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怕不抵抗
小学三年级唱歌课教学设计
教 学 基 本 信 息
课 题 只 怕 不 抵 抗
学 科 音 乐 学 段 年 级 三年级
相 关领 域 核心内容:歌曲《只怕不抵抗》的演唱相关内容:歌曲《只怕不抵抗》的曲式分析、综合性艺术表演;感受与欣赏领域之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表现要素、音乐风格与作者简介。
是否已实施 是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力图以“通过不同环节与意图地聆听,结合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体验抗日战争时期歌曲的音乐风格,并在演唱过程中表现出歌曲充满热情与斗志的音乐情绪”为指导思想,同时注重在教学全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演唱方法,培养其良好的演唱习惯而进行的综合性艺术表现。
(二)理论依据
以《音乐课程标准》相关理念为理论依据,即义务教育2011年版《音乐课程标准》第三部分课程内容表现领域中对3—6年级的演唱要求是: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能够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唱歌,培养良好的唱歌习惯。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轮唱、合唱,并能对指挥动作做出恰当反应。
1、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1.对教材歌曲的分析
《只怕不抵抗》是一首抗日救亡时期,具有进行曲风格的儿童歌曲。歌曲描绘了在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员的英雄气概与大无畏杀敌的精神,音调高昂激越,节奏铿锵有力。
歌曲为G自然大调,2 / 4拍,三段体结构。以进行曲的节奏、平稳级进和跳进交替出现的旋律,描绘了儿童团员们不畏强暴、英勇杀敌的战斗精神。歌曲共44小节,为三段体结构。1-17小节是第一段,18-27小节是第二段,28-44小节是第三段,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重复( 表示第一段 表示第二段 表示第三段 )。最后两句“只怕不抵抗”的歌词,扩充了乐句、突出了主题,更加深了歌曲的感染力( 表示节奏变化部分)。
歌曲的音域不宽,节奏性强,对于我校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全谱识读稍有难度。重点乐句“只怕不抵抗”的节奏容易混淆,所以重点乐句要重点分析、学习。
2.对相关内容的分析
(1)歌曲风格分析
进行曲风格特点:具有队列行进的步伐性形象特征,节拍强弱分明,节奏稳重。进行曲风格曲调式一般多以常见的自然大调式为主,《只怕不抵抗》这首歌曲就是一首G大调歌曲;节拍工整,节奏型多以符点和八分音符;另外,进行曲旋律常有三、五度的大跳,《只怕不抵抗》这首歌曲就多由三度或五度音构成。
总之,进行曲风格的歌曲以雄壮豪迈、坚定向上的居多,歌词通俗简练,易于上口。。(2)歌曲中的“只怕不抵抗”
“只怕不抵抗”是这首歌曲的名字,也是这首歌曲的重点。全曲一共出现了三次“只怕不抵抗”,第一次出现是在歌曲的第二乐段,以弱起的节奏形强调“怕”字,意思是害怕他们不去参加抗战。第二次正拍出现,以符点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组合,强调“只”字,表示必须去、一定要去参加抗战的意思。第三次与第二次一起出现,更加强调重点内容,一定不能不去参加抗战,所以,作曲家在弱拍为了强调不能不去的“不”字,用了小符点的节奏型。
(二)学生情况分析
1.音程音准
三(3)班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声音,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来演唱歌曲,唱了很多含有三度、五度音程的歌曲。但本班学生整体音乐基础知识还属于初级水平,识谱相对有难度。
2.节拍节奏
三( 3 )班学生能做到听辨歌曲节拍,之前也学过很多首2/4拍的歌曲,学生会划2/4拍指挥图示。演唱的同时能拍击简单的节奏为歌曲伴奏,但视唱环节中对于变化节奏型容易把握不好。
3.识谱视唱
三年级音乐教学采用了听唱和识谱视唱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乐谱视唱学习,视唱能力不断提高。但下行旋律的识谱速度有待提高,个别词谱结合的地方会有困难。
(三)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
借助多媒体放映图片歌词的手段展开教学活动,通过对比聆听旋律的不同,结合律动和演唱活动,能够表现出歌曲旋律的变化;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对歌曲的印象;通过教师有效地示范、启发、拓展,更好地表现音乐作品。
(四)技术准备
1.制作PPT演示文稿,链接相关音响。
2.用Overture打谱软件制作歌谱。
3.制作视频软件Camtasia Studio。
4.插入歌曲音频、视频制作ppt幻灯片。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喜欢演唱歌曲《只怕不抵抗》,感受歌曲的情绪。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用聆听、识读乐谱、对比乐句、模仿演唱完成歌曲的学唱;用有力有弹性的声音、饱满的热情表现歌曲。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用自然、有弹性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并体会歌曲的进行曲风格。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流畅的演唱歌曲《只怕不抵抗》
