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4.1 陆地水体的相互间关系 同步练习(A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4.1 陆地水体的相互间关系 同步练习(A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9.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0-16 16:44:48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4.1 陆地水体的相互间关系 同步练习(A卷)
一、单选题
1.(2018·浙江模拟)“广阔河床绿色吞,如同塞北碧无垠,鄱湖出现新风景,枯季洲滩变草原。”下图是鄱阳湖枯水期水位持续走低,湖水干涸后的景观。据此完成下题。
(1)从水循环环节看,枯水期鄱阳湖湖水干涸的主要原因是(  )
A.地表径流汇入减少 B.大气降水丰富
C.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D.湖面蒸发强
(2)冬季,暖气开放的教室内外的空气流动方向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A
(2)A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⑴湖水的总量与湖水收入与支出有关。地表径流汇入减少使湖泊水量减少,大气降水丰富使湖泊水量增加,生产、生活用水量大和湖面蒸发强不会使湖泊干涸。
⑵按照热力环流原理,冬季近地面室外温度低,形成高压,室内温度高,形成低压,所以应该是下边由室外流向室内,上面相反。A正确。
故答案为:(1)A (2)A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是枯水期鄱阳湖湖水干涸的主要原因,热力环流。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2.(2018高三上·黑龙江期末)“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上海建设“海绵城市”,除能够提高地下水位外,对地理坏境产生的影响还有(  )
A.加强城郊间热力环流 B.防止海水倒灌
C.减缓地面沉降 D.减弱酸雨污染
(2)上海建设“海绵城市”可以采取的措施之一是(  )
A.退耕恢复湿地 B.铺设防渗路面
C.完善排水系统 D.增加绿地面积
【答案】(1)C
(2)D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解析】【分析】(1)“海绵城市”增加城市水量,降低城市中心温度,降低城郊间热力环流,A错;
对海水倒灌影响较小,B错;
能够提高地下水位外,减缓地面沉降,C对;
与酸雨污染无关,D错。
(2)上海市本身耕地少,上海市区不能退耕恢复湿地,A错;
导致城市内涝的主要是硬化地面,铺设防渗路面,增加城市内涝,不能很好的实现海绵城市建设,B错;
完善排水系统,是加速地表径流下泄,不利于雨水收集,C错;
增加绿地面积,可有效的增强雨水的下渗,利于下雨时蓄水,利于植被吸收,利于海绵城市建设,选D正确。
故答案为:(1)C(2)D
【点评】把握好水循环的原理以及各个环节,再分析水循环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就不难得到答案。
3.(2018高一下·胶南竞赛)下图为我国某河流补给状况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 a、b、c 三种补给类型分别是(  )
A.地下水、大气降水、积雪融水 B.大气降水、地下水、积雪融水
C.积雪融水、大气降水、地下水 D.大气降水、积雪融水、地下水
(2)下列关于图示河流所在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植被以草原和荒漠为主 B.光、热、水资源丰富
C.土壤肥力高 D.河流含沙量大
【答案】(1)D
(2)C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a集中在7、8月份,且补给量大,为大气降水补给,b集中在春末,为冬季积雪融化对河流的补给;c终年稳定,为地下水补给。(2)此地降水集中在7、8月份,冬季积雪集中在春末融化,为我国东北山区的河流。此地气候湿润,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植被为森林,河流含沙量小;但由于纬度较高,光热资源不足,故答案为:C.
【点评】河流补给有雨水、冰雪融水、湖水、沼泽水和地下水补给等多种形式。最终的来源是降水。多数河流都不是由单纯一种形式补给,而是多种形式的混合补给。
①雨水一般以夏秋季两季为主。雨水是大多数河流的补给源。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河流多由雨水补给。雨季到来,河流进入汛期。旱季则出现枯水期。
②冰雪融水主要存在于夏季。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的水文情势主要取决于流域内冰川、积雪的储量及分布,也取决于流域内气温的变化。
③湖泊和沼泽对河流径流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因此由湖泊和沼泽补给的河流具有水量变化缓慢,变化幅度较小的特点。
④地下水这是河流补给的普遍形式,
⑤积雪融水主要发生在春季。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
⑥混合补给河水补给来源实际上是多方面的,大多数河流以雨水和地下水补给为主;有些大河,上游发源于高山高原,中下游流经温暖湿润地区,这样,雨水、冰雪融水、地下水都参与河流补给;有的河流除上述补给来源外,还有湖泊补给,例如白头山顶天池补给松花江;长江中游许多湖泊补给长江,对长江水量有巨大的调节作用。
4.(2017高三上·会宁月考)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来源于(  )
A.降雨和少量地下水 B.春季融雪和夏季降雨
C.地下水、融雪和降雨 D.冰川融水和夏季降雨
(2)该河所在的地区可能是(  )
A.东北三江平原 B.浙江南部
C.新疆塔里木河流域 D.青藏高原
【答案】(1)A
(2)B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⑴据图可知,该地雨季较长,降水较为丰富,属于湿润区,河流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在枯水期有少量地下水补给。
⑵根据雨季长、降水量大这两个特点不难判断此地应为我国南方季风区。选B。
故答案为:(1)A.(2)B.
