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5.2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同步练习(A卷)
一、单选题
1.(2018高一下·江门月考)雪线为山地永久积雪区的下界。下列选项与雪线高度无关的是( )
A.纬度高低 B.降水量多少
C.植被覆盖程度 D.气温高低
2.(2018高二下·双流月考)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植被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原因是( )
A.人类耕作方式的不同 B.水分差异
C.地形差异 D.热量差异
3.(2018高一下·辽宁开学考)在江西省境内最难以见到的自然植被是(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针叶林 D.热带雨林
4.(2018高一下·辽宁开学考)读“沿海地区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该山地可能位于( )
A.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B.北半球温带地区
C.南半球亚热带 D.南半球温带地区
5.(2018高二下·铜仁开学考)下列各组气候类型中,基本上对应同一种自然带的是( )
A.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6.(2018高一下·新化开学考)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山地( )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
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
(2)该山地位于( )
A.喜马拉雅山脉 B.天山山脉
C.祁连山脉 D.昆仑山脉
7.(2018高二下·梅河口开学考)世界各大陆自然带的分布,从沿海向内陆自然景观差异最大的是( )
A.亚欧大陆 B.非洲大陆
C.南美大陆 D.澳大利亚大陆
8.(2018高一下·辽宁开学考)沙漠中绿洲的出现说明其自然带的分布具有(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9.(2018高一下·辽宁开学考)下图为北半球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南坡明显高于北坡,其主要原因是南坡( )
A.热量更充足 B.土壤更肥沃 C.降水更多 D.坡度更大
(2)关于此山叙述正确的是( )
A.此山的雪线在冬季更高 B.南坡为迎风坡,雪线更高
C.北坡可能是迎风坡降水丰富 D.此山可能位于我国南方地区
10.(2018高一下·台州开学考)读某山北坡垂直自然带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该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条件 B.水分条件 C.水热变化 D.光照条件
(2)根据自然带分布情况,此山可能位于我国( )
A.东北地区 B.东南沿海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1.(2017高一上·西湖月考)形成纬度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 )
A.热量条件 B.水分条件 C.地形起伏 D.海陆差异
12.(2017高一上·西湖月考)世界上干湿度地带分异最明显的是( )
A.北美大陆的中纬地区 B.南美大陆的中纬地区
C.亚欧大陆的中纬地区 D.非洲大陆的中纬地区
13.(2017高二下·福建期末)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岛屿两侧①②两种自然带的差异体现了:( )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2)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①自然带成因相同的是:( )
A.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
B.赤道附近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带
C.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
D.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二、综合题
14.(2020高一上·张家界期末)读图回答问题。
黑龙江某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组为研究地理环境的地区差异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利用暑假时间开展研学旅行。甲组同学一路西行到新疆,乙组同学一路南下到海南。他们在研学旅行中拍摄了不少地理景观的照片,绘制了①(26°N,105°E)、②(42°N,128°E)、③(43°N,90°E)三个地点的山地针叶阔叶混交林垂直分布示意图(下图)。
(1)甲组同学在向西研学旅行的过程中,观察到的沿线植被景观的变化为:森林、 、荒漠,植被景观的这种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分异规律。
(2)影响①与②山地针叶阔叶混交林出现海拔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热量或水分)。
(3)③地山麓自然带一般是( )
A.亚寒带针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温带荒漠带
(4)乙组同学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一天有四季”的地理环境变化,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表现最典型的纬度地带是 。
15.(2020高一上·银川期末)下图为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北半球陆地自然带D→C→B→A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的 分异规律,其形成的基础因素是 。
(2)自然带D的名称是 ,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其成因是夏季受 控制,冬季受 影响。
(3)图中表示同一种陆地自然带的两个字母的是 ,其中位于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是 ,其成因是 。
(4)自然带B在大陆东西两岸分布的纬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16.(2020高一上·荆门期末)读我国某地区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数字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是:②表示 ,④表示 。
(2)图中山麓地带的植被最可能是 阔叶林(填“常绿”或“落叶”),影响
该山地植被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3)城市化过程会对当地环境产生影响,其中水循环中的蒸发和 、 (填
序号)等环节会减弱,进而改变水系的演化。
(4)指出甲、乙两地之间夏季风向并说明成因。
17.(2020高一上·酒泉期末)下图为加拿大500N附近温哥华—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莱斯布里奇和温哥华的自然景观类型分别为 、 。
(2)说明落基山东、西坡雪线的差异及其原因。
