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符合“大陆漂移说”的是( )
A.大陆像一块漂浮在水面上的木板,不断漂来漂去
B.许多小块的大陆不断漂移、碰撞,变成一整块大陆
C.陆地本是一整体,后来分离漂移成各小块大陆
D.全球由六大板块构成
2.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我们应很好地认识它。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地球的圈层结构由地心到地表依次是地核、地幔、地壳
B. 地壳运动是由地球内力引起的
C. 火山和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处
D. 全球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3.人们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创建了“板块构造学说”,下列对板块构造学说观点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 B.板块是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
C.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 D.板块的碰撞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4.下列关于六大板块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亚欧板块是唯一跨两大洲分布的板块
B.南极洲板块是只占一个大陆的板块
C.印度洋板块是唯一全部分布在大洋中的板块
D.在亚欧、印度洋、南极洲、美洲四大板块之间的是太平洋板块
5.图为“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周围约l00千米范围内海底岩层年代分布示意图”。图中数字为岩层距离现在的年数。这一现象说明了( )
A. 大洋中脊是新海底诞生的地方 B. 地球是个球体
C. 生命是不断演化的 D. 海水对地形有侵蚀作用
6.下列现象与其形成原因的组合,错误的是( )
A.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岩石中含有海洋生物的化石---地壳抬升
B.台湾海峡海底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断梨下沉
C.非洲的西部海岸与南美洲东部海岸轮廓相似——板块断裂
D.地中海将会不断扩张成为新的海洋大陆——大陆漂移
7.如图描述了大西洋形成过程。它支持了下列哪一观点?( )
A.大地是个球体 B.地球由六大板块构成 C.大陆漂移学说 D.海水是大西洋扩张的原因
8.如图是地球板块示意图,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 )
A. 地球表面的陆地被分割成六大板块 B. 火山与地震是板块碰撞与张裂的原因
C. 我们生活的瑞安位于欧亚板块 D. 青藏高原是由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
9.如图为“南美洲和非洲的古老地层及动、植物化石相似性图”,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图中显示的信息有( )
①相邻的大陆轮廓基本吻合 ②大陆发现古海洋生物化石
③两块大陆发现相似动、植物化石 ④两块大陆古老地层、岩石构造上相呼应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2020年10月27日,中国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西太平洋马里 亚纳海沟(中★所示处) 成功下潜突破 1 万米,达到 10058 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马里亚纳海沟位于( )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C.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
11.图表示了世界海陆的分布状况变化,根据大陆漂移说的观点,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②④①③ B.④②①③ C.②①④③ D.③①④②
12.一个科学假说的形成,常会成为进一步科学研究的契机。在新的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的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科学假说。
(1)魏格纳在1915年提出“大陆漂移学说”,当时科学界不接受他的假说,1960~1962年,赫斯和迪茨基于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提出了 学说,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新的证据。
(2)经过不断的研究,人们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 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3)2005年-2015年10年间珠峰地区以每年约3厘米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以每年约0.4厘米的速度上升。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13.分析下列实验,并回答问题
(1)甲图中,把篮球和木板置于同一水平视线上,把铅笔的笔头竖直朝下,分别由A向B和由C向D移动,通过此模拟实验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推测海面上归来的船只,桅杆比船身先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_。
(2)如图乙,用铝盆、海绵、蜡烛和水等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运动。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形式为________(填碰撞或张裂),其中上升的水流类似________上涌,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现象是 ________(填山脉或大洋)的形成。
14.读“全球板块分布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各板块的名称:
① , ② , ⑤ , ⑥ 。
(2)几乎全部为海洋的板块是 (填数字)。