【点评】考查河流的补给河流补给指河流水的来源。大多数河流的水源,主要是流域上的大气降 水。根据降水形式以及其向河流运动的路径不同,一般将河流的补给分为以下几类。
(1)雨水补给。它是河流最重要的补给类型,一般多在夏季和秋季补 给河流,冬季也时有发生。雨水补给具有不连续性和集中性的特点,往往造成河川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2)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这类补给主要发生在春季,特点是具有连 续性和时间性,比雨水补给河流的水量变化平缓。
(3 )永久性冰雪融水补给。主要指流域内永久积雪或冰川的融水补给。 发生在干旱、半干旱的山区和部分山区。这类补给的河流水量的年变化幅 度比雨水补给的河流小。
(4)湖泊沼泽补给。山地地区的湖泊,常成为河流源头。河流中、下 游地区的湖泊,能汇集湖区许多来水,增加河流流量,较大湖泊对河流水 量起调节作用。沼泽水补给,对河流水量的调节作用不明显,补给的水量 也较小。
5.(2017高三上·遵义模拟)下面四条河流中可能发生凌汛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C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形成凌汛的河流应有冰期,且河流自较低纬向较高纬度流,故选①④。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凌汛的成因。凌汛是指下段河道结冰或冰凌积成的冰坝阻塞河道,使河道不畅而引起河水上涨的现象。所以凌汛出现要求河流有冰期。发生凌汛的河段上下游结冰化冰的时间要有差异。难度小。
6.(2017高三上·屯溪月考)柬埔寨的洞里萨湖是一个水量季节变化很大的大湖。 洞里萨湖北部的吴哥通王城两边有两个巨大的长方形人工湖—西池和东池。 这两个大水池并不是在地面挖坑形成的,而是在地面上四面筑起土墙形成高于地面的水库,是著名的古老的灌溉工程。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这两个地上水库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A.雨水 B.地下水 C.湖泊水 D.人工提水
(2)地上水库能有效发挥灌溉作用的时间是(  )
A.2—6月 B.5—9月 C.8—12月 D.11—次年4月
【答案】(1)C
(2)D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⑴从图中可以看出地上水库坝高低于洞里萨湖丰水期水位,湖泊丰水期时湖水的补给地上水库,地上水库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湖泊水,选择C。
⑵洞里萨湖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冬季降水少,11—次年4月属于旱季,地上水库能有效发挥灌溉作用,选择D。
故答案为:(1)C.(2)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热带季风气候、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农业生产活动。结合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洪水季节湖泊淹没水库所以洞里萨湖补给地上水库;北半球的热带雨林气候5—10月是雨季,11—次年4月是旱季。灌溉季节应该在旱季。
7.(2017高一下·黄冈期末)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B图按存在的位置和状态可分为(  )
A.液态水、固态水、气态水
B.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生物水
C.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
D.海洋水、地表水、大气水、大气水
(2)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是(  )
A.大气 B.水 C.岩石和土壤 D.生物
【答案】(1)B
(2)D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B是水圈,水按存在的位置可以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三种,生物水是陆地水的一部分,选择B。
(2)生物圈是由地球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所构成的圈层,它非常活跃,是极其特殊和重要的地理圈层。选择D。
故答案为:(1)B.(2)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外部圈层,外部圈层主要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生物圈是最活跃的圈层。
8.(2017高一下·孝感期末)甲是某河段及其附近的等潜水位线图,乙图中的年径流量曲线图是从乙图中A、E两处测得的,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河流EF段、CD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EF段流向为由北向南,CD段潜水扑治河水
B.EF段流向为由南向北,CD段河水补给潜水
C.EF段流向为由西北向东CD段潜水补给河水
D.EF段流向为由东南向西北,CD段河水补给潜水
(2)比较a、b、c、d的数值大小(  )
A.ab>c>d D.d>b>c>a
【答案】(1)C
(2)A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A、E两地位于湖泊两侧,而结合右图年径流量曲线显示A处变化较小,说明A位于湖泊下游,湖泊对A处水量起到了调节作用,结合方向标判断, EF河段由西北向东流;由河流流向可知,CD段河流由西流向东,地势较高则等潜水位也较高,则a、b、c、d数值依次升高;再根据河流等潜水位线“凸低为高”,反映河流沿岸潜水位较周边地区低,说明潜水补给河水。故答案选C。
(2)由上题分析可知,河流流向由A流向C,说明A地势高于C处,地势较高则等潜水位也较高,则a、b、c、d数值依次升高,故答案选A。
故答案为:(1)C.(2)A.