18.(2020高三上·呼和浩特模拟)读我国阴山中段某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说明图中典型草原带的形成原因。
(2)简析甲乙两地海拔相同植被差异大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海拔相同的山脉,山体所处纬度越高雪线越低;降水越多雪线越低;气温越低雪线越低;雪线高度与植被覆盖无关,故选C。
【点评】雪线是指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地球上各地区雪线的分布高度起伏多变,主要取决于 气候与地貌因素的综合作用。大气环境改变等因素也会对其产生影响。
2.【答案】B
【知识点】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距海洋越来越远,降水逐渐减少,因此植被呈现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陆地自然带的经度分异规律。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较小。
3.【答案】D
【知识点】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在江西省境内最难以见到的自然植被是热带雨林,属于热带植被,D对。
江西位于亚热带,地带性植被是常绿阔叶林,A可见。
落叶阔叶林是温带植被,在山地可见,B可见。
亚寒带针叶林也可在山地生长,C可见。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是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4.【答案】A
【知识点】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图中山地的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所以应位于亚热带地区,而同一山地的南坡自然带分布高度高于北坡,所以南坡为阳坡,应位于北半球,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是山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5.【答案】D
【知识点】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的自然带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是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6.【答案】(1)C
(2)A
【知识点】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山地自然带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⑴山地各自然带的界线不会随季节的变化而移动;林界的分布主要受降水的影响;南北坡山麓基带差异主要是山麓海拔高度的差异大;冰雪带的下界在同一山脉两侧的高度差异主要受降水多少的影响。C正确。
⑵从图中山地海拔和山麓基带可判断出该山脉是喜马拉雅山。A正确。
故答案为:(1)C (2)A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是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考查山地垂直垂直自然带分异规律。属于对基础直射点考查。
7.【答案】A
【知识点】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水分条件,由于受海陆位置的影响,导致的水分从沿海向内陆水分逐渐减少。从而导致了植被、土壤呈现出由沿海向内陆的分部规律,植被由沿海地区的森林向陆地逐渐变为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这属于大陆尺度的地域分异规律,在宽广的大陆上,尤其是季风大陆区,比较明显。而全球陆地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就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亚欧大陆,由于陆地东西宽阔,从而造成从沿海向内陆的水分差异非常显著,所以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最典型。故答案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是陆地自然带分异规律。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8.【答案】B
【知识点】地方性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沙漠中绿洲的出现说明其自然带的分布具有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随着纬度更替。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随着经度自然带更替。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随着海拔高度更替。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是自然带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9.【答案】(1)A
(2)B
【知识点】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⑴读材料可知,该山位于北半球,该山地的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其对应的气候是温带季风气候,处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该山地的南坡为阳坡,获得的太阳辐射多,同一海拔,热量条件好,植被分布海拔高;北坡为阴坡,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同一海拔热量条件较差,植被分布海拔较低,故答案选A项。
⑵雪线受气温影响,冬季温度低,雪线低,A错误;
该山位于北半球温带季风区,夏季盛行东南风,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又因为该山在北回归线以北,南坡为阳坡,热量条件好,雪线高,B正确C错误;
读图分析可知,该山的基带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应该位于温带季风区,不可能在我国的南方地区,D错误。
故答案为:(1)A (2)B
【点评】不同考查知识是陆地自然带的分异规律,考查非地带性因素对山地自然带分布的影响。属于知识的运用能力的考查。
10.【答案】(1)C
(2)A
【知识点】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⑴影响该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水热变化,随着海拔高度变化,水分、热量条件改变,自然带类型变化,C对,A、B。光照不是自然带类型的主导因素,D错。
⑵根据自然带分布情况,山麓地带是针阔混交林带,此山可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A对。东南沿海地区山麓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林,B错。西北地区山麓地带是荒漠或荒漠草原,C错。青藏地区山麓地带植被是高寒草甸,D错。
【点评】影响山地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1) 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
(2)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甚至无。
