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2022-2023学年上学期七年级“一课一练”:3.5泥石流【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2022-2023学年上学期七年级“一课一练”:3.5泥石流【word,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0-26 09:53: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下列关于泥石流的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泥石流多发生在地形陡峭的山区,人烟稀少,故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B. 经常会冲毁铁路、公路、桥梁、水电站等公共设施
C. 它会摧毁矿山,掩埋良田,毁坏房屋
D. 它会堵塞河流,造成河流决口,泛滥成灾
2.当遇到下列情况时,不正确的做法是( )。
A. 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赶紧顺着河谷的上游或下游跑
B. 遇到地震时,若在高楼内,俯身躲在坚固的家具下或狭小空间内
C. 在山区荒野,遇到地震时,要往山坡上方跑并注意滚石
D. 当附近有大量因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要注意紧闭窗户,少在户外活动
3.下列产生泥石流因素中属于人为因素的是( )
A.对森林的乱砍滥伐 B.暴雨或是持续性的降水
C.陡峭的地形 D.山坡表层堆积有大量松散的土和石块
4.泥石流是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每年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自然条件是形成泥石流的一个方面。在如图所示的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从地形要素看,甲、乙、丙、丁四地中可能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5.在下图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 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
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 D.泥石流、崩塌、滑坡、地震
6.下图为某市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图。读图可知,连降暴雨给该市带来的自然灾害可能有( )
①干旱 ②洪涝 ③寒潮 ④泥石流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7.受超强台风“梅花”影响,台州多地突发泥石流,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下列关于泥石流发生时的防御措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内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
B.发生该地质灾害时,要顺沟谷方向向上游或下游逃走
C.不要躲在滚石或有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面
D.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
8.如果你是一位桥梁设计师,要在可能发生泥石流的不是很宽的河道上建一座公路桥,万一发生泥石流时,要求尽量使泥石流能顺利通过桥洞,又要保证桥梁尽可能不被冲毁,则下列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
A.建在河道拐弯处,单孔大跨度 B.建在河流直道处,单孔大跨度
C.建在河道拐弯处,多桥墩小跨度 D.建在河流直道处,多桥墩小跨度
9.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曾经发生特大洪涝泥石流灾害,在当地政府的努力救援下,62名游客全部脱离危险,被安置在安全地段。图为一段等高线地形图,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及箭头为泥石流路线及方向,若此时游客正好位于O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下图为某地地质灾害频次示意图,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山区地形,陡坡多,落差大
B.降水季节变化大,7月份降水特别丰富
C.地表岩石松散碎屑物多,容易被水流冲刷
D.该地取石方便,适宜开矿、采石发展经济
11.甘肃省陇南文县发生特大暴雨,引发了严重的泥石流灾害,虽然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但还是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泥石流是多发的一种地质灾害,下列关于泥石流及其预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是泥石流发生的自然原因之一
B.泥石流的暴发往往具有突发性、历时短等特点,应加强预测、预报
C.发生时要顺着泥石流的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
D.良好的植被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因此要加强植被保护
12.泥石流发生时往往有一些预兆。下列现象属于泥石流已经在河谷上游的预兆是
A.电闪雷鸣,出现狂风暴雨
B.河谷中的小溪突然断流,谷中传来闷雷般的声音
C.大地抖动,山坡上出现滚石
D.长时间的大雨,河水突然暴涨
13.下图为“某地地质灾害频次”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地理特征的叙述有:①地形陡峭;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③地表基岩广布;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则该地的地理特征可能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下列措施:①提高植被覆盖率;②修建水利工程;③修建护坡工程;④清除河道淤泥。其中能够用于该地防御“滑坡”和“泥石流”这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4.用松散的泥土堆制一个山谷模型,如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
(1)在土质山谷模型的坡面上洒水,在A处发生的现象是 。
(2)若加大洒水的量,使坡面形成比较大的水流,在A处发生的现象是 。
(3)在A处发生的现象是一种类似于泥石流的现象。由此推断,影响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有 。
(4)若在B处坡面上覆盖植物(草皮或苔藓),再向坡面洒较大的水流,A处水流与没有植被覆盖时相比的变化是 。
(5)由此可见, 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答案及解析
1. A
【解析】点拨:泥石流虽然发生在人口稀少的山区,但它形成的巨大洪流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是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
【解答】泥石流也可以发生在人群集中的地方,主要是根据地形的特点,所以A错误。
2. A
【解析】地震发生时,应当躲在小空间里,比如坚固的家具下,远离滚石,火山喷发时,喷发出的气体很多吸入人体后,对身体会造成危害,因此要紧闭窗户。
【解答】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往旁边的山坡上跑,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A
【解析】泥石流的成因:1、地形地貌,陡峭的可以集水集物的 地形;2、短期内有大量突然性的降水;3、上游堆积有大量的松散固体物质
A、植物的根 对土壤有固定作用,由于人类对森林的乱砍滥伐,植物急速减少。大量松散的泥土的产生 会加快 泥石流的形成。A符合题意
B、暴雨或是持续的降水,不是泥石流形成的人为因素,B不符合题意
C、陡峭的地形,不是泥石流形成的人为因素,C不符合题意
D、山坡表层堆积有大量松散的土和石块,可能是由 土壤和石块的风化形成的,D不符合题意
4. B
【解析】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解答】泥石流是发生在山区沟谷中的特殊洪流,三面环山、汇水范围大的山区沟谷最容易发生泥石流,结合题中图可知,乙处多发泥石流。
故答案为:B
5.C
【解析】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常见自然灾害有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在山区开发利用过程中,要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把经济活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预防和控制自然灾害的发生。
【分析】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理解各种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详解】图中所示以地质灾害为主。地震会导致山体崩塌或滑坡,产生大量的碎屑物质,再加上暴雨冲刷,会形成泥石流,这些灾害产生的碎屑物堵塞河道就会形成堰塞湖,故①、②、③、④应分别对应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其中②③可互换。故选:C.
