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爷赶鹅》。目标:
1.能用自然的声音,较准确地节奏和合作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协调能力。
2.能用自然的声音、较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参与二声部轮唱。
3.能与他人合作探索轮唱的方法,不断提高协调能力和多声部听觉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增强自信心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2.难点:二部轮唱时,学生容易产生“喊唱、赶拍、串调”现象。
教学过程:
一、音乐上课
是生放松律动 ,歌曲《哆来咪》。
二、新授课
1、提示学生正确坐姿。
2、听教师范唱歌曲《老爷爷赶鹅》,要求学生听辨歌曲情绪?故事内容?
(1)学生讲听到的故事。
(2)教师在完整故事内容。
3、再听教师范唱,学生说出歌曲情绪。生:活泼、高兴的。
4、学习歌曲
(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歌曲,歌曲可分两部分。
(2)注意八分休止符的地方。在有休止符的地方可以用一个动作表示。
5、学习歌曲第二部分
(1)练习难点节奏“0嘎嘎 嘎0” 学生听老师读一遍,然后试着读一遍。
(2)师:大家一定要注意,休止符的地方一定要停住,咱们一起来练练。
教师带领学生练习。
(3)教师完整的读歌曲第二部分,学生注意听辨难点部分。
(4)教师带领学生边打拍子边齐读歌曲第二部分。
(5)教师范唱第二部分旋律,要求学生听辨相同的乐句。
(6)完整的跟琴演唱第二部分歌谱。
6、学习歌曲第一部分
(1)教师范唱歌曲第一部分,学生听辨相同的乐句。
(2)学生跟琴唱第一部分歌谱。
7、我们来完整地演唱这首歌曲吧。
三、轮唱练习
1、教师播放录音范唱。
师:我们来听听这首歌曲怎么演唱时又先后出现的?轮唱,就是同一旋律先后演唱,形成此起彼伏、连续不断的模仿效果,称为轮唱。请几位同学跟我一起试着用轮唱的形式演唱一遍,你们听他们唱到哪老师才开始唱的?
生:老师是从同学唱到第二小节时开始的。
2、师:咱们试一试,左边同学跟着他们几个来演唱,右边同学跟着老师来演唱,用手指轻轻点手心来击拍。
生:(一部分学生随老师唱,另一部分学生跟随几个学生唱)
3、师:你们觉得我们的轮唱效果好不好?
生:不好,声音太大了,太吵了。
4、师:老师也有同感,我还看到有几个同学捂着耳朵,这是为什么?
生:我怕受他们干扰。我怕跟他们跑了。
5、师:原来是这样,下面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当一次小指挥,左手指挥第一部分,右手指挥第二部分。你来想一想怎样唱就不会乱了?
生:(随老师一起,跟着范唱磁带指挥。)通过指挥我发现节拍要准确,每声部要整齐;速度要一致;要抓住强拍……
6、师:你们说得太好了!谁来给我们指挥一次,咱们再来试着唱一唱。
生:(由学生指挥,学生进行轮唱。)
7、师:你觉得这次效果怎么样?
生:整齐多了,如果各声部声音再小一点就更好了!
8、师:是呀,如果我们的声音再轻一些,自己演唱的同时还能听到另外一个声部的声音,并且不影响自己的演唱,这样就容易唱好了。老师指挥,咱们再来试试。
生:(随指挥演唱歌曲)
9、师:这一遍大家的进步真不小。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唱好轮唱的?
生:我注意了把节拍唱准,声音轻一些;我自己唱时还注意别人唱……
10、师:《老爷爷赶鹅》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有对话,有鹅叫声,我们练习了用轮唱的形式演唱这首歌。
四、课堂小结
五、音乐下课
教材分析 本课以《新课标》为依据,充分体现“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组织安排教学内容。通过跳绳运动,提高学生灵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和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同时也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小学二年级学生。他们的天性是喜欢玩、好奇心强、喜欢表现,但好动,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一部分还存在任性、娇气等不良的心理倾向。他们也渐渐产生竞争意识,因为已经能够判断自己的能力大小,所以在发现别人的表现比自己好或者差时,相应地会引起心理的变化。当别人不如自己时,内心暗暗感到自豪得意。为此,针对他们喜欢游戏、喜欢展示的共性特点和个性差异,我选择以跳绳游戏为活动主形式,以绳激趣,营造浓厚个人竞争和团体竞争氛围。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我,快乐锻炼,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2、知识与技能:发展协调、灵敏的素质,促进智力开发。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 点:通过各种跳绳游戏的体验活动掌握一定的技能。
难 点:在练习中,能够掌握跳绳活动方法,做到自主学练和合作锻炼。
教学过程:
一、利用游戏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和热情自然而然的被激发和调动出来。
二、用“蛙跳”的游戏进行热身活动。
三、我设计“踩蛇尾”的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开始热身活动,发展学生的迅速反应、灵敏运动的能力。
四、利用跳绳进行“抓尾巴”比赛,两人一组,一人把绳子拴在腰间,露出两端“尾巴”,另一方使劲去抓他,并轮流活动,教师指导,要求动作规范和安全,参与学生活动,活动中,学生兴趣盎然,奔跑、躲闪,循环反复,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达到了一定的锻炼强度。
五、自由组合,练习双人跳,分组进行比赛。 六、老师也参与其中,直至比赛结束,本节课也结束。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授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由此可见,让课堂充满创造力,促使学生产生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作为一名乡村小学的体育教师的我,着眼学生,从学校实际出发,略谈“绳趣”这一教学活动。
