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课件(共5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课件(共5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3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6 08:4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了解作者,积累“晕眩、恍惚、参差不齐、惊慌失措”等易考词语。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了解基本的故事情节;提高阅读速度,勾画关键语句。(重点)
品味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难点)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并实践课文所探讨的人生经验。(重点)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1945年1月,在英格兰沃顿空军基地,一位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艰巨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措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基地距德军本土千余公里,且敌方阵地有密集的防空炮火。接到任务的上尉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他想象着飞机座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横尸异国的惨景,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上尉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25000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引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做到。
就这样,上尉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
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成了美军中赫赫有名的孤胆英雄。他就是美国作家、心理学家——莫顿·亨特。当他接受盟军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能顺利完成任务,完全是因为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
故事中的莫顿·亨特就是本课要学习的这篇文章的作者,他所说的小时候的经历到底是怎样的一段难忘经历呢?带着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走一步,再走一步》。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完成下面任务:
借助相关资料,熟悉本文生字词,扫清字词障碍。
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酷热( ) 灼人( ) 厌倦( )
寻觅( ) 附和( ) 突兀( )
臭椿( ) 怦怦( ) 滑稽( )
嘘声( ) 晕眩( ) 恍惚( )
挪动( ) 凌乱( ) 抽噎( )


















chūn

zhuó
juàn
huǎnɡ
línɡ
pēnɡ



xuàn
nuó
字词积累
字音易错。
字音易错。
气喘吁吁( ) 参差不齐( )
哄然大笑( ) 天旋地转( )






cēncī
hōnɡ
xuán
意为“叹气”时,读“xū”;意为“为某种要求而呼喊”时,读“yù”,如“呼吁”。

( )哄然大笑( )哄骗
( )起哄

hōnɡ
hǒnɡ
hònɡ
( )滑稽
( )稽首



( )扒住
( )扒窃



【参差不齐】形容不一致,有差别。
【附和】(言语、行动)追随别人(多含贬义)。
【突兀】高耸的样子。
【气喘吁吁】形容呼吸急促,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
【晕眩】眩晕。感觉到本身或周围的东西旋转。
不要误解为“好的坏的混在一起”。
【天旋地转】形容眩晕时的感觉。
【变化莫测】变化多端,难以揣测。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抽噎】一吸一顿地哭泣。
【惊慌失措】因害怕慌张而举止失常,不知所措。
字形易错。
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记叙了童年时的“我”随小伙伴们去爬悬崖时遇险,最后在父亲的指引下脱险的故事。
理清情节
阅读课后的阅读提示,根据阅读提示中的“讲述了自己从冒险到遇险,再到脱险的全过程”,明确文章由“冒险—遇险—脱险”三部分构成。再次默读课文,勾画文中标志这些情节发展的语句,理清故事情节。
学习任务一:
小组合作,默读文章,勾画文中标志情节发展的关键语句,理清故事情节。
1.小组成员自主勾画标志时间和空间的语句。
标志情节发展的关键语句:
那是在费城,一个酷热的七月天……正在寻觅其他好玩的事。
然后他们出发了……我犹豫了……然后跟在他们后面跑。
我们穿过公园,进入树林,最后来到一块空地上……开始满头大汗、浑身发抖地往上爬。
不知何时,我回头向下看了一眼,然后吓坏了。
几分钟后,他们开始继续往上爬……我往下看,感到阵阵晕眩……我紧贴在一块岩石上。
时间在慢慢地过去……我趴在岩石上……
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我慢慢地挪动了一下……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再一次,我做到了。
突然,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
2.小组成员合作,按“起因—经过—发展—高潮—结局”或“冒险—遇险—脱险”的顺序梳理故事情节,完成下面表格。
被友怂恿,“我”爬悬崖
游戏玩腻,去爬悬崖
中途被弃,进退两难
父亲指点,“我”下悬崖
下到崖底,获得成就感
3.选出一位小组代表,根据表格内容,以“我”为陈述对象,复述课文。
提示:复述就是用自己的语言把文章的主要内容讲给别人听。
复述时注意要点:
1.要注意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要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3.要抓住标志事件发展的关键性词语(为什么去冒险—冒险的具体经过—最后怎么脱险的);
4.可以适当援引原文中的词句。
感受心理
跳读课文,找出表现“我”心理变化的语句,看看“我”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
学习任务二:
快速默读,勾画出表现“我”心理活动的语句,完成下表。
表现“我”心理变化的部分
描写的角度
表现的心理
表现“我”心理变化的部分
描写的角度
表现的心理
第4段
心理描写
犹豫、渴望冒险
恐惧
环境描写
第6段“从底部杂乱的岩石……严禁和不可能的化身”
第7段“我犹豫不决……我努力往上爬着”
心理、动作、细节描写
胆怯、恐惧、紧张
第8段
心理描写
极度恐惧
紧张、害怕
心理描写
第16段“我往下看……我肯定上不去”
第17段
环境描写、
心理描写
无助、煎熬、恍惚、麻木
表现“我”心理变化的部分
描写的角度
表现的心理
第18段“爸爸!……又能怎样?”
心理描写
希望又失望
恐惧、不自信
语言描写
第20、22段
表现“我”心理变化的部分
描写的角度
表现的心理
第26段“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我照做了”“我做到了”
动作描写
小心翼翼、
有了信心
激动、自豪、成就感
动作、心理描写
第28段“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类似骄傲的感觉”
表现“我”心理变化的部分
描写的角度
表现的心理
由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我”由最初的犹豫不决,到渴望像其他孩子一样勇敢活泼,再从爬上悬崖后的胆怯、恐惧,到孩子们离开后的孤立无援、麻木恍惚,再到在爸爸的指引下,一步步建立自信,最终收获成就感。
作者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行为表现、身体感受,来表现人物心理(正面描写),还通过环境描写和其他人物的描写,间接表现“我”的心理(侧面描写),写出“我”从自卑恐惧转变为自信的过程,而这是因为父亲把大的困难分解成一个个小困难,指引“我”只关注脚下那一小步,做到那一小步,使“我”有了战胜困难的方法和信心。最终“我”获得了成功。
分析启示
父亲其实还可以用更简单的方法,如直接找一个梯子接“我”下来,但他为什么非要让“我”自己爬下悬崖?
只有教“我”自己爬下悬崖,才能培养“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自信,才会使“我”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面对困难,不会产生畏难情绪或逃避心理,学会把困难化整为零,关注近期目标,一步步去做,积小步而成大步,慢慢达成远大的目标。这刻画了父亲充满智慧、充满爱、遇事从容淡定、善于教育孩子的形象。
2.讨论人生启示
父亲的做法教育了“我”,让“我”有信心去面对人生中的困难。根据课文旁批的问题和老师给的提示,说说读完本文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学习任务三:
小组合作,思考并讨论课文旁批提出的几个问题,并根据括号里的提示说说你得到的启示。
(1)如何理解“这是严禁和不可能的化身”这句话?
(对待父母的告诫的态度)
“严禁”指不被父母允许,“不可能”是“我”对自己的不自信。因为之前母亲时常警告“我”是个病弱的孩子,不能冒险,所以别人能做到的事,对于“我”来说是不被允许的,也根本做不到。
启示:当我们贸然行事前,应该多想想父母的告诫,尽管他们的教导不一定千真万确,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事仍然时有发生。父母的告诫可以让我们避免陷入险境。文中的“我”就是不顾母亲的告诫,才身临险境的。
(2)如果你是五个男孩之一,会怎么做?
(对待朋友的态度)
我会在朋友陷入险境时,陪在他身边,语言安慰,帮他想办法渡过难关,如果自己没办法解决,会去寻求大人的帮助,决不会丢下他。
启示:对于同学、朋友,在他们能力较弱时,不应该嘲笑他们;当他们陷入险境时,应该帮助他们。
(3)为什么爸爸不让“我”有机会停下来思考
“下面的路还很长”?(从面对困难的角度)
父亲希望“我”只着眼于眼前的小目标,不要去想后面的大困难,使“我”有达到小目标的信心。体现了父亲的智慧。
启示: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应学会将大困难化解成小困难,一步步解决小困难,这样终究会战胜大困难。
结合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你对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
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小困难是不难战胜的,一步一步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能战胜大的困难。当然,重要的还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种人生经验,给人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
3.分析题目含义
思维导图
走一步,再走一步
“我”的心理成长过程
赢得胜利分解困难
胆怯、无助、恐惧
犹豫不决、渴望勇敢
建立自信、获得成就感


