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3.3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同步练习(A卷)
一、单选题
(2022·光明模拟)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气候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图示意宁夏回族自治区热量带和干湿地区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宁夏回族自治区气候南北差异显著,主要的差异要素是( )
A.气温 B.风力 C.降水 D.蒸发
2.在特有的大气环流条件下,宁夏半湿润区气候的主要特点是( )
A.冬季短促,夏季炎热 B.气温的年、日较差小
C.降水量的年际变率大 D.一年四季少雨多风沙
【答案】1.C
2.C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是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集中,四季分明,年雨量较少,大陆性强,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和南美南部。广义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草原气候及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狭义将湿润的后者除外。
1.由图可知,宁夏回族自治区由南向北均为中温带,气温差异小,A选错误。风力不是形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B选项错误。宁夏回族自治区由半湿润区过渡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因此宁夏气候南北差异显著应主要表现为降水的差异,C选项正确。气温差异不大,一般蒸发量差异也较小,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
2.宁夏半湿润区气候位于35°N-37°N之间,位于中纬度,且远离海洋,亚洲冷高压控制时间长,冬季长,夏季短,A选项错误。受陆地影响大,气温的年、日较差大,B选项错误。由于距海比较遥远,夏季风到此已成强弩之末,且势力不稳定,导致降水量的年际变率大,尤其以半湿润区最为典型,C选项正确。处于半湿润区,夏季有一定降水,不会一年四季少雨,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
(2022·四川模拟)下图示意2017年11月~2018年3月天山北坡某沟谷两侧不同下垫面积雪深度的变化,观测期内监测地日平均气温均低于℃。沟谷两侧坡度及冬季降水量差异较小,但积雪深度差异显著,林地与草地坡向相同,与灌木地坡向相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与草地、灌木地相比,林地积雪厚度明显较小,主要是因为林地( )
A.降雪量小 B.融雪量大 C.冠层截留 D.风力强劲
4.坡向是影响该地灌木和草地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灌木地平均积雪深度略小于草地,由此推测灌木地最可能位于沟谷( )
A.东侧 B.西侧 C.南侧 D.北侧
【答案】3.C
4.D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降雪量(降水)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季风)、下垫面(地形、洋流、山脉走向、人类活动等)。影响积雪深度(气温)的因素有太阳辐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地形、坡向、气压带、洋流、风向等。
3.据图可知,林地的积雪深度明显较草地和灌木地更小。结合材料可知该地区林地、草地和灌木地冬季降雪量差异较小,A错误;该地区观测期内监测地最高气温均低于0℃,故融雪量差异不大,B错误;林地植被覆盖率较灌木和草地更高,对风力的削弱作用更强,风力更弱,D项错误;与草地和灌木地相比,林地植被高大茂密,植被冠层对降雪的截留的作用更强,到达地表的积雪更少,在降雪量差异不大的情况下,导致林地的积雪深度明显小于灌木地和草地。所以C选项正确。
4.坡向是影响该地灌木和草地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坡向中的迎风坡和背风坡会影响降雪量,阴坡与阳坡会影响融雪量。结合材料可知灌木地与草地降雪量差异较小,故融雪量是影响两地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灌木地平均积雪深度略小于草地,因此灌木地最可能位于阳坡(即沟谷北侧),太阳高度比阴坡大。故ABC错误,在当地日平均气温低于0℃的情况下,阳坡气温(沟谷北侧)高于0℃的时间长于阴坡气温(沟谷南侧),积雪融化量较草地略大,从而导致灌木地平均积雪深度略小于草地。所以D选项正确。
(2022高二下·临泉开学考)下图为四地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关于四地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地冬冷夏热,雨热同期②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③地全年温和湿润,各月降水平均④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6.四地气候类型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相关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答案】5.D
6.A
【知识点】气候类型的判读
【解析】【点评】判断气候类型的依据和步骤:1、以“温”定“球”,根据气温曲线判断该地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气温最高值在7月份、最低值在1月份位于北半球,气温最高值在1月份、最低值在7月份位于南半球。2、以“温”定“带”,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均温值,确定热量带。3、以“雨”定“型”,根据降水量柱状图中降水量和降水季节分配,确定降水量类型。
5.根据图中气温降水信息,①地为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的地中海气候,①错误;②地为全年高温、旱雨季分明的热带季风气候,②错误;③地为全年温和多雨、降水季节分配均匀的温带海洋性气候,③正确;④地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温带季风气候,④正确。故答案为:D。
6.结合第1小题的判断,①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②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西南风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③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无关;④为温带季风气候,受冬夏季风交替控制,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无关;①②正确,故答案为:A。
(2022高二下·龙岩开学考)在美国芝加哥附近的密歇根湖边,有人曾拍到像鸡蛋一样大小的冰蛋布满湖岸的奇特现象。当温度略低于0℃时,混有小石头或泥浆的表层海水或湖水会逐渐冻结成冰碎片,然后这些冰碎片越“滚”越“大”,越“滚”越“圆”,最终形成一个个大小不等的冰蛋(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拍摄该奇特现象的日期最有可能是( )
A.2月初 B.5月底 C.9月底 D.12月初
8.与冰蛋形成关联程度最小的因素是( )
A.较冷的天气 B.强劲的风力
C.充足的水汽 D.丰富的凝结核
【答案】7.D
8.C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气温的因素: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水文、人类活动。
7.根据材料中的描述,拍摄地点是中纬度地区美国芝加哥附近的密歇根湖边,而冰蛋的形成是当温度略低于0℃时产生。该地5月底和9月底,气温应高于0℃,所以排除B和C选项。而该地位于大湖湖边,受湖泊影响,最冷月会推迟,2月初气温过低,因此排除A选项。12月初为初冬,常会出现气温略低于0℃的条件,故12月初最有可能。D正确。
8.根据材料中关于冰蛋形成的描述,“当温度略低于0℃时“,说明需要较冷的天气;“混有小石头或泥浆的表层海水或湖水会逐渐冻结成冰碎片”,说明需要小石头或泥浆作为凝结核;冰碎片需要“滚”才能变大变圆,而动力最有可能是风。强劲的风力带动冰碎片不停的翻滚,从而形成冰蛋。因此A、B、D三个答案是冰蛋形成的必要条件,而空气中是否有充足的水汽对冰蛋形成关联度最小。故C正确。
9.(2021高二上·奉新月考)日本一月0℃等温线与北纬38度纬线基本吻合,中国一月0℃等温线与北纬33度纬线基本吻合,该事实说明( )
