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022.10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1.C(解析:A.原文“俗话说:‘人贵直,文贵曲。'文章委婉曲折,才能引人
入胜,而且曲美也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叶圣陶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个
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因此,在写文章时不妨在‘委婉处还它个委婉'”,
文中并未说明写文章一定要多用委婉;B.原文“这样写更加显得情深意厚”,
并未说它“最能将情感表达得情深义厚”;D.原文“然而,有人并不看重这花
环,所谓“脱离群众”的胡诌”,这是“有的人”,作者并不赞同。)
2.A(解析:原文“这是诗词中曲笔艺术手法的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并不
能说明采用这种手法的诗词数量最多。)
3.B(解析:A落笔对方,C移情别恋,D反弹琵琶)
4.①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接抒写其事其情的笔法,叫做“曲笔”;
(1分)《白光》一文,作者没有直接抨击罪恶的科举制度,而是通过讲述陈士
诚穷途末路时,为了追寻一丝“白光”一样的希望而死一事,彰显小说的主题。
(2分)
②“白光”是属于“花环”一类的曲笔,是一个象征符号,它的意义在符号所
包含的普遍意义;(1 分)《白光》以“白光”隐喻封建科举制度的功名利禄。
升官发财的诱惑像“白光”一样使追逐者为之疯狂,作者借此抨击罪恶的科举
制度。(2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5. A【解析】A项“设置了悬念”错,小男孩为避开洒水车而冲进老人的店铺是
小说的开端部分,并未运用技巧。
6. B【解析】B项两只小鸟剑拔弩张是因为互不熟悉,而老人与小鸟剑拔弩张
是因为断翅小鸟的顽皮嬉闹和有时候的不再温顺安静。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
内容的分析判断能力。
7. ①小说通过老人对两只小鸟的如亲人般的关怀照顾,表现了老年人的慈祥
仁爱和需要慰藉的内心。
②小说通过瘸腿小鸟的离去和断翅小鸟的悲剧结局,映照了老年人晚年因亲
人相继离去后缺乏陪伴的孤独的生活状态。
③小说通过一个在城市中独守店铺的无名老人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独居老
人这一社会群体内心精神生活的关怀。(1点 2分,共 6分)
【解析】本题立足小说主旨和作者创作意图是如何达成的,要求学生通过环
境营造、情节安排,人物物像的塑造等几个方面探究作者如何达成其主旨和
创作意图。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8.D
9.A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一
般由君主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开始使用年号。中国历史上
最初的年号为建元。此后形成制度。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
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如唐高宗有 14 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
称呼,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等。如先皇在年中去世,继位者仍使用当前年号,
新年后改元。如永乐二十二年七月驾崩,八月朱高炽登基,以第二年为洪熙元
年。)
10. C (是沈田子认为自己的功劳比王镇恶大,而非两人)
11. (1)况且孙处的军队少、力量弱,不可能坚持太久,如果让这些贼兵回
来占据了广州,那么他们凶恶(嚣张)的气势又要重振了。(1句 1分)
(2)刘裕既然把关中(事务)委托给王镇恶,但又与沈田子说了后面那些话,
这是让他们彼此争斗,使他们作乱啊。(介宾结构后置,“委”,判断句各 1分,
语句通顺 1分)
参考译文:
义熙六年,东晋刘裕率领刘藩等回到东府,大规模建设水军。他派遣建威
将军孙处、振武将军沈田子率领部众三千人,从海上绕道前去袭击番禺。卢循
在撤退的过程中收集残兵败将,来到番禺,于是把番禺包围,孙处在那里抵抗
