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26 10:29: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谁开创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
谁巩固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
秦始皇
汉武帝
秦朝确立
汉朝巩固
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
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他是谁?
7岁被立为太子,16岁登基为帝,70岁驾崩,在位54年。
他创造了多项制度,进一步巩固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把西汉王朝推向极盛。
汉武帝--刘彻
(前156-前87年)
死后葬于陕西茂陵
汉武帝始创年号,第一个年号是建元(前141-前87)
汉武帝活泼、天真、重感情,生性浪漫。他是军队的统帅,是文学家的朋友,还是神仙方士的信徒,在他宠爱的女人们面前也是一个最好的丈夫。而他最大的缺点就是穷兵黩武。
——翦伯赞
王国诸侯的奢侈生活
金缕玉衣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liàn服,以金丝为缕编缀玉片而成
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共用玉片2498片,金丝重1100克,其制作所费的人力和物力十分惊人。
诸侯:经济实力强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历史
知识
大一统与大统一的区别:
“大一统”所涵盖的范围比“大统一”要广得多。“大一统”不仅是地域上的统一,更是思想、文化、经济的统一。
而“大统一”就仅仅是地域上的统一了。
大一统的含义:就是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汉朝建立后如何统治东方地区?
如果也像秦朝一样在全国实行郡县制,让中央任命的都县长官用汉朝法律去管理东方地区,等于重走秦朝的老路,势必再次引起东方社会,特别是楚、齐赵地的反抗。为了避免这种局面出现,刘邦因地制宜,实行郡国并行制,在东方楚、齐、赵、燕等地设立王国,让诸侯王进行统治,在西方原秦、韩、魏等地设置郡县,由中央任命的郡守县令进行统治。
——陈苏镇《大一统帝国的建立与巩固:秦汉》
汉承秦制与郡国并行制
“郡国并行制”:郡县与分封并行
汉高祖刘邦
郡国制
西周
秦朝
分封制
郡县制
西汉
汉高祖刘邦为了让汉室江山永固,采取了什么措施?
高祖封王
刘邦共封了七个异姓王和九个同姓王他们在王国内可以:
任免官吏,
自征租赋,
自铸钱币,
自集军队。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材料1:诸侯王在王国内可以任免官吏,自征租赋,自铸钱币,自集军队。
材料2: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史记·平准书》
材料3:文帝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吴王擅鄣海泽,邓通专西山。 ——《盐铁论》
材料4: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5:(文帝、景帝时)匈奴连岁入边,烽火逼于长安……杀掠人口,动以万计。——《史记·匈奴列传》
汉武帝的难题
诸侯国势力强大
豪强作乱
经济混乱
思想纷乱
边境不稳
军事
政治
思想
经济
匈奴犯边
袭扰大汉
诸侯壮大
豪强横行
思想混乱
威胁统治
富商大贾
控制经济命脉
危机四伏
①政治: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王与地方豪强地主势力强大,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社会秩序混乱。
②思想:汉初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学说流行,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候王,对抗朝廷。(“七国之乱”)
③经济:富商大贾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唯利是图,不关心国事。
④军事:匈奴不断进犯,袭扰大汉。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原因P57:(存在的问题是要解决事情的原因)
西汉初期中央与封国力量对比图
材料一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
材料
研读
分封制
郡县制
问题一:诸侯王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到中央
一、政治上的大一统——“推恩令”的实施
汉景帝
问题一:
西汉初年的王国问题
晁错建议“削藩xuēfān”
七国之乱
平定七国之乱
一、政治上的大一统——“推恩令”的实施
诸侯国地盘占西汉统治地区的一半。
解决措施:实施“推恩令”P58
材料二:臣祈望陛下给诸侯推恩的权利,把他们的土地分给子弟,由陛下封子弟为侯爵。这样诸王的每个儿子都会得到封地。您施予他们恩德,而他们的势力逐渐衰弱。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一、政治上的大一统——“推恩令”的实施
推恩令,就是政治上允许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主父偃像
主父偃yǎn
解决措施:削爵、夺地、除国P58
酌金律:汉武帝以诸侯王所献助祭的“酎金”成色不好或斤两不足为借口而夺爵,被夺爵者达106人,占当时列侯的半数。
你送來的贺礼太薄,
对朕不敬,削你的爵位!