A.日本一月平均气温受冬季风影响大
B.日本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纬度比中国高
C.日本南北温差大
D.日本雨季开始时间比中国早
【答案】B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材料说明同纬度地区,冬季日本温度较高,而我国温度较低,说明我国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大,A项错误。日本气候的海洋性强,则南北温差小,C错误。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北界即1月0℃等温线的北界,故B项正确。日本雨季开始时间比中国晚,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
一般是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各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是造成世界各地气温不同的主要原因。
(2)大气环流是形成各种气候类型和天气变化的主要因素。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十分显著,在不同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气候特征,尤其是降水的变化有显著的差异。加之风带和气压带随季节的移动,从而形成各种不同的气候类型。
(3)海陆分布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的地带性分布。一般说来,在海洋或近海的地区,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较小,降水比较丰富,降水的季节分配也比较均匀,多形成海洋性气候。因此,在相同的纬度,处于同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之下的地区,由于所处的海陆位置不同,形成的气候特征也不同。
(4)洋流对其流经的大陆沿岸的气候也有一定的影响。
暖流对流经的沿海地区,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所流经的沿海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
(5)地形的起伏能破坏气候分布的地带性。地形是一个非地带性因素,不同的地形对气候有不同的影响。在同一纬度地带,地势越高,气温越低,降水在一定高度的范围内,是随高度的升高而增加。
(2021高三上·广东月考)拉帕尔马岛是加那利群岛中的一个岛,农业分布于沿海平原。2021年9月19日,该岛的一座火山开始持续喷发,炙热的岩浆从山上蜿蜒流入海洋,冷却后在西海岸生成熔岩沉积物三角洲,其面积足以覆盖25个足球场。火山喷发期间,多亏风将有毒气体吹向海洋,减少了对岛上居民的危害。读拉帕尔马岛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拉帕尔马岛( )
A.位于西半球 B.气候温和干燥
C.属于大陆岛 D.季雨林广布
11.将火山喷发的有毒气体飘向海洋的最可能是( )
A.盛行西风 B.东南信风 C.海风吹拂 D.东北信风
12.该火山喷发生成的陆地若干年后,最适宜( )
A.种植葡萄 B.开采花岗石材
C.种植可可 D.开发海滨浴场
【答案】10.B
11.D
12.A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
【解析】【点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气压带风带对区域气候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纬度位置的高低影响气候的热量条件,海陆位置的远近影响气候的降水;处于山区的迎风坡降水多,而处于山区的背风坡降水少;暖流有增温加湿的作用,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受单一气压带风带影响的气候有: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的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的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受极地高气压带影响的终年寒冷干燥的苔原气候;受西风带影响的终年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受气压带、风带交替影响的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的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赤道低气压带交替控制的热带草原气候。
10.拉帕尔马岛位于17.5°W~18°W之间,位于20°W以东的地点,位于东半球,A错误;纬度低,但沿岸受加那利寒流影响,且被海洋包围,因此气候终年温和,位于低纬信风带和副高交替控制地带,信风从大陆吹来,岛上降水少,因此岛上的气候特点是温和干燥,B正确;由材料“该岛的一座火山开始持续喷发”,并结合岛上的位置和岛屿的轮廓可判断,该岛是火山岛,C错误;该岛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因此不可能季雨林广布,D错误。故答案为:B。
11.由图中火山喷发点的位置,和材料“火山喷发期间,多亏风将有毒气体吹向海洋,减少了对岛上居民的危害”,可知,火山喷发位于岛屿西岸,风把有毒气体吹向海洋,再结合纬度位置,位于北半球,因此风向为东北信风,不可能是盛行西风和东南信风,吹的是陆风,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
12.根据材料“炙热的岩浆从山上蜿蜒流入海洋,冷却后在西海岸生成熔岩沉积物三角洲,其面积足以覆盖25个足球场”,可知,火山喷发生成的陆地若干年后,由于面积较大,地形平坦,火山灰土壤,土壤肥沃,适宜种植业发展,但由于该岛受寒流和周围海洋影响,气候较温和,热量条件不是很高,因此可以种植适应范围广泛的葡萄,但不能种植需要热量较高的可可,A正确,C错误;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岩,B错误;形成的是面积比较大的陆地,开发海滨浴场只在滨海地带即可,占用不了向内陆的大面积土地,D错误。故答案为:A。
(2021高二上·杭州期中)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在西亚和北非等热带地区(图 1),虽气候炎热干旱,但依旧身着宽松的白衣长袍(图 2)。读图,完成下列小 题。
13.常年影响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区的气压带或风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盛行西风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14.阿拉伯地区气候炎热干旱,但阿拉伯人依旧身着宽松白衣长袍的原因不可能是( )
A.白色对太阳辐射反射强 B.避免太阳辐射直接灼伤
C.减轻风沙对皮肤的伤害 D.长袍利于汗液大量散发
【答案】13.D
14.D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解析】【点评】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多与气压带、风带的性质有关,分析如下:
(1)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为气流上升区,降水多。
(2)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气流下沉区,降水少。
(3)极地东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性质干燥;盛行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性质湿润。
(4)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而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东部地区,则降水较多。
13.“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在西亚和北非等热带地区 ,气候炎热干旱 ”,位于北回归线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形成热带沙漠气候,D符合题意; 赤道低气压带 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AB不符合题意;盛行西风带盛行西风控制,温和多雨,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4.阿拉伯人生活在热带沙漠地区,气候炎热干旱 ,身着宽松白衣长袍,白色对太阳辐射反射强,避免太阳辐射直接灼伤,也可以减轻风沙对皮肤的伤害 ,ABC不符合题意,长袍不利于散热,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2021高二上·浙江期中)下图为全球气压带风带理想模式分布图,其中有一风带风向箭头错误。图中风带风向错误的是( )