坚守了二十多天。沈田子对刘藩说:“番禺城池虽然险要坚固,但是本来就是
敌兵的老窝,现在被卢循围困着,或许城里会出现变乱。况且孙处的军队少、
力量弱,不可能坚持太久,如果让这些贼兵回来占据了广州,那么他们凶恶(嚣
张)的气势又要重振了。”沈田子带兵去援救番禺,进攻卢循,并把他打败。
十四年秋季,沈田子、傅弘之等率兵进入武关,后秦的守将纷纷弃城逃走。
沈田子等进兵驻守青泥,后秦国主姚泓命给事黄门侍郎姚和都,在峣柳驻兵屯
守,阻截东晋军。沈田子等将领准备进攻峣柳。后秦国主姚泓打算亲自统兵出
征,抵御刘裕的大军,又害怕沈田子等人突袭他的后方,就想先消灭沈田子等
人,于是姚泓率领步兵、骑兵数万人突然抵达青泥。沈田子这支部队,本来就
是为迷惑敌人布置的疑兵,一共才一千多人,沈田子听说姚泓亲征,打算迎战。
建威将军傅弘之认为敌众我寡无法抵敌从而劝止他,沈田子说:“用兵贵在出
奇制胜,不一定在人数多。不如乘他们刚刚到达,营地和战阵都没有建立,我
们主动出击,定能成功。”于是,沈田子率领他的部众首先出动,傅弘之作为
后继援军紧跟。后秦兵把这支东晋军重重包围。沈田子安抚激励士卒们说:“各
位不畏艰险远道而来,就是为了像今天这样的会战,生死对决,封侯升官的大
业就在这里了!”士卒们大声疾呼跃跃欲试,手执短兵器奋勇杀敌,后秦军大
败。
沈田子自以为峣柳大捷功绩不凡,与王镇恶争功,心里十分不平。沈田子
和傅弘之多次对刘裕说:“王镇恶的老家在关中,不可信任。”刘裕私下里对沈
田子说:“俗话说:‘猛兽不如群狐’,你们十多人,难道还惧怕王镇恶不成?”
不久,王镇恶和沈田子同时出军北地,抵抗西夏兵的进攻。东晋军中传言:
“王镇恶打算全部杀掉南方人,趁机占据关中,背叛朝廷。”沈田子请王镇恶
来到傅弘之的大营商讨战事。沈田子请求屏退左右密谈,然后命他的族人沈敬
仁在虎帐下将王镇恶斩杀,声称是奉太尉刘裕的旨意行事。傅弘之急忙跑去报
告刘义真,刘义真和王修全副武装登上城门来观察局势的变化。不久,沈田子
率领几十人赶来,声称王镇恶谋反。王修逮捕沈田子,历数他擅自杀戮的罪行,
将他斩首。
臣司马光认为:古人有言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刘裕既然把关中(事
务)委托给王镇恶,但又与沈田子说了后面那些话,这是让他们彼此争斗,使
他们作乱啊。荀况说过:“兼并容易,凝结为一体就难了。”确实是这样啊!
12.D(解析:颈联没有用落笔对方的手法。)
13.①身处异乡的孤独寂寞。“建德非吾土”此地不是他自己的故乡,表达了一
种身处异乡的惆怅;
②对扬州老友的深切怀念。“维扬忆旧游”遥想扬州旧日友人;“还将两行
泪,遥寄海西头”他幻想凭着沧江夜流,把他的两行热泪带给在海西头(扬
州)旧友。
③仕途失意的抑郁苦闷。本诗是作者长安求仕不第后漫游吴越时所作,全
诗笼罩在仕途失意的苦闷之中,意境清寂,感情凄恻。(概括和分析各 1 分,
一点 2分,共 6分)
14.参考答案:
(1)鼓瑟吹笙 契阔谈讌
(2)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3)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
(4)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5.①毫不犹豫(不假思索、坚定不移) ②遮天蔽日 ③默默无闻(籍籍无名)
16.构成:本体是秋天的莫尔格勒河,喻体是柔软的绸带,把莫尔格勒河比作
柔软的绸带。
效果:形象生动的表现出秋天的莫尔格勒河蜿蜒曲折,婀娜灵动。
(注:莫尔格勒河的特点突出其形状和姿态即可酌情给分)
17.B (B.特殊含义 A.直接引用 C.着重强调 D.反语讽刺 )
18.①根据强弱程度 ②事实却并非如此 ③尤其是在秋季
19.①不是所有冷空气都叫寒潮 ②并非最冷的时候寒潮最频发
四、课内知识考查(本题共 2小题,6分)
20.C(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全诗平淡舒缓,善用
白描,寥寥数笔勾勒出一幅乡村日常生活的图景。)
21.A(B暂:突然;C堪:可以,能够;D老大:年纪大了)
五、整本书阅读考查(3分)
22.评分标准:只写出人物不给分;答出人物、情节与可悲或可叹之处的关联
才酌情给分。(不超过 60字)
六、作文(60分)2022-2023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 10 月阶段测试
语 文 试 题
2022.10
一、现代文阅读(27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4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材料一:
“山有起伏,方显其雄奇峭拔;水有波澜,才见其汹涌澎湃”。写文章也讲究曲笔,力
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情节曲折,迭宕起伏,才会给人峰回路
转的美感。
“曲笔”,颇类似于相声中的埋“包袱”,先层层铺垫,设下伏笔,有时还故意拖延,
直到最后才揭开谜底,逗人一笑。当然写文章不会像说相声那样“逗乐”别人,但表现手法
却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临死还伸出两个手指迟迟不肯断气,家人
多次猜测,他都摇头。读到这里读者肯定想急于了解原因,但作者就是不马上告诉你,直到
后来才被仆人猜中,原来是桌上灯盏里点了两根灯芯,老爷怕费油,家人挑去一根,他才断
气。当然,拖延的手法要掌握好“火候”,过早就亮出结果,收不到好的效果,太晚了也会
适得其反。“曲笔”,还可以用误会的方法,来设置悬念,如《驿路梨花》中有三个悬念和
两次误会,文章层层设疑,悬念迭出,因而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此外《三国演义》中曹操
杀吕伯奢一家人,也是靠误会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观众看到这里,一定会为人物的命运
捏一把汗。俗话说:“人贵直,文贵曲。”文章委婉曲折,才能引人入胜,而且曲美也符合
人们的审美要求。叶圣陶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因此,
在写文章时不妨在“委婉处还它个委婉”。
所以,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接抒写其事其情的笔法,叫做“曲笔”。
“曲笔”,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艺术手法,用曲笔来抒写感情,可以使诗歌
的抒情更为婉转含蓄,意境深邃。从形式上来看,“落笔对方”、“移情别恋”和“琵琶反
弹”是古典诗词中曲笔运用的最主要的三种类型。
一、落笔对方
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联想和想象,借对方来写自己,表
面上看是写对方,而实际是写自己,是通过对方来反照自己,这是推进一层的写法,这样写
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这是诗词中曲笔艺术手法的最常见的一种
表现形式。
二、移情别恋
诗人本欲表达自己对某人、某事或某物的一种情感,但在具体表达时却故意将自己的感
情移注于另外的人、事或物上,表面上看是移情别恋,而实质上作者对此人、此事或此物的
眷顾更深,感情也更真,能够收到“倍增情感”的效果,这就是诗词中曲笔的另一种表现形
式。
三、琵琶反弹
中国古典诗歌中还有这样一种现象,即诗人本欲表现某一种情感,但在表达时却故意反
其道而行之;或是一反常人的正常心理,故意从反面落笔。通过反弹琵琶的方式来表现诗人
的情感,这其实也正是曲笔的一种表现形式。
(摘编自崔国明《古典诗词中的“曲笔”的主要类型》有删改)
材料二:
鲁迅“ 曲笔” 的范式有二:一是瑜儿坟头的花环;二是不叙单四嫂子没做梦见宝儿的
梦。前者是用典型细节作为曲笔的一种表现形式;后者是回避某种悲哀寂寞的情节。
先解读“花环”式的曲笔。这类曲笔,可说就是一个象征符号,它的意义不在符号本身,
而在符号所包含的普遍意义,亦可说中国传统诗学的意象。立象以尽意,“其称名也小,其
第 1 页 共 8 页
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比如“芙蓉”,即荷花,这一形
象常含蕴自然、清新、美丽、高洁的品质。故屈原有诗“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李白有诗“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则可认为是为作品增添“言色”。
“花环”式的曲笔不但是对生者对那些猛士、准猛士的慰藉和鼓舞,也是对亡灵最好的
告慰。然而,有人并不看重这“花环”,认为“花环”是“脱离群众”的胡诌。此外小说中
的“药”,也是和“花环”相似的曲笔。其符号象征的表层是蘸满革命者鲜血的馒头;而其
里层则是残杀革命者的封建专制主义和华老栓一类人认为人血馒头能治痨病的愚昧迷信。这
封建专制与愚昧迷信调配的人血馒头既无法治愈华小拴的痨病,而又造成夏瑜英雄的死。因
此,人血馒头的“灵药”根本不可能医治痨病。那个时代的痨病即肺结核,就如现今的癌症,
尚无灵丹妙药。那么,这“药”更深层的指向应是五四时期高扬崇奉的德先生和赛先生(科
学和民主)。
