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第一篇:志同道合为革命——国共合作的开始
第二篇:两党一心共北伐——国共合作的高潮
第三篇:兄弟离心革命败——国共合作的破裂
1.了解北伐战争中工农运动的发展情况;知道中共三大内容和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知道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
2.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
本课重点
学习目标
壹
志同道合为革命
——国共合作的实现
壹·志同道合为革命——国共合作的开始
1.国共合作的原因:
材料二
“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盖今日革命,非学俄国不可┅┅我党今后之革命,非议俄为师,断无成就。”
——孙文
材料一
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产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
一个广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中国革命之需要。┅┅“依中国社会的现状┅┅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革命的党。
——中共三大宣言
国民党方面
中共方面
京汉铁路大罢工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国民党方面: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斗争屡遭失败,迫切需要新的力量补充。孙中山也欢迎中共和他合作。护法运动的失败,使他痛切认识到依靠军阀打军阀是没有出路的。
现实的需要让两党逐渐走到一起,实现共同目标。
壹·志同道合为革命——国共合作的开始
2.准备——中共三大召开:
中共三大 时间
主要内容
1923年6月
①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②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革
命
同
盟
工人
农民
小资
民族
资产
国共合作方式:党内合作
统一战线就其广义而言,是指不同社会政治力量在一定条件下,为了一定的共同目标而建立的政治联盟或联合。
壹·志同道合为革命——国共合作的开始
3.开始标志——国民党一大召开:
时间
地点
中共 代表
内容
意义
1924年1月
广州
李大钊 林伯渠 毛泽东 瞿秋白
阐释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新三民主义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内容,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孙中山走出会场
壹·志同道合为革命——国共合作的开始
4.成果——黄埔军校:
总理
校长
政治部主任
1924年5月,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立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
壹·志同道合为革命——国共合作的开始
4.成果——黄埔军校:
材料:“统计自1924年5月至1927年7月,黄埔军校共招收6期学员,共计2万多人。”
——黄修荣:《国民革命史》
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名将
黄埔一期:左权、陈赓、徐向前(中共)
杜聿明、胡宗南(国民党)
黄埔四期:林彪(中共)
黄埔六期:罗瑞卿(中共)戴笠(国民党)
共和国10大元帅陈毅、徐向前、聂荣臻、
叶剑英、林彪曾是黄埔军校的教官或学生。
意义:培养出大批军事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贰
两党一心共北伐
——国共合作的高潮
贰·两党一心共北伐——国共合作的高潮
1.北伐战争——背景:
军阀
控制区域
军队数量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鄂、湘、豫
东南五省
东北、京津、山东
20万
20万
35万
1、目的:
2、北伐对象:
3、时间:
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
吴佩孚、孙传芳、张
作霖等北洋军阀
1926年7月至1927年
打倒列强,除军阀
贰·两党一心共北伐——国共合作的高潮
2.北伐战争——过程:
领导机构
总司令
北伐对象
路线
重要战役
北伐名将
结果
广州国民政府
蒋介石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汀(ting)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
国民革命军北伐誓师大会
(台上左一为蒋介石)
1.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南京
2.广东—>福建—>浙江—>上海
叶挺、第四军独立团(“铁军”)
基本消灭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叶挺
国民革命军北伐誓师大会
(台上左一为蒋介石)
贰·两党一心共北伐——国共合作的高潮
2.北伐战争——过程:
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工农革命运动也在蓬勃发展。
农民运动:湖南农民协会组织会员人数由107万增至200万。
湖北农民协会组织会员人数由3万增至20万。
工人运动:1927年3月21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
贰·两党一心共北伐——国共合作的高潮
2.北伐战争——过程:
材料一: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共同进行的一场革命的、正义的战争。
材料二:根据敌我双方的军力情况,北伐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的作战方针。
材料三: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提供的物资援助,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材料四:从军队数量说,北洋军阀大大超过了国民革命军。但他们反动腐朽,祸国殃民,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三大派之间矛盾重重,不可能协同作战。
材料五:北伐军攻打武汉时,汉阳兵工厂工人举行总罢工,断绝了敌人的军火来源,给吴佩孚以致命的打击;农会组织农民替北伐军当向导、抬担架、运送物资
③苏联的援助
⑤工农群众的支持
①国共两党团结合作
②采取正确的作战方针
③苏联的援助
④军阀之间各自为战
叁
兄弟离心革命败
——国共合作的破裂
叁·兄弟离心革命败——国共合作的破裂
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表现: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蒋介石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
②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
原因: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到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叁·兄弟离心革命败——国共合作的破裂
2.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1927年9月,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
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叁·兄弟离心革命败——国共合作的破裂
3.东北易帜:
3月
第二次北伐
6月
皇姑屯事件
6月4日凌晨,当张作霖的列车经过沈阳附近的皇姑屯时,被日军埋伏的炸弹炸毁,张作霖伤重不治。
12月
张学良东北易帜
影响:
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1928年6月北伐军进至北京和天津一带。
叁·兄弟离心革命败——国共合作的破裂
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
北伐的目的是打到北洋军阀,统一中国。但是蒋介石的上台,只不过是旧军阀被打垮,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失败原因:
客观: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外反动势力强大。
主观:共产党缺乏革命经验。
教训:
使共产党认识到要领导人民革命取得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实现了全国统一。
课堂小结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国共合作
的实现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背景
北伐胜利进军
原因
东北易帜
国共两党的合作;官兵的英勇作战;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广大群众的支持
北伐战争
工农革命运动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南京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全国
中共:力量弱小,希望有同盟者
共产国际的帮助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1924年5月,黄埔军校成立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
国民党:革命屡遭挫折
消灭吴佩孚和孙传芳主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随堂训练
1.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北伐战争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材料强调了国民革命时期( )
A.革命斗争的坚决性 B.国共合作的紧密性
C.民众参与的广泛性 D.革命任务的彻底性
2.在广州某纪念馆收藏有一张毕业证书,上面写着“兹有本校第一期步兵科学生潘学吟修业期满成绩及格,特给证书。总理孙文、校长蒋中正、党代表廖仲恺。”据此可知,颁发该证书的学校应是( )
A.黄埔军校 B.京师大学堂
C.福州船政局 D.京师同文馆
C
A
随堂训练
3.陈独秀在1923年1月发表的《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中写道:“无产阶级客观的力量是随着资产阶级之发达而发达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资产阶级既然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革命势力,无产阶级便更不用说了。”这种认识( )
A.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
B.科学分析了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
C.认为党的工作重心应是开展工农运动
D.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4.下列历史事件按照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③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④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③① D.②③①④
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