A.东南信风带 B.东北信风带 C.盛行西风带 D.极地东风带
【答案】C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
【解析】【分析】因同一半球信风和极地东风风向相近,题干已知图中只有一处风带风向箭头错误,由图的信息可知,信风带和极地东风带的风向相近,且是正确的风向,则判定图中赤道上部符合南半球的风向,信风带和极地东风带的风向为东南风,故该半球为南半球的气压带与风带分布图。由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可知南半球的西风带为西北风,但图中的风向为东北风,C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及对气候的影响(以北半球为例)
二、综合题
16.读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气压带C是 ,E是 。
(2)若上图表示北半球的三圈环流,则风带B为 ,D为 。
(3)各气压带中,由动力原因形成的有 、 。(填字母)
(4)若上图表示南半球的三圈环流,则图中D的风向是(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正南风
(5)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有( )
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③太阳辐射使高低纬受热不均 ④地转偏向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2)东北信风带(或低纬信风带);盛行西风带(或中纬西风带)
(3)C;E
(4)C
(5)B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
【解析】【分析】第(1)题,图中C位于纬度30°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E位于纬度60°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第(2)题,若示意图表示北半球三圈环流,则A是赤道低气压带,C是副热带高气压带,E是副极地低气压带,G是极地高气压带,B是东北信风带(低纬信风带),D是盛行西风带(中纬西风带)。第(3)题,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是由气流的运动形成的,属动力原因。第(4)题,根据图示可知D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气流运动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因此图中D的风向是西北风。C正确。第(5)题,假设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故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是③④,B正确。
【点评】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及对气候的影响(以北半球为例):
17.读三圈环流示意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 (填“冬”或“夏”)季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理由是 。
(2)A处是 (气压带名称),是 (填“动力”或“热力”)原因形成的;B处位于 (风带名称),其气流来自 (气压带名称);D处位于 (风带名称),其气流来自 (气压带名称),是 (填“动力”或“热力”)原因形成的。
(3)一般来说,A气压带控制处比B风带控制处昼夜温差 (填“大”或“小”),原因是 。
【答案】(1)冬;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赤道低气压带移动到了南半球)
(2)副极地低气压带;动力;东北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东风带;极地高气压带;热力
(3)小;A地气流向高纬流动,温度下降,容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昼夜温差较小(或B地气流向低纬运动,温度升高,难以成云致雨,多晴天,昼夜温差较大)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
【解析】【分析】第(1)题,本题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根据图示可知,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所以是北半球的冬季。第(2)题,本题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A位于60°N附近,所以应为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与来自极地的冷气流相遇,被迫抬升,属于动力因素形成的;B位于0°~30°N,所以应为东北信风带,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指向赤道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向右偏转形成东北信风;D位于60°S~90°S,所以应为极地东风带,其气流来自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形成原因是极地温度低,空气受冷,收缩下沉形成近地面的高压,属于热力因素形成的。第(3)题,本题考查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A地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空气冷却,水汽凝结,降水丰富,阴雨天气多,昼夜温差小,B地受东北信风带控制,从高纬流向低纬,空气增温,干燥,降水少,晴天多,昼夜温差大。故一般来说,A气压带控制处比B风带控制处昼夜温差小。
【点评】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地球的自转,假设地表性质均一,太阳直射赤道,则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从北半球来看,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极上空(南风)移动,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由南风逐渐右偏成西南风,在30°N附近上空堆积,于是产生下沉气流,致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近地面,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大气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南北流出。向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压,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由北风逐渐右偏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同理南半球也会形成东南信风,东北信风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赤道附近辐合上升,在赤道与副热带地区之间便形成了低纬环流圈。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向北流的一支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渐右偏成西南风即盛行西风。从极地高气压带向南流的气流(北风)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逐渐向右偏形成东北风,即极地东风。较暖的盛行西风与寒冷的极地东风在60°N附近相撞,在近地面形成暖锋(极锋)。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形成了副极地上升气流。上升气流到高空,又分别流向南北,向南的一支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由北风逐渐右偏成东北风,在30°N附近与来自赤道的高空西南风相撞形成冷锋,加强了副热带高气压带高空的下沉气流,进一步升高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气压,于是在副热带地区与副极地地区之间构成中纬度环流圈;向北的一支气流在北极地区下沉,是在副极地地区与极地之间构成了高纬度环流圈。由于副极地上升气流使近地面的气压降低,于是形成了副极地低气压带。同理,南半球同样存在着低纬、中纬、高纬三个环流圈。因此,在近地面,共形成了7个气压带、6个风带。