(3)与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有关——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11.【答案】A
【知识点】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形成纬度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热量条件,即从赤道向两极,随着纬度变化,热量条件改变,自然带类型变化,A对。
水分条件是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变化的基础,B错。
地形起伏形成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错。
海陆差异不是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基础,D错。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自然环境差异性的影响因素。纬度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热量条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2.【答案】C
【知识点】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性表现为由沿海到内陆,随水分条件的递减,出现自然带的东西方向分异。由于中纬度亚欧大陆东西方向宽度最大,故干湿度地带性分异最明显。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干湿度地域分异规律。最明显的区域在中纬地区,选项中亚欧大陆跨经度最大,受海洋影响的差异最大,所以干湿度地带性分异最明显。
13.【答案】(1)D
(2)C
【知识点】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地方性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1)图中①②两地位置相当,本应属于同一自然带,但受地形影响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不符合地带性规律,体现的是非地带性,D正确。
(2)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主要是受寒流的影响;赤道附近东非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带;南半球南纬50°~60°附近为海洋,不具备发育亚寒带针叶林的陆地环境;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和巴西高原东南部虽距赤道较远,但都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沿岸有暖流经过,所以形成了热带雨林带,C正确。
故答案为:(1)D.(2)C.
【点评】考查非地带性分异规律。某些地区由于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往往表现出与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不相吻合的现象,称为非地带性分异规律。例如,赤道穿过的东非高原由于地势高,气温较低,降水较少,缺少形成热带雨林带的条件而发育了热带草原带;马达加斯加岛东岸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降水丰沛,厄加勒斯暖流增温增湿,因此发育了热带雨林带;南纬60°附近几乎全部是海洋,因而缺少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14.【答案】(1)草原;干湿度地带(或从沿海到内陆)
(2)热量
(3)D
(4)纬度地带(或从赤道到两极);低纬和高纬(或低纬、或高纬)
【知识点】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解:(1)从黑龙江到新疆,降水越来越少,受水分条件的影响,沿线植被由森林过渡到草原,现过渡到荒漠,植被景观呈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干湿度地带(或从沿海到内陆)分异规律。(2)从经纬度可以判断,①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气温较高,山地针叶阔叶混交林出现海拔较高,②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气温较低,山地针叶阔叶混交林出现海拔较低,故影响①与②山地针叶阔叶混交林出现海拔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热量。(3)据题干③(43°N,90°E)可知,地处我国新疆地区,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因此山麓自然带应为温带荒漠带。故答案为:D。(4)乙组同学从黑龙江到海南,纬度越来越低,热量条件不同,故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一天有四季”的地理环境变化,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纬度地带(或从赤道到两极)分异规律,低纬和高纬的纬度差异大,热量条件差异大,这种分异规律表现最典型。
【点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包括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和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两种形式,从赤道到两极因热量差异而出现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从沿海到内陆因水分差异而出现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垂直分异规律特点:山体所在的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山体海拔越高越复杂,海拔越低越简单;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坡向影响山地自然带分布,同一山体,同自然带阳坡高,阴坡低;山体所在的纬度低,同一自然带海拔高,纬度高,同一自然带海拔低。
15.【答案】(1)纬度地带性 (从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热量
(2)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地中海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中纬西风
(3)C、H;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中纬西风控制
(4)洋流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解:(1)读图可知,图中自然带D→C→B→A 南北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赤道向两极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形成主要是不同纬度的热量差异,故其形成的基础是热量因素。(2)读图可知,图中D位于纬度30°-40°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形成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3)C、H自然带相同但气候类型不同,分别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都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其中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大陆西岸,受西风带影响,全年温和多雨;温带季风气候位于大陆东岸,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4)自然带B为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西岸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使温带落叶阔叶林面积扩大,针叶林分布面积缩小;东岸寒流流经,降温减湿,使亚寒带针叶林南北跨度增大。