小说中夏瑜那句话,“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是他在狱中失却人生自由时,向
牢头红眼睛阿义说的。这是冲破黑暗牢笼的一束闪电,是动摇反动统治的霹雳,是民主革命
的宣言。阿义不解,甚而打夏瑜。夏瑜说他可怜,自然是说封建专制走卒的灵魂被吞噬,反
而又穷凶极恶地“吃人”之可怜。继之茶客认为是夏瑜“疯了”,足见要服民主这味药是何
等艰难。同时,鲁迅一再张扬科学精神,《随感录三十八》说“现在发明了六百零六,肉体
上的病,即可医治;我希望也有一种七百零七的药,可以医治思想上的病。这药原来也已发
明,就是‘科学’一味。”如果仔细解读,那么治愈华夏沉疴之药绝非封建专制和愚昧迷信
的人血馒头,而是民主和科学的“七百零七”。这也印证了“当然须听将令”而运用曲笔的
出发点。
“花环”一类的曲笔,在鲁迅其他小说中,也可随手拈出。诸如《狂人日记》中“吃人”,
踹“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薄子”,“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故乡》
中“厚障壁”、“路”,《阿 Q正传》阿 Q画的圆圈的模样,《白光 》中的“白光”,《祝
福》中的“祝福”等等。倘使细细的解读一番,则可解读出鲁迅小说的另一番滋味,犹如解
读《药》一样。
(摘编自谢会昌《鲁迅小说曲笔解读》有删改)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委婉曲折,才能引人入胜,而且曲美也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因此,在写文章时一定
要多用“委婉”。
B.诗词中曲笔艺术手法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落笔对方”,因为这种手法最能将情感表
达得情深义厚。
C.“琵琶反弹”即诗人故意反其道或从反面落笔来表现自己的情感的一种曲笔的表现形式。
D.“花环”式的曲笔,可以算得上是一个象征符号,它本身没有意义,是所谓“脱离群众”
胡诌。
2.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词采用“落笔对方”这种曲笔艺术手法,可以给读者无限的回味和遐想,所以采用这种
手法的诗词数量也最多。
B.“立象以尽意”,即“象”对于“意”的表现有以小喻大,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等的特点。
C.诗人通常会用“芙蓉”“花环”等一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意和思想。
D.鲁迅在《随感录三十八》中认为“科学”能够治愈思想上的病,这个观点在他的《呐喊》
一书中也有体现。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曲笔”的一项是( )(3分)
A.“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B.“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戴复古《江阴浮远堂》)
C.“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渡桑干》)
D.“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
4.结合两则材料中有关“曲笔”的解读,请你谈谈《呐喊·白光》中“白光”是如何体现这
一艺术手法的。(6分)
▲
第 2 页 共 8 页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题。
老人与小鸟
(科威特)法赫德·杜威利
一辆市政洒水车正在市场里洒水作业。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孩,为避开喷洒而出的水球,
径直冲进了老人的店铺。
老人望着小心翼翼猫在天井中的少年,见他左手提着新衣服的边,从右手中垂下一根细
线,线的另一端拴在一只小鸟的腿上。那只小鸟在尝试了各种逃跑的方式后,已经绝望地屈
服于男孩的折磨之下了,它耷拉着脑袋,低垂着翅膀。每次汽车疾驰过男孩身旁,小鸟就像
淋了一场毛毛雨,拍打着翅膀,重新尝试着逃生的努力,直到精疲力竭。接着,它便抬起头,
转动脑袋,似乎对这场淋湿它全身的“雨水”感到诧异。它的羽毛湿湿地黏在一起,颤抖时,
从羽毛的分际处显出红红的肉色。
老人开始仔细地打量这只可怜的小鸟,他感到仿佛有一只有力的手紧捏着他的心。老人
不忍心再任由男孩儿继续折磨他的俘虏,他把男孩儿唤到身边,说:“小朋友,你能把这只
小鸟卖给我吗?”