18.(2019高一下·齐齐哈尔月考)读“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中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气压带的名称是 ;根据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可以判断上图所示是北半球的 (季节)。
(2)据图分析,气候类型⑤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要说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气候类型③的成因是 。
(3)气候类型①所示地区植被类型是 ,由气候①→②→③→④→⑤变化所产生的自然带变化反映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这说明 因素对该差异的影响明显。
【答案】(1)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
(2)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副热带高压或信风控制)
(3)热带雨林;由赤道向两极(纬度);纬度(太阳辐射)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1)甲位于30°N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0°~10°N之间为赤道低气压带, 且赤道低气压带向北移动,故为北半球的夏季。
(2)气候⑤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于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40°~60°常年处于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暖湿气流的影响。
气候③处于20°N~30°N的大陆西岸和大陆中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的信风带的交替控制。
(3)①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其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带;气候①~⑤的变化,反映的是由低纬到高纬的变化,属于以热量为基础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故答案为:(1)副热带高气压带 夏季(2)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副热带高压或信风控制) (3)热带雨林 由赤道向两极(纬度) 纬度(太阳辐射)
【点评】这部分知识考查的是学生对气候类型的识记与理解,牢牢把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大气环流、地形、洋流、海陆分布。
(1)甲位于30°N附近,形成由动力因素影响下的副热带高气压带,那么在赤道附近,因全球热量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地区是全球受热最多的地区,全年盛行上升气流,由热力作用形成赤道低气压带,有图显示,赤道低气压带向北移动,意味着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位于北半球,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
(2)熟记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征。
(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①以热量为基础的又迟到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②以水分为基础的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③以水热组合为基础的山地垂直分异规律
19.(2018高二下·宁波期末)读“世界局部区域海平面气压图”、“北半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反映此时北半球为 (冬/夏)季,亚欧大陆上形成了 (高/低)气压中心,它切断了 气压带。
(2)左图所示时期,丙盛行 风,其成因是 。
(3)左图中甲地终年受右图中 风带(填字母)控制,乙地气候特点是 ,成因是 。
(4)右图中形成B气压带的因素是 (热力/动力)因素,与 气压带(填字母)的成因相同。
【答案】(1)夏;低;副热带高
(2)东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G;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
(4)动力因素;C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季风环流
【解析】【分析】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左图中海洋是高压控制,亚欧大陆受低压中心控制,反映此时北半球为夏季,亚欧大陆上形成了低气压中心,它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2)图示丙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左图所示时期,北半球是夏季,丙盛行东南风,其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左图中甲地位于西欧,终年受右图中G风带,即盛行西风带控制,乙地位于地中海地区,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成因是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
(4)右图中形成B气压带的因素是动力因素,是空气运动到该纬度上空,气流下沉形成。与C气压带的成因相同,都是动力型气压带。
故答案为:(1)高;低;副热带高;(2)东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3)G;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4)动力因素;C
【点评】(1)考查的是北半球夏季大陆和海洋上气压中心的形成。
(2)亚洲东部的季风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
(3)考查欧洲西部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气候的的成因、特点。
(4)两个动力型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都较简单。
20.(2018高一下·四川开学考)读某四地气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地的气候类型是 ,其气候特点是 ,形成原因是 。
(2)四地中位于纬度40°~60°之间大陆西岸的气候是 (填序号),其特点是 ,形成原因是 。
(3)③地气候特点是 ,在全世界分布最广的地形区是 。
(4)④地在 半球(北或南),此类气候对农业生产最大的优点是 。
【答案】(1)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夏季副高控制,冬季西风控制
(2)②;终年温和多雨;终年西风控制
(3)终年高温多雨;亚马孙平原
(4)北;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
【解析】【分析】⑴根据气温曲线或降水柱状图,①地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其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形成原因是夏季副高控制,冬季西风控制。
⑵四地中位于纬度40°~60°之间大陆西岸的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序号是②,其特点是终年温和多雨,形成原因是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⑶③地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多雨,在全世界分布最广的地形区是亚马孙平原。
⑷④地7月气温最高,在北半球,此类气候对农业生产最大的优点是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点评】气候类型判断方法:
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步骤:
1.判断南北半球
看最高气温所在月份
2.以温定带(主要看最低气温)
全年最低气温高于15度,为热带;
全年最低气温在0-15度之间,为亚热带;
全年最低气温低于0度,为温带;
全年最高气温在0度左右,为寒带.
