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空白演示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空白演示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公元前202年
刘邦(汉高祖)
长安
西汉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史称:
此时刘邦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农业生产)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一石米价值五千钱),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臧(没有积蓄),自天子不能具醇驷(毛色相同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班固《汉书·食货志》
结合材料思考,西汉初期是种怎样的社会状况?
土地荒芜、人民流离失所、物价飞涨、人口锐减
汉初之势
丞相
萧何
吏掾
御史大夫
任敖
狱吏
相国
樊哙
屠狗者
太尉
周勃
丧事从业者
左丞相
陈平
白徒
汉初布衣将相之局
秦代制度
汉代承袭了哪些秦制?
汉代承袭并改造了哪些秦制?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
郡国并行
汉承秦制
郡县制
中央
地方
汉初制度
秦兴之鉴
汉承秦制
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他又两年在全国大规模的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如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修筑长城征派了40万人。……
农民阶级收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成千上万的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0页
秦失天下的原因有哪些?
如何恢复和发展生产?
秦的暴政。
增加劳动力,稳定民心,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
假如你是当时的统治者或官员,如何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社会生产中来?
并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呢?
秦亡之鉴
汉弃秦政
1.“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
2.轻徭薄赋,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秦亡之鉴
增加农业劳动力
稳定民心,
鼓励人民致力于
农业生产
汉弃秦政
休养生息
——据《汉书》整理
1.兵皆罢归家
2.民产子,复勿事二岁(免除徭役两年)
3.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 皆免为庶人
5.轻田租,十五而税一
4.令各(流亡的百姓)归其县,复故爵、田宅
连连看,寻找这些措施对应的目的。
还乡务农
鼓励生育
增加劳力
鼓励生产
减轻赋税
秦亡之鉴
汉弃秦政
休养生息
休养生息
休养:休息保养;生息:人口繁殖,是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表现。
该政策多实行于王朝建立之初,统治者通过减轻人民负担来恢复和发展生产,稳定社会局势。
结合以上所学,思考为什么西汉初年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1.西汉初年的社会状况:百废待兴、经济凋敝
3.汉统治者的特殊经历:出身下层、了解民间
2.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举措太众、刑罚太极
以史为鉴 因时而变 顺势而为
(必要性)
(重要性)
(可能性)
汉文帝刘恒
汉景帝刘启
(文帝)诏曰:夫农,天下之本也,其开藉田,朕亲率耕。
(景帝)诏曰:不受献,减太官,省徭赋,欲天下务农蚕。
(景帝)诏曰: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据班固《汉书》整理
这些诏令中的核心关键词是什么?体现了文景两帝的什么思想?
以农为本
农
以农为本
减轻赋税和徭役
文帝二年
1/30
秦朝
2/3
高祖
1/15
文帝十三年
免除
景帝元年
1/30
秦朝
17岁始,一年数次
文景时期
20岁始,三年一次
田
赋
徭役
以德化民
“我的父亲担任官吏,齐地的人都说他清廉公平,如今犯法应当获罪受刑。我为(受刑而)死的人不能复生感到悲痛,而受过刑的人不能再长出新的肢体,即使想改过自新,也没办法了。我希望舍身做官府中的女仆来赎父亲的罪过,让(他)能改过自新。”
缇萦救父
勤俭治国
结合视频,说说文帝有哪些优秀品质?
爱惜民力
勤俭节约
京师之钱累百巨万(数目巨大),贯朽(穿钱的绳索腐烂)而不可校(校对)。太仓(京师的粮仓)之粟陈陈相因(陈粮压着陈粮),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汉书·食货志》
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
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称为“文景之治”
“文”指汉文帝刘恒,“景”指汉景帝刘启。
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过多地干预、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作为。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治国理念。
赋税
①诸侯问题
②地主豪强
③思想不统一
无为蕴有为
“无为”之患
“有为”的迫切性
经济复苏
人民生活安定
社会稳定
“无为”之效
“有为”的可能性
一、探治道
——秦朝兴亡为史鉴
二、成治世
——文景承道开治世
三、思治果
——休养无为蕴有为
秦兴—汉承秦制—中央集权
秦亡—汉弃秦政—休养生息
以农为本
以德化民
勤俭治国
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
“无为”之效—“有为”的可能性
“无为”之患—“有为”的迫切性
“文景之治”
一、探治道
——秦朝兴亡为史鉴
二、成治世
——文景承道开治世
三、思治果
——休养无为蕴有为
秦兴—汉承秦制—中央集权
秦亡—汉弃秦政—休养生息
以农为本
以德化民
勤俭治国
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
“无为”之效—“有为”的可能性
“无为”之患—“有为”的迫切性
“文景之治”
探究一:
结合“秦亡汉兴”的相关史实,谈谈你有哪些启示。
一、探治道
——秦朝兴亡为史鉴
二、成治世
——文景承道开治世
三、思治果
——休养无为蕴有为
秦兴—汉承秦制—中央集权
秦亡—汉弃秦政—休养生息
以农为本
以德化民
勤俭治国
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
“无为”之效—“有为”的可能性
“无为”之患—“有为”的迫切性
“文景之治”
探究二:
结合休养生息政策下形成的“文景之治”,以及“文景之治”背后的隐患,谈谈你对休养生息政策的认识和理解。
我们所看到的治世,是中华民族追求国家强盛和百姓安康的生动写照和薪火相传。治世的出现,固然离不开执政者等杰出人物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治国智慧,但更离不开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的付出与推动。正因为如此,“文景之治”才成为历朝历代、乃至今天依然备受推崇的“治世典范”,蕴含着治国理政的宝贵经验与璀璨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