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学习目标:
1、了解苏轼其人及其生平;
2、整体感知这首词体现的豪放风格;
3、领会苏轼宠辱不惊、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旷
世
奇
才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眉山(四川) 汴梁(河南) 杭州(浙江)
密州(山东)
徐州(江苏) 黄州(湖北) 惠州(广东) 儋州(海南) 常州(江苏)
仕途坎坷
家乡,20岁离开
北宋京城,20岁赴京参加省试,中进士
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驱逐,杭州通判
期满调任
期满调任
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时45岁
再贬(58岁)
再贬(61岁)
应诏回京,途经常州病逝,享年65岁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dān)州。
李白、杜甫和苏轼,如果跟着他们三人中的一位去旅行,你选谁
“四味养生法”
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
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
养生专家——苏轼
水利工程师——苏轼
“苏堤”
教育家——苏轼
儋州东坡书院
“此心安处是吾乡”
乐天派:旷达乐观
进退自如,宠辱不惊
解 题
念奴娇 赤壁 怀古
写景抒情 怀古伤己
(词牌)
(题目)
词 牌
“念奴娇”,词牌名,又叫词调名。相传念奴是唐天宝年间的一个著名歌女,因其音调高亢悦耳,于是取为调名。这首词又名为《大江东去》、《大江东》、《酹江月》等,这是取苏轼这首词中的句子为调名。
“赤壁怀古”是题目,是词要咏怀的内容。这是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怀着抑郁的心情游览黄冈城西的“赤壁矶”后所作。一般认为三国赤壁鏖战的古战场在现在湖北蒲圻。
怀古咏史诗
古今多少兴亡事
咏史怀古诗:怀古(含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临古地——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后代作家临古迹、思古人、叹古事,因现实的原因或借古讽今、或因古抒怀、或感慨今昔。
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意象:人物、乌衣巷、吴钩、淮水、六朝、华清宫…
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
古地-昔盛今衰、 古人-壮志难酬
诗人借怀古叹今或叹个人命运的坎坷,所涉及的多是在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人物、事件、古迹等。
历史人物如屈原、吴王、贾谊、王昭君、曹植、诸葛亮、隋炀帝、唐明皇、杨贵妃、李煜等。
历史事件如马嵬事件、隋灭、项羽自刎、安史之乱等。
历史古迹如废都荒台、离宫旧苑,骊山、赤壁、新亭、隋堤、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等。
作者借古自比,或感叹历史,或影射当今。
技巧:对比、触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拟人、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用典
感情:
昔盛今衰感慨盛衰无常;抒发爱国情怀;
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抑郁不得志;
借古讽今感慨国运衰微;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评价历史是非;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渴望,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咏史怀古诗的情感主题
1、(古人)感慨身世,观照自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表达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悲叹年华消逝,时不我待、壮志难酬
2.(古迹)抒发感慨,感伤兴衰(变迁):感慨盛衰无常、昔盛今衰,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
3.(古事)借古讽今,劝诫世人:感慨国运衰微,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4.理性反思之理性分析,独抒机杼(客观评价)
①弄清史实,要体会意图;
②分析写法,领悟感情。
鉴赏要点
2、诗歌举例
a、感慨盛衰无常及昔盛今衰
越中揽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b、借古讽今、吊古伤今(伤己)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c、仰慕古人成就,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d、诗人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自己并不置身其中,只用史实或就史实作出假设,表明自己的态度倾向。
如杜牧的《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这是咏叹项羽兵败,自刎乌江的诗,开头两句,就事论事,批判项羽的不能“包羞忍耻”;三四句就史实作出另样假设,表达了惋惜之意,从而表明了“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屡败不馁的道理,是颇有积极意义的。同样的题材,王安石也写了一首《题乌江亭》,却说“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他感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可见,对于同一题材,诗人们有时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反映,就会有不同的看法,这不但体现诗人不同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他们不同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后代作家临古迹、思古人、叹古事,因现实的原因或借古讽今、或因古抒怀、或感慨今昔。
常见感情:
①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
② 借古讽今,批判现实。
③ 仰慕古人成就,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
④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等。
技法上:或借古讽今,或借景抒情,有古今对比的,有用典的。
一、读准字音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lěi)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jǐn)当年,小乔初嫁了(liǎo),雄姿英发( fā) 。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橹(qiáng lǔ)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fà)。人生如梦,一尊还(huán )酹(lèi)江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译文
长江向东奔流,滚滚浪涛把千古以来的英雄豪杰冲洗尽了。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的乱石插入天空,惊涛骇浪拍打着江岸,卷起的浪花如同千万堆白雪。江山美丽如画,那一时期涌现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美丽的小乔才嫁给他,雄姿勃发。手拿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战船被烧成灰烬。我在想象中游历了一番故国(三国)的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长出了白发。人的一生真象一场梦,还是洒一杯酒祭奠江中的明月吧!
豪放还是婉约?
