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地
表
形
态
2.3冰川地貌和海岸地貌
延迟符
课标要求
延迟符
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图像,识别常见的冰川地貌。【区域认知】
2.学会描述冰川地貌的景观特点和成因。【地理实践力】
冰川:是指极地或高山地区地表上多年存在并具有沿地面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冰川多年积雪,经过压实、重新结晶、再冻结等成冰作用而形成的。
它具有一定的形态和层次,并有可塑性,在重力和压力下,产生塑性流动和块状滑动,是地表重要的淡水资源。
冰川分类
山岳冰川
大陆冰川
山岳冰川主要分布在
中低纬度高海拔地区
大陆冰川主要分布
在南极洲和格陵兰岛
大陆冰川
大陆冰川
山岳冰川
思考:形成冰川的条件有哪些?
常年气温在0度以下(纬度、海拔)
原料:固态降水(雪、冰雹等)
地形:有一定的海拔高度,但不能太陡峭
冰川作用:冰川对地球表面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冰川地貌:冰川作用导致地表形态变化所形成的地貌。
冰川之下的地壳变化
冰川侵蚀作用
冰川的“力量”
当冰川厚达 100 米时,冰床上每平方米承受约 90 吨的压力。冰川滑动时,不仅能够碾碎岩石,甚至可将冰床底部的巨大岩块“连根拔起”。运动的冰川可将大小混杂的砾石“带走”,搬运到数百乃至数千米远的地方。冰川的搬运能力惊人,随冰川“漂移”的砾石,大的直径可达 30 余米!
冰斗
角峰
U形谷
刃脊
角峰:金字塔形的
尖峰,周围有冰斗发育
冰斗:山岳冰川上源集聚冰雪的围椅状凹地,三面岩壁陡峭,底部较平缓。
刃脊:山岭两侧的冰斗和冰窖不断扩大,或两侧山谷冰川的谷坡后退,相邻冰斗之间的山脊形成刀刃状。
冰川槽谷:冰川流动时刨蚀作用所形成的谷地,两壁陡立,谷底开阔,形如U字。
U 形谷:谷底一般较平直而宽阔,两壁陡立,冰川沿由地面滑动侵蚀形成的沟谷,在冰川的刨蚀作用下不断加深、加宽。
V形谷:两壁较陡峭,谷底狭窄,在河流的上游以及山区河流,河水在垂直方向上的侵蚀作用大,这样使河谷的加深速度快于拓宽速度,从而在横断面上呈 V形谷。
探究一:比较冰川作用形成的 U 形谷与流水作用形成的 V 形谷的形态差异。
U 形谷(冰川侵蚀)
V 形谷(流水侵蚀)
挪威西 峡湾
探究二:挪威的峡湾风光是如何形成的?
峡 湾
峡湾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槽谷,为海侵后被淹没的冰川槽谷,是冰川槽谷的一种特殊形式。峡湾是冰川与海洋共同作用的结果,数万年前巨大的冰川切割海岸边的大地,形成一道道槽谷,而当冰川消融后,海水倒灌进槽谷,便形成了峡湾。
材料:芬兰位于欧洲北部,西南濒临波罗的海,面积33.7万平方千米,境内有大小湖泊6万个,是世界上湖泊最多的国家,故又被称为“千湖之国”。芬兰靠近北极圈,几十万年前,芬兰被巨厚的冰层所覆盖。
结合材料分析芬兰众多湖泊形成的原因。
①几十万年前,冰川在芬兰分布广泛。
②近几十万年来,冰川侵蚀、沉积作用显著,致使地表变得凹凸不平, 洼地广布。
③随着气候的逐渐变暖,冰川消融,冰川融水、降水以及地表径流注入地表洼地,从而形成众多的冰蚀湖和冰碛湖。
冰川堆积作用
北美五大湖
冰川地貌分类
冰川侵蚀地貌
冰斗
U 形谷
角峰
刃脊
冰川堆积地貌
冰碛物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塑造图中景观的外力分别是( )
A.流水、风力
B.海浪、冰川
C.风力、海浪
D.冰川、流水
(2)与形成甲地地貌的外力作用一致的是( )
A.三峡 B.新疆魔鬼城 C.美国五大湖 D.陡崖
D
C
图1示意世界甲半岛地形及其海岸线分布,甲半岛位于欧洲西北角,是欧洲最大的半岛,其西部海岸线支离破碎,以非常复杂的方式咬噬着内陆,形成了峡湾。图2示意甲半岛西海岸峡湾形成过程。
读图完成下题。
1.峡湾形成的自然地理过程是( )
A.气温降低—冰川广布—冰川侵蚀—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
B.冰川广布—气温降低—气温升高—冰川侵蚀—海平面上升