一、政治上的大一统——“推恩令”的实施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后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
作用/影响P58: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从政治上巩固了大一统。
材料三P57: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部编版七上教科书》
相关史事P58:
建立刺史制度: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每州派一名刺史监察地方上的官吏、豪强和诸侯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问题二:地方豪强与官府分庭抗礼
材料
研读
材料三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
说说汉武帝问题二解决的措施。
一、政治上的大一统——“推恩令”的实施
解决措施:建立刺史制度
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控制,从而加强中央集权。
一、政治上的大一统——“推恩令”的实施
“六条问事”(注:刺史秩六百石)
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
三条,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
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
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记所监。
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令。
——《通典·职官》
二、思想上的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材料
研读
阅读教材概括西汉初年,在思想上面临哪些问题?
问题三:诸子百家思想活跃对统治不利。
1.统治者“无为而治”政策,
诸子百家学说得到流行。
2.士人依附诸侯王,批评皇帝,议论朝政。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理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法制多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息(熄),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二、思想上的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解决措施P58:①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根据材料说说汉武帝解决问题三的措施。
作用/影响: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材料一: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
——李威熊《董仲舒与西汉学术》
二、思想上的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学校
教材
人才
儒家经典
《诗》《书》《礼》《易》《春秋》
培养儒学人才,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在长安兴办太学
途径
解决措施P58:②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五经”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作用/影响: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汉代讲经图
想一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何历史作用?P58
(从利与弊两方面考虑)
利: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起到了统一思想、统一舆论、稳定国家政局的作用。
弊:但是也结束了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独尊一家,某种程度上禁锢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
比较汉武帝和秦始皇在统一思想方面 实施的措施有何不同?
秦始皇:对敢于评议朝政的儒生以暴力手段坑杀,没有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
汉武帝:把儒学立为正统,在京师设立太学培养儒学人才,让他们能够进入仕途成为王朝的维护者,巩固了汉朝的大一统。
共同目的:都是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加强中央集权。
……秦始皇不让天下人读书……”
——顾颉刚《秦始皇传》
汉武帝
诱导天下人读一种书。
VS
秦始皇:
“焚书坑儒”
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经济上的大一统——盐铁专卖、统一铸币等
材料七:文帝之时,纵(使)民得铸钱、冶铁、煮盐。吴王擅鄣海泽,邓通专西山,山东奸猾咸聚吴国,秦、雍、汉、蜀因邓氏。吴、邓钱布天下,故有铸钱之禁。禁御之法立,而奸伪息。奸伪息则民不期于妄得而各务其职,不反本为何?故统一,则民不二也;币由上,则下不疑也。
——《盐铁论·错币》
材料
研读
材料七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
问题四:富商大贾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
解决措施P59:
①统一铸币、;②盐铁官营、专卖;③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三、经济上的大一统——盐铁专卖、统一铸币等
作用/影响P59: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把铸币权收归中央(中央铸币)
统一铸造五铢钱
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统一调配物资,
平抑物价
私人铸币
盐铁私营
哄抬物价
汉代耧车
④注重农业生产,
重视兴修水利。
(播种工具)
“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
——《史记·货殖列传》P59
这种情况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会造成什么影响?
措施:
汉朝统治者采取了重农抑商政策,保护农业,
压制工商业的发展。
影响:
如果农民弃农经商,会阻碍农业发展,影响社会稳定。
材料
研读
材料
研读
三、经济上的大一统——盐铁专卖、统一铸币等
四、军事上的大一统——北击匈奴
材料八:秦末汉初,匈奴族在冒顿单于
领导下,统一了蒙古草原,并不断南下袭扰。威胁到黄河流域人民的生产与生活。限于国力,西汉初期,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每年还要送给匈奴大量粮食和布匹。——《部编版七上课本》
材料
研读
材料八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
问题五:匈奴不断南下袭扰。
冒顿单于(单于:汉时匈奴人对其君主的称呼。泛指外族首领。)
mò dú chán yú
面对强悍的匈奴,西汉采取了哪些措施?