3.以水定型(看降水的全年分布情况)
按降水类型划分,有四类
夏雨型:所有的季风气候(热带、亚热带、温带)和热带草原
冬雨型:地中海气候
年雨型:热带雨林、温带海洋
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3.3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同步练习(A卷)
一、单选题
(2022·光明模拟)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气候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图示意宁夏回族自治区热量带和干湿地区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宁夏回族自治区气候南北差异显著,主要的差异要素是( )
A.气温 B.风力 C.降水 D.蒸发
2.在特有的大气环流条件下,宁夏半湿润区气候的主要特点是( )
A.冬季短促,夏季炎热 B.气温的年、日较差小
C.降水量的年际变率大 D.一年四季少雨多风沙
(2022·四川模拟)下图示意2017年11月~2018年3月天山北坡某沟谷两侧不同下垫面积雪深度的变化,观测期内监测地日平均气温均低于℃。沟谷两侧坡度及冬季降水量差异较小,但积雪深度差异显著,林地与草地坡向相同,与灌木地坡向相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与草地、灌木地相比,林地积雪厚度明显较小,主要是因为林地( )
A.降雪量小 B.融雪量大 C.冠层截留 D.风力强劲
4.坡向是影响该地灌木和草地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灌木地平均积雪深度略小于草地,由此推测灌木地最可能位于沟谷( )
A.东侧 B.西侧 C.南侧 D.北侧
(2022高二下·临泉开学考)下图为四地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关于四地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地冬冷夏热,雨热同期②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③地全年温和湿润,各月降水平均④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6.四地气候类型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相关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022高二下·龙岩开学考)在美国芝加哥附近的密歇根湖边,有人曾拍到像鸡蛋一样大小的冰蛋布满湖岸的奇特现象。当温度略低于0℃时,混有小石头或泥浆的表层海水或湖水会逐渐冻结成冰碎片,然后这些冰碎片越“滚”越“大”,越“滚”越“圆”,最终形成一个个大小不等的冰蛋(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拍摄该奇特现象的日期最有可能是( )
A.2月初 B.5月底 C.9月底 D.12月初
8.与冰蛋形成关联程度最小的因素是( )
A.较冷的天气 B.强劲的风力
C.充足的水汽 D.丰富的凝结核
9.(2021高二上·奉新月考)日本一月0℃等温线与北纬38度纬线基本吻合,中国一月0℃等温线与北纬33度纬线基本吻合,该事实说明( )
A.日本一月平均气温受冬季风影响大
B.日本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纬度比中国高
C.日本南北温差大
D.日本雨季开始时间比中国早
(2021高三上·广东月考)拉帕尔马岛是加那利群岛中的一个岛,农业分布于沿海平原。2021年9月19日,该岛的一座火山开始持续喷发,炙热的岩浆从山上蜿蜒流入海洋,冷却后在西海岸生成熔岩沉积物三角洲,其面积足以覆盖25个足球场。火山喷发期间,多亏风将有毒气体吹向海洋,减少了对岛上居民的危害。读拉帕尔马岛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拉帕尔马岛( )
A.位于西半球 B.气候温和干燥
C.属于大陆岛 D.季雨林广布
11.将火山喷发的有毒气体飘向海洋的最可能是( )
A.盛行西风 B.东南信风 C.海风吹拂 D.东北信风
12.该火山喷发生成的陆地若干年后,最适宜( )
A.种植葡萄 B.开采花岗石材
C.种植可可 D.开发海滨浴场
(2021高二上·杭州期中)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在西亚和北非等热带地区(图 1),虽气候炎热干旱,但依旧身着宽松的白衣长袍(图 2)。读图,完成下列小 题。
13.常年影响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区的气压带或风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盛行西风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14.阿拉伯地区气候炎热干旱,但阿拉伯人依旧身着宽松白衣长袍的原因不可能是( )
A.白色对太阳辐射反射强 B.避免太阳辐射直接灼伤
C.减轻风沙对皮肤的伤害 D.长袍利于汗液大量散发
15.(2021高二上·浙江期中)下图为全球气压带风带理想模式分布图,其中有一风带风向箭头错误。图中风带风向错误的是( )
A.东南信风带 B.东北信风带 C.盛行西风带 D.极地东风带
二、综合题
16.读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气压带C是 ,E是 。
(2)若上图表示北半球的三圈环流,则风带B为 ,D为 。
(3)各气压带中,由动力原因形成的有 、 。(填字母)
(4)若上图表示南半球的三圈环流,则图中D的风向是(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正南风
(5)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有( )
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③太阳辐射使高低纬受热不均 ④地转偏向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读三圈环流示意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 (填“冬”或“夏”)季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理由是 。
(2)A处是 (气压带名称),是 (填“动力”或“热力”)原因形成的;B处位于 (风带名称),其气流来自 (气压带名称);D处位于 (风带名称),其气流来自 (气压带名称),是 (填“动力”或“热力”)原因形成的。
(3)一般来说,A气压带控制处比B风带控制处昼夜温差 (填“大”或“小”),原因是 。
18.(2019高一下·齐齐哈尔月考)读“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中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气压带的名称是 ;根据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可以判断上图所示是北半球的 (季节)。
(2)据图分析,气候类型⑤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要说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气候类型③的成因是 。
(3)气候类型①所示地区植被类型是 ,由气候①→②→③→④→⑤变化所产生的自然带变化反映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这说明 因素对该差异的影响明显。
19.(2018高二下·宁波期末)读“世界局部区域海平面气压图”、“北半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反映此时北半球为 (冬/夏)季,亚欧大陆上形成了 (高/低)气压中心,它切断了 气压带。
(2)左图所示时期,丙盛行 风,其成因是 。
(3)左图中甲地终年受右图中 风带(填字母)控制,乙地气候特点是 ,成因是 。
(4)右图中形成B气压带的因素是 (热力/动力)因素,与 气压带(填字母)的成因相同。
20.(2018高一下·四川开学考)读某四地气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地的气候类型是 ,其气候特点是 ,形成原因是 。
(2)四地中位于纬度40°~60°之间大陆西岸的气候是 (填序号),其特点是 ,形成原因是 。
(3)③地气候特点是 ,在全世界分布最广的地形区是 。
(4)④地在 半球(北或南),此类气候对农业生产最大的优点是 。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C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是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集中,四季分明,年雨量较少,大陆性强,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和南美南部。广义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草原气候及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狭义将湿润的后者除外。
