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生态平衡

文档属性

名称 2.4生态平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3-11-19 07:59:20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复习: 1、观察并指出这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非生命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这里有多少条食物链?
3、根据食物网简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思考: 若在外界干扰不大的情况下,在几十年中,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将会有什么变化?有衰老、死亡、繁殖、新的生物迁入迁出。 由于某种原因蛇或猫头鹰突然大量减少,那么在这个食物网中各种生物的数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能重新保持稳定吗?“某种原因”你认为可能有哪些?思考: 分析: 蛇由于某种原因而突然大大减少,被蛇为食的鼠数量迅速增加,草的数量同时迅速减少,但是蛙的数量会迅速增加,食草昆虫会迅速减少,而草的数量同时有所增加。
过一段时间的调节作用,该食物网中各种生物的数量的变化量终能稳定在一定的数量,会重新保持稳定。 “某种原因”:
1)由于大量施用农药,使得蛇死亡而减少;
2)也可能大量施用农药,使鼠和青蛙死亡,蛇因缺乏食物而死亡;
3)由于无机环境的变化使得蛇迁出等。归纳: 在这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几十年内,若外界干扰不大,则生物个体会不断的出生、死亡、迁入迁出、物质和能量不断地从环境到生物群落内部,又不断地从生物群落内部散发到环境中去。
但从整体上看,这个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种类、数量能够地保持相对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时间地保持相对稳定。我们把生态系统的这种平衡状态称为生态平衡。 第4节 生态平衡(2)一、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种类、数量能够地保持相对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时间地保持相对稳定,这种平衡状态称为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具有保持相对稳定的能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生态平衡问题讨论: 既然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平衡的能力,为何长江以南地区的马尾松林容易发生松毛虫的爆发危害?而在针叶和阔叶混交林中,这种单一性的虫害就不容易发生?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平衡能力越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高。相反,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生物种类越少,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稳定性也就越低。生态系统中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生态系统中的成分越单纯,生物种类越少,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低。 但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平衡就会遭到破坏,甚至导致生态危机。 例如:欧洲移民刚到澳大利亚时,发现那里青草茵茵,于是大力发展养牛。后来牛粪成灾,造成牧草退化,蝇类滋生,只得引进以粪便为食物的蜣螂,才使牧场恢复原貌。引起生态平衡破坏的因素有:①自然因素:地震、海啸、火山、泥石流、流行病等。②人为因素:过度采伐、放牧、捕猎等 黄土高原过去不仅有茂密的森林,还有茂密的草原。但是,经过几百年的掠夺式开发,盲目砍伐森林和滥垦草原,结果植被破坏殆尽,引起水土流失,因而成为一片荒山秃岭。青山绿水穷山恶水 引起生态平衡破坏的因素
主要因素: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可以导致自然因素的强化黄土高原的变迁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自然因素:1、自然因素:火山喷发、地震、海啸、旱灾、雷电、火灾、滑坡、泥石流等;
2、破坏特点:时间短,发生率不高,地理分布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特定性。
3、严重危害:可使生态系统在短时间内遭到破坏,甚至毁灭,常会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给国家带来巨大损失。 讨论:森林遭到过度砍伐后,原来生活在森林里的动植物会受到什么影响?   植物减少,同时动物失去了栖息地和食物,一些动物种类数量急剧减少,以至濒临灭绝。 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少生物,恐怕谁也难以说清,科学家的统计也只能给我们一个近似的答案。而当今世界的生物物种正在一天天减少却是确凿无疑的。 地球上每24小时,就有150一200种物种永远告别我们这个星球。一个物种灭绝不仅对那个物种来说是一个悲剧,对人类来说这也是一个悲剧,而众多物种的灭绝,最终可能造成人类的大悲剧。 有人说:“破坏环境是眨眼之间的事情,而恢复生态环境则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一个伐木工人砍伐一棵大树仅需要几分钟,而我们栽种一棵小树直至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则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
因此,我们再也不能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了。 启 示人为因素也可以导致自然因素的弱化1)三北防护林工程
2)自然保护区
3)相关法律保护
4)科学的环境污染综合治理①保持生态平衡,这样才能从生态系统中获得持续稳定的产量,才能使人与自然和谐地发展②建立新的生态系统,使生态系统朝着更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三、保持生态平衡的意义 1、我国的主要自然致灾因素有哪些?
2、你所知道的我国对环境的保护措施有哪些? 讨论环境保护1、措施:A、自然保护B、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测和预报。(1)植树造林、筑坝修堤、建造水库、改善周围的生态系统。(2)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重要手段 思考: 植树造林为什么能有效地减少水旱灾害? 因为树木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到重大的作用。 练习:在以植物→美洲兔→猞猁为食物链的生态系统中,美洲兔和猞猁的数量变化曲线如下图,请据图回答:
(1)这个生态系统所
出现的状态是 [  ]
A.永不平衡
B.永远平衡
C.短暂动态平衡
D.较长时间的动态平衡
(2)图中曲线表明猞猁与美洲兔的关系是  [  ]
A.寄生    B.共生 C.捕食    D.竞争
(3)猞猁被大量被捕杀后,美洲兔的数量变化曲线会出现 [  ]
A.先上升后下降 B.先下降后上升
C.不断上升 D.不受影响DCA(5)图中所示的数量变化曲线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程度的_________能力,如果向某一生态系统内部引入或引出一个或几个物种,受影响的将是______。自动调节 整个生态系统(4)猞猁被大量捕杀后,美洲兔的平均奔跑速度将会 [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无法估计B再 见 !课件18张PPT。复习: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自然选择的必然结果和核心内容是什么?
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内容是自然选择学说 自然选择的必然结果和核心内容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资汰。
1、自然界中有哪些组成成分?
2、这些成分之间的关系又如何?主要有哪些关系?
3、知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吗?问题:2.4 生态系统(1)一、种群1、什么是种群?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如何理解种群?1)一定空间和时间内(一个区域)
2)同种生物(一个物种)
3)个体的总和(一个群体)生物群落: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总和。(群落)1、什么是群落?1)一定的自然区域内(一个水池、一片森林等)
2)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3)各种生物的总和(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
如何理解群落?三、生态系统1、基本概念生态系统生态系统:
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生物群落和他们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一个生态系统。如何理解生态系统?1)生物群落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所有生物。
2)非生物因素是指生物存在的无机环境,即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群落有地域性的,群落的划分是人们根据地域的实际情况以及观察和研究的需要来确定的,生态系统也按这两个原则划分。
4)生态系统有大有小,有简单有复杂。2、生态系统的组成生产者生产者次级消费者次




