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七单元 复习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关于金刚石、石墨、C60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属于碳单质 B.都由碳原子构成
C.都具有导电性 D.完全燃烧产物不同
2.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带火种”的是( )
A B C D
3.在“一带一路”伟大战略实施中,代表中国智造的高铁走在了前列。高铁动车与电路连接的石墨电刷没有用到石墨的性质是( )
A.稳定性 B.滑腻感 C.还原性 D.导电性
4.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
B.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C.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
5.如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 )
①不能燃烧 ②不能支持燃烧 ③还原性 ④密度比空气大 ⑤密度比空气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⑤
6.目前大多数烧烤店都使用空心炭作燃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空心炭具有可燃性
B.将炭作出空心有利于充分燃烧
C.向空心炭扇风能使其着火点降低
D.空心炭燃烧时会产生一氧化碳,因此要注意通风
7.下列在“关注地球一小时,参与环保低碳行动”中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 )
A.骑“共享单车”出行 B.就地焚烧垃圾
C.道路洒水、空中喷雾 D.使用环保购物袋
8.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资源,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已迫在眉睫,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
A.潮汐能 B.煤 C.石油 D.天然气
9.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 )
A.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光合作用
B.通常情况下,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D.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10.每年5月12日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以下有关火灾现场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
C.人员被火势围困在高层建筑时使用楼内电梯撤退
D.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发出求救信号
11.如图是小科完成CO2的制取、收集和验满的主要操作过程,其中需要纠正的是( )
12.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石油是纯净物
B.煤、石油、天然气和酒精都是化石燃料
C.煤和石油的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
D.只有通过燃料的燃烧才能获得热能
13.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
A.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 B.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通过石蕊溶液 D.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14.将适量乙醇(C2H5OH)完全溶解于汽油中可作为汽车燃料,简称乙醇汽油。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使用乙醇汽油可节省石油资源
B.静置后乙醇汽油会出现分层现象
C.一个乙醇分子由9个原子构成
D.乙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
15.如图是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给酒精灯加网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B.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碳在反应中发生了氧化反应,表现出还原性
D.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将导气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
二、非填空题(本题包括8小题,共70分)
16.(6分)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请依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甲是碳原子结构示意图,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为________,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__周期。
(2)碳元素组成的不同碳单质有广泛的用途。图乙中用到的碳单质是________,图丙中用到的碳单质是________,图丁中用到的碳单质是________;不同碳单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
17.(6分)下列是生活中的一些灭火实例,试分析其灭火的原因。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_________;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_________;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方的数林砍掉形成隔离带_________。
18.(6分)能源和环境一直受到人们关注。
(1)太阳能和天然气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________,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________,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CH4中H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CH4燃烧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_能。
(2)造成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填序号)
a.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b.实验室逸出CO2 c.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3)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在催化剂作用下能转化为CO2和N2,该反应中CO和NO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
19.(10分)氢能源是理想能源,氢能源开发一直是前沿科学研究的课题之一,科学家研发出一种以铝镓合金(镓:Ga)和水为原料制取氢气的新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氢气是一种能源,它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氢气被称为“绿色能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反应①中镓的作用是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与电解水制取氢气相比,用铝镓合金和水为原料制取氢气的优点是(答出一点即可)________。
20.(8分)甲、乙、丙、丁、戊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分别由C、H、O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这些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某一物质转化为另一物质,“—”表示连接两物质之间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丁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则反应丙→乙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反应丙→戊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若丁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甲是________(填化学式);若戊由两种元素组成,则戊可能是________ (填化学式)。
21. (12分)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
(2)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_________(填字母)进行组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在制取过程中,小雨同学选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并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瓶口验证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发现小木条始终不熄灭,说明该瓶气体没有集满。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写一个) __________。
(4)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若用如图H所示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请在图中将导管补画完整。
22.(12分)控制变量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____。
(2)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_________。
(3)如果要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
(4)通过以上实验事实证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_____________。
(5)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中使用了铜片,是利用了铜的_____________。
23.工厂的烟气脱硫工艺,不仅能消除二氧化硫,还能将其转化为硫酸钙(CaSO4)等产品,实现“变废为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O2+2SO2=== (高温)2CaSO4+ 2CO2,现用1.25t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求:
(1)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
(2)可吸收二氧化硫的质量。
答案
1.A 2.A 3.C 4.D 5.C 6.C 7.B 8.A 9.A 10.C 11.D 12.C 13.B. 14.B
15.D
16.(1)6 二 (2)金刚石 石墨 活性炭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17.(1)隔绝氧气 (2)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3)撤离可燃物
18.(1)太阳能 天然气 25% 热 (2)c (3)1﹕1
19.(1)2H2+O2=== (点燃)2H2O 燃烧生成物只有水,不污染环境 (2)催化作用 2Al+3H3OAl2O3+3H2↑ 常温下反应,节约能源
20.(1)化合反应 H2O+CO2=H2CO3 (2)H2O2 CO(或CH4)
21.(1)试管 长颈漏斗 (2)ACE或ABCD CaCO3+2HCl=CaCl2+H2O+CO2↑ (3)装置漏气或长颈漏斗末端未伸入液面以下(答案合理即可) (4)
22.(1)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2)没有与氧气接触 (3)用导管对准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或空气) (4)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5)4P+5O2=== (点燃)2P2O5 导热性
23.(1)1.25t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1.25t×80%=1t。
(2)设理论上碳酸钙能完全吸收二氧化硫的质量为x。
2CaCO3+O2+2SO2=== (高温)2CaSO4+2CO2
200 128
1t x
x=0.64t
答:(1)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1t。(2)可吸收二氧化硫的质量为0.64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