C.气温降低—冰川广布—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冰川侵蚀
D.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气温降温—冰川广布—冰川侵蚀
A
在斯瓦尔巴群岛海岸边的山坡上,零星地分布着一些与当地基岩岩性完全不同棱角分明的大砾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导致这些砾石出现在该处的外力是( )
A.海浪 B.风力
C.流水 D.冰川
2.当地现今的气候与该处出现这些砾石的地质时期相比,最确定的变化是( )
A.变冷 B.变暖 C.变干 D.变湿
D
B
海岸地貌
海岸带:是指陆地与海洋交接的地带。
海岸地貌的形成
海岸在构造运动、海水运动、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
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
海岸地貌分类
海蚀地貌
海蚀崖
海蚀平台
海蚀柱
沉积地貌
包括海滩、沙嘴、
离岸堤、
水下沙坝等。
海浪侵蚀地貌
海蚀崖 海蚀平台 海蚀柱
海蚀拱桥 海蚀穴
海蚀崖:海水不断冲击岸边基岩,掏空下部的岩石,使上部的岩石塌落,形成高出海面的陡崖。
海蚀柱:在海蚀平台上,抗蚀能力强的部分保留下来形成的。
海蚀平台:在波浪作用下海蚀崖不断后退,形成微微向大海倾斜的基岩平台。
海蚀拱桥
海蚀穴
海浪沉积地貌
海滩、
沙嘴、离岸堤、水下沙坝等。
海积地貌:
泥沙来源比较丰富的海岸,在波浪和沿岸流的共同作用下,泥沙发生堆积形成的,包括海滩、沙嘴、离岸堤、水下沙坝等。
海滩
海滩
沙嘴
离岸堤
河流
沿岸流
(1)指出图中的海蚀、海积地貌,描述它们的形态特点。
海蚀崖属于海蚀地貌,其为高出海平面的陡崖。
海滩、沙嘴、离岸堤属于海积地貌。沙嘴指从陆地突入水中的状似尾巴的狭长沙滩。离岸提是海浪携带的泥沙在没有到达水边线以前就堆积下来,在一定位置上形成的出露水面的堤状堆积体。
探究活动
活动
(2)海滩是海岸边缘的沙砾堆积体。砾石组成的海滩坡度较大,沙质海滩的坡度则较小。沙质海滩往往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试说明其中的道理。
海滩是指由海水搬运的沉积物堆积而形成的岸,
海滩可分为砾石滩、粗沙滩和细沙难。
当沉积物来自悬崖或附近的沿岸山脉时,海滩主要由这些岩石矿物颗粒组成,粒度相对较里,多为砾石。当沉积物主要来自河流远距离搬运时,海滩的沉积物质较细,是因为只有颗粒就小的粉沙与黏土粒级的沉积物才容易输运人海。沙质海岸其滩肩常由干燥的沙子组成.是进行阳光浴、沙滩排球、烧烤、篝火晚会等的理想场所。滩面的沙子湿而坚便,是跑步者喜欢的地方。
(3)水下沙坝是大致与海岸线平行的长条形水下堆积体,常为保护海岸免遭波浪冲刷的一道屏障。议一议,如果人工挖沙破坏水下沙坝,可能会造成哪些不利后果?
人工挖沙破坏水下沙坝,会加剧海浪对海岸带的侵蚀与破坏作用,造成海岸带基础设施的毁损以及海水倒灌现象,还会加剧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对海岸带的破坏程度。
探究活动
课堂小结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流水(化学作用)
海浪
冰川
喀斯特地貌
海岸地貌
冰川地貌
喀斯特
溶蚀地貌
喀斯特
沉积地貌
海蚀地貌
海积地貌
1.由于河水和海水的相互顶托,河流入海口常形成“水下沙坝”。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侵蚀作用 B.堆积作用 C.风化作用 D.搬运作用
B
某校地理小组学生在滨海公路沿线的山坡上,看到了几千年前形成的海积地。结合材料,完成9-10题。
2.下列地貌中,不属于海积地貌的是( )
A.沙滩 B.沙嘴 C.离岸堤 D.钙化坝
3.古海蚀地貌在此出现,反映了几千年以来该地区( )
A.陆地相对上升 B.海水沉积作用加强
C.海面相对上升 D.海浪侵蚀作用加强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