初级
消费者
初级
消费者三级
消费者四级消费者分解者3、生态系统中的食物联系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间由于
食物关系形成的联系.结论:营养途径越多,食物链越短,
----越稳定食物链的表达方式: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交错分布形成复杂的食物网食物链(网)关系的本质:物质和能量的传递关系。四、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还需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岩石圈的上层,所有生物生存的区域。人造生物圈欣赏:1.下列各项中正确的食物链是 ( )
A、草→羊→狼
B、阳光→草→昆虫→蛙
C、兔→狐→细菌
D、草→兔→狼→细菌随堂练习:2、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
A.微山湖
B.微山湖的所有植物
C.微山湖的所有动物
D.微山湖的所有生物 3.下列各项中,能够完整地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 ( )
A.狐吃兔子,兔子吃草
B.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C.蝗螂捕蝉,黄雀 在后
D.猫头鹰捕食田鼠,狐也捕食田鼠4.《说苑?正谏》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虽然这是用以比喻社会现象的寓言,但却反映出生态学中的丰富内容。寓言中所述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可用下列哪条食物链来表示 ( )
A.蝉→螳螂→黄雀
B.露水→蝉→螳螂→黄雀
C.树→蝉→螳螂→黄雀
D.黄雀→螳螂→蝉5。在“藻类→草食鱼→肉食鱼→鲨鱼”食物链中,如果水质被有毒物质汞污染,那么 体内汞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 )
A.藻类
B.草食鱼
C.肉食鱼
D.鲨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