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声现象 复习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声现象 复习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3-11-18 22:00:30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复习课
探究活动
现象2:
音叉发声时,音叉振动激起的水波
结论: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探究活动
结论:
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声音的音调跟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的音调跟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探究活动
声音的响度跟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
探究活动
精品赏析
例1. 下列的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③④
B
例题选解
例2.针对下图中的四幅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甲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
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D
例题选解
例3.图1—6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D. 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
例4.如图所示,在做真空是否传声的实验中,随着玻璃罩内的空气被逐渐抽出,电铃的声音将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虽然听到的铃声逐渐变小,但始终都能听到铃声.请你分析原因.
例题选解
玻璃罩内仍有空气,没形成真空状态.
例题选解
例5.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寂.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C.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D.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D
1.音调、响度与音色区别
【例1】 在音乐会上,一男中音独唱,同时有女高音轻声为其伴唱,从乐音特征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男中音响度大、音调高,女高音响度小、音调低
B.男中音响度小、音调高,女高音响度大、音调低
C.男中音响度大、音调低,女高音响度小、音调高
D.男中音响度小、、音调低,女高音响度小、音调高
举一反三
1.1 拍西瓜时,根据发出声音的 不同,就能区别生瓜与熟瓜.
1.2 挑选瓷器时,人们常轻轻敲击一下,由声音来判断是否破损,这是根据(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D.以上都不对
思想方法
2.探究影响乐音的要素
【例2】 给你一把塑料米尺,利用它可做哪些声学实验,对每种实验说出实验方法过程、说明的物理问题及现象.
举一反三
2.1 几个同学一起做“土电话”实验
(1)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响度的声音讲话,若连接土电话的线是棉线,听者听到声音的响度小,而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响度就大些,这一现象说明 ;
(2)如果在使用土电话通话时,第三位同学用手捏住线上某处,则听者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第三位同学捏住了线,使线停止了 ;
(3)如果在使用土电话通话时,使线处于松弛状态,听者也听不到对方的声音,这说明拉紧的棉线比松弛的棉线 (填“善于”或“不善于”)传播声音.
3.声速,物体运动速度综合问题
【例3】 一位同学看到远方闪电开始计时,过了2s时间后听到雷声,打雷处跟该同学的距离
举一反三
3.1 某测量员是这样利用回声测距离的:他站在两平行峭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1.00s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0s再次听到回声,回声测距是利用了声波的 已知声速为340m/s,则两峭壁间的距离为 m.
3.2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驶向前面一座高山,途中某处鸣笛,经2s后听到回声.求鸣笛处距高山的距离
3.3 一门反坦克炮瞄准一辆坦克,开炮后0.6s看到炮弹在坦克上爆炸;开炮后经过2.1s听到爆炸声.若当时声速是340m/s,求:(1)反坦克炮与坦克之间的距离?
(2)炮弹的水平飞行速度是多大?
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音调会逐渐变低
B.响度会逐渐变小
C.音色会逐渐变差
D.声速会逐渐变慢
B
练习
5、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
物质 空气 氧气 铝 铁 铅
物质的密度(Kg/m3) 1.29 1.43 2700 7900 11300
声音传播的速度(m/s) 330 316 5100 5000 1300
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
的速度
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
而增大
C
2.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以下防治噪声的办法中可行的是( )
A.通过科学研究,使噪声不发生
B.将所有噪声源隔在真空中,以免
噪声干扰
C.城市里穿过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
旁建隔音墙,一般道路两旁植树
种花
D.建筑工地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
C
练习
3.有一闹钟正在响铃,将闹钟用泡沫塑料垫起,使其响铃声音减弱,这是( )
A.在发声处减弱噪声
B.阻断噪声的传播途径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为了使闹钟的使用寿命延长
A
练习
4.在雷雨来临之前,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由于 ( )
A.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
B.双耳效应
C.雷声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
D.电光的速度比雷声传播速度大
C
6.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米/秒.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 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
340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在空气中效果好,而且箭筒还可以起到共鸣箱的作用.
7.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纸屑跳得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的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越响纸盆振幅越大. 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
(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产生的;
(2) .
振动
声源振幅越大,响度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