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花鼓》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凤阳花鼓》安徽民歌,4/4拍,前10小节旋律优美抒情,后面部分则配以幽默风趣的衬词,具有浓郁的安徽花鼓的地方风格。凤阳花鼓,又称双条鼓,是安徽地区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汉族民间表演艺术。它流行于明清时期,一人击鼓,一人击锣,口唱小调,鼓锣间敲,是根植于凤阳汉族民间的戏曲艺术瑰宝。
二、教学策略
通过 “动、听、唱、奏、创” 等多种音乐实践形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
1.创设生动有趣的音乐情境,引导学生参与互动,激发学生学习乐曲的兴趣;
2.丰富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想象力;
3.设计分组演唱形式,使学生体会二声部合唱带来的和谐与美感;
4.合理运用教学评价, 注重课堂反馈的实效性。
三、教学目标
1. 了解安徽民歌的风格特点,对比并体验锣鼓在地方民歌中的作用。
2. 学唱《凤阳花鼓》第一声部,尝试边唱二声部边为歌曲伴奏。
四、教学重、难点
1.掌握切分节奏的演唱
2.掌握衬词“得儿”舌颤音的正确演唱。
3.二声部的演唱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律动导入,学生跟随老师做律动,引出课题《凤阳花鼓》,说一说听完音乐后你的心情如何?
2.介绍歌曲背景:
这首歌曲的名字叫《凤阳花鼓》,这是一首民乐合奏曲,凤阳是安徽省的一个县城,它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而花鼓则是一种民间乐器。最开始的时候是农民们在田里插秧时一边劳动一边唱歌发展而来的。
3.认识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接下来一起欣赏一下由凤阳花鼓演绎的舞蹈是怎么样的,并模仿一下鼓的声音。
4.(1)低声区发声练习(模仿鼓的声音)
X- X- ︱ X X X- ‖
咚 咚 咚 咚 咚
加入一声部的旋律。
(2)高声区发声练习(模仿锣的声音)
X X X X- ︱X X X X- ‖
锵 锵 锵 锵 锵 锵 锵 锵
5.二声部练习
1 – 1 - ︱ 5 6 1 - ‖
咚 咚 咚 咚 锵
6.聆听歌曲《凤阳花鼓》,歌曲的情绪如何?
老师演唱歌谱,学生跟随做律动。
7.学唱歌谱,师生接龙唱,强调切分音符。
8.学唱歌曲一声部,引出衬词,学习用弹舌来唱出衬词的韵味。
9.全班分为两个声部来演唱歌曲。
10.拓展:用身边的乐器来为歌曲伴奏。
总结:热爱民歌,喜爱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