小孩儿似乎没听懂他在说什么,诧异地望着他。大人们要买小鸟?这令他颇感惊奇。他
答道:“啊?好的。”
老人爱怜地捧着小鸟回到自己的铺子,用布为它擦去羽毛上的水和污泥,擦拭干净后,
老人悲伤地发现小鸟的一只翅膀折断了,他便找来一根火柴棍绑在它受伤的翅膀上,为它接
骨。
第二天早晨,却发现小鸟失踪了。老人不停地寻找,正在用力地拍打一个大洋铁罐,突
然小鸟从铁罐中跳了出来。老人心中充满了无与伦比的快乐,好似一个长期离家远行的亲人
又回到了身边。
这样几天过去了,老人一直精心照料着小鸟的翅膀。两周后,小鸟的伤口愈合了。老人
为它拆开翅膀上的细线,取下火柴棍,用手托起小鸟的翅梢,对它说:“你现在自由了,我
的朋友。啊……快飞吧!”小鸟从老人手里跳出来,却落在大铁罐的木塞上。它张开翅膀,
又在老人面前垂落下。老人很诧异,盯着它说道:“难道你还飞不起来?过来让我瞧瞧哪里有
毛病,老人两只手捧着小鸟,检查了一下它的翅膀,发现骨头没有接回原位,是他在接骨时
搞错位了。因自己的过失而让小鸟受罪,老人感到如鲠在喉,又强忍住了泪水。
日子过得很快,转眼过了一年。这只折断翅膀的小鸟一直生活在瘸腿老人的铺子里,他
们已经习惯了彼此陪伴的生活,但有时两者之间又会剑拔弩张,往往是老人被小鸟的顽皮嬉
闹气得咬牙切齿。不时袭来的悲伤的情绪,使小鸟变得不再是主人喜爱的温顺安静的模样。
那天,老人的诗人朋友带来一只灰色掺杂着几根暗红色羽毛的小鸟,它的腿上支着一根
火柴棍。诗人把它放进老人的杂货铺,说道:“我从街上一个小男孩儿那里买了这只小鸟,
你看它的腿断了,翅膀上的羽毛也被揪掉了,你就让它与你的小鸟一道过活吧,说不定它们
能互相减轻对方所受的痛苦。”
两只小鸟面对面站着,愤怒地对望了一眼,旋即短兵相接地厮杀起来。开头几天,整个
店铺都笼罩在一种剑拔弩张的气氛中。一个星期过去了,老人觉得两只小鸟间似乎开始出现
了友好的关系。每当老人打开店铺的门,它们就齐声欢唱迎接他,然后一起落到老人肩头。
“新客人”来了一个月以后,老人有一天发现它翅膀上的羽毛已经长全了,于是对着瘸
腿的小鸟说:“朋友啊,你现在已经能够在空中飞翔了。我们交了这么些天的朋友,你想要
离开我们了么吗?我想你不会的,你是我们的朋友,你说呢?”
第二天早晨,老人打开店铺,老人看到两只小鸟躲在长凳上,紧紧地依偎在一起,一看
到老人就像往常一样欢叫着,热烈欢迎他。老人也如同每天早晨那般喂它们吃小麦和米粒,
又把水盆添满,但是它们却不吃也不喝。老人开始观察起两只小鸟来,发现原来那只小鸟一
步不离地紧紧跟随着它的伙伴,然后它们又一次依偎在一起。突然,瘸腿的小鸟张开翅膀在
第 3 页 共 8 页
店铺里飞了一阵,像是最后一次向朋友告别似的,接着迅速穿过大门飞到了空中。
苦恼和愤怒同时向老人袭来,而那只小鸟则缩在罐子中间的角落里,它也张开了两只翅
膀,任凭它们垂落在地上。老人依稀看到了小鸟眼角的泪水!