1.由图可知,宁夏回族自治区由南向北均为中温带,气温差异小,A选错误。风力不是形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B选项错误。宁夏回族自治区由半湿润区过渡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因此宁夏气候南北差异显著应主要表现为降水的差异,C选项正确。气温差异不大,一般蒸发量差异也较小,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
2.宁夏半湿润区气候位于35°N-37°N之间,位于中纬度,且远离海洋,亚洲冷高压控制时间长,冬季长,夏季短,A选项错误。受陆地影响大,气温的年、日较差大,B选项错误。由于距海比较遥远,夏季风到此已成强弩之末,且势力不稳定,导致降水量的年际变率大,尤其以半湿润区最为典型,C选项正确。处于半湿润区,夏季有一定降水,不会一年四季少雨,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3.C
4.D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降雪量(降水)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季风)、下垫面(地形、洋流、山脉走向、人类活动等)。影响积雪深度(气温)的因素有太阳辐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地形、坡向、气压带、洋流、风向等。
3.据图可知,林地的积雪深度明显较草地和灌木地更小。结合材料可知该地区林地、草地和灌木地冬季降雪量差异较小,A错误;该地区观测期内监测地最高气温均低于0℃,故融雪量差异不大,B错误;林地植被覆盖率较灌木和草地更高,对风力的削弱作用更强,风力更弱,D项错误;与草地和灌木地相比,林地植被高大茂密,植被冠层对降雪的截留的作用更强,到达地表的积雪更少,在降雪量差异不大的情况下,导致林地的积雪深度明显小于灌木地和草地。所以C选项正确。
4.坡向是影响该地灌木和草地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坡向中的迎风坡和背风坡会影响降雪量,阴坡与阳坡会影响融雪量。结合材料可知灌木地与草地降雪量差异较小,故融雪量是影响两地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灌木地平均积雪深度略小于草地,因此灌木地最可能位于阳坡(即沟谷北侧),太阳高度比阴坡大。故ABC错误,在当地日平均气温低于0℃的情况下,阳坡气温(沟谷北侧)高于0℃的时间长于阴坡气温(沟谷南侧),积雪融化量较草地略大,从而导致灌木地平均积雪深度略小于草地。所以D选项正确。
【答案】5.D
6.A
【知识点】气候类型的判读
【解析】【点评】判断气候类型的依据和步骤:1、以“温”定“球”,根据气温曲线判断该地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气温最高值在7月份、最低值在1月份位于北半球,气温最高值在1月份、最低值在7月份位于南半球。2、以“温”定“带”,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均温值,确定热量带。3、以“雨”定“型”,根据降水量柱状图中降水量和降水季节分配,确定降水量类型。
5.根据图中气温降水信息,①地为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的地中海气候,①错误;②地为全年高温、旱雨季分明的热带季风气候,②错误;③地为全年温和多雨、降水季节分配均匀的温带海洋性气候,③正确;④地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温带季风气候,④正确。故答案为:D。
6.结合第1小题的判断,①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②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西南风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③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无关;④为温带季风气候,受冬夏季风交替控制,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无关;①②正确,故答案为:A。
【答案】7.D
8.C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气温的因素: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水文、人类活动。
7.根据材料中的描述,拍摄地点是中纬度地区美国芝加哥附近的密歇根湖边,而冰蛋的形成是当温度略低于0℃时产生。该地5月底和9月底,气温应高于0℃,所以排除B和C选项。而该地位于大湖湖边,受湖泊影响,最冷月会推迟,2月初气温过低,因此排除A选项。12月初为初冬,常会出现气温略低于0℃的条件,故12月初最有可能。D正确。
8.根据材料中关于冰蛋形成的描述,“当温度略低于0℃时“,说明需要较冷的天气;“混有小石头或泥浆的表层海水或湖水会逐渐冻结成冰碎片”,说明需要小石头或泥浆作为凝结核;冰碎片需要“滚”才能变大变圆,而动力最有可能是风。强劲的风力带动冰碎片不停的翻滚,从而形成冰蛋。因此A、B、D三个答案是冰蛋形成的必要条件,而空气中是否有充足的水汽对冰蛋形成关联度最小。故C正确。
9.【答案】B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材料说明同纬度地区,冬季日本温度较高,而我国温度较低,说明我国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大,A项错误。日本气候的海洋性强,则南北温差小,C错误。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北界即1月0℃等温线的北界,故B项正确。日本雨季开始时间比中国晚,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
一般是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各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是造成世界各地气温不同的主要原因。
(2)大气环流是形成各种气候类型和天气变化的主要因素。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十分显著,在不同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气候特征,尤其是降水的变化有显著的差异。加之风带和气压带随季节的移动,从而形成各种不同的气候类型。
(3)海陆分布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的地带性分布。一般说来,在海洋或近海的地区,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较小,降水比较丰富,降水的季节分配也比较均匀,多形成海洋性气候。因此,在相同的纬度,处于同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之下的地区,由于所处的海陆位置不同,形成的气候特征也不同。
(4)洋流对其流经的大陆沿岸的气候也有一定的影响。
暖流对流经的沿海地区,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所流经的沿海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
(5)地形的起伏能破坏气候分布的地带性。地形是一个非地带性因素,不同的地形对气候有不同的影响。在同一纬度地带,地势越高,气温越低,降水在一定高度的范围内,是随高度的升高而增加。
【答案】10.B
11.D
12.A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
【解析】【点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气压带风带对区域气候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纬度位置的高低影响气候的热量条件,海陆位置的远近影响气候的降水;处于山区的迎风坡降水多,而处于山区的背风坡降水少;暖流有增温加湿的作用,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受单一气压带风带影响的气候有: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的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的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受极地高气压带影响的终年寒冷干燥的苔原气候;受西风带影响的终年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受气压带、风带交替影响的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的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赤道低气压带交替控制的热带草原气候。
