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第八课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说课提纲教材分析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在政治制度探索方面的继续发展。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及下一课《新文化运动》贯穿起来,构成中国近代化探索的一条重要历史主线,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中国近代探索史中的重要一环。学情分析 学习阶段:八年级
认知水平: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
知识储备:对中国近代史概况已有基本了解
情感态度:感性认识为主
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
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二、教学目标课标要求二、教学目标了解探究感悟三维目标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三、教法学法时代的迷茫——去往何方崭新的方向——成立政党革命的枪声——武昌首义历史的回响——民主先声四、教学过程设计思路为何革命如何革命评价革命四、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新课导入 课前由学生按学习小组分工合作,分别调查生活在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的中国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人物对于中国革命的看法,以及在1905年之前有怎样的行动,收集孙中山、兴中会、同盟会、黄兴、武昌起义、袁世凯等的相关资料,编写新闻稿件,作为课前作业。 创设历史情境——时空穿梭:回到1905年春天,请一位学生担任总编辑,共同审核各学习小组编写的稿件,根据学生合作的成果进行课堂整合。四、教学过程时代的迷茫——去往何方为何革命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 兴 中 会
时间:1894年
地点:檀香山
宗旨: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四、教学过程中国同盟会成立的背景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个人作用崭新的方向——成立政党如何革命时间:1905年8月
地点:东京
人物:孙中山、黄兴、宋教仁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总理:孙中山
刊物:《民报》
性质: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作用: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思索探究历史解读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推翻清朝统治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解决土地问题前提核心发展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昨日再现“本日驰赴阵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书此以当绝笔。” 四、教学过程革命的枪声——武昌首义如何革命四、教学过程历史的回响——民主先声评价革命辛亥革命
成功还是失败?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直接目标和根本目的是否达到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成功了?直接目标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谈史论政清宣统帝退位诏书(1912年2月12日)时间:
总统:
国都:
国旗:
纪元: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五色旗 南 京中华民国纪年五色旗有什么含义?昨日再现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怎么换算?民国成立后,当时的中国有怎样的变化呢?临时清宣统帝退位诏书(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帝
爱新觉罗·溥仪变化一: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就草草收场。 变化二: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变化三:思想解放,文明开化根本目的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主义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谈史论政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与北洋将领合影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失败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谈史论政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我们能够从辛亥革命的历史中
领悟怎样的精神?感悟历史 我们呼吁,全体中华儿女携起手来,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努力作出无愧于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无愧于我们伟大民族的贡献,在时代进步洪流中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实连线 回顾本课的教学过程,我充分考虑到了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当地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独立的判断力。
但教学中仍存在一些困惑,如怎样简明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革命团体与革命政党的差异、封建帝制和封建制度的差异,这些问题都有待在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探索和解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