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13 湖心亭看雪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张岱
教学目标
2. 品味探究,理解作者游湖的雅趣,感悟其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1. 朗读课文,品味雪后西湖奇景,把握白描写景的手法。
新课导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诗,诗中“寒江独钓”的清奇意境令人神往,孤高情怀叫人赞叹。而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则营造了另一番意境,抒发了别 样的情怀。今天让我们 随着张岱,走向西湖,去湖心亭看看雪。
新课讲授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籍四川绵竹(故自称“蜀人”) ,明清之际史学家、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和《石匮书》等;康熙四年(1665年)撰写《自为墓志铭》,向死而生;后约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与世长辞,享年约九十三岁,逝后被安葬于山阴项里。
作者简介
背景一: 湖心亭看雪事件发生于崇祯五年(1632年),崇祯17年(1644年)明朝灭亡,顺治登基,清朝建立;顺治元年(1644年)张岱反清复明失败,逃入山中著书;1647年左右,张岱写《湖心亭看雪》。
背景二:金陵即南京,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写作背景
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中间,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边建成亭阁,叫湖心亭。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湖心亭
崇祯
是日更定
毳衣炉火
雾凇沆砀
铺毡对坐
焉得更有此人
余强饮三大白
喃喃
读准下列加下划线字的音
(chóng zhēn)
(gēng)
(cuì)
(sōng) (hàng) (dàng)
(zhān)
(gèng)
(qiǎng)
(nán nán)
重点词解释
更定
余挐一小船
拥毳衣炉火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焉得 更有此人
(撑、划)
(鸟兽的细毛)
(这里指酒杯)
(哪能)
(还)
(完了,结束)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
张岱
朗读课文
疏通文意
第一段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
拏 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
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公元1632年。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1628—1644)。
晚上八时左右。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撑(船)。
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
拥,裹、围。毳,鸟兽的细毛。
雾凇,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
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
全。
指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第一段
疏通文意
第二段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
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焉得,哪能。更,还。
三大杯酒。
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客居此地。
船夫。
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译文: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第二段
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
独往湖心亭看雪;湖心亭偶遇佳客。
2.读文章第一段,作者交待了哪些要素?把它们都找出来。
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
人物地点:余住西湖
起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3.作者是怎样描写湖心亭的雪夜景色的?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本文最能概括作者的一个词是什么? 从哪里体现出来的?
“痴”。
“痴”解意
说“痴行”
“是日更定”,“独往湖心亭”,是“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时候去的。
“痴”解意
赏“痴景”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写作手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这种表现方法没有夸张、渲染和烘托,而形象却鲜明如画。
技巧点睛
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来写,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表现出悠远脱俗的情味。
赏“痴景”
“痴”解意
悟“痴心”
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作者的“痴”,充分展示了他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而一人独行于茫茫雪夜,顿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顿悟之感和孤寂的情怀。
拓展升华
孤高情怀有谁知,独与天地相往来。
一个人,登台长吟: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一个人,登高而啸: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一个人,独往湖心亭: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一个人,寒江钓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让我们一起回顾大家非常熟悉的柳宗元的《江雪》吧。或者假设时空倒流,张岱在湖心亭上遇到钓鱼的柳宗元,你认为张岱会认他为知己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他们可能会倍感相见恨晚,喝个一醉方休。
不会。从《湖心亭看雪》可感受到张岱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江雪》则表达了柳宗元怀才不遇的孤独感。二人虽同是孤独,但追求不同,不会成为知己。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孤舟一寒士,独品满湖冰。张岱的“痴”,是痴迷于雪中景——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更痴迷于雪中情——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趣。让我们在动情的朗读中再次体会作者的雅趣。
朗读留白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