10.拉帕尔马岛位于17.5°W~18°W之间,位于20°W以东的地点,位于东半球,A错误;纬度低,但沿岸受加那利寒流影响,且被海洋包围,因此气候终年温和,位于低纬信风带和副高交替控制地带,信风从大陆吹来,岛上降水少,因此岛上的气候特点是温和干燥,B正确;由材料“该岛的一座火山开始持续喷发”,并结合岛上的位置和岛屿的轮廓可判断,该岛是火山岛,C错误;该岛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因此不可能季雨林广布,D错误。故答案为:B。
11.由图中火山喷发点的位置,和材料“火山喷发期间,多亏风将有毒气体吹向海洋,减少了对岛上居民的危害”,可知,火山喷发位于岛屿西岸,风把有毒气体吹向海洋,再结合纬度位置,位于北半球,因此风向为东北信风,不可能是盛行西风和东南信风,吹的是陆风,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
12.根据材料“炙热的岩浆从山上蜿蜒流入海洋,冷却后在西海岸生成熔岩沉积物三角洲,其面积足以覆盖25个足球场”,可知,火山喷发生成的陆地若干年后,由于面积较大,地形平坦,火山灰土壤,土壤肥沃,适宜种植业发展,但由于该岛受寒流和周围海洋影响,气候较温和,热量条件不是很高,因此可以种植适应范围广泛的葡萄,但不能种植需要热量较高的可可,A正确,C错误;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岩,B错误;形成的是面积比较大的陆地,开发海滨浴场只在滨海地带即可,占用不了向内陆的大面积土地,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13.D
14.D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解析】【点评】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多与气压带、风带的性质有关,分析如下:
(1)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为气流上升区,降水多。
(2)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气流下沉区,降水少。
(3)极地东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性质干燥;盛行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性质湿润。
(4)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而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东部地区,则降水较多。
13.“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在西亚和北非等热带地区 ,气候炎热干旱 ”,位于北回归线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形成热带沙漠气候,D符合题意; 赤道低气压带 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AB不符合题意;盛行西风带盛行西风控制,温和多雨,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4.阿拉伯人生活在热带沙漠地区,气候炎热干旱 ,身着宽松白衣长袍,白色对太阳辐射反射强,避免太阳辐射直接灼伤,也可以减轻风沙对皮肤的伤害 ,ABC不符合题意,长袍不利于散热,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答案】C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
【解析】【分析】因同一半球信风和极地东风风向相近,题干已知图中只有一处风带风向箭头错误,由图的信息可知,信风带和极地东风带的风向相近,且是正确的风向,则判定图中赤道上部符合南半球的风向,信风带和极地东风带的风向为东南风,故该半球为南半球的气压带与风带分布图。由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可知南半球的西风带为西北风,但图中的风向为东北风,C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及对气候的影响(以北半球为例)
16.【答案】(1)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2)东北信风带(或低纬信风带);盛行西风带(或中纬西风带)
(3)C;E
(4)C
(5)B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
【解析】【分析】第(1)题,图中C位于纬度30°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E位于纬度60°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第(2)题,若示意图表示北半球三圈环流,则A是赤道低气压带,C是副热带高气压带,E是副极地低气压带,G是极地高气压带,B是东北信风带(低纬信风带),D是盛行西风带(中纬西风带)。第(3)题,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是由气流的运动形成的,属动力原因。第(4)题,根据图示可知D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气流运动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因此图中D的风向是西北风。C正确。第(5)题,假设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故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是③④,B正确。
【点评】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及对气候的影响(以北半球为例):
17.【答案】(1)冬;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赤道低气压带移动到了南半球)
(2)副极地低气压带;动力;东北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东风带;极地高气压带;热力
(3)小;A地气流向高纬流动,温度下降,容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昼夜温差较小(或B地气流向低纬运动,温度升高,难以成云致雨,多晴天,昼夜温差较大)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
【解析】【分析】第(1)题,本题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根据图示可知,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所以是北半球的冬季。第(2)题,本题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A位于60°N附近,所以应为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与来自极地的冷气流相遇,被迫抬升,属于动力因素形成的;B位于0°~30°N,所以应为东北信风带,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指向赤道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向右偏转形成东北信风;D位于60°S~90°S,所以应为极地东风带,其气流来自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形成原因是极地温度低,空气受冷,收缩下沉形成近地面的高压,属于热力因素形成的。第(3)题,本题考查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A地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空气冷却,水汽凝结,降水丰富,阴雨天气多,昼夜温差小,B地受东北信风带控制,从高纬流向低纬,空气增温,干燥,降水少,晴天多,昼夜温差大。故一般来说,A气压带控制处比B风带控制处昼夜温差小。
