确定的前方、居高点或位置退下来,或退到更远的线上或位置上。故反义词为:行进。放弃:不再坚持,放下。故反义词为:坚持。
(2)考查了学生联系具体语境理解词语的能力。“微不足道”指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3)考查了关联词。句子之间是假设关系,可用“如果……就……”连接。
(4)考查了学生联系具体语境理解词语的能力。“很想去见识一番大海”意思是指蜗牛想开拓眼界,扩大见闻。选A。
(5)考查了学生对句子的理解。第一次:“能否到达大海,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对于许多到达大海的人来说,大海反而离他们更远了。”“因此,大海或许只存在于向着大海的进行之中。”由此可知,这次主要是蜗牛去大海的理由,自我说服去大海。第二次:“如果我现在向着大海迈开了第一步,那么,我就攫取了大海的一部分,尽管微不足道。但是,我如果坚持着向大海行进了四分只一的路程,那么,我就拥有了四分只一的大海﹣﹣对于一只蜗牛来说,这已经够了。”这是蜗牛自我勉励自己去大海。
故答案为:
(1)悲观 重要 行进 坚持;
(2)微不足道;
(3)如果 就;
(4)A;
(5)自我说服 自我勉励。
五.习作(共1小题)
18.【解答】范文: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敬佩的人,当然我也不例外。我最敬佩的人,是我们班主任张老师。
张老师她身材高挑苗条,眼睛大而有神,声音如流淌的细泉,平和而具有亲和力。她从我们一年级起就一直给我们代语文课,是我入校以来最熟悉、最亲密的老师。
张老师是一位非常认真,特别有责任心的老师。她批改我们的作业一丝不苟。小小的错误都逃不过她的“火眼金睛”。记得一年级的时候,生字本上,我把“前”字中的竖误写成撇,就连妈妈在作业上签字时都没看出来,张老师却看出来了,本子上多了老师的红圈圈。她学识渊博,每次上课引经据典,让我们觉得是一种享受,她的每一课都讲得生动感人,浅显易懂,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张老师为了我们简直是煞费苦心。为了纠正我们上课的不良坐姿,张老师还把照相机请进了课堂,一声“拍照了”,我们立刻由东倒西歪、坐姿不正的状态变得腰板笔直。我们不但坐姿正了,上课时精神也更集中了。
张老师对我们的爱像点点春雨,每时每刻都在滋润着我们健康地成长,她不但教我们知识,还引导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就拿最小的事情说吧。我们这些OO后,一个个娇生惯养,初到学校,连如何扫地都不会。张老师她手把手,亲自给我们做示范,教会了我们扫地、拖地、如何扫楼梯等等,细心地指导着我们,照顾着我们。
我最敬佩的人不是文学巨匠,也不是时代达人,就是这样一个工作认真、充满爱心的人。张老师,您永远是我最敬佩的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