和亲/送粮布
军事攻打
解决措施P60:北击匈奴(漠北战役:对抗匈奴的高潮)
四、军事上的大一统——北击匈奴
相关史事:卫青和霍去病是西汉的两员名将。卫青骑术高超,胆识过人。他首次出征,就敢于深入漠北,进至匈奴单于祭天和首领聚会的地方。霍去病武艺高强,英勇善战。他第一次出征河西,率轻骑深入大漠,转战六日消灭匈奴兵数千人。卫青和霍去病都为击败匈奴建立了赫赫功勋。他们死后,汉武帝为他们修建了高大的坟墓,以示表彰。
作用/影响P61:使匈奴无力与西汉对抗,开始西迁。
卫青、霍去病雕塑
作用/影响P61: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对比西汉与秦朝的疆域图,看看有什么变化?
政治
实施“推恩令”(主父偃)、建立刺史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经济
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兴办太学,确立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
军事:
统一铸币(五铢钱)、盐铁专卖、平抑物价等
课堂小结
汉武帝巩固了大一统王朝
北击匈奴 (派卫青、霍去病)
西汉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秦始皇 汉武帝
地方管理
思想
文化
经济
军事
作用
推行郡县制
“焚书坑儒”
颁布推恩令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兴办太学
统一文字(小篆)
统一货币(半两铜钱)
统一度量衡。
统一铸币(五铢钱)
盐铁专卖
北击匈奴
修长城、北击匈奴、南戍五岭
巩固统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君权得到巩固和加强,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知识拓展P62
汉武帝确立察举制
汉文帝时,开始采用由各地推荐人才的方法,但没有形成固定的制度。汉武帝在位时期,将这种新的选官方法定为制度,这就是“察举制”。察举制是由各郡国每年向朝廷推举有道德、有才能的人,经过考察,授予官职。有时汉武帝还亲自出题考察,如董仲舒就是通过对策而被任用的。通过察举制,西汉王朝选拔了一大批有杰出才能的人。
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九: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沁园春·雪》
材料十:臣光曰: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人,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十二《汉纪十四》
阅读材料,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汉武帝的评价。
历史人物评说
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对人物的评价,我们要采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不可片面分析。要把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在当时起的作用。既要看主流又要看到缺点或不足;既要看到功又要看到过,要一分为二评价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评说
汉武帝是我国封建社会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杰出的政治家。
政治上,他颁布“推恩令”,解决诸侯国问题,加强中央权威。
经济上,他实行盐铁专卖,统一铸造五铢钱,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思想文化方面,他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从此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在长安兴办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军事上,他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使西汉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同时,汉武帝好大喜功,连年征战,耗得国库空虚;但他面对自己造成的危局,深刻反省。颁发《轮台罪己诏》以检讨承认过失,并且停止征伐,实行休养生息的宽民政策。
中考真题演练
1. 西汉时期,汉武帝为打破“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强而合以逆京师”的困局,采取的措施是( )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盐铁专卖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设置西域都护
2.宋元之际的史学家胡三省在注《资治通鉴》时指出,汉武帝时期,政府通过盐业获得的利益约占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出现这一状况的直接原因是( )
A.统一货币 B.轻徭薄赋
C.平抑物价 D.盐铁专卖
中考真题演练
3. 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本质体现了
A.儒家学说的流行 B.法家学说的衰落
C.思想控制的加强 D.中央集权的削弱
4.《盐铁论》一书中提到,汉武帝时实行币制的彻底改革,集中货币发行权,禁止各地方政府铸钱,同时把盐铁经营权也收归中央。这些政策最直接的影响是( )
A.有利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B.成为大一统思想的精神支柱
C.保障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稳定
D.防止诸侯王和豪强地主势力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