人生


01 冒险
02 遇险
03 脱险
本文通过记叙“我”童年时一次“遇险”后“脱险”的经历,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一个认真地去解决,终将战胜巨大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主旨归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面对人生路上的困难与挫折,我们难免会产生畏难情绪、逃避心理,但如果将困难化整为零,从自己最切近的事情做起,一步一步来,相信一定能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实现自己的目标。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从经历的事情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帮助自己更好地面对今后的人生。
素养心语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朱彦夫
朱彦夫,1933年生,长津湖战役幸存者,曾荣获“时代楷模”“人民楷模”称号。
14岁参军,先后10次负伤,3次立功。当时在朝鲜战场上,他所在连队与敌军在零下30多度的恶劣天气里血战了三天三夜,最终仅有他一人生还。但他身负重伤,昏迷93天,先后经历47次手术,被截去四肢,失去左眼,右眼视力仅剩0.3。新中国成立后,朱彦夫主动放弃荣军疗养院的优厚待遇回乡,用25年时间带领乡亲治山治水,改变了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
拓展延伸
颁奖词:生命,于你不止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没有屈服长津湖的冰雪,也没有向困苦低头,与自己抗争,向贫穷宣战。一直在战斗,一生都在坚守,人的生命,应当像你这样度过。
溪流走一步是江河
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
走一步,再走一步
天地就将不一样
深秋走一步是寒冬
寒冬再走一步便是春
挫折走一步或许还是失败
失败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
咫尺天涯路
第一步往往很难迈出
于是就没有了下一步
于是就没有了路
路尽天绝处
不妨尝试着再走一步
万水千山
只源于最初的那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
吴 强
如何运用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用得好,能让读者感同身受人物的情绪,增强感染力。请你运用文中表现人物心理的方法,以“那一次,我真害怕”为主题写一个片段。
一课一得
①抓住人物的特点,使心理描写符合人物性格;②可以直接描写人物心理,也可以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间接表现人物的心理。
写作示范
那是我第一次独自在家,过于安静的房间令我忐忑不安。突然,我听到门外有声响。难道是爸爸妈妈回来了?不对,如果是他们回来了,应该能听到他们说话的声音。不会是小偷吧?我打了个冷战。“嘭”,又传来一声沉闷的声音,我的心不禁怦怦直跳,手心也直冒汗。我壮着胆子,悄悄从猫眼看了看门外,原来是一只小狗撞倒了楼道的杂物。
通过直接的心理描写及动作描写等写出了“我”的疑惑和害怕。
写作指导
课外阅读莫顿·亨特的《心灵鸡汤·充满阳光的成长历程》,体会其中的道理。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