【点评】地域分异规律:(1)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或纬度地带性规律:自然环境东西延伸,南北更替;(2)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或经度地带性规律、干湿度地带性规律:自然环境大致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山地区由山麓向山地自然环境随着高度发生变化。
16.【答案】(1)水汽输送;下渗
(2)落叶;随海拔增高,气温和降水发生变化
(3)④;⑥
(4)东南风|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增温快形成热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东南风。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
【解析】【分析】考查水循环环节,垂直自然带,城市化过程对水循环环节产生的影响,东亚季风成因。(1)数字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是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下渗、⑤地表径流、⑥地下径流。(2)根据图中针叶林分布的海拔较低,说明该山地所处的纬度较高,故图中山麓地带的植被最可能是落叶阔叶林,影响该山地植被分布的主要原因是随海拔增高,气温和降水发生变化。(3)城市化过程会对当地环境产生影响,其中水循环中的蒸发、下渗、地下径流会减弱,即蒸发和④、⑥等环节会减弱,进而改变水系的演化。(4)读题干可知,该地位于我国沿海,则甲、乙两地之间夏季风为东南风;东亚季风的成因是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增温快形成热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东南风。
【点评】水循环有三种类型,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陆间水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是指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其环节主要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等环节。目前人类施加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径流。自然带垂直分异规律特点:山体所在的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山体海拔越高越复杂,海拔越低越简单;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坡向影响山地自然带分布,同一山体,同自然带阳坡高,阴坡低;山体所在的纬度低,同一自然带海拔高,纬度高,同一自然带海拔低。
17.【答案】(1)草原(温带草原);森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2)差异:西坡雪线低于东坡。
原因:西坡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
【知识点】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1)莱斯布里奇位于山地的背风坡,降水较少,海拔相对较高,形成典型的温带草原景观;温哥华位于山地的迎风坡,受太平洋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海拔相对较低,形成了典型的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2)影响雪线的因素有温度,降水等。落基山西坡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东坡位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
【点评】雪线---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如果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大于年消融量,则降雪逐年加积,形成常年积雪(或称万年积雪),进而变成粒雪和冰川冰,发育冰川。 雪线是一种气候标志线。其分布高度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高度从低纬向高纬地区降低,反映了气温的影响。
18.【答案】(1)该地是阴山,地处中纬度(温带)内陆地区(身居内陆、距海遥远,受海洋水汽影响较小),降水少气候干旱,山麓地带形成了温带草原带。
(2)甲地位于阴山北坡,乙地位于南坡,北坡是背阴坡(只答出甲是阴坡、或乙位于阳坡,即可得分),阴山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水分条件好于向阳坡(只答出蒸发弱或水分条件好即可得分),所以北坡形成阔叶林,南坡水分条件差形成山地草原
【知识点】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解:(1)阴山是东西走向的山脉,地处中纬度内陆地区,由于身居内陆、距海遥远,受海洋水汽影响较小,降水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山麓地带形成了典型的温带草原带。(2)甲地位于阴山北坡,乙地位于南坡,北坡是背阴坡,阴山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水分条件好于向阳坡,所以北坡形成阔叶林,南坡为阳坡,温度高蒸发量大,水分条件差形成山地草原。
【点评】自然带垂直分异规律特点:山体所在的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山体海拔越高越复杂,海拔越低越简单;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坡向影响山地自然带分布,同一山体,同自然带阳坡高,阴坡低;山体所在的纬度低,同一自然带海拔高,纬度高,同一自然带海拔低。
1 / 1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5.2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同步练习(A卷)
一、单选题
1.(2018高一下·江门月考)雪线为山地永久积雪区的下界。下列选项与雪线高度无关的是( )
A.纬度高低 B.降水量多少
C.植被覆盖程度 D.气温高低
【答案】C
【知识点】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海拔相同的山脉,山体所处纬度越高雪线越低;降水越多雪线越低;气温越低雪线越低;雪线高度与植被覆盖无关,故选C。
【点评】雪线是指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地球上各地区雪线的分布高度起伏多变,主要取决于 气候与地貌因素的综合作用。大气环境改变等因素也会对其产生影响。
