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学案)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5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学案)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0-26 15:4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第5节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会用动量、能量的观点综合分析、解决一维碰撞问题。
2.了解对心碰撞和非对心碰撞。
3.加深对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能运用这两个定律解决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掌握什么是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重点)
2.掌握碰撞中动量和能量的关系。(难点)
自主探究
一、碰撞的分类
1.从能量角度分类
(1)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2)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
(3)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后合为一体或碰后具有共同速度,这种碰撞动能损失最大。
2.从碰撞前后物体运动的方向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分类
(1)正碰:(对心碰撞)两个球发生碰撞,如果碰撞之前球的速度方向与两球心的连线在同一条直线上,碰撞之后两个球的速度方向仍会沿着这条直线的方向而运动。
(2)斜碰:(非对心碰撞)两个球发生碰撞,如果碰撞之前球的运动速度方向与两球心的连线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碰撞之后两球的速度方向都会偏离原来两球心的连线而运动。
二、弹性碰撞特例
1.两质量分别为m1、m2的小球发生弹性正碰,v1≠0,v2=0,则碰后两球速度分别为v1′=v1,v2′=v1。
2.若m1=m2的两球发生弹性正碰,v1≠0,v2=0,则v1′=0,v2′=v1,即两者碰后交换速度。
3.若m1 m2,v1≠0,v2=0,则二者弹性正碰后,v1′=-v1,v2′=0。表明m1被反向以原速率弹回,而m2仍静止。
4.若m1 m2,v1≠0,v2=0,则二者弹性正碰后,v1′=v1,v2′=2v1。表明m1的速度不变,m2以2v1的速度被撞出去。
课堂小测
(1)两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碰撞后粘在一起,因而不满足动量守恒定律。(×)
(2)速度不同的两小球碰撞后粘在一起,碰撞过程中没有能量损失。(×)
(3)在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的条件下,正碰满足动量守恒定律,斜碰不满足动量守恒定律。(×)
要点探究
要点1 碰撞的广义理解
物理学里所研究的碰撞,包括的范围很广,只要通过短时间作用,物体的动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都可视为碰撞。例如:两个小球的撞击,子弹射入木块,系在绳子两端的物体将松弛的绳子突然拉直,铁锤打击钉子,列车车厢的挂接,中子轰击原子核等均可视为碰撞问题。需注意的是必须将发生碰撞的双方(如两小球、子弹和木块、铁锤和钉子、中子和原子核等)包括在同一个系统中,才能对该系统应用动量守恒定律。
要点2碰撞的分类
按动能是否损失分类 弹性碰撞 动量守恒,动能无损失
非弹性碰撞 动量守恒,动能有损失
完全非弹性碰撞 动量守恒,动能损失最大
按碰撞前动量是否与两物体连线共线分类 对心碰撞(正碰) 速度与两球连线共线
非对心碰撞(斜碰) 速度与两球连线不共线
要点3.碰撞过程的五个特点
(1)时间特点:在碰撞、爆炸现象中,相互作用的时间很短。
(2)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在相互作用过程中,相互作用力先是急剧增大,然后急剧减小,平均作用力很大。
(3)动量守恒条件的特点:系统的内力远远大于外力,所以系统即使所受合外力不为零,外力也可以忽略,系统的总动量守恒。
(4)位移特点:碰撞、爆炸过程是在一瞬间发生的,时间极短,在物体发生碰撞、爆炸的瞬间,可忽略物体的位移,认为物体在碰撞、爆炸前后仍在同一位置。
(5)能量特点:碰撞前总动能Ek与碰撞后总动能Ek′满足:Ek≥Ek′。
方法探究
1、常见临界问题
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在很多情况下皆可当作碰撞处理,那么对相互作用中两物体相距恰好“最近”、相距恰好“最远”或刚好上升到“最高点”等一类临界问题,求解的关键都是“速度相等”
2、子弹打木块常见的两种类型
(1)木块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子弹以初速度V0射击木块
(2)木块固定在水平面上,子弹以初速度V0射击木块。
3、子弹击中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时的解题方法
(1)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2)系统的总能量守恒。·
