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古诗词诵读 涉江采芙蓉
统编版高一年级必修上册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诗歌。
本诗采用“二三”节拍断句,但在朗读时可适当延长第三个字的发音时间。
【诗韵诵读】
2.白话诗歌
踏过江水去采荷花,湖岸泽畔还有数不清的散发着芳香的兰花香草。
采了花要送给谁呢? 想要送给那远在他乡的爱人。
回想起故乡的爱妻,却又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漂泊异乡两地相思,怀念爱妻愁苦忧伤以至终老。
[创作背景]
求宦失意,怀乡思亲
东汉末年,一些中下层文人为了寻求出路,往往要背井离乡,外出游学或游宦。他们或游京师,上太学;或奔走权门,进谒州郡,请求举荐,以便获得一官半职。他们长时间远离家乡,过着坎坷辛苦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沉重的乡愁。外有游子,内有思妇。因此,《古诗十九首》中部分作品反映了当时游子思乡、闺妇怨别的痛苦。《涉江采芙蓉》就是这类诗作的代表。
【诗意研读】
1.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明确] 方式是涉江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
【整体揣摩】
2.任务小结
1.下列对《涉江采芙蓉》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开头写在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的天气,主人公荡一叶小舟摘几枝可爱的莲花,送给心上人。
B.三、四两句“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叹,点明了全部忧思之由来。
C.五、六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是那身在“远道”之人:“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浩叹无疑是全诗的主旨之语,将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的痛苦之情准确而又含蓄地表达了出来。
[明确]是“准确而又明白晓畅地表达了出来”,而非含蓄表达。
【诗意品味】
√
2.诗歌开头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有何作用?
[明确] (1)诗歌开头两句展示了如诗如画的景致:风和日丽,男子涉水去采摘美丽的荷花,湖岸泽畔还有数不清的散发着芳香的兰花香草。(2)通过环境描写,从侧面烘托了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美好。
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其中“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
(1)方法: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2)作用:“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现出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4.请简要回答诗人为何忧伤。
[明确] ①诗人远离家乡,与思念的人分离;②他想回家,但长路漫漫,欲归不得;③漂泊他乡,孤寂无奈,有羁旅之苦。
落实与巩固
一、名句默写(8分)
1.《涉江采芙蓉》中运用比兴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并营造出清幽、高洁的意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涉江采芙蓉》中运用设问的手法,写主人公内心的凄凉寂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涉江采芙蓉》中写主人公遥望故乡的方向,归乡之路绵延无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这对夫妻同心离居的痛苦与分隔两地的无奈。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二、类文阅读(7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①。
攀条折其荣②,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注】 ①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华,同“花”。滋,繁盛。②荣:花。古代称草本植物的花为“华”,称木本植物的花为“荣”。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一、二句写庭中奇树,叶绿花繁,让人联想到时节的更替、别离的痛苦;同时,奇树的欣欣向荣也与孤居无依的守望者的凄凉孤独形成对照。从表现手法上来看,开头两句是以树起兴。
B.三、四句是说女主人公受到了绿叶繁花的逗引,不禁吃惊日子过得飞快,于是想到折花送给远游的丈夫。
C.五、六句是写“奇树”的花朵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芬芳,无奈“路远莫致之”,相隔的路途太遥远,根本不可能送到丈夫的手里。折花寄相思的愿望不能实现,着实令人惋惜。
D.在五、六句的基础之上,最后两句转入了对失望心态的描写,“此物何足贵”一语中已流露出对所思念的人离家太久的些许责备。
解析:并无“责备”之意,应是“自我安慰”。
√
6.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4分)
答案:(1)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荣),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的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美?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3)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