6.B
【解析】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洪涝、台风、冰雹、暴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气候与自然灾害的关系,紧密联系生活。
【详解】南方地区多山地丘陵,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连续暴雨在山区容易引发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同时在地势低洼区也易形成洪涝灾害。因此该区在今后的发展中,要特别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故选:B.
7.B
【解析】
A、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内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故A正确。
B、发现泥石流后,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两边的山坡上面爬,爬的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或上游逃走,故B错误。
C、发生泥石流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故C正确。
D、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这样很危险,故D正确。故选B。
8.B
【解析】在泥石流多发区,由于该区域坡度较陡,降水较多,而且山体碎屑物质较多,加上过度的砍伐森林,植被覆盖率较低,山体裸露,极易发生泥石流灾害。发生泥石流时,由于流速较快,遇到桥梁阻挡,或桥孔跨度较小的话,极易堵住桥洞甚至冲垮桥梁。
【解答】因为如果桥梁建在拐弯处,多桥墩小跨度,一旦发生泥石流,就会堵住桥洞,甚至造成冲垮桥的现象. 所以,应该选B,建在河流直道处,单孔大跨度.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9.B
【解析】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解答】泥石流爆发时,带有大量的泥沙、石块,因此逃生过程中要尽快脱离泥石流的冲击范围,即逃向泥石流路线的两侧高坡;故 ② 是最正确的逃生路线;
10.D
【解析】
读某地地质灾害频次示意图可知,该地滑坡多发,因此该地是山区地形,落差大,多陡坡。图中该地4月到10月泥石流多发,7月该地的泥石流发生频率最高,表明该地地表岩石碎屑物多,降水季节变化大,其中7月降水特别丰富,地表的岩石松散碎屑物容易被水冲走,ABC正确;该地是山区地形,坡度大,发展开矿、采石经济会造成生态破坏,引发地质灾害,D错。故选D。
11.C
【解析】
A、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是泥石流发生的自然原因之一,故A正确。
B、泥石流的暴发往往具有突发性、历时短等特点,应加强预测、预报,故B正确。
C、发生泥石流时,不要顺沟谷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故C错误。
D、良好的植被能涵养水源,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因此要加强植被保护,故D正确。
12.B
【解析】
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电闪雷鸣,出现狂风暴雨,不是泥石流的预兆,故A错误;河谷中的小溪突然断流,谷中传来闷雷般的声音,是地质造成的河流改道和瞬间聚集的表现,是发生泥石流的预兆,故B正确;大地抖动,山坡上出现滚石,是地震的现象,故C错误;长时间的大雨,河水突然暴涨,是洪水的预兆,故D错误;结合题意。故选B。
13.(1)C (2)D
【解析】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是:地形陡峭,松散堆积物丰富,突发性、持续性大暴雨或大量冰融水的流出。
【解答】(1)图中泥石流的次数很多,而泥石流形成的条件为:①地形陡峭;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C符合题意。
(2)防御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提高植被覆盖率、修建护坡工程,但是修建水利工程会加剧滑坡泥石流,清除河道淤泥会加强泄洪能力,D符合题意。
14.(1)泥土从山谷上被冲刷到此处(2)被冲刷走的泥土更多
(3)①山区;②地表有碎屑物;③强降水(4)水流减少(5)植树造林
【解析】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是:地形陡峭,松散堆积物丰富,突发性、持续性大暴雨或大量冰融水的流出。
【解答】 (1)、在土质山谷模型的坡面上洒水,在A处发生的现象是泥土从山谷上被冲刷到此处。
(2)、若加大洒水的量,使坡面形成比较大的水流,在A处发生的现象是被冲刷的泥土更多。
(3)、在A处发生的现象是一种类似于泥石流的现象。由此推断,影响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有: ①山区;②地表有碎屑物;③强降水 。
(4)、若在B处坡面上覆盖植物(草皮或苔藓),再向坡面洒较大的水流,A处水流与没有植被覆盖时相比的变化是水流减少。
(5)、由此可见, 植树造林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3.5泥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