一天过去了。第二天,小鸟仍然忧伤不已,不吃不喝。第三天,当老人打开店铺时,发
现小鸟已然离开尘世,身子躺在米篮当中,一动不动。
老人再也忍不住,流下了痛苦的眼泪。
( 有删改 )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篇写小男孩为避开洒水车而冲进老人的店铺,设置了悬念,引出下文老人与小鸟的
故事。
B.小说较为详细描述了小鸟“被俘虏”时的状态,既表现了小鸟被折磨时的可怜,也能体现
出老人善良的品质。
C.小说使用了大量的“独白”来塑造人物形象,既使人物的语言富有特色,又充满人物丰富
的情感。
D.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如多次描写断翅小鸟垂落的双翅,表现了鸟儿折翼和无法回归原
先生活的悲惨境况。
6. 下列对文本中“瘸腿小鸟”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描写瘸腿小鸟与断翅小鸟一起生活的画面,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也慰藉了独居老人的
内心。
B.瘸腿小鸟刚开始与断翅小鸟的剑拔弩张,跟先前断翅小鸟与老人之间的剑拔弩张原因是一
致的。
C.瘸腿小鸟在翅膀羽毛长全后飞行离去,与断翅小鸟的结局形成鲜明的对比,增添了小说的
悲剧性。
D.与老人相处陪伴一个月以后,瘸腿小鸟最终离去,加剧了老人内心的孤独,引发读者对小
说主题的思考。
7.作者有科威特“第一位小说家”之称,其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请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揭
示独居老人生活状态这一社会现实的。(6分)
▲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1 题。
义.熙.六年,刘裕率刘藩等还东府,大治水军,遣建威将军孙处、振武将军沈田子帅众三
千,自海道袭番禺。卢循收兵至番禺,遂围之,孙处拒守二十余日。沈田子言于刘藩曰:“番
禺城虽险固,本贼之巢穴,今循围之,或有内变。且孙处众力寡弱,不能持久,若使贼还据
广州,凶势复振矣。”田子引兵救番禺,击循破之。
十四年秋,沈田子、傅弘之入武关,后秦戍将皆委城走。田子等进屯青泥,后秦主姚泓
使给事黄门侍郎和都屯峣柳以拒之。沈田子等将攻峣柳,泓欲自将以御裕军,恐田子等袭其
后,欲先击灭田子等,乃帅步骑数万奄至青泥。田子本为疑.兵.,所领千余人,闻泓至,欲击
之。傅弘之以众寡不敌止之,田子曰:“兵贵用奇,不必在众。不如乘其始至,营阵未立,
先薄之,可以有功。”遂帅所领先进,弘之继之。秦兵合围数重。田子抚慰士卒曰诸君冒险
远来正求今日之战死生一决封.侯.之业于此在矣。士卒皆踊跃鼓噪,执短兵奋击,秦兵大败。
沈田子自以峣柳之捷,与镇恶争功,内不平。田子及傅弘之屡言于裕曰:“镇恶家在关
中,不可信。”裕私谓田子曰:“语曰‘猛兽不如群狐’,卿等十余人,何惧王镇恶?”
