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训练题
选择题
1.基督教被确定为国教是在( )
A.3世纪末 B.4世纪末 C.5世纪末 D.6世纪末
2.“他收了12名弟子,在巴勒斯坦各地传教;他诅咒剥削者,说他们的灵魂要升入天堂‘比骆驼穿针眼还难’”。这里的“他”是指( )
A.释迦牟尼 B.耶稣 C.穆罕默德 D.三藏法师
3.如图中法兰克王国国王接受洗礼,皈依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此后获得了罗马教皇的支持,国家实力强大。他是( )
A.亚历山大 B.屋大维 C.克洛维 D.查理曼
4.8世纪时,法兰克王国版图与原来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基本相当,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当时的统治者是( )
A.克洛维 B.屋大维 C.查理 D.凯撒
5.西欧中世纪乡村典型的组织形式是庄园,生活在庄园里的佃户承担的义务不包括( )
A.为领主耕种“直领地” B.向教会缴纳“什一税”
C.缴纳“婚姻捐”“继承捐”等 D.为领主耕种“公用地”
6.它通常占庄园全部可耕地的1/3到1/2,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这里的“它”指的是( )
A.份地B.公用地C.空闲地D.自营地
7.西欧中世纪庄园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的审理是通过( )
A. 元老院B.执政官C.庄园法庭D.西欧庄园
8.查士丁尼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是法令编辑为( )
A.《查士丁尼法典》 B.《法学汇赚》和《医典》C.《罗马民法大全》 D.《新法典》
9.我们平时所说的千年帝国——拜占庭帝国,其实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
A.西罗马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东罗马帝国 D.法兰克王国
10.灭亡拜占庭帝国的国家是( )
A.西罗马帝国 B.法兰克王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
11.下列对西欧封建社会特点解读有误的是( )
A.在查理 马特建立的采邑制基础是逐渐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
B.各封建主之间层层分封,“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C.教皇拥有大片领土,处于封建等级最底层的是男爵
D.工商业城市普遍兴起,通过斗争,有些城市成为独立的城市共和国
12.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与印度的种姓制度的相同点是( )
A.维护封建贵族的利益 B.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C.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D.维护全体公民的利益
13.下列关于中古西欧社会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国王是最大的封建主 B.封建主可以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
C.罗马教皇无权废立国王 D.教会在精神文化领域垄断一切
14.中古时期亦称中世纪,泛指世界范围内5﹣15世纪末的历史,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计算,直到东罗马帝国的灭亡。关于这一时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罗马教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B.西欧城市是在教会或世俗封建主的领地上产生的
C.查理 马特改革在西欧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D.法兰克王国的君主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15.福田区某中学九年级小明同学利用白度搜索历史资料,输入关键词:耶稣、圣诞节、公元纪年、中世纪等,由此判断他正在探究学习的知识是( )
A.伊斯兰教 B.佛教 C.基督教 D.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16.中古时期亦称中世纪,泛指世界范围内5﹣15世纪末的历史,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计算,直到东罗马帝国的灭亡。关于这一时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罗马教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B.西欧城市是在教会或世俗封建主的领地上产生的
C.查理 马特改革在西欧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D.法兰克王国的君主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17.福田区某中学九年级小明同学利用白度搜索历史资料,输入关键词:耶稣、圣诞节、公元纪年、中世纪等,由此判断他正在探究学习的知识是( )
A.伊斯兰教 B.佛教
C.基督教 D.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18.“圣诞节”和“十字架”与下列哪一种宗教有关(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道教
19.中世纪时,西欧的很多城市掀起了自治斗争,主要斗争的对象有( )
①教会②世俗封建主③资产阶级④市民阶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0.“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是欧洲中世纪的谚语。此话说明了中世纪的欧洲城市是( )
A.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B.已不受国王管辖
C.城市的空气比较清新 D.城市相对独立和自治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代把自行聚散,私相贸易的定期集市,称为草市。在人烟稠密的乡村聚落和交通要道上,草市星罗棋布,构成地方市场的基础,不少颇具规模的草市后来发展成固定的商业居民点,上升为镇或县。
——《中国历史》
材料二 北宋时,商业的繁荣促进了货币的变化,……(出现了)一种既轻便而又易得原料的纸币——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
——《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中国历史》
材料四 中古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从哪些方面反映了宋代经济的发展
(2)西欧城市为自治而斗争的常用手段有哪些 国王给自治城市颁发特许状有何意义
(3)材料四表明中古西欧城市有着怎样的地位 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有什么历史意义
(4)宋代城市和中古西欧城市在形成时,有哪些相同点
22、材料一 该法律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法程序,基本上是过去未成文的习惯法的汇编。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政府公布于罗马广场,它是罗马国家的第一部成文法典。
材料二 他认为法典必须完善整理,才能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专制权力,为此他命人编纂新法典,后来他又相继组织人编写了有关法律论文、法令等文献,统称《罗马民法大全》,其中很多法律一直被现代采用。
(1)材料一中的“法典”指的是哪一部法律 它的颁布有何深远影响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 他执政期间颁布实施的法令是什么 《罗马民法大全》有何深远影响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上述法典在本质上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4)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人类法制建设的一个什么趋势?
23、材料一:“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材料二:“我的主人啊!臣下乃是我主的仆人,领有采邑的家臣。臣下愿竭忠尽职,不顾生死,一生侍奉我的主人”。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西欧封建社会的什么制度?
(2)这种制度最先开始于哪一个国家?是哪一次改革后逐渐形成的?
答案
1-5 BBCCD 6-10.DCDCD 11-15 CCDDC 16-20DCAAD
21、(1)发展:城市(镇)兴起,商业繁荣,纸币产生,海外贸易兴盛。
(2)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既削弱了割据势力,又获得城市的拥护。
(3)地位:经济中心;意义:瓦解封建制度;孕育早期资产阶级。
(4)都在交通要道上产生,都由集市贸易兴起,都产生了市民阶级,都由小集市发展成城市(镇),都是自发形成。(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2、1)《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2)《查士丁尼法典》 ,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3)都维护奴隶制
4)法制取代人治的历史趋势
23、(1)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2)法兰克王国;查理 马特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