【点评】本题考查河流的流量变化和等潜水位线的分布。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抓住A、E两处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差异,则可判断河流流向,结合地势高低与潜水位的分布规律、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即可分析。
二、综合题
9.(2020高三下·金华月考)读我国某两条河流流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河流甲年最大径流量出现在   月。1、2月河流有   现象(从流量角度考虑),由此可见,该河流径流量主要随   的变化而变化。
(2)河流乙一年有两个汛期,其中A汛期是    补给形成的,B汛期是   补给形成的。该类河流主要分布在   气候地区。
(3)根据径流量的变化分析可知,河流甲主要分布在我国   地区,河流乙主要分布在我国   地区。
(4)若乙河流有凌汛现象,则该河流的流向应为   。
【答案】(1)8;断流;气温
(2)季节性积雪融水;大气降水;温带季风
(3)西北;东北
(4)由南向北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甲河流流量较小,最大值出现在7、8月。结合气温变化曲线,可以知道该地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所以流量大。结合气温变化曲线,冬季气温低,冰雪不融化,没有水源补给,1、2月份河流断流。所以流量变化与气温变化关系密切。
(2)由乙图的流量变化曲线来看,该河流A汛期出现在4月,是由于春天气温回升快,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导致的,B汛期出现在7、8月份,结合流量可知,是由大气降水(雨水)补给导致的。有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大气降水的两种补给方式,说明该地是位于我国的温带季风气候区。
(3)由以上分析可知,甲河流量与气温关系密切,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在我国西北地区分布。乙河流的补给主要有季节性积雪融水和雨水补给类型,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
(4)凌汛是有结冰期的河流的一段由纬度低流向纬度高时,位于我国,那么是由南向北。
故答案为:(1)8;断流;气温;(2)季节性积雪融水;大气降水;温带季风;(3)西北;东北;(4)由南向北 。
【点评】河流补给有雨水补给、冰川融水、积雪融水、湖泊水、沼泽水和地下水补给等多种形式。(1)雨水补给。年雨型、夏雨型、冬雨型。(2)冰川融水。影响因素:气温高低,主要分布在夏季。(3)地下水补给。影响因素: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相互关系。
10.(2020高三下·金华月考)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该区湖泊水位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水位的季节变化特征有   、   。
(2)图示湖泊水循环的类型为   ,结合水循环的原理,分析图示湖泊为咸水湖的原因。   
(3)近年来该区域湖泊湖面持续增大,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1)气温;水位季节变化大,夏季高、冬季低;7月水位最高
(2)陆地内循环;原因:该地区属内流区,湖泊通过陆地内循环运动(降水)补给得到的水量较少,盐分通过地上、地下径流带入湖泊中,湖水经长期的湖面蒸发,湖水中的盐分不断留存累积,形成了咸水湖
(3)该区域气候变暖,冰川融水、降水增加,湖泊得到的水源补给增加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分析】(1)根据海拔高度,区域位于青藏高原,水位季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温。受气温季节变化影响,水位季节变化大,夏季高、冬季低,7月水位最高。
(2)该地区属内流区,湖泊通过陆地内循环运动,以大气降水形式补给得到的水量较少,盐分通过地上、地下径流带入湖泊中,没有湖水流出河道,湖水经长期的湖面蒸发,湖水中的盐分不断留存累积,形成了咸水湖。湖泊水最终没有流入海洋,水循环类型是陆地内循环。
(3)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该区域冰川融水、降水增加,湖泊得到的水源补给增加。所以湖面持续增大。
故答案为:(1)主要影响因素:气温。水位季节变化特征:水位季节变化大,夏季高、冬季低,7月水位最高;
(2)类型:陆地内循环。原因:该地区属内流区,湖泊通过陆地内循环运动(降水)补给得到的水量较少,盐分通过地上、地下径流带入湖泊中,湖水经长期的湖面蒸发,湖水中的盐分不断留存累积,形成了咸水湖;
(3)该区域气候变暖,冰川融水、降水增加,湖泊得到的水源补给增加。
【点评】河流补给有雨水补给、冰川融水、积雪融水、湖泊水、沼泽水和地下水补给等多种形式。(1)雨水补给。年雨型、夏雨型、冬雨型。(2)冰川融水。影响因素:气温高低,主要分布在夏季。(3)地下水补给。影响因素: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相互关系。
11.(2020高一下·深圳月考)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高一某班同学模拟实验“水循环主要环节”,根据实验步骤和示意图完成下题。
【实验用品】
烧瓶、石棉网、带有橡皮塞的弯玻璃导管、玻璃板、托盘、铁架台、酒精灯、火柴、自来水、冰块等。
【实验步骤】
①往烧杯内加入适量的自来水。按图所示,将装置连接好。