未几,镇恶与田子俱出北地以拒西.夏.兵。军中讹言:“镇恶欲尽杀南人,因据关中反。”
第 4 页 共 8 页
田子请镇恶至傅弘之营计事。田子求屏人语,使其族人沈敬仁斩之幕下,矫称受太尉令诛之。
弘之奔告刘义真,义真与王修被甲登城门以察其变。俄而,田子帅数十人来至,言镇恶反。
修执田子,数以专戳,斩之。
臣光曰:古人有言:“疑则勿任,任则勿疑。”裕既委镇恶以关中,而复与田子有后言,
是斗之,使为乱也。荀子曰:“兼并易也,坚凝之难。”信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刘裕灭后秦》)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田子抚慰/士卒曰/诸君冒险远来/正求今日之战死生/一决封侯之业/于此在矣
B. 田子抚慰士卒曰/诸君冒险/远来正求今日之战死生/一决封侯之业/于此在矣
C. 田子抚慰/士卒曰/诸君冒险/远来正求今日之战/死生一决/封侯之业于此在矣
D. 田子抚慰士卒曰/诸君冒险远来/正求今日之战/死生一决/封侯之业于此在矣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义熙,东晋安帝司马德宗的年号。一位帝王只能用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
称呼,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等。
B.疑兵,指规模不大,为了虚张声势,虚设兵阵以起到迷惑敌人而布置的军队。在文中是指
沈田子率领的千余人的队伍。
C.封侯,指封拜侯爵。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西周春秋时代行用最普遍
的爵称是侯,后来也指建功立业。
D.西夏,是中国历史上西北地区党项人建立的一个王朝。因为它在西北,所以叫西夏。早期
与辽、北宋并立,后期与金并立。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裕派遣孙处、沈田子率领三千士兵,经海路去袭击番禺。在番禺被卢循包围后,沈田子
带兵去援救在番禺坚守的孙处,最终打败了卢循。
B. 沈田子等人驻守青泥,后秦国主姚泓命令给事黄门侍郎在峣柳阻截东晋军,后姚泓又打算
亲自统兵出征,抵御刘裕的大军,打算先消灭沈田子等人。
C.刘裕把守卫关中的重任交给王镇恶,但沈田子和傅弘之二人都认为他们在峣柳之战中的功
劳比王镇恶大,因而心中愤愤不平,多次在刘裕面前诋毁王镇恶。
D.沈田子以议事为由请王镇恶到傅弘之的营中,让沈敬仁将其斩杀,并假称是受了太尉之命。
后王修以擅自杀戮的罪行逮捕并斩杀了沈田子。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且孙处众力寡弱,不能持久,若使贼还据广州,凶势复振矣。
▲
(2)裕既委镇恶以关中,而复与田子有后言,是斗之,使为乱也。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2~13 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①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1 注释】本诗是作者长安求仕不第后漫游吴越时所作。
第 5 页 共 8 页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句写日暮、山深、猿啼。诗人伫立而听,猿啼似乎声声都带着愁情。环境的清寥,情
绪的黯淡,于一开始就显露出来。
B.第二句一“急”字,既写出江水不舍昼夜,急速东流的情状,又使人感觉江水似乎无法控
制,在急于寻找自己的归宿。
C.颔联写景,视觉和听觉结合:残月孤舟,这是诗人眼中所见;风打树叶声,这是诗人耳中
所闻。
D.颈联使用“落笔对方”的手法,使得诗歌的抒情更为婉转含蓄,意境深邃,给读者无限遐
想和回味。
13.有人认为这首诗蕴含了诗人丰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8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 分)
(1)曹操《短歌行》中,诗人对心目中的“嘉宾”,念之思绪“悠悠”,迎之“ ”,
待之“ ”,怀之“心念旧恩”。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两句“ , ”,借“鸟”和“鱼”来表
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
(3)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
行工具的诗句“ ”和“ ”,令人叹为观止。
(4)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助对听者和江中月影的描
写,侧面表现了琵琶女高超的技艺。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2小题,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6 题。
南方人对东北的印象,往往来自于冬季之严寒,或者夏季的凉爽。但其实,如果在四季
之中,只准我挑一季去东北生活,我会 ① 地选择秋天。
高耸的原始森林 ② ,整日不见阳光,缓缓飘落的叶片铺满栈道,胆子大的游人,索
性就躺在这天然的床帐中睡一觉。采山人前呼后应,欣然收罗着大自然的慷慨恩赐。也只有
在这个季节,大森林才会显露出如此多的温柔。由涌泉汇聚而成的莫尔格勒河,犹如柔软的
绸带飘落在草原上。
孕育出蒙古族先民的额尔古纳河,在这个季节的清晨,总是缭绕着乳白色的雾气,站在
低缓的山坡上远眺,朝阳穿透水光与晨雾,打在远处白桦林上,露水闪烁出金色的光泽。黄
昏,在额尔古纳河畔燃起篝火,用桦树枝串上哲罗鱼,烤得焦香酥脆。酒意酣时,载歌载舞……