(3)板块漂浮在 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边缘地带,地壳 (填“稳定”或“不稳定”);板块内部,地壳 (填“稳定”或“不稳定”)。
(4)地震发生时,我们可采取的应急措施有 。
①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
②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
③迅速乘电梯逃生
④躲到大树底下
⑤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
15.全球构造理论经历了著名的“三级跳”。
(1)大陆漂移学说:魏格纳从世界地图上发现______,从而大胆假设,提出“大陆漂移说”。
(2)海底扩张学说:海底扩张学说对海底地壳生长和运动扩张作出了解释。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形成新的大洋并不断向两侧运动,所以从年龄上看,①处海底岩石的年龄比②处海底岩石的年龄______(选填“大”或“小”)。
(3)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成六大板块。在“大陆漂移学说”之后提出的“板块构造学说”之所以能为大多数学者认可,是因为它能很好地解释______。
①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②环太平洋地区多火山和地震
③非洲与南美洲有相同的动植物 ④世界上一些高大山脉的形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1.C
【解析】德国的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C符合题意。
2.D
【解析】结合地球的圈层结构来解题; 地壳运动是由于地球内部原因引起的组成地球物质的机械运动;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题;火山和地震也是属于地壳运动。
【解答】A、地球的内部结构为一同心状圈层构造,由地心至地表依次分化为地核、地幔、地壳,A不符合题意。
B、地壳运动是由内应力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构造运动,它可以引起岩石圈的演变,促使大陆、洋底的增生和消亡;并形成海沟和山脉;同时还导致发生地震、火山爆发等,B不符合题意。
C、板块之间相互碰撞或扩张、相对上升或下降的运动,使地表出现海陆变迁以及火山、地震的发生。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交界地带一致,C不符合题意。
D、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D
【解析】板块构造学说建立在海底扩张学说和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之上。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位于软流层以上部分的地球“岩石圈”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一些断裂带分割成若干部分,其中主要的可以划分为“六大板块”。
所谓“生长边界”是指板块之间相互张裂、分离而形成的板块边界,对于宏观地形而言,如果是陆地板块的内部张裂,就会形成“裂谷”,比如东非大裂谷就是非洲板块内部张裂而形成,裂谷继续扩张就可能形成“海洋”,比如红海。板块之间继续张裂,就有可能形成“大洋”,大西洋就是板块之间不断张裂而形成的。海洋板块之间的张裂,就会形成“海岭”,由于板块之间张裂,地下深处的岩浆就会上升并喷出海底形成火山喷发,形成大洋中脊,也就是海岭,在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都有海岭分布。、
所谓“消亡边界”是指板块之间相互碰撞、挤压而形成的板块边界,地中海-喜马拉雅消亡边界和环太平洋消亡边界是最主要的两部分。对于宏观地形而言,如果是陆地板块和陆地板块相互碰撞,通常会形成“山脉”和“高原”地形,比如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就是南亚次大陆和亚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形成。如果是海洋板块和陆地板块相互碰撞,就会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等地理事物。比如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碰撞,形成了日本群岛、千岛群岛等岛弧,并形成了马里亚纳海沟等海沟;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相互碰撞,形成了世界上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A: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正确。
B:板块是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正确。
C: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正确。
D:板块的碰撞,通常会形成“山脉”和“高原”地形,D错误。
4.D
【解析】全球地壳可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澳洲)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依据板块的划分来解答此题。
【分析】考查六大板块的划分,结合板块分布图解答即可。
【详解】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都跨两大洲;南极洲板块除了南极大陆以外还包括部分海域;太平洋板块是唯一全部分布在大洋中的板块;在亚欧、美洲、南极洲、印度洋四大板块之间的是太平洋板块。故选:D.
5. A
【解析】点拨:本题运用读图识图思想。图中显示大洋中脊山脉在不断抬升,古老的海床在向两边移动,所以不是海水的侵蚀作用,海水侵蚀是越老的海床,侵蚀的越厉害,图中没有显示这一信息。
【解答】从图中可说明,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周围约100公里范围内海底岩层沿海床移动方向随年代分布不同而不同,说明了大洋中脊是新海底诞生的地方。
6.D
【解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板块运动的内容。说出六大板块的名称。
【详解】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在喜马拉雅山区发现岩石中含有海洋生物的化石这是由于地壳抬升造成的。台湾海峡海底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这是由于断裂下沉形成的。非洲的西部海岩与南美洲东部海岸轮廓相似是板块断裂形成的。地中海将会不断缩小成为新的陆地。故选:D.