②用酒精灯加热烧杯,待弯玻璃导管有充足的水蒸气释放出来,在玻璃板上放置若干冰块。
③水蒸气遇到玻璃板后,冷却凝固形成水滴,再降落到托盘中。
(1)烧杯里的水经过加热后    变成水汽,水汽上升在冰块制冷的作用下凝固,形成    。降落到托盘的水,在托盘上流动,形成   。(填写水循环的环节)
(2)若该实验建立密封环境,水的总量    (会/不会)发生变化;从水循环的角度看理由是   。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如何改进实验使其更加贴近自然状况,并推测可能出现的现象。
【答案】(1)蒸发;降水;地表径流。
(2)不会;地球上的水量是动态平衡的,基本上长期不变
(3)参考思路:①托盘底部放置土壤;现象:土壤上部出现水形成地表径流、土壤内部出现水形成地下径流、土壤形态发生变化(塑造地表形态)、土壤位移(物质的迁移运动)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水循环的意义
【解析】【分析】(1)有图文资料可知,用酒精灯加热烧杯,烧杯里的水经过加热后蒸发变成水汽,待弯玻璃导管有充足的水蒸气释放出来,水蒸气遇到玻璃板后,冷却凝固形成水滴,再降落到托盘中,类似于形成降水降落到托盘,这些水在托盘上流动,形成地表径流。
(2)若该实验建立密封环境,水在不断的循环当中,水的总量不会发生变化;这就是水循环的水的动态平衡,即地球上的水量是动态平衡的,基本上长期不变。
(3)实验中模拟了蒸发、降水、地表径流,便缺少下渗和地下径流的环节,展现了水的动态平衡,缺少水循环对地形态的塑造和物质的迁移运动,可在托盘底部放置土壤,土壤上部出现水形成地表径流、土壤内部出现水形成地下径流,土壤形态由于水流发生变化,体现水循环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土壤位移体现水循环对物质的迁移运动。
【点评】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及特点
类型 主要环节 特点 特征
海上内循环 A蒸发、B降水 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热量输送由重要意义 海洋上的狂风暴雨
海陆间循环 A蒸发、C水汽输送、D降水、E地表径流、H下渗、G地下径流 最重要的循环,使陆地水得以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长江参与了海陆间循环的地表径流输送,夏季风参与了水汽输送
陆地内循环 I蒸发、F植物蒸腾、D降水 循环水量最小,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
12.(2019高二下·哈尔滨期末)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含量,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沼泽广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2)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
【答案】(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冻土广布,阻滞水分下渗;凌汛导致河水泛滥。
(2)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流速慢,泥沙沉积,含沙量小;流经地区沼泽广布,吸附泥沙;(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流速快,侵蚀强,增加了河流的含沙量)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导致排水不畅;该地纬度为高纬度地区,纬度高,气温低,则蒸发量小;由于该地气温低,土壤多冻土存在,阻滞水分下渗;图中显示河流自低纬流向高纬度,易发生凌汛,凌汛导致河水泛滥。
(2)比较叶尼塞河和鄂毕河的自然地理特征,图中显示,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则流速慢,泥沙沉积;根据图例,叶尼塞河流经地区沼泽广布,根据材料可得沼泽可以吸附泥沙等。图中显示,叶尼塞河支流多,水量大;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流速快;则河流侵蚀强,增加了河流的含沙量。
故答案为:(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冻土广布,阻滞水分下渗;凌汛导致河水泛滥。
(2)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流速慢,泥沙沉积,含沙量小;流经地区沼泽广布,吸附泥沙;(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流速快,侵蚀强,增加了河流的含沙量)。
【点评】沼泽的特征就是积水,联系影响沼泽的形成因素分析。沼泽形成原因: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土质黏重,且具有永久性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
13.(2019高二下·汪清月考)乌兹别克斯坦通过一条连接中亚和中国的天然气管道开始向中国输送天然气,乌兹别克斯坦在2014年年底前向中国输送了4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结合材料及中亚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B河主要的补给水源是什么?有何水文特点?
(2)乌兹别克斯坦因盛产棉花被称为“白金之国”,该国种植棉花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是什么?
