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据统计,全国仅以孙中山名字命名的大小地名就有数千处之多。比如:南京的逸仙桥,中山路,广东的中山市……孙中山是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被尊称为“国父”。
这里的“国”指的是什么呢?
中华民国
政府名称
时间
首都
总统
副总统
立法机构
纪年
国旗
意义
南京临时政府
1912年1月1日
南京
孙中山
黎元洪
临时参议院
改用公历,1912年为民国元年
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五色旗
中华民国的建立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五色旗
北伐后颁行全国
1928年东北易帜后成为民国国旗
中华民国和南京临时政府
概念解读
1912
年1月
1928年
1949年
北洋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
1912
年4月
南京临时政府
中华民国
1.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指( )
A.辛亥革命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成立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C
2.1905年,同盟会成立时主张以十八星旗(“十八”代表内地十八省,不包括满洲人居住的东北地区)为国旗,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以五色旗(象征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为国旗。这说明( )。
A.资产阶级革命派具有软弱性
B.满清贵族与革命派实现了妥协
C.近代中国民族观念不断进步
D.民主革命的过程艰难而又曲折
C
思考·探究
【一】阅读P49知识拓展,南京临时政府的改革措施包括哪些方面?
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开展资产阶级文化教育
改革社会风气
【二】阅读P47材料阅读,怎样看待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
通过承认和保证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寻求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和承认。没有看到列强侵略中国的实质,表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武昌起义后权力分布示意图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派
缺
乏
实
力
VS
个人威望高
军事实力强大
美、德、法等国则维持在华的既得利益,扶植袁世凯作为新的代理人。
革命派软弱妥协:“利用袁可以事半功倍”,正是南方革命党人的普遍心态。
临时政府国库空虚,缺乏实力
辛亥革命后的形势
1912年
2月12日
2月13日
2月15日
3月10日
4月1日
3月11日
清帝退位
孙中山辞职
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并提出限制条件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解除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临时约法》颁布
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
3.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标志性事件是( )
A.清帝退位
B.南京临时参议院选举其为临时大总统
C.袁世凯在南京就职
D.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D
4.小明同学制作了以下表格,请判断他研究的学习主题是
A.武昌起义的过程
B.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C.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过程
D.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C
5.袁世凯得以篡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根本原因是( )
A.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
B.革命政府内部的支持
C.清政府的支持
D.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D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
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由此可知参议院具有什么权力?
关键词:
参议院:立法权
“宪法未制定以前,本约法之效力与宪法相等”
具有国家根本大法的性质
地位: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6.孙中山曾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他即行辞职,并推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为防止袁世凯独裁,革命派在制度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A.规定清帝必须退位
B.临时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
C.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D.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项目 近代清朝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国家主权 主权在君
国民权利与人民地位 王权至上 臣民等级
立法权 君主专制
行政权
司法权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
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和权利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
司法独立
主权在民
“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孙中山(1912)
自由平等
三权分立民主共和
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际意义在于( )
A.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B.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真正实现了民主共和
D.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B
意义: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时间
机构
性质、地位
内容
意义
1912年3月
参议院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平等自由
主权在民
三权分立
8. (2020·成都) 中国近代史上曾有一个政权在其国歌中写道:“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下列叙述,能体现该政权“旧邦新造”的是它( )
A.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C.创办新式学堂废除八股取士
D.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通过第8、9、10三课的学习,请评价辛亥革命?
功绩
局限
启示
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中国的双半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在双半社会的中国走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行不通。
民族资产阶级无力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革命要取得成功必须发动和依靠群众。
辛亥革命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探 索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学技术
学制度
拓展升华
启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双半”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辛亥革命
重要成果
结果
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的双半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9.下列各项是对右侧漫画所反映的历史史实准确解读的是 ( )
A.1898年开始变法维新
B.1911年武昌首义成功
C.1912年颁布临时约法
D.1916年袁世凯暴毙
C
项目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时间
政治派别
领导人物
性质
主张
纲领
结果 失败 失败 失败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1898年
1911年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曾李左张
康梁
孙中山
地主阶级的自救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中体西用
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自强求富
三民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