【点评】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地球的自转,假设地表性质均一,太阳直射赤道,则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从北半球来看,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极上空(南风)移动,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由南风逐渐右偏成西南风,在30°N附近上空堆积,于是产生下沉气流,致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近地面,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大气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南北流出。向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压,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由北风逐渐右偏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同理南半球也会形成东南信风,东北信风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赤道附近辐合上升,在赤道与副热带地区之间便形成了低纬环流圈。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向北流的一支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渐右偏成西南风即盛行西风。从极地高气压带向南流的气流(北风)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逐渐向右偏形成东北风,即极地东风。较暖的盛行西风与寒冷的极地东风在60°N附近相撞,在近地面形成暖锋(极锋)。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形成了副极地上升气流。上升气流到高空,又分别流向南北,向南的一支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由北风逐渐右偏成东北风,在30°N附近与来自赤道的高空西南风相撞形成冷锋,加强了副热带高气压带高空的下沉气流,进一步升高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气压,于是在副热带地区与副极地地区之间构成中纬度环流圈;向北的一支气流在北极地区下沉,是在副极地地区与极地之间构成了高纬度环流圈。由于副极地上升气流使近地面的气压降低,于是形成了副极地低气压带。同理,南半球同样存在着低纬、中纬、高纬三个环流圈。因此,在近地面,共形成了7个气压带、6个风带。
18.【答案】(1)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
(2)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副热带高压或信风控制)
(3)热带雨林;由赤道向两极(纬度);纬度(太阳辐射)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1)甲位于30°N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0°~10°N之间为赤道低气压带, 且赤道低气压带向北移动,故为北半球的夏季。
(2)气候⑤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于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40°~60°常年处于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暖湿气流的影响。
气候③处于20°N~30°N的大陆西岸和大陆中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的信风带的交替控制。
(3)①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其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带;气候①~⑤的变化,反映的是由低纬到高纬的变化,属于以热量为基础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故答案为:(1)副热带高气压带 夏季(2)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副热带高压或信风控制) (3)热带雨林 由赤道向两极(纬度) 纬度(太阳辐射)
【点评】这部分知识考查的是学生对气候类型的识记与理解,牢牢把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大气环流、地形、洋流、海陆分布。
(1)甲位于30°N附近,形成由动力因素影响下的副热带高气压带,那么在赤道附近,因全球热量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地区是全球受热最多的地区,全年盛行上升气流,由热力作用形成赤道低气压带,有图显示,赤道低气压带向北移动,意味着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位于北半球,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
(2)熟记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征。
(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①以热量为基础的又迟到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②以水分为基础的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③以水热组合为基础的山地垂直分异规律
19.【答案】(1)夏;低;副热带高
(2)东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G;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
(4)动力因素;C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季风环流
【解析】【分析】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左图中海洋是高压控制,亚欧大陆受低压中心控制,反映此时北半球为夏季,亚欧大陆上形成了低气压中心,它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2)图示丙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左图所示时期,北半球是夏季,丙盛行东南风,其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左图中甲地位于西欧,终年受右图中G风带,即盛行西风带控制,乙地位于地中海地区,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成因是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
(4)右图中形成B气压带的因素是动力因素,是空气运动到该纬度上空,气流下沉形成。与C气压带的成因相同,都是动力型气压带。
故答案为:(1)高;低;副热带高;(2)东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3)G;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4)动力因素;C
【点评】(1)考查的是北半球夏季大陆和海洋上气压中心的形成。
(2)亚洲东部的季风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
(3)考查欧洲西部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气候的的成因、特点。
(4)两个动力型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都较简单。
20.【答案】(1)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夏季副高控制,冬季西风控制
(2)②;终年温和多雨;终年西风控制
(3)终年高温多雨;亚马孙平原
(4)北;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
【解析】【分析】⑴根据气温曲线或降水柱状图,①地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其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形成原因是夏季副高控制,冬季西风控制。
⑵四地中位于纬度40°~60°之间大陆西岸的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序号是②,其特点是终年温和多雨,形成原因是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⑶③地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多雨,在全世界分布最广的地形区是亚马孙平原。
⑷④地7月气温最高,在北半球,此类气候对农业生产最大的优点是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点评】气候类型判断方法:
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步骤:
1.判断南北半球
看最高气温所在月份
2.以温定带(主要看最低气温)
全年最低气温高于15度,为热带;
全年最低气温在0-15度之间,为亚热带;
全年最低气温低于0度,为温带;
全年最高气温在0度左右,为寒带.
3.以水定型(看降水的全年分布情况)
按降水类型划分,有四类
夏雨型:所有的季风气候(热带、亚热带、温带)和热带草原
冬雨型:地中海气候
年雨型:热带雨林、温带海洋
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