【答案】(1)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为主。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水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结冰期长。
(2)有利条件:光照强;降水少,利于收摘;灌溉便利;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不利条件:灌溉水源不足,距市场较远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读图得知,B河是锡尔河,发源于天山,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为主,春季高山冰雪融水增多,出现春汛;夏季受地形抬升的山地降水比较多,出现夏汛。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量小,季节变化大,纬度较高,结冰期长。
(2)乌兹别克斯坦棉花生产的有利条件包括光照、便利的灌溉水源、种植历史等角度。乌斯别克斯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热量充足、光照条件好,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平原地形,地势平坦;有阿姆河、锡尔河提供了便利的灌溉水源;土壤肥沃,多沙质土,土质疏松。不利条件包括:因为灌溉需求大,灌溉水源不足,当地人口有限,距离消费市场远。
故答案为:(1)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为主。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水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结冰期长。
(2)有利条件:光照强;降水少,利于收摘;灌溉便利;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不利条件:灌溉水源不足,距市场较远。
【点评】乌兹别克斯坦地处中亚内陆,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睛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境内有锡尔河流经,灌溉便利;沙质土壤,有利于棉花的生长。 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严重;过度引阿姆河河水灌溉,导致咸海面积萎缩,河流断流;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渍化。
1 / 1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4.1 陆地水体的相互间关系 同步练习(A卷)
一、单选题
1.(2018·浙江模拟)“广阔河床绿色吞,如同塞北碧无垠,鄱湖出现新风景,枯季洲滩变草原。”下图是鄱阳湖枯水期水位持续走低,湖水干涸后的景观。据此完成下题。
(1)从水循环环节看,枯水期鄱阳湖湖水干涸的主要原因是(  )
A.地表径流汇入减少 B.大气降水丰富
C.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D.湖面蒸发强
(2)冬季,暖气开放的教室内外的空气流动方向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8高三上·黑龙江期末)“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上海建设“海绵城市”,除能够提高地下水位外,对地理坏境产生的影响还有(  )
A.加强城郊间热力环流 B.防止海水倒灌
C.减缓地面沉降 D.减弱酸雨污染
(2)上海建设“海绵城市”可以采取的措施之一是(  )
A.退耕恢复湿地 B.铺设防渗路面
C.完善排水系统 D.增加绿地面积
3.(2018高一下·胶南竞赛)下图为我国某河流补给状况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 a、b、c 三种补给类型分别是(  )
A.地下水、大气降水、积雪融水 B.大气降水、地下水、积雪融水
C.积雪融水、大气降水、地下水 D.大气降水、积雪融水、地下水
(2)下列关于图示河流所在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植被以草原和荒漠为主 B.光、热、水资源丰富
C.土壤肥力高 D.河流含沙量大
4.(2017高三上·会宁月考)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来源于(  )
A.降雨和少量地下水 B.春季融雪和夏季降雨
C.地下水、融雪和降雨 D.冰川融水和夏季降雨
(2)该河所在的地区可能是(  )
A.东北三江平原 B.浙江南部
C.新疆塔里木河流域 D.青藏高原
5.(2017高三上·遵义模拟)下面四条河流中可能发生凌汛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6.(2017高三上·屯溪月考)柬埔寨的洞里萨湖是一个水量季节变化很大的大湖。 洞里萨湖北部的吴哥通王城两边有两个巨大的长方形人工湖—西池和东池。 这两个大水池并不是在地面挖坑形成的,而是在地面上四面筑起土墙形成高于地面的水库,是著名的古老的灌溉工程。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这两个地上水库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A.雨水 B.地下水 C.湖泊水 D.人工提水
(2)地上水库能有效发挥灌溉作用的时间是(  )
A.2—6月 B.5—9月 C.8—12月 D.11—次年4月
7.(2017高一下·黄冈期末)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B图按存在的位置和状态可分为(  )
A.液态水、固态水、气态水
B.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生物水
C.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
D.海洋水、地表水、大气水、大气水
(2)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是(  )
A.大气 B.水 C.岩石和土壤 D.生物
8.(2017高一下·孝感期末)甲是某河段及其附近的等潜水位线图,乙图中的年径流量曲线图是从乙图中A、E两处测得的,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河流EF段、CD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EF段流向为由北向南,CD段潜水扑治河水
B.EF段流向为由南向北,CD段河水补给潜水
C.EF段流向为由西北向东CD段潜水补给河水
D.EF段流向为由东南向西北,CD段河水补给潜水
(2)比较a、b、c、d的数值大小(  )
A.ab>c>d D.d>b>c>a
二、综合题
9.(2020高三下·金华月考)读我国某两条河流流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河流甲年最大径流量出现在   月。1、2月河流有   现象(从流量角度考虑),由此可见,该河流径流量主要随   的变化而变化。
(2)河流乙一年有两个汛期,其中A汛期是    补给形成的,B汛期是   补给形成的。该类河流主要分布在   气候地区。
(3)根据径流量的变化分析可知,河流甲主要分布在我国   地区,河流乙主要分布在我国   地区。
(4)若乙河流有凌汛现象,则该河流的流向应为   。
10.(2020高三下·金华月考)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该区湖泊水位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水位的季节变化特征有   、   。
(2)图示湖泊水循环的类型为   ,结合水循环的原理,分析图示湖泊为咸水湖的原因。   
(3)近年来该区域湖泊湖面持续增大,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11.(2020高一下·深圳月考)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高一某班同学模拟实验“水循环主要环节”,根据实验步骤和示意图完成下题。
【实验用品】
烧瓶、石棉网、带有橡皮塞的弯玻璃导管、玻璃板、托盘、铁架台、酒精灯、火柴、自来水、冰块等。
【实验步骤】
①往烧杯内加入适量的自来水。按图所示,将装置连接好。
②用酒精灯加热烧杯,待弯玻璃导管有充足的水蒸气释放出来,在玻璃板上放置若干冰块。
③水蒸气遇到玻璃板后,冷却凝固形成水滴,再降落到托盘中。
(1)烧杯里的水经过加热后    变成水汽,水汽上升在冰块制冷的作用下凝固,形成    。降落到托盘的水,在托盘上流动,形成   。(填写水循环的环节)
(2)若该实验建立密封环境,水的总量    (会/不会)发生变化;从水循环的角度看理由是   。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如何改进实验使其更加贴近自然状况,并推测可能出现的现象。
12.(2019高二下·哈尔滨期末)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含量,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沼泽广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2)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
13.(2019高二下·汪清月考)乌兹别克斯坦通过一条连接中亚和中国的天然气管道开始向中国输送天然气,乌兹别克斯坦在2014年年底前向中国输送了4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结合材料及中亚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B河主要的补给水源是什么?有何水文特点?