7.C
【解析】大陆漂移假说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称大陆漂移。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
【解答】图中描述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板块的张裂形成的,即支持了大陆漂移学说;
8.C
【解析】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根据这一新学说,地球表面覆盖着内部相对稳定的板块(岩石圈),这些板块确实在以每年1厘米到10厘米的速度在移动。
【解答】A、地球表面被分割为六大板块,即包含陆地,也包含海洋;故A错误;
B、板块的碰撞与张裂是火山与地震的发生原因;故B错误;
C、瑞安属于中国,中国位于亚欧板块;故C正确;
D、青藏高原是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的;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9.B
【解析】
读图可知,图中显示的信息有:①相邻的大陆轮廓基本吻合,③两块大陆发现相似动、植物化石 ④两块大陆古老地层、岩石构造上相呼应,这些都是大陆漂移假说的有力证据。
10.D
【解析】
马里亚纳海沟,又称“马里亚纳群岛海沟”,是目前所知地球上最深的海沟,该海沟地处北太平洋西部海床,靠近关岛的马里亚纳群岛的东方,该海沟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
11.A
【解析】
读图可知,根据大陆漂移说的观点,世界海陆的分布状况变化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④①③;故选A。
12.(1)海底扩张 (2)软流层 (3)印度洋板还在不断地向亚欧板块挤压和俯冲
【解析】(1)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
(2)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
(3)板块挤压形成山,张裂形成海洋。
【解答】(1)魏格纳在1915年提出“大陆漂移学说”,当时科学界不接受他的假说,1960~1962年,赫斯和迪茨基于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提出了海底扩张学说,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新的证据。
(2)经过不断的研究,人们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3)2005年-2015年10年间珠峰地区以每年约3厘米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以每年约0.4厘米的速度上升,这是因为印度洋板还在不断地向亚欧板块挤压和俯冲。
13.(1)地球是一个球体,海面是曲面(合理即可)(2)张裂;岩浆;大洋
【解析】地球为太阳系由内及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约1.496亿千米(1天文单位)。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
(1)由A向B移动时,铅笔的下端先消失;由C向D移动铅笔不消失;由此可以推知海面是曲面,地球本身是一个球体;
(2)该实验中海绵代表的是板块,两个板块相互远离,模拟的是板块的张裂;上升的水流模拟的岩浆的上涌;板块的张裂形成的是裂谷或大洋;
14.(1)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2)⑤
(3)软流圈;不稳定;稳定 (4)①②⑤
【解析】(1)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构成的地球表面不是一块整齐,而是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构成。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
(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
(3)地震发生时应当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保持冷静,保护自身的安全。
【解答】(1)①亚欧板块,②非洲板块,⑤太平洋板块,⑥印度洋板块。
(2)几乎全部为海洋的板块是1(填数字)。
(3)板块漂浮在软流圈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边缘地带,地壳不稳定;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4)①由于地震发生时,可能会有尖锐的东西从上方坠落,因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能够保护头部不受伤害, ①正确;②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能够躲避房屋、建筑物倒塌造成的危害,②正确;③地震发生时不要乘坐电梯,③错误; ④地震发生时,大树容易倒伏,④错误; ⑤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⑤正确。
15.大西洋两侧(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的海岸线吻合 小 D
【解析】
(1)魏格纳从世界地图上发现大西洋两侧(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的海岸线吻合,从而大胆假设,提出“大陆漂移说”。
(2)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形成新的大洋并不断向两侧运动,①处离大洋中脊位置近,所以岩浆年龄比②处海底岩石的年龄小。
(3)“板块构造学说”之所以能为大多数学者认可,是因为它能很好地解释环太平洋地区多火山和地震和世界上一些高大山脉的形成,都是板块运动造成的;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属于海陆的分布和板块运动没有关系;非洲与南美洲有相同的动植物是大陆漂移造成的,和板块构造学说没有关系;故选D。
3.6地球表面的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