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复习测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高铁是中国一张靓丽的名片,车厢内禁止吸烟须张贴的标志是( )
A B C D
2.下列经典诗句所表达的意思中不涉及燃烧反应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3.如下图所示,水中的白磷能否燃烧与鼓入的气体和水温有关,表中能使白磷燃烧的选项是( )
选项 气体X 水温/℃
A 氧气 5
B 氮气 40
C 二氧化碳 80
D 空气 80
4.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烟头在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 )
A.提供可燃物 B.提供氧气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燃料充分燃烧,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D.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的利用,可以缓解面临的化石能源危机
6.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B.图书馆内图书起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D.遭遇火灾险情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方式跑离着火区域
7.下列有关灭火的知识,错误的是( )
选项 情景 灭火方法 灭火原理
A 酒精洒在桌上起火 用湿抹布盖灭 隔绝氧气
B 炒菜时油锅着火 用锅盖盖灭 隔绝氧气
C 楼房着火 用水浇灭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 森林着火 开辟隔离带 隔离可燃物
8.有关粉尘爆炸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剧烈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B.燃着的蜡烛可升高面粉着火点
C.鼓空气是为了增大氧气的含量
D.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9.页岩气是指蕴藏于页岩层中的天然气,是一种新开发的能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页岩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B.页岩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C.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H4+3O22CO+4H2O
D.页岩气燃烧放出热量
10.汽车尾气是城市空气主要污染源,每年9月22日是世界“无车日”。汽车使用燃料通常为汽油或柴油(主要含C、H元素,基本不含N元素),燃料与吸入的空气在发动机内反应,产生的尾气中含有CO、NO等有害气体。目前汽车尾气处理系统中可安装催化转化器,尾气中的CO和N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2CO+2NON2+2CO2。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尾气处理时CO发生了还原反应
B.尾气外理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
C.由上述资料推知氮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反应
D.减少尾气污染还可通过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燃料充分燃烧
11.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变化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越高,爆炸的可能性就越大
B.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浮尘
C.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现出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减小灶具的进风口
D.甲烷和乙醇燃烧产物均为水和二氧化碳,说明二者均为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12. 2020年10月,我国建成全球首套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装置,其原理是:①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②电解水获得H2,③H2与CO2反应合成绿色液态燃料CH3OH。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H2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C.电解水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该装置能捕获并资源化利用CO2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5分)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化石能源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能源,但其储量有限,不可再生。《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
由上图可见,太阳能、风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多。太阳能的利用是热门研究方向之一。例如,通过光催化可将H2O、CO2转化为H2、CO、CH4、CH3OH(甲醇)等太阳能燃料。
随着科技的进步,能源将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例如,利用照明灯、人体散发的热量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废热发电。我国研发的“柔性、可裁剪碲化铋(Bi2Te3)/纤维素复合热点薄膜电池”,能充分贴合人体体表,实现利用体表散热为蓝牙耳机、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电子设备供电。
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化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比较2015、2030和2050年能源结构中的化石能源,所占比例降低的是_________。
(2)H2O、CO2转化得到的太阳能燃料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该过程属于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复合热点薄膜电池中Bi2Te3由_________种元素组成。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 B.科技进步会促进能源的利用
C.石油和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D.生活中的废热可转化为电能
14.(5分)为了提高煤的燃烧效率从而减少煤燃烧带来的大气污染,一些城市使用焦炉煤气(焦炉煤气是脱硫煤隔绝空气加强热的部分产物)作为洁净的生活燃料,其成分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气体。现通过下图实验流程对焦炉煤气的成分进行部分探究。
(1)从煤到焦炉煤气的过程属于____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从探究过程可得出焦炉煤气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气体,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焦炉煤气成分的可能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两组)
15.应用化学知识“身边的化学”——体验“家庭燃料的变迁”
【文献资料】①天然气和煤都是_____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填化学式)。
②我国近50年来家庭燃料变迁:煤或木柴→液化石油气或管道煤气→天然气
③CO2能产生___________效应,SO2易导致酸雨。
④充分燃烧天然气和煤各1kg产生CO2和SO2的质量如图所示。
【证据推理】各级政府推广“利用天然气代替煤作家庭燃料”,分析文献资料可知实施该项举措的科学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联系实际】为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使用天然气的家庭“将报警器安裝位置确定在燃气灶附近墙壁的上方”,这是基于天然气具有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反思拓展】保护生态环境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科学家正在利用和开发H2等新能源,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请再列举一例可利用的新能源:______________。
16.(7分)燃烧是我们熟悉的现象。某实验小组用如图实验方法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1)如图一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__________,水中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__________。
(2)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可以看到装白磷的试管顶部的气球的体积变化情况为__________。
(3)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实验中80℃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
【注意:若答对下列问题奖励3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40分。】
(4)“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用脱脂棉包裹好过氧化钠(Na2O2),往棉球上滴水即可看到“滴水生火”的奇观,因为过氧化钠遇到水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钠,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该反应是__________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但小明在一次表演中因为滴水过多却没有成功,他没有成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
17.(5分)酒精是实验室常见的药品,化学式为C2H5OH。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酒精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百分号前保留两位小数)
(2)酒精完全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那么23g酒精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参 考 答 案
1.B 2.B 3.D 4.D 5.B 6.A 7.C 8.D 9.C 10.A 11.B 12.A
13.(1)石油、煤炭 (2)CO 化学 (3)两(或2) (4)ABD
14.(1)化学 (2)CO2 CO2+Ca(OH)2=CaCO3↓+H2O (3)CO2、CH4 CO2、CO、H2(合理即可)
15.【文献资料】①不可再生 ②CH4 ③温室 【证据推理】可以减少SO2的排放 【联系实际】密度比空气小 【反思拓展】风能(太阳能等)
16.(1)4P+5O22P2O5 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没有与氧气接触 (2)产生的P2O5不污染环境 先变鼓后变瘪 (3)氧气(或空气) 隔绝空气,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4)2Na2O2+2H2O=4NaOH+O2↑ 放热 过多的水吸热较多,导致温度没有达到脱脂棉的着火点
17.(1)13.04%
(2)解:设23g酒精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是x。
C2H5OH+3O22CO2+3H2O
46 96
23g x
46:96=23g:x
x=48g
答:23g酒精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是48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