(2)乌兹别克斯坦因盛产棉花被称为“白金之国”,该国种植棉花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A
(2)A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⑴湖水的总量与湖水收入与支出有关。地表径流汇入减少使湖泊水量减少,大气降水丰富使湖泊水量增加,生产、生活用水量大和湖面蒸发强不会使湖泊干涸。
⑵按照热力环流原理,冬季近地面室外温度低,形成高压,室内温度高,形成低压,所以应该是下边由室外流向室内,上面相反。A正确。
故答案为:(1)A (2)A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是枯水期鄱阳湖湖水干涸的主要原因,热力环流。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2.【答案】(1)C
(2)D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解析】【分析】(1)“海绵城市”增加城市水量,降低城市中心温度,降低城郊间热力环流,A错;
对海水倒灌影响较小,B错;
能够提高地下水位外,减缓地面沉降,C对;
与酸雨污染无关,D错。
(2)上海市本身耕地少,上海市区不能退耕恢复湿地,A错;
导致城市内涝的主要是硬化地面,铺设防渗路面,增加城市内涝,不能很好的实现海绵城市建设,B错;
完善排水系统,是加速地表径流下泄,不利于雨水收集,C错;
增加绿地面积,可有效的增强雨水的下渗,利于下雨时蓄水,利于植被吸收,利于海绵城市建设,选D正确。
故答案为:(1)C(2)D
【点评】把握好水循环的原理以及各个环节,再分析水循环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就不难得到答案。
3.【答案】(1)D
(2)C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a集中在7、8月份,且补给量大,为大气降水补给,b集中在春末,为冬季积雪融化对河流的补给;c终年稳定,为地下水补给。(2)此地降水集中在7、8月份,冬季积雪集中在春末融化,为我国东北山区的河流。此地气候湿润,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植被为森林,河流含沙量小;但由于纬度较高,光热资源不足,故答案为:C.
【点评】河流补给有雨水、冰雪融水、湖水、沼泽水和地下水补给等多种形式。最终的来源是降水。多数河流都不是由单纯一种形式补给,而是多种形式的混合补给。
①雨水一般以夏秋季两季为主。雨水是大多数河流的补给源。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河流多由雨水补给。雨季到来,河流进入汛期。旱季则出现枯水期。
②冰雪融水主要存在于夏季。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的水文情势主要取决于流域内冰川、积雪的储量及分布,也取决于流域内气温的变化。
③湖泊和沼泽对河流径流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因此由湖泊和沼泽补给的河流具有水量变化缓慢,变化幅度较小的特点。
④地下水这是河流补给的普遍形式,
⑤积雪融水主要发生在春季。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
⑥混合补给河水补给来源实际上是多方面的,大多数河流以雨水和地下水补给为主;有些大河,上游发源于高山高原,中下游流经温暖湿润地区,这样,雨水、冰雪融水、地下水都参与河流补给;有的河流除上述补给来源外,还有湖泊补给,例如白头山顶天池补给松花江;长江中游许多湖泊补给长江,对长江水量有巨大的调节作用。
4.【答案】(1)A
(2)B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⑴据图可知,该地雨季较长,降水较为丰富,属于湿润区,河流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在枯水期有少量地下水补给。
⑵根据雨季长、降水量大这两个特点不难判断此地应为我国南方季风区。选B。
故答案为:(1)A.(2)B.
