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红楼飞雪,
一时英杰,
先哲曾书写,
爱国进步
民主科学。
忆昔长别,
阳关千叠,
狂歌曾竞夜,
收拾山河
待百年约。
——《燕园情》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口号。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意义。
3.学习陈独秀、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热爱祖国、建设祖国使命感。
学习目标
中华民国建立以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得以传播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 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914年9月28日 ,袁世凯头戴天平冠,身穿古装服,率文武百官到孔庙,行三跪九叩大礼。 12月23日,袁世凯再度换上离奇古怪的衣冠,登天坛祭天,一切仪礼完全模仿封建帝王。
袁世凯为实现独裁专制,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文化逆流。
蔡元培受命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实行教授治校。支持新文化运动,延揽了许多新思想人才。
北大校长
蔡元培
陈独秀接受蔡元培的邀请担任北大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迁往北京。
陈独秀担任杂志主编。
北大文科学长
陈独秀
《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期
法语“青年”
群
益
书
社
海上
受法国启蒙运动影响,宣传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科学思想。
美国钢铁大王的卡内基:艰苦力行之成功者。
一是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二是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三是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四是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五是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六是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敬告青年》,《青年杂志》
蔡元培聘请胡适担任北大教授。胡适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提倡白话文,主张文学革命和个性解放,参与编辑《新青年》。
北大教授
胡适
蔡元培邀请鲁迅为北京大学设计校徽。三年后聘请他担任讲师,1918年在《新青年》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北大讲师
鲁迅
蔡元培邀请李大钊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后来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并且在北大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北大图书馆主任
李大钊
开始时间 重要阵地 代表人物 指导思想
结合北大红楼的参观过程,完成表格:
1915年
《新青年》
北京大学
陈独秀、鲁迅、胡适、李大钊
民主、科学
开始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推陈出新
主题:面对民族危亡,如何拯救中国
采访者: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嘉宾:
记录员:
其他同学
青年学生甲、青年学生乙
民国建立之后,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这是否说明,中国和西方国情不同,无法建立民主制度?
青年学生甲
吾国欲图世界的生存,必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也。……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陈独秀 《吾人最后之觉悟》
北大文科学长
陈独秀
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陈独秀《一九一六年》
北大文科学长
陈独秀
拥护民主为什么一定要反对孔教和礼法?
青年学生甲
余之掊击孔子,非掊击孔子之本身,乃掊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掊击孔子,乃掊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李大钊《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
北大图书馆主任
李大钊
除了民主精神之外,还需要启发国民的什么精神呢?
青年学生乙
科学是照耀世界的神圣的光,可以阻遏邪恶的趋势而产生一种净化的力量。处在生活安定的时代,它闪耀出人类智慧的光辉,处在动乱的时代,则由于它的感化的力量……
——鲁迅《科学史教篇》译文
北大教授
鲁迅
可是现在社会上只有少数人才能够了解到先生们的主张,如何能够扩大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力?
青年学生乙
先要做到文字体裁的大解放,方才可以用来做新思想新精神的运输品。
——胡适《尝试集自序》
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北大教授
胡适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结合采访的内容,完成表格:
主张 思想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提倡民主和科学
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提倡白话文
思想革命
文学革命
材料一
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登了一则新闻,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 ,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材料二
邓春兰是一名接受了包办婚姻的女孩,于1919 年给北大校长蔡元培写了一封信,请求来北大上课。蔡元培积极鼓励女性求学。1920 年起,邓春兰等多位女学生成功进入北京大学学习,她成为了冲破大学女禁第一人。
旧道德
新道德
新文化运动前后的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材料一
材料二
旧思想
新思想
序号 被崇拜者 票数
1 孔子 157
2 孟子 61
3 孙中山 17
… …… …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
“最崇拜的人物”问卷统计表
序号 被崇拜者 票数
1 孙中山 473
2 陈独秀 173
3 蔡元培 153
… …… …
14 孔子 1
1924年北京大学
“最崇拜的人物”问卷统计表
儒家传统思想
民主共和思想
民主共和思想
儒家传统思想
新文化运动前后的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一些早期著名活动家,正是在北大工作或学习期间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并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1920年北大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部分成员合影
为五四运动和共产党的诞生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聚集在《新青年》的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是很难估价的。他们铸成了一代年轻学生的信仰和态度,1919年五四运动后,这些学生是政治上的生力军,并成为现代中国革命的领导者。
——【美】莫里斯
陈独秀说:“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鲁迅说:“中医不过是有意无意的骗子。”
钱玄同和刘半农主张用英语或者法语代替汉语,喊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口号。
对祖国传统文化,我们要全面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果抛弃了优秀的文化传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如何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自强求富)
学器物和技术
经济领域
政治领域
文化领域
从器物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西方思想文化
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戊戌变法
(君主立宪制)
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制)
学政治制度
新文化运动
(民主、科学)
19C60s——90s
19C90s末——20C初
20C初
感受新时代先声,争做新时代青年
李大钊:前中国之新青年,速起而耸起双肩,负此再造国家民族之责任。
孙中山: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学生是读书明理的人,是指导社会的。
习近平:当代青年要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健康成长进步。
◆提炼不同时代人们对于新文化运动的理解,对我们有何启示?
爱国、民主科学、勇于革新、责任担当……
新文化运动
兴起
内容
意义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思想革命:
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文学革命:推广白话文和新文学
主要阵地:北京大学,《新青年》
提倡民主和科学
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为五四运动和共产党诞生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局限性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C
C
1.(2022·四川巴中·中考真题)这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其代表人物陈独秀指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即democracy和赛先生即science)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此运动是( )
A.启蒙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2022·山东烟台·中考真题)脱离世界潮流几百年的中国,终于再次回到了世界潮流之中。虽然未来的路途也并非一帆风顺,我们学器物,失败;学制度,也失败;最终我们明白了要学思想。材料中的“学思想”( )
A.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D.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当堂检测
D
D
3.(2022·北京·中考真题)1917年,《新青年》发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指出国人的头脑仍然装满“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该文作者应是( )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张謇 D.陈独秀
4.(2022·江苏泰州·中考真题)口号往往反映一场运动的目的和诉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下列口号体现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其先后顺序是( )
①自强求富 ②三民主义 ③变法图强 ④民主与科学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
D
5.(2022·福建·中考真题)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赞美家乡风光的《山中即景》:“是自然的美,是美的自然;绝无人迹处,空山响流泉。”他用口语化的语言呈现诗歌内容,得益于新文化运动( )
A.提倡民主思想 B.抨击旧道德 C.主张男女平等 D.倡导白话文
6.(2022·山东滨州·中考真题)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亡图存进行了不懈探索。这些探索的共同作用是( )
A.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实现了国家的富强 D.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发展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