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叙述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
A.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B. 极地地区发现煤田
C. 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 D. 海岛涨潮被淹没,退潮露出
2.关于地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地震是指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B. 世界各地每年发生地震多达500万次,其中大部分地震我们都能感知到
C. 一般情况下,大于里氏3级的地震有震感,大于里氏5级则为破坏性地震
D. 震级越高,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大,影响越大
3.下图是地震要素示意图,下列表示正确的一组是( )
A.①震中,②震源,③等震线,④震中距
B.①震源,②震中,③等震线,④震中距
C.①震源,②震中,③震中距,④等震线
D.①震中,②震源,③震中距,④等震线
4.下列现象能支持“地壳是在不断变动”这一观点的是( )
A.(1)(2)(3) B.(1)(2)(4) C.(1)(3)(4) D.(2)(3)(4)
5.遇到紧急情况或者发生灾害时需要科学自救,以下措施正确的是( )
A. 遇到泥石流(或山洪)时,应该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B. 地震时不幸被埋,大声呼救
C. 遇到地震时,处在高楼的人应立即乘坐电梯逃离建筑物
D. 遇到各种灾害时,应先尽快找齐水、食物、蜡烛等生存必需品再撤离
6.某日凌晨2时左右,位于日本的新燃岳火山又再次喷发,威力也显著增强,烟尘高度达4500米,还被观察到罕见的“火山雷”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B.火山分为“活火山”、 “死火山”和“休眠火山”
C.火山由火山口、岩浆通道和火山锥组成 D.日本位于环印度洋火山、地震带上
7.当我们在采石场看到如图所示的弯曲岩层时,我们可以判断( )
A.该地曾受到水平方向的挤压 B.该地的地壳一直处于上升状态
C.该地曾经是海洋的一部分 D.该地不可能会发生地震
8.地壳变动由地球的内力引起。下列各现象中不能反应地壳变动信息的是( )
A.断层 B.褶皱
C.火山 D.风蚀蘑菇
9.在地质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提出自己的观点,如下图所示:
(1)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其中地震是板块与板块之间________作用形成;
(2)分析地质学发展过程,判断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可多选)
A.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将无法提出科学假说
B.科学家经过科学研究发现的学说都是正确的
C.科学假说的提出需要已有的经验和已知的事实
D.科学的发现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E.勒比雄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是一定正确的
10.读图甲和图乙,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说明,水平岩层在________的作用下,或发生________,或引发________,这是地球上山脉和谷地形成的最重要原因。
(2)图乙反映的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情况,这说明________是导致海陆变迁的重要原因。
(3)自地球形成以来,地壳变动一直在广泛地、持续不断地进行着,有时进行得很激烈、很迅速,有时则进行得十分缓慢,难以被人们察觉。只要我们平时仔细观察,就不难找到地壳变动的痕迹。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是地壳变动的信息。
11.读如图的海陆变迁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插旗的小岛处由陆地变成了海洋,这是 引起的。
A.地壳运动 B.海平面上升 C.海平面下降 D.大陆漂移
(2)从地表到地表以下17千米处,地壳平均厚度17千米,属于________层。
(3)当地震发生时正确的避险方法是 。
A.在室内迅速跳窗逃生 B.在室内迅速抱头蹲在墙角
C.在室外迅速抱住电线杆 D.在室外迅速跑入建筑物内躲避
12.读图,并回答问题。
(1)典型火山一般由 、 、 三部分组成。火山喷发物主要有 、 和 喷发物。
(2)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于 ,你能说说它们是怎样冲出地表的吗
13.如图是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所示A,B、C三个圈层中,软流层位于______层中。(填字母)
(2)将图一中代表各圈层的字母按照其厚度从小到大进行排列______。
(3)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8年5月21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发生3.5级地震,震源深度9千米。如图二为地球内部3层结构示意图,A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A处位于______(填地层结构名称)
(4)下图中地震要素表示正确的是______
A.①震中②震源③等震线④震中距
B.①震源②震中③等震线④震中距
C.①震源②震中③震中距④等震线
D.①震中②震源③震中距④等震线
(5)全球的火山地震区域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带。
参考答案
1.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海陆变迁的例证,理解回答即可,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因为各种变化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所以在短期内大多不易被人们察觉.地震和火山活动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地表的形态.