【点评】考查河流的补给河流补给指河流水的来源。大多数河流的水源,主要是流域上的大气降 水。根据降水形式以及其向河流运动的路径不同,一般将河流的补给分为以下几类。
(1)雨水补给。它是河流最重要的补给类型,一般多在夏季和秋季补 给河流,冬季也时有发生。雨水补给具有不连续性和集中性的特点,往往造成河川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2)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这类补给主要发生在春季,特点是具有连 续性和时间性,比雨水补给河流的水量变化平缓。
(3 )永久性冰雪融水补给。主要指流域内永久积雪或冰川的融水补给。 发生在干旱、半干旱的山区和部分山区。这类补给的河流水量的年变化幅 度比雨水补给的河流小。
(4)湖泊沼泽补给。山地地区的湖泊,常成为河流源头。河流中、下 游地区的湖泊,能汇集湖区许多来水,增加河流流量,较大湖泊对河流水 量起调节作用。沼泽水补给,对河流水量的调节作用不明显,补给的水量 也较小。
5.【答案】C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形成凌汛的河流应有冰期,且河流自较低纬向较高纬度流,故选①④。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凌汛的成因。凌汛是指下段河道结冰或冰凌积成的冰坝阻塞河道,使河道不畅而引起河水上涨的现象。所以凌汛出现要求河流有冰期。发生凌汛的河段上下游结冰化冰的时间要有差异。难度小。
6.【答案】(1)C
(2)D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⑴从图中可以看出地上水库坝高低于洞里萨湖丰水期水位,湖泊丰水期时湖水的补给地上水库,地上水库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湖泊水,选择C。
⑵洞里萨湖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冬季降水少,11—次年4月属于旱季,地上水库能有效发挥灌溉作用,选择D。
故答案为:(1)C.(2)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热带季风气候、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农业生产活动。结合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洪水季节湖泊淹没水库所以洞里萨湖补给地上水库;北半球的热带雨林气候5—10月是雨季,11—次年4月是旱季。灌溉季节应该在旱季。
7.【答案】(1)B
(2)D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B是水圈,水按存在的位置可以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三种,生物水是陆地水的一部分,选择B。
(2)生物圈是由地球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所构成的圈层,它非常活跃,是极其特殊和重要的地理圈层。选择D。
故答案为:(1)B.(2)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外部圈层,外部圈层主要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生物圈是最活跃的圈层。
8.【答案】(1)C
(2)A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A、E两地位于湖泊两侧,而结合右图年径流量曲线显示A处变化较小,说明A位于湖泊下游,湖泊对A处水量起到了调节作用,结合方向标判断, EF河段由西北向东流;由河流流向可知,CD段河流由西流向东,地势较高则等潜水位也较高,则a、b、c、d数值依次升高;再根据河流等潜水位线“凸低为高”,反映河流沿岸潜水位较周边地区低,说明潜水补给河水。故答案选C。
(2)由上题分析可知,河流流向由A流向C,说明A地势高于C处,地势较高则等潜水位也较高,则a、b、c、d数值依次升高,故答案选A。
故答案为:(1)C.(2)A.
【点评】本题考查河流的流量变化和等潜水位线的分布。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抓住A、E两处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差异,则可判断河流流向,结合地势高低与潜水位的分布规律、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即可分析。
9.【答案】(1)8;断流;气温
(2)季节性积雪融水;大气降水;温带季风
(3)西北;东北
(4)由南向北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甲河流流量较小,最大值出现在7、8月。结合气温变化曲线,可以知道该地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所以流量大。结合气温变化曲线,冬季气温低,冰雪不融化,没有水源补给,1、2月份河流断流。所以流量变化与气温变化关系密切。
(2)由乙图的流量变化曲线来看,该河流A汛期出现在4月,是由于春天气温回升快,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导致的,B汛期出现在7、8月份,结合流量可知,是由大气降水(雨水)补给导致的。有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大气降水的两种补给方式,说明该地是位于我国的温带季风气候区。
(3)由以上分析可知,甲河流量与气温关系密切,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在我国西北地区分布。乙河流的补给主要有季节性积雪融水和雨水补给类型,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
(4)凌汛是有结冰期的河流的一段由纬度低流向纬度高时,位于我国,那么是由南向北。
故答案为:(1)8;断流;气温;(2)季节性积雪融水;大气降水;温带季风;(3)西北;东北;(4)由南向北 。
【点评】河流补给有雨水补给、冰川融水、积雪融水、湖泊水、沼泽水和地下水补给等多种形式。(1)雨水补给。年雨型、夏雨型、冬雨型。(2)冰川融水。影响因素:气温高低,主要分布在夏季。(3)地下水补给。影响因素: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相互关系。
10.【答案】(1)气温;水位季节变化大,夏季高、冬季低;7月水位最高
(2)陆地内循环;原因:该地区属内流区,湖泊通过陆地内循环运动(降水)补给得到的水量较少,盐分通过地上、地下径流带入湖泊中,湖水经长期的湖面蒸发,湖水中的盐分不断留存累积,形成了咸水湖
(3)该区域气候变暖,冰川融水、降水增加,湖泊得到的水源补给增加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分析】(1)根据海拔高度,区域位于青藏高原,水位季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温。受气温季节变化影响,水位季节变化大,夏季高、冬季低,7月水位最高。
(2)该地区属内流区,湖泊通过陆地内循环运动,以大气降水形式补给得到的水量较少,盐分通过地上、地下径流带入湖泊中,没有湖水流出河道,湖水经长期的湖面蒸发,湖水中的盐分不断留存累积,形成了咸水湖。湖泊水最终没有流入海洋,水循环类型是陆地内循环。
(3)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该区域冰川融水、降水增加,湖泊得到的水源补给增加。所以湖面持续增大。
