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教学设计
科目 生物 课题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生命观念——能够阐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及验证。二.理性思维——基于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过程的分析,解释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思路,尝试在今后的学习与研究中运用假说-演绎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三.科学探究——通过验证分离定律实验,掌握验证分离定律的方法,培养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的能力,认同在科学探究中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运用数学统计方法、提出新概念以及应用符号体系表达概念的重要性,并些试运用于自己的科学探究中。四. 社会责任——能够运用分离定律解释生活中常见的遗传现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分离定律解题方法;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教学难点:基本概念的正确理解;遗传概率的计算。
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黑板、粉笔、实验相关器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师】蓝墨水与红墨水融合会变成一种介于两种颜色之间的墨水,红花豌豆和白花豌豆杂交,后代豌豆花的颜色是什么?提出当时科学界普遍认同的“融合遗传”观点,让同学们思考。【师】孟德尔:19世纪奥地利修道院修道士。后来他被派到维也纳大学进修自然科学和数学,回到学院后对豌豆、山柳菊、玉米进行杂交-----发现二条遗传规律。二.新课讲授1.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师】① 豌豆自花传粉(且闭花传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纯种;② 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它花粉的干扰) —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 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③ 具有稳定遗传、易于区分的性状,如豌豆茎的高度有悬殊的差异, 通过观察很容易区分,进行统计。结合上述内容, 给出相对性状、 自交、杂交的概念。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师】用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纯种的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杂交后的第一代 (简称子一代,用 F1表示 )总是高茎的。提问:子一代为什么全是高茎;矮茎性状哪里去了?【师】带着这个疑问,我们看看孟德尔是怎样做的。他让子一代高茎豌豆自交,得到的子二代植株中既有高茎也有矮茎。子二代出现的两种性状,能提示我们什么?【师】孟德尔把杂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如高茎;把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如矮茎。子二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性状分离。同时孟德尔对子二代两性状的株数进行了统计分析,他发现,在所得到的 1064个子二代豌豆植株中,有 787株是高茎, 277株是矮茎,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接近 3∶1。请同学们注意这个比例。展示其他形状的比例,请同学们总结规律。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结合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图解,引导学生分析:孟德尔是如何解释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的?为什么子二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 3∶1?①遗传因子是独立存在的,互不融合②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③F1 在形成配子的时候成对的遗传因子要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随配子遗传给后代。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引出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概念假如雌雄配子的结合不是随机组合的能出现F23∶1 的结果吗?4.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师】孟德尔为了验证他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又设计了另一个试验 ---测交试验。测交就是让 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个方法可以用来测定 F1的基因组成。课堂总结一、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成功原因: 1、选材;2、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及数学知识; 3、刻苦钻研,坚持不懈的精神。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四、各种遗传符号 学生之间互相探讨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并思考为什么用豌豆作实验材料,结果会可靠矮茎性状在子一代中并没有消失,只是没有表现出来。杂交子二代都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 3∶1,具有规律性。学生阅读思考讨论。不能听讲并思考 引起学生的兴趣,为介绍孟德尔及其实验做铺垫为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做铺垫介绍孟德尔所做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及结果。并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给予学生发散思维、启动已有知识的空间。使学生理解孟德尔的科学研究方法和解释通过观察实验发现了问题,提出问题、接下去思维是作出假设、得出结论。
作业布置 把同步学案做完,并熟记书中勾画的知识点
板书设计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1. 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2.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3.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4.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