无论是声名显赫的大汗,还是 ③ 的过客,额尔古纳河不会记住谁,也不会遗忘谁,它悠
远的秋姿永恒地印刻在时光之中,比任何造作的人事都要坚固……
15.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1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
分)
▲
第 6 页 共 8 页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3小题,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冷空气和寒潮是一回事吗?常常有人混淆这两个概念。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闵裕秋介
绍,寒潮是冷空气的一种,并不是所有冷空气都是寒潮,它是冷空气中的“王者”。 ① ,
我国将冷空气分为四个等级:弱冷空气、较强冷空气、强冷空气和寒潮。寒潮有严格的“门
槛”,根据冷空气国家标准,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 24 小时内降温幅度≥8℃,或 48 小时内降
温幅度≥10℃,或 72 小时内降温幅度≥12℃,而且使该地日最低气温≤4℃的冷空气活动为
寒潮。
寒潮最早开始于 9 月下旬,最晚可以到次年 5 月。作为冷空气中的“王者”,我们常以
为寒潮最频发的时候就是最冷的时候, ② 。中国天气网统计分析了近 11 年中央气象台发
布寒潮预警的情况,发现 11 月寒潮过程最多,其次为 12 月和 3 月,最冷的 1月和 2月反而
较少。为何隆冬时节的寒潮反而比春秋少呢?气象专家解释,春秋季属于季节转换时段,夏
季风与冬季风切换,天气系统及冷空气活动频繁,导致气温起伏比较剧烈。 ③ ,前期基
础温度比较高,一次冷空气开始之前往往出现明显升温,冷空气影响后降温幅度非常大,容
易形成“断崖式”降温,相对容易达到寒潮标准。而隆冬时节,基础气温本来就低,冷空气
来袭时降温幅度往往有限,达到寒潮标准的情况就相对较少。
17.下列各项中,与文中“门槛”中的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B.丧失了听觉和视觉的海伦·凯勒在莎利文老师的指导下,终于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C.巨人在门口竖起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
D.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 10 个字。(6分)
▲
19.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 15 个字。(4分)
▲
四、课内知识考查(本题共 2小题,6 分)
20.下列对相关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借刘义
隆不作充分准备,仓促北伐导致失败,委婉劝诫韩侂胄不要急于事功。
B.曹操《短歌行》中“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后世将杜
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奉杜康为祖师爷,后世常以“杜康”代指酒。
C.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全诗质朴刚健,善用白描,寥寥数笔
勾勒出一幅乡村日常生活的图景。
D.曹操《短歌行》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语出《诗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
人,曹操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求。
2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天姥连天向天横. 横:遮蔽 枉用相存. 存:问候,探望
漫.江碧透 漫:遍布 却.坐促弦弦转急 却:退回
B.如听仙乐耳暂.明 暂:暂时 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走了以后
艰难苦.恨繁霜鬓 苦:极其 最难将.息. 将息:养息,休息
C.挥斥方遒. 遒:强劲有力 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确实,实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 渌:清澈 如今有谁堪.摘 堪:经得起
D.食野之苹. 苹:艾蒿 老.大.嫁作商人妇 老大:排行第一
依依墟.里.烟 墟里:村落 列.缺.霹雳 列缺:闪电
第 7 页 共 8 页
五、整本书阅读考查(3 分)
22.班级将开展读书交流会,请在《明天》《风波》《端午节》《白光》《狂人日记》小说中
任选一个你认为可悲或可叹的人物,并结合相关情节写一段不超过 60 字的文字,向同学说明
其可悲或可叹之处。(3分)
六、作文(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人世间,比青春再可宝贵的东西实在没有,然而青春也最容易消逝……谁能保持得永远
的青春的,便是伟大的人。——郭沫若
如果你的心灵很年轻,你常常会保持许多梦想。在浓重的乌云里,你依然会抓住金黄色
的阳光。──斯沃伦
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时期,而是心灵的一种状态。——塞涅卡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