(二)教学难点:歌曲中三次“只怕不抵抗”的演唱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环节目标】感受音乐情绪,了解音乐背景。
活动 1.1——了解歌曲背景
1.教师介绍歌曲背景。
2.初听歌曲,感受音乐情绪。
活动 1.2——教师示范
1. 教师示范。
2. 学生用转体的形式,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
【环节思路】创设音乐情境,用以学过的只是带领学生进入抗日战争时期,激发学生爱国情感。本环节旨在让学生了解作品产生的年代,以及历史特点,从而有助于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二)分乐段学习歌曲
【环节目标】分乐段学习演唱歌曲
活动 2.1——学唱第一乐段
1.找到移动do的位置,识谱试唱第一乐句。
2.引导学生观察歌曲变化的部分,重点部分的节奏学习。
活动 2.2——分段学习歌曲。
1. 自主学唱前两个乐句。
2.难点乐句节奏、重音的解决。
【环节思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老师辅助教学,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识谱能力。本环节旨在充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
活动 2.3——分段学习歌曲。
1.
2.
(三)轮唱练习
【环节思路】通过上学期学习过的轮唱的演唱形式,利用这个小乐段进行巩固练习,培养互相听、互相配合的能力。
(四)难点、对比乐句学习
【环节目标】全曲连唱,区分难点乐句
活动 4.1——三次“只怕不抵抗”
1.Ppt出示总歌谱,跟音乐演唱。
1.教师对重点、难点加以强调。
可能出现的问题 解决方法
一字多音的准确度 (图中 部分) 教师示范,学生分辨对与错,纠正。
三次“只怕不抵抗”会混淆 学生先观察节奏变化,区分“只怕”一个是正拍,一个是弱拍起,重音位置不同。
(五)个人展示
【环节目标】通过个人展示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音色以及表演的判断力。
5.1 选择有表演欲的、音准音色较好的同学进行展示。
5.2 学生进行点评,老师补充。
活动 1.1——谈话导入,初听歌曲
1.教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周认识了一位我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还记得他是谁吗?
2.教师出示PPT画面,认识另外一位我国非常杰出的作曲家。
3.学生读简介。
(六)拓展活动,深化感受
6.1 全班踏步齐唱,激发爱国情感,
【环节思路】进行曲风格的作品,用学生最熟悉的踏步走,体会歌曲的个风特点。同时,锻炼学生的节奏感,以及使学生的爱国情绪达到最高点。
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一)评价方式
1.教师结合学生课堂表现及时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学习中的大胆尝试和体验,教师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之中。
2.关注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通过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二)评价量规
项目 评价要点 A.优秀 B.良好 C.一般
自 评 互 评 师 评
教学效果评价 音准、音色
能较准确演唱歌曲曲谱
能利用气息与力度变化富于感情的演唱歌曲
七、教学反思
(一)以审美为核心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本节课我注重以审美为核心,尽可能的通过教师有感情的范唱给学生营造听觉的美,让学生能够在美的环境中感受、学习音乐。其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在学唱过程中,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分析歌曲结构特点,便于歌曲学唱。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简练,有针对性,能有效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能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入手,为学生创设自然、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进而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向往和探索欲望。
(二)从听觉入手,建立学生的听觉概念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通过教师范唱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设计不同的聆
听形式,播放不同的音源,引发学生有效聆听。通过不同形式的聆听,帮助学生对歌曲旋律的深层感知,能够快速完成歌曲的学唱。
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