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1《念奴娇·赤壁怀古》名师教学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1《念奴娇·赤壁怀古》名师教学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6 05:4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念奴娇·赤壁怀古》
整体感知,厘清思路
深度阅读,把握主旨
导入
01
02
03
目录
品析词作,探究写法
04
了解苏轼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
懂得词的文体特点及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
懂得豪放派的特点和传承、发展。
背诵并默写。
反复诵读,品味词作品意象与意境,体悟本诗情景交融的写法。
文赤壁在湖北黄冈,又称东坡赤壁,误认黄州赤鼻矶为赤壁,因为此地岩壁垂直,一片红色,宛若烈火烧过一样。
导入
武赤壁位于赤壁市西北36公里的长江南岸,隔江与乌林相望。
武赤壁是著名的古战场,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与孙权联合,大破曹操于此,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
导入
苏轼家学渊源,青年时期即以学识广博闻名。人们传说苏轼是一个天才。北宋时相传,东坡出生时,家乡一座山上的叶子全部枯死。当地人觉得,山的灵气被这个男孩吸去了。那他会真的不知道古赤壁所在地吗?想来不会。只是触景生情、借题发挥罢了。他借这个赤壁表达怎样的情怀呢?
导入
导入
诗:北宋诗坛上第一大家
旷世奇才苏东坡
文:“唐宋八大家”之一
词:“豪放派”词风的代表
书: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
襄并称为“宋四家”
画: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整体感知,厘清思路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画出文中写景、写人、抒情的语句,据此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行文思路:
观景
怀古
抒怀
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句有什么作用?
这一句承上启下。“江山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结论,也是对前三句的概括,人物又是一时俊杰。这长江、这赤壁,岂不引起人们的怀古之情?于是便引出下面一大段描写和抒情。
1.讨论形象,明确意图
深度阅读,把握主旨
(1)苏轼眼中,周瑜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周瑜形象
风度儒雅、文武双全、婚姻美满、
青年得志、意气风发、建功立业。
(2)历史上的赤壁之战,辉煌并非周瑜一人创造,为什么苏轼独独想到周瑜呢?
周瑜年少有为,这样饱满的人生状态是旧时代所有受儒家思想主导的知识分子孜孜以求的人生境界。这其中当然也包括苏轼。苏轼对周瑜的欣赏和仰慕,其实折射出他内心的渴求。
(3)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本文写作背景:
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本首词就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他胸怀豁达,在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2.分析情感,领会主旨
(1)如何读通“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句话?如何深入理解这句话?
“故国神游”是倒装句,应为“神游故国”;“多情应笑我”同样也是倒装句,应为“应笑我多情”。“情”,指他建功立业的愿望。“笑”,自嘲,自己年纪大了,还这么多情,还有这样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报国的情感。“早生华发”感慨光阴虚度。
(2)讨论: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作者的心态是积极还是消极?
本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等经世济时的人物,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又跟和尚亲密往来,精通禅学。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
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
1.体会词的豪放风格
品析词作,探究写法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篇之句有何特色?试细细评析。
开篇即显出囊括千古、壮阔无比的气势;由长江写起,大江东去,展示出极为广阔的空间感。“浪淘尽”把永远奔流的江水与已经消逝的“千古风流人物”联系起来,为全词设置了一个极为广阔的空间和甚为悠远的时间背景,让读者体会到词人独立于江岸披襟临风、对景抒怀的形象。
广阔的江山,悠远的历史,众多的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宏伟的气势,展示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又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兀立江岸,凭吊胜地才人,所诱发的起伏激荡的心潮。又怎能让人不热血沸腾、感慨万千呢?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了赤壁怎样的画面呢?呈现了什么特点?
“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气象磅礴,格局雄浑。
“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本意为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展示波涛力量之浩大。
2.体会文章的精巧构思
找出本文关联紧密的地方,体会整首词环环相扣、一气呵成的结构特点。
上片即景生情
由大江浪涛,引出“千古”
由“故垒”引出“三国周郎”
由“江山如画”引出“豪杰”
为下片着重写周郎埋下伏笔
3.体会文章衬托手法的运用
本文多处运用衬托的手法,领会衬托的手法,并分析本文中的衬托。
(1)我们讨论一下,什么是衬托
什么是衬托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之间的类似或相反,使本体仗着他体的陪衬而更加鲜明的一种修辞手法。
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2)明确本文中的衬托。
“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正衬周郎。
“雄姿英发”的周郎反衬“早生华发”的词人自己。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