【解答】A、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证明这里曾经是陆地.故A不符合题意;
B、极地地区发现煤田---说明极地原来处于较低纬度,有茂密的植被,故B不符合题意;
C、由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拉伸,形成东非大裂谷,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将形成海洋,故C不符合题意;
D、海岛涨潮被淹没,退潮露出,是潮汐现象,不能证明海陆变迁,D符合题意。
2.B
【解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地震中破坏最严重的地点是震中.一般来说小于里氏规模2.5的地震,人们一般不易感觉到,称为小震或者是微震;里氏规模2.5-5.0的地震,震中附近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称为有感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十几万次;大于里氏规模5.0的地震,会造成建筑物不同程度的损坏,称为破坏性地震。
【解答】地震发生时,在楼上的教室上课时发生地震,不要惊慌,要就近躲在课桌或床铺下面,并用书包护住头部,千万不要恐惧,更不能从窗户跳下或乘电梯.在家里要躲在厨房、浴室等面积小,有支撑力的空间。在野外,赶快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建筑物.地震中不应乘车逃命,在室内停车场以卧姿躲在汽车旁,发生地震时应远离建筑物、危险品,就近采取防护措施,更不能躲进防空洞,但是地震我们不能感知到,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地震的知识。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详解】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即图中的①;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即图中的②;观测点距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即图中的④;在地图上把地面震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叫等震线,等震线图的型式有呈同心圆的、同心椭圆的或不规则形状的,即图中的③.也就是①是震源、②是震中、③是等震线,④是震中距,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A
【解析】地壳运动即地质运动,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
【解答】高山上的岩层中出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个地方曾经是海洋,支持地壳在变动这一观点;
峭壁上岩层断裂,说明岩层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支持地壳变动这一观点;
菜市场上弯曲的岩层,说明岩层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挤压,支持地壳变动这一观点;
风蚀的岩石,风力导致的,与地壳没有关系;
5.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遇到自然灾害时正确的措施和应当注意的事项。
【解答】A、在遇到泥石流时,应该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这样逃生的机会更大,A符合题意;
B、不停地大声呼救,会导致体力的大量消耗,B不符合题意;
C、遇到地震时,会发生停电,乘坐电梯不安全,C不符合题意;
D、遇到各种灾害时,应先撤离,物品是身外之物不要花时间找物品携带逃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D
【解析】火山是一种常见的地貌形态,由地下熔融物质及其携带的固体碎屑冲出地表后堆积形成的山体。地壳之下100-150千米处,有一个“液态区”,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成份的熔融状硅酸盐物质,即岩浆。它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
【解答】A、地震和火山是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正确;
B、按火山类型分为分为“活火山”、 “死火山”和“休眠火山”,正确;
C、按火山构成 火山由火山口、岩浆通道和火山锥组成。正确;
D、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不在印度洋带上,故错误。
7.A
【解析】褶皱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
【分析】该题考查地壳运动的现象,理解褶皱的形成。
【详解】图示是地层受到水平方向的挤压产生的褶皱现象。故选:A.