故答案为:(1)主要影响因素:气温。水位季节变化特征:水位季节变化大,夏季高、冬季低,7月水位最高;
(2)类型:陆地内循环。原因:该地区属内流区,湖泊通过陆地内循环运动(降水)补给得到的水量较少,盐分通过地上、地下径流带入湖泊中,湖水经长期的湖面蒸发,湖水中的盐分不断留存累积,形成了咸水湖;
(3)该区域气候变暖,冰川融水、降水增加,湖泊得到的水源补给增加。
【点评】河流补给有雨水补给、冰川融水、积雪融水、湖泊水、沼泽水和地下水补给等多种形式。(1)雨水补给。年雨型、夏雨型、冬雨型。(2)冰川融水。影响因素:气温高低,主要分布在夏季。(3)地下水补给。影响因素: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相互关系。
11.【答案】(1)蒸发;降水;地表径流。
(2)不会;地球上的水量是动态平衡的,基本上长期不变
(3)参考思路:①托盘底部放置土壤;现象:土壤上部出现水形成地表径流、土壤内部出现水形成地下径流、土壤形态发生变化(塑造地表形态)、土壤位移(物质的迁移运动)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水循环的意义
【解析】【分析】(1)有图文资料可知,用酒精灯加热烧杯,烧杯里的水经过加热后蒸发变成水汽,待弯玻璃导管有充足的水蒸气释放出来,水蒸气遇到玻璃板后,冷却凝固形成水滴,再降落到托盘中,类似于形成降水降落到托盘,这些水在托盘上流动,形成地表径流。
(2)若该实验建立密封环境,水在不断的循环当中,水的总量不会发生变化;这就是水循环的水的动态平衡,即地球上的水量是动态平衡的,基本上长期不变。
(3)实验中模拟了蒸发、降水、地表径流,便缺少下渗和地下径流的环节,展现了水的动态平衡,缺少水循环对地形态的塑造和物质的迁移运动,可在托盘底部放置土壤,土壤上部出现水形成地表径流、土壤内部出现水形成地下径流,土壤形态由于水流发生变化,体现水循环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土壤位移体现水循环对物质的迁移运动。
【点评】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及特点
类型 主要环节 特点 特征
海上内循环 A蒸发、B降水 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热量输送由重要意义 海洋上的狂风暴雨
海陆间循环 A蒸发、C水汽输送、D降水、E地表径流、H下渗、G地下径流 最重要的循环,使陆地水得以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长江参与了海陆间循环的地表径流输送,夏季风参与了水汽输送
陆地内循环 I蒸发、F植物蒸腾、D降水 循环水量最小,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
12.【答案】(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冻土广布,阻滞水分下渗;凌汛导致河水泛滥。
(2)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流速慢,泥沙沉积,含沙量小;流经地区沼泽广布,吸附泥沙;(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流速快,侵蚀强,增加了河流的含沙量)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导致排水不畅;该地纬度为高纬度地区,纬度高,气温低,则蒸发量小;由于该地气温低,土壤多冻土存在,阻滞水分下渗;图中显示河流自低纬流向高纬度,易发生凌汛,凌汛导致河水泛滥。
(2)比较叶尼塞河和鄂毕河的自然地理特征,图中显示,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则流速慢,泥沙沉积;根据图例,叶尼塞河流经地区沼泽广布,根据材料可得沼泽可以吸附泥沙等。图中显示,叶尼塞河支流多,水量大;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流速快;则河流侵蚀强,增加了河流的含沙量。
故答案为:(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冻土广布,阻滞水分下渗;凌汛导致河水泛滥。
(2)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流速慢,泥沙沉积,含沙量小;流经地区沼泽广布,吸附泥沙;(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流速快,侵蚀强,增加了河流的含沙量)。
【点评】沼泽的特征就是积水,联系影响沼泽的形成因素分析。沼泽形成原因: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土质黏重,且具有永久性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
13.【答案】(1)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为主。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水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结冰期长。
(2)有利条件:光照强;降水少,利于收摘;灌溉便利;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不利条件:灌溉水源不足,距市场较远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读图得知,B河是锡尔河,发源于天山,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为主,春季高山冰雪融水增多,出现春汛;夏季受地形抬升的山地降水比较多,出现夏汛。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量小,季节变化大,纬度较高,结冰期长。
(2)乌兹别克斯坦棉花生产的有利条件包括光照、便利的灌溉水源、种植历史等角度。乌斯别克斯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热量充足、光照条件好,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平原地形,地势平坦;有阿姆河、锡尔河提供了便利的灌溉水源;土壤肥沃,多沙质土,土质疏松。不利条件包括:因为灌溉需求大,灌溉水源不足,当地人口有限,距离消费市场远。
故答案为:(1)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为主。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水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结冰期长。
(2)有利条件:光照强;降水少,利于收摘;灌溉便利;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不利条件:灌溉水源不足,距市场较远。
【点评】乌兹别克斯坦地处中亚内陆,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睛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境内有锡尔河流经,灌溉便利;沙质土壤,有利于棉花的生长。 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严重;过度引阿姆河河水灌溉,导致咸海面积萎缩,河流断流;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渍化。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