2.(2018高二下·双流月考)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植被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原因是( )
A.人类耕作方式的不同 B.水分差异
C.地形差异 D.热量差异
【答案】B
【知识点】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距海洋越来越远,降水逐渐减少,因此植被呈现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陆地自然带的经度分异规律。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较小。
3.(2018高一下·辽宁开学考)在江西省境内最难以见到的自然植被是(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针叶林 D.热带雨林
【答案】D
【知识点】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在江西省境内最难以见到的自然植被是热带雨林,属于热带植被,D对。
江西位于亚热带,地带性植被是常绿阔叶林,A可见。
落叶阔叶林是温带植被,在山地可见,B可见。
亚寒带针叶林也可在山地生长,C可见。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是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4.(2018高一下·辽宁开学考)读“沿海地区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该山地可能位于( )
A.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B.北半球温带地区
C.南半球亚热带 D.南半球温带地区
【答案】A
【知识点】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图中山地的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所以应位于亚热带地区,而同一山地的南坡自然带分布高度高于北坡,所以南坡为阳坡,应位于北半球,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是山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5.(2018高二下·铜仁开学考)下列各组气候类型中,基本上对应同一种自然带的是( )
A.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D
【知识点】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的自然带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是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6.(2018高一下·新化开学考)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山地( )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
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
(2)该山地位于( )
A.喜马拉雅山脉 B.天山山脉
C.祁连山脉 D.昆仑山脉
【答案】(1)C
(2)A
【知识点】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山地自然带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⑴山地各自然带的界线不会随季节的变化而移动;林界的分布主要受降水的影响;南北坡山麓基带差异主要是山麓海拔高度的差异大;冰雪带的下界在同一山脉两侧的高度差异主要受降水多少的影响。C正确。
⑵从图中山地海拔和山麓基带可判断出该山脉是喜马拉雅山。A正确。
故答案为:(1)C (2)A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是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考查山地垂直垂直自然带分异规律。属于对基础直射点考查。
7.(2018高二下·梅河口开学考)世界各大陆自然带的分布,从沿海向内陆自然景观差异最大的是( )
A.亚欧大陆 B.非洲大陆
C.南美大陆 D.澳大利亚大陆
【答案】A
【知识点】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水分条件,由于受海陆位置的影响,导致的水分从沿海向内陆水分逐渐减少。从而导致了植被、土壤呈现出由沿海向内陆的分部规律,植被由沿海地区的森林向陆地逐渐变为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这属于大陆尺度的地域分异规律,在宽广的大陆上,尤其是季风大陆区,比较明显。而全球陆地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就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亚欧大陆,由于陆地东西宽阔,从而造成从沿海向内陆的水分差异非常显著,所以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最典型。故答案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是陆地自然带分异规律。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8.(2018高一下·辽宁开学考)沙漠中绿洲的出现说明其自然带的分布具有(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B
【知识点】地方性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沙漠中绿洲的出现说明其自然带的分布具有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随着纬度更替。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随着经度自然带更替。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随着海拔高度更替。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是自然带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9.(2018高一下·辽宁开学考)下图为北半球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南坡明显高于北坡,其主要原因是南坡( )
A.热量更充足 B.土壤更肥沃 C.降水更多 D.坡度更大
(2)关于此山叙述正确的是( )
A.此山的雪线在冬季更高 B.南坡为迎风坡,雪线更高
C.北坡可能是迎风坡降水丰富 D.此山可能位于我国南方地区
【答案】(1)A
(2)B
【知识点】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⑴读材料可知,该山位于北半球,该山地的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其对应的气候是温带季风气候,处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该山地的南坡为阳坡,获得的太阳辐射多,同一海拔,热量条件好,植被分布海拔高;北坡为阴坡,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同一海拔热量条件较差,植被分布海拔较低,故答案选A项。
⑵雪线受气温影响,冬季温度低,雪线低,A错误;