整 体 感 知
怀古咏史诗
写景(陈迹)
怀古(人事)
抒情(感悟)
整体感知
体会作者在词中的所见,所想,所忆,所叹。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上下片的主要内容。
所见:
上阕:
所想:
大江、故垒、乱石、惊涛
千古风流人物
一时多少豪杰
整体感知
1、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大江东去”是写赤壁的衬景,用以起兴。“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为下文写“三国周郎赤壁”埋下伏笔,这是先替“赤壁”造声势,替“三国周郎”出场烘托气氛。
合作探究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你觉得哪些字词用得好,为什么?
诗意: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这句词正面描写赤壁江山景色,勾勒了一幅雄奇壮丽的“长江胜景图”。 “乱”“穿”“惊”“拍”“卷”五个词用得形象,把景物写活了,使读者感到赤壁就迫近眼前,长江的浪花就在脚下,涛声就在身边。
合作探究
赤壁美景的特点是:
“雄奇”。
乱:岩石山崖险怪
穿:山崖陡峭高峻
惊:江水之汹涌
拍:惊涛骇浪力度之大
卷:波涛巨大的力量
渲染磅礴
宏伟的气势
夸张 、对偶
比喻、 拟人
面对大江奇景,词人触景生情,发出深沉的感慨: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在全篇中起什么作用?
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合作探究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刘备
关羽
张飞
曹操
张飞
孙权
词人在诸多英雄人物中歌颂的是谁?
周瑜
周瑜是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的前线总指挥。当年三十四岁。词人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风流倜傥,气度儒雅,镇定自若的儒将形象。赤壁之战时,他迎娶小乔已有十年。
4、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合作探究
1.说明周瑜当时年轻有为,才华横溢。
2.以美人衬托英雄。更显周瑜潇洒的风姿。
3.着力表现周瑜风流倜傥的儒将风采。
下阕:
小乔初嫁
_______
年青得意
雄姿英发
_______
人才出众
羽扇纶巾
_______
风流潇洒
谈 笑 间
_______
自信乐观
樯橹灰飞烟灭
_______
从容破敌
儒将周瑜
所忆
所叹:
多愁善感、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5、下片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用意?我们能体会到词人怎样的情怀?
仰慕
英雄
怀古
伤己
周瑜:
年龄:34
生活:幸福美满
外表:英俊儒雅
职位:东吴都督
际遇:功成名就
对比当中
苏轼:
年龄:47
生活:屡遭不幸
外表:早生华发
职位:团练副使
际遇:功业未就
哀叹自我
合作探究
6、有人说,全词结尾一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反映了苏轼思想上消极的一面。你是如何看待的?应该怎样面对人生中的挫折?
苏轼虽遭贬斥,怀才不遇,但仍积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虽有“人生如梦”的慨叹,但此属人之常情,不能因此而认为其情感的消极。“一尊还酹江月”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
人生短暂、生命易逝,而江月永恒,因而我们要珍惜时间,加倍努力。
合作探究
本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正面描写赤壁美景, 以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咏赤壁)
下阕:借对周瑜的仰慕, 抒发自己功业未成感慨。(怀周瑜 发感慨)
7、题目为“赤壁怀古”,怀古包括哪些内容,“怀古”的目的是什么?
古迹
赤壁
(古战场)
(景-壮丽)
仰慕英雄
古人
周瑜
英雄
年轻有为
风流倜傥
渴望建功立业
年岁已老,
壮志未酬
借 古
抒 怀
合作探究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公认的豪放派代表作,后世评其为“千古绝唱”,其“豪放”表现在哪些地方?
豪放是指气魄宏大而无拘无束。
1、描绘壮丽之景
2、刻画豪迈之人
3、抒发旷达豪情
风流人物英雄豪杰
怀古咏史
壮志未酬
抒情
描壮观之景
怀英豪之人
抒未酬之豪情
课堂小结
气势磅礴雄奇壮阔
写景
词的风格 豪放派 婉约派
意象
意境
情感
选材
代表人物
大的、开阔的,如大江大河
奔放宏达,慷慨豪迈
豪气、高逸旷达的精神
人生志趣,借山水景物怀古感今
苏轼、辛弃疾
小巧、情思细腻,如风雨花鸟
柔和婉转、含蓄
委婉细腻、萦绕回环
男女恋情,悲欢离合,咏物记事
柳永、李清照、秦观
1、写一写你心中的苏轼。
2、你想跟苏轼交朋友吗?写信告诉他!
思考感悟
宋朝科举制度
科别 州试 省试 殿试
时间 秋天(秋闱) 春天(春闱) 省试当年
主持 州府 礼部 皇帝
锁院制,糊名制,誊录制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四十三岁,调任湖州知州。上任后,他即给皇上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这本是例行公事,但苏轼是诗人,笔端常带感情,被新党抓了辫子,说他 “包藏祸心”,讽刺政府,对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了。
他们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一时间,朝廷内一片倒苏之声。苏轼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因其上植柏树,终年栖息乌鸦,故称乌台)。
乌台诗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