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的步态舞》音乐教案
课型:欣赏课
教学目标:
(1)欣赏管弦乐曲《木偶的步态舞》,感受体验乐曲中木偶音乐形象。
(2)启发学生运用肢体模仿木偶创编表现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并使学生对爵士乐产生兴趣。
(3)感受切分节奏在作品的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聆听感受体验音乐的形象特点。
2、难点:切分节奏,变化音演唱以及音乐形象的分析。
教具:课件、木偶、钢琴。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课前准备:播放视频《孤独的牧羊人》 先让学生了解今天课程会涉及到的内容,并通过动画的播放激发学生兴趣。
二、新课导入: 同学们,刚才的视频中小朋友们唱着歌,手里在玩什么东西呢?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个木偶明星,有请它自己来自我介绍下(出示课件)它的名字叫闹闹,大家想不想和闹闹做朋友呢?闹闹告诉我,谁要是想和它做朋友啊,就得和他做同样的动作。(请学生来模仿)谈谈你觉得木偶的动作做起来怎么样?要注意什么? 通过对木偶动作的模仿,使得学生了解木偶的动作特点,为接下来音乐要素的展示做好铺垫
二、新课教学初听: 今天闹闹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音乐,这段音乐可是闹闹拿手节目的表演音乐。但是今天它看到这么多观众在有点害羞,不好意思表演,那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能不能在音乐中想象到闹闹的表演呢?在音乐的进行中,他的动作有没有随着音乐发生变化?根据音乐速度的变化,为歌曲大致的分下段落,把整体快的归为一段,慢的归为一段。(学生回答,教师点评,音乐的强弱,速度的变化等)介绍音乐作品: 刚才我们欣赏的是《木偶的步态舞》。(课件展示)《木偶的步态舞》是钢琴套曲《儿童乐园》中的第六首,是德彪西为自己的女儿而创作的,以表示父亲对女儿的恳切爱意。我们在第五册有学到一首《雪花飞舞》就是此套曲的第四首。德彪西是音乐印象派的鼻祖。印象主义音乐通俗的讲,都有个主题,音乐非常抽象的来描写这一主题,给人留下朦胧,梦幻的想象。刚欣赏的《木偶步态舞》就有这样的特点。带我们进入了一个梦幻的木偶世界。这些木偶走着非常酷的舞步。接下来我们就跟着音乐来亲身体验吧。4、分段欣赏: (1)①谈淡第一部分速度和力度②欣赏第一部分音乐,想象木偶闹闹适合做什么样的动作。(先用语言表达,再做动作) ③这一部分有没有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句,你能哼唱一下吗? ④分析主题动机:2/4 5 4 5 2 5 | 4 2 1 6 | 0421 6 |先节奏学唱,关键切分节奏。2/4 x x x xx | x x x x | xxxx x |再谈谈切分节奏的感受,模仿切分的步伐。分析音乐形象(这种不稳定的停顿感很适合木偶的肢体运动)。最后跟录音哼唱(用“la”),创编动作。谈谈降6的演唱感觉(很符合木偶的神态)⑤一起合着音乐来做一下动作,主题动机一出现就统一动作 (2)欣赏第二部分音乐①说说第二部分速度和力度。②这段的音乐感觉是怎么样的,用词来形容(哀伤,祈求)③想象木偶闹闹适合做什么样的动作。(先用语言表达,再做动作)④一起合着音乐来做一下动作(3)欣赏第三部分,说说第三部分速度和力度,这段音乐有没有和前两段相似处! 那动作的表现有没什么要改变的?6、完整聆听音乐,用肢体模仿木偶表现音乐。注意“步态”要做得与音乐相吻合。 初次聆听音乐,大胆让学生谈,在谈的过程中提高赏析能力对印象派音乐基本特点加以了解,既扩充了知识面,又为进一步的音乐欣赏提供理论的支持主题动机的谱例分析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动作引导让学生了解音乐形象,以学生体验为主,老师适当点评。两段音乐有不同的音乐动作形象,不以关注动作是否好看,重点在于“步态”是否吻合音乐,以及是否能把音乐写在脸上。
三、课堂拓展: 音乐取名叫木偶步态舞,什么叫步态舞呢?(课件展示)原来,"步态舞"起源于的一种快速走步竞赛,优胜者得到的奖品是糕饼,所以也称之为"糕饼竞赛"。演化成舞蹈后,也称之为"糕饼舞"。这就是"步态舞"的英文名称的由来。"步态舞"也是美国爵士舞曲的一种。这种舞蹈的旋律很有特点,充满了的切分节奏。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爵士的舞步。播放爵士舞教学视频。跟着视频一起表演。 简单的爵士舞步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爵士乐的音乐魅力。
四、小结: 温习下今天所学内容。今天这节课小朋友们觉得快乐吗?是呀,音乐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让我们再一次跟着美妙的音乐中的步态走出教室吧。(播放《木偶步态舞》结束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