一、“以绳练跳” 跳绳是小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通过“以绳连跳”使学生掌握多样式的跳绳方法这是必要。同时器材简单常见,为了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教师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比赛的形式,使学生达到“练跳”的目的,既可收到良好的教学较果,又可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弹跳能力,灵敏性、协调性等,另外,“以绳练跳”就是让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绳子进行多种形式的跳绳练习。如:短绳的前摇、向后摇、臂交的单脚、并脚和交换脚跳以及双摇摆跳、双人跳等比绳的单脚跳、穿梭交*跳、集体跳等。让学生自由选择,尽情发挥这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切实的可行的途径。
二、“以绳代线” 体育课的教学经常需要画线,有时可以变“以绳代线”。因为绳子即可拉直,又可弯曲易于调整,方便省钱。如安置在地上的直绳可作为简易的起跑线、起跳线、终点线;另外,教师还根据学生课堂练习和游戏的需要,将短绳在地上摆成或大或小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多种几何图形,实践证明,教学时有时适当采用“以绳代线”的方法,反而更加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以绳开展游戏” 采用跳绳进行游戏,既可由器材,又可使学生兴趣,这在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中是切实可行的。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情况以及活动场所的特征,安排相应的游戏方法。如:“跳绳接力”、“攻关”、“快快跳起来”等教材,还可以自编一些健康有益的游戏。如:“捆绑进行游戏”、“斗智拉绳”、“三人角力赛”等多样的游戏教学。
四、“以绳串课” 所谓“以绳串课”,是指在围绕跳绳主教材的前提下,把跳绳的使用贯穿到课的始终,充分发挥“一绳多用”的功能,也称之为“绳课”。绳课的基本部分除了安排教学计划中所定的跳绳内容外,还可以适当增加如“绳投掷”、“绳游戏”等内容,以利用进一步协调上、下肢的活动。在“绳课”的开始准备部分,可以安排与绳子有关的律动和绳操,在课的结束部分还可以安排绳子有关的音乐舞蹈进行放松。实践证明:学生在“绳课”中不必变换多种器材,只需使用手中的跳绳就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练习。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应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着眼学生,抓住教学的契机,以启智激励学生主动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主动去寻觅、求索。
歌曲《老爷爷赶鹅》是一首罗马尼亚儿童歌曲,情绪活泼轻快。歌词采用叙事体呈现,讲述了老爷爷赶鹅进城的小故事,情节幽默,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道什么是轮唱,能够用自然的声音、较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的参与二部轮唱。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 2、通过教师讲解、引导、学生聆听、自主体验、模仿、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较好的用轮唱的形式表现歌曲活泼与风趣。3、通过本首歌曲的学唱及大胆演唱,培养学生像赶鹅老爷爷一样的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通过二部轮唱的学习和演唱,培养学生合作共事的团队精神。
为了让学生在演唱歌曲时能准确的掌握节奏难点,我利用我自创的、学生平时熟悉的水果谱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参与中熟悉歌曲节奏,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歌曲的后四个乐句比较难把握,在学唱的过程中,我边拍节拍边演唱,用多次范唱、学生模仿的形式教唱。
在学唱歌曲时,我运用分句唱、分段唱、分组唱等多种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进一步熟悉了歌曲的主旋律,以帮助学生能较顺利地完成整首歌曲的演唱,增强了学生的读谱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判断能力。
歌曲的难点是轮唱的学习。在让学生尝试轮唱前,先让学生分组演唱,再进行轮唱的练习。在轮唱曲《老爷爷赶鹅》之前,有一首轮唱曲《美丽的黄昏》,但是由于这首歌曲是3/4拍,而且乐句较长,学生不易掌握,我就把这两首歌曲交换了位置,首先学习这首《老爷爷赶鹅》。所以学生能顺利的将歌曲前半部分进行轮唱。而后四个乐句由于节奏较为复杂,学生开始轮唱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但是经过,与自己录音轮唱,师生轮唱,生生轮唱,这样循序渐进,最后学生基本能够较好的表演轮唱。
我在课堂上注重评价语音,对学生做出的回答给予具体的评价,对学生回答不准确的问题进行了很好的引导。此外还强调生生之间的合作和评价,既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了音乐活动,又增强自信心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但是,在教学细节上表述得不够清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时间上分配得不够合理,原认为轮唱是本堂课的重点,应该将更多的教学时间分配于此,但在学生学唱歌曲单声部的时候有些拖拉,导致后边的轮唱部分练习的还不够充分。如果前边在紧凑些,效果会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