(3)对木块和子弹分别应用动能定理。
4、判断碰撞类问题的三个依据
(1)系统动量守恒,即p1+p2=p1′+p2′。
(2)系统动能不增加,即Ek1+Ek2≥Ek1′+Ek2′或+≥+。
(3)速度要合理
随堂训练
1.两个相向运动的物体碰撞后都静止,这说明两物体原来的( )
A.速度大小相等 B.质量大小相等
C.动量大小相等 D.动量相同
2.行驶中的汽车如果发生剧烈碰撞,车内的安全气囊会被弹出并瞬间充满气体。若碰撞后汽车的速度在很短时间内减小为零,关于安全气囊在此过程中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加了司机单位面积的受力大小
B.减少了碰撞前后司机动量的变化量
C.将司机的动能全部转换成汽车的动能
D.延长了司机的受力时间并增大了司机的受力面积
3.如图所示,质量为的滑块放在水平面上O点,现给滑块一水平向右的初速度,经过一段时间滑块与竖直的墙壁发生碰撞,已知碰前的速度大小为、碰后的速度大小为,O点与竖直墙壁的距离为,滑块与竖直墙壁碰撞所用时间为,重力加速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块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6
B.滑块与竖直墙壁碰撞过程中动量的变化量大小为
C.碰撞过程中竖直墙壁对滑块的作用力大小为130 N
D.滑块从O点开始运动到最终停止所用的总时间为2.5 s
4.穿着溜冰鞋的人静止站在光滑的冰面上,沿水平方向举枪射击,每次射击时子弹对地速度相等,设第一次射出子弹后,人相对于地后退的速度为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论射出多少子弹,人后退的速度都为v B.射出n颗子弹后,人后退的速度为
C.射出n颗子弹后,人后退的速度小于 D.射出n颗子弹后,人后退的速度大于
5.如图所示,质量为的小球乙用长为的轻绳悬于O点,另一等大的质量为的小球甲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小球甲、乙均可视为质点。现给小球甲一水平向右的速度,经过一段时间两小球发生正碰,且碰后小球甲的速度变为,以后小球乙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重力加速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碰后瞬间小球乙的速度大小为6 m/s
B.小球甲和小球乙碰撞的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为0.6 J
C.小球乙在最高点时轻绳的拉力大小为零
D.两小球碰后的瞬间轻绳的拉力大小为6 N
6.质量为M的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颗质量为m的子弹以水平速度击中木块,木块滑行距离s后,子弹与木块以共同速度运动,子弹射入木块的深度为d。为表示该过程,两同学分别画出了如图所示的示意图。对于甲、乙两图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论速度、质量大小关系如何,均是甲图正确
B.不论速度、质量大小关系如何,均是乙图正确
C.当子弹速度较大时甲图正确,当子弹速度较小时乙图正确
D.当时甲图正确,当时乙图正确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在碰撞过程中动量是守恒的,两个相向运动的物体碰撞后都静止,说明碰撞前的动量为零,C对
2.答案:D
解析:AD.安全气囊可以延长司机的受力时间,根据动量定理,,可知减小了司机受到的作用力,并增大了受力面积,从而减小压强,即减小了单位面积的受力大小,故A错误,D正确;
B.司机前后的动量变化量是一定的,安全气囊无法改变动量变化量,故B错误;
C.安全气囊并不是将司机的动能全部转换成汽车的动能,故C错误。
3.答案:C
解析:滑块从O点开始运动到与墙壁碰撞的过程中,对滑块由动能定理得,代入数据可解得,A错误;取碰后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碰撞的过程中动量的变化量为,代入数据得,故B错误;由动量定理得,代入数据解得,故C正确;碰前由动量定理得,代入数据解得,碰后由动量定理得,代入数据解得,则全程所用的时间为,D错误。
4.答案:D
解析:设人、枪(包括子弹)的总质量为M,每颗子弹质量为m,子弹射出速度为,射出第1颗子弹,有,设人射出n颗子弹后的速度为,则,可得,因,所以,故选项D正确。
5.答案:A
解析:碰撞过程中,小球甲、乙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选取小球甲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代入数据可得,A正确;两球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为,代入数据解得,B错误;碰后小球乙由最低点摆至最高点的过程中,小球乙的机械能守恒,设到最高点时的速度为,则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在最高点进行受力分析得,代入数据解得,C错误;两小球碰后的瞬间,代入数据解得,D错误。
6.答案:B
解析:子弹打木块的过程,子弹减速,木块加速,最后二者匀速直线运动;对子弹的运动过程,根据匀变速规律得,对木块的运动过程,同样根据运动学规律得,可得,由可知,所以,与质量无关,故选B。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