8.D
【解析】断层是由于岩层受挤压过度产生断裂错动;褶皱是岩层在构造运动水平压力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系列波状弯曲,火山多数发生在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地。 在风沙强劲的地方,如果露出地表的岩石水平节理、层理很发达,易被风蚀成奇特的外形。特别是一块孤立突起的岩石如果下部岩性较软,经长期侵蚀,可能会形成顶部大于下部的蘑菇外形,称为风蚀蘑菇。
A、由于地壳运动是因为岩层发生断裂,然后沿断裂面发生移动,形成断层
B、地壳运动(最主要形式):按运动方向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运动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也称造山运动或褶皱运动,B不符合题意。
C、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当炽热的岩浆沿着地壳裂口冲出地表,就叫做火山喷发,因此属于火山喷发,C不符合题意。
D、风蚀蘑菇的成因是风力的侵蚀作用,与地壳变动无关系,D符合题意。
9.(1)碰撞和张裂(2)C,D
【解析】1、板块构造学说是目前被大多数人公认的,解释地壳运动的理论。它将全球分为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在板块的交界处分布着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陆地和周围海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带;
2、 科学假说是人们将认识从已知推向未知,进而变未知为已知的必不可少的思维方法,是科学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
【解答】(1) 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其中地震是板块与板块之间 碰撞和张裂作用形成;
(2)A、科学假说一直在被提出,不管是在科技落后的古代还是科学较发达的现代,A错误;
B、科学家发现的学说是要通过实践检验的,也是在不断进步和完善的,B错误;
C、 科学假说的提出需要已有的经验和已知的事实 ,假说是人们将认识从已知推向未知,C正确;
D、 科学的发现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对地球表面地壳的认识就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D正确;
E、 勒比雄的板块构造学说可以解释许多的有关地壳的问题,但认识还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中,也有可能被新的学说代替,E错误。
故答案为(1)碰撞和张裂 (2)CD
10.(1)内力;弯曲;断裂
(2)地壳的升降运动
(3)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的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
【解析】地壳运动是由于地球内部原因引起的组成地球物质的机械运动。
【解答】(1)图甲说明,水平岩层在内力的作用下,或发生弯曲,或引发断裂,这是地球上山脉和谷地形成的最重要原因。
(2)图乙反映的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情况,这说明地壳的升降运动是导致海陆变迁的重要原因。
(3)自地球形成以来,地壳变动一直在广泛地、持续不断地进行着,有时进行得很激烈、很迅速,有时则进行得十分缓慢,难以被人们察觉。只要我们平时仔细观察,就不难找到地壳变动的痕迹。例如,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的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等,都是地壳变动的信息。
11.(1)A (2)地壳 (3)B
【解析】地壳运动是由于地球内部原因引起的组成地球物质的机械运动。地壳运动是由内应力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构造运动,它可以引起岩石圈的演变,促使大陆、洋底的增生和消亡;并形成海沟和山脉;同时还导致发生地震、火山爆发等。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解答】(1)由图可知,海平面的高度没有发生改变,且曾经的陆地位置没有改变,所以只能是地壳运动导致的;故A符合;
(2)地球由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0-17km属于地壳层;故答案为:地壳;
(3)A.地震时不能跳窗,因为地震时容易掉落建筑材料,更容易受伤;故A错误;
B.在室内要保护好头部,在墙角里建筑物塌陷的时候会形成一个三角区域相对安全;故B正确;
C.室外的电线杆在地震时容易倒塌,抱住电线杆容易被砸伤;故C错误;
D.地震时建筑物容易倒塌,所以要远离建筑物;故D错误;
12.(1)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气态;液态;固态
(2)软流层;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岩浆沿岩浆通道冲出地表
【解析】本题需要必备的知识点有。
(1)典型火山一般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三部分组成。火山喷发物 有气态的 ( 水蒸气、二氧化硫等 ),也有液态 ( 熔岩流 ) 和固态 ( 火山灰、火 山尘、火山弹等 ) 的。
(2)查看火山喷发示意图。如图:
可见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于软流层。岩浆沿岩浆通道冲出地表 。
【解答】(1)典型火山一般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三部分组成。火山喷发物 有气态的 ( 水蒸气、二氧化硫等 ),也有液态 ( 熔岩流 ) 和固态 ( 火山灰、火 山尘、火山弹等 ) 的。(2)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于软流层。岩浆沿岩浆通道冲出地表 。
故答案为:1.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气态、液态、固态。2.软流层,岩浆沿岩浆通道冲出地表
13. B A<B<C 地壳 B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解析】
(1)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图中各圈层的名称:A地壳;B地幔;C地核,软流层位于地幔上部(B)。
(2)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地幔平均厚度约2900千米,大多数地震是由地幔活动造成的;地核半径平约3470千米,所以其厚度从小到大为:A<B<C。
(3)A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判断,A处位于地壳。
(4)据课本知识可知,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即图中的①;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即图中的②;把地面的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即图中的③;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即图中的④。故选B。
(5)全球有两大火山地震带,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3.4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