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直截了当,导入新课
北宋时期,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担任没有实权的团练副使。传说黄州附近的赤鼻矶就是当年周瑜大败曹军的战场。胸怀大志而又年近半百的苏轼来到江边。面对滚滚奔流的江水,遥想起周瑜的功绩,联想到自己的遭遇,苏轼心潮起伏,感慨万千:滚滚的长江啊,你流淌了千年,淘尽了多少风流人物?滚滚的长江啊,你见证了周瑜火烧赤壁的不朽功勋,你可曾知道我苏轼壮志难酬啊?于是,苏轼文思泉涌,大笔一挥,就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设计意图:简介背景,导入新课,为学生理解诗词内容,把握诗词情感打下基础。)
二、诵读诗词,把握节奏
1.师配乐吟诵,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2.学生按要求先齐读一遍,找出重音,划出节奏,酝酿情感。
3.分组朗读。
(设计意图: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词,有助于学生理解诗词所蕴含的情感,体味诗歌意境。)
三、再读诗词,感知内容
1.这首词缅怀的是什么?
2.赏析上阕中最具画面感的句子,这些景物有怎样的特点?营造了怎样的感情基调?
3.(1)词中怀的历史之事是赤壁之战,联想的历史人物是周瑜。那么周瑜有什么特点?找出词中描写周瑜的句子,分析其英雄形象
(2)细数三国时期的英豪,为什么苏轼想到的却是周瑜?
4.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1.这首词缅怀的是:古迹赤壁和古人周瑜。当然,也抒一已之怀
2.景物特点:乱石险峭、波涛汹涌、浪花如雪。渲染磅礴宏伟的气势,勾勒出一幅雄奇壮丽的画面营造基调:旷远深沉;豪迈奔放。
3.(1)小乔初嫁—美女衬英雄,表现其春风得意。
雄姿英发——英俊姿貌和出众才华。
羽扇纶巾——儒雅之气。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指挥若定的大将风度。
归纳:英俊潇洒、文武双全、年轻有为、镇定自若。
(2)苏轼因为被贬至黄州,恰好这里名叫赤鼻矶(真正的赤壁大战古战场并不在此)的景点,自然想到曾经在这里一战成名的名将周瑜,也以周瑜自况,有英雄间的惺惺相惜之情。只不过周瑜年纪轻轻就有如此丰功伟绩,受吴主重用,建功立业,生活美满;反观苏轼自己,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任杭州通判。迁知密州,移知徐州。又因“乌台诗案”而被贬黄州,而且相濡以沫的妻子离世,种种不幸加在了苏轼身上。
4.抒发对英雄的仰慕之情,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怀古伤己,感慨万千。词人借周瑜的年少有为来感叹自己功名未就、壮志难酬、年华虚度。
(设计意图:教师设计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可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四、探究学习,拓展延伸
1.讨论:李商隐《贾生》中作者和贾生的连接点在哪?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了什么态度?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贾生
李商隐
宣室①求贤访逐臣,贾生②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③,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①宣室:西汉未央宫的正殿。②贾生:指贾谊。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西汉贾谊才高志大,曾任太中大夫。汉文帝召见他,间问以鬼神之事,却不请教有关百姓生计之事。③前席:古人席地而坐,谈话投机时不自觉地向前移动坐席,靠近对方。
知人论世:李商隐,晚唐诗人。晚唐时期,晚唐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李商隐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终生不得志。
“古”“今”连接点:
贾谊最终不被重用——李商隐怀才不遇——相似
汉文帝“问鬼神”——晚唐许多皇帝佞佛媚道——相似
思想感情:汉文帝在宣室召见贾谊,倾谈神鬼不谈治国之策。作者借贾谊来写自己的遭遇,抒发并强化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表现手法:先扬后抑
2.鉴赏方法小结。
(1)了解史实、典故。
(2)知人论世,寻找古今连接点,探讨写作目的
(3)探讨技巧和情感。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指导学生学习鉴赏怀古咏史诗词,归纳鉴赏方法。)
五、布置作业
用所学的怀古咏史诗词的鉴赏方法预习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可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