该山位于北半球温带季风区,夏季盛行东南风,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又因为该山在北回归线以北,南坡为阳坡,热量条件好,雪线高,B正确C错误;
读图分析可知,该山的基带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应该位于温带季风区,不可能在我国的南方地区,D错误。
故答案为:(1)A (2)B
【点评】不同考查知识是陆地自然带的分异规律,考查非地带性因素对山地自然带分布的影响。属于知识的运用能力的考查。
10.(2018高一下·台州开学考)读某山北坡垂直自然带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该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条件 B.水分条件 C.水热变化 D.光照条件
(2)根据自然带分布情况,此山可能位于我国( )
A.东北地区 B.东南沿海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答案】(1)C
(2)A
【知识点】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⑴影响该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水热变化,随着海拔高度变化,水分、热量条件改变,自然带类型变化,C对,A、B。光照不是自然带类型的主导因素,D错。
⑵根据自然带分布情况,山麓地带是针阔混交林带,此山可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A对。东南沿海地区山麓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林,B错。西北地区山麓地带是荒漠或荒漠草原,C错。青藏地区山麓地带植被是高寒草甸,D错。
【点评】影响山地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1) 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
(2)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甚至无。
(3)与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有关——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11.(2017高一上·西湖月考)形成纬度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 )
A.热量条件 B.水分条件 C.地形起伏 D.海陆差异
【答案】A
【知识点】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形成纬度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热量条件,即从赤道向两极,随着纬度变化,热量条件改变,自然带类型变化,A对。
水分条件是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变化的基础,B错。
地形起伏形成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错。
海陆差异不是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基础,D错。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自然环境差异性的影响因素。纬度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热量条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2.(2017高一上·西湖月考)世界上干湿度地带分异最明显的是( )
A.北美大陆的中纬地区 B.南美大陆的中纬地区
C.亚欧大陆的中纬地区 D.非洲大陆的中纬地区
【答案】C
【知识点】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性表现为由沿海到内陆,随水分条件的递减,出现自然带的东西方向分异。由于中纬度亚欧大陆东西方向宽度最大,故干湿度地带性分异最明显。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干湿度地域分异规律。最明显的区域在中纬地区,选项中亚欧大陆跨经度最大,受海洋影响的差异最大,所以干湿度地带性分异最明显。
13.(2017高二下·福建期末)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岛屿两侧①②两种自然带的差异体现了:( )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2)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①自然带成因相同的是:( )
A.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
B.赤道附近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带
C.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
D.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答案】(1)D
(2)C
【知识点】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地方性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1)图中①②两地位置相当,本应属于同一自然带,但受地形影响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不符合地带性规律,体现的是非地带性,D正确。
(2)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主要是受寒流的影响;赤道附近东非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带;南半球南纬50°~60°附近为海洋,不具备发育亚寒带针叶林的陆地环境;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和巴西高原东南部虽距赤道较远,但都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沿岸有暖流经过,所以形成了热带雨林带,C正确。
故答案为:(1)D.(2)C.
【点评】考查非地带性分异规律。某些地区由于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往往表现出与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不相吻合的现象,称为非地带性分异规律。例如,赤道穿过的东非高原由于地势高,气温较低,降水较少,缺少形成热带雨林带的条件而发育了热带草原带;马达加斯加岛东岸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降水丰沛,厄加勒斯暖流增温增湿,因此发育了热带雨林带;南纬60°附近几乎全部是海洋,因而缺少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二、综合题
14.(2020高一上·张家界期末)读图回答问题。
黑龙江某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组为研究地理环境的地区差异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利用暑假时间开展研学旅行。甲组同学一路西行到新疆,乙组同学一路南下到海南。他们在研学旅行中拍摄了不少地理景观的照片,绘制了①(26°N,105°E)、②(42°N,128°E)、③(43°N,90°E)三个地点的山地针叶阔叶混交林垂直分布示意图(下图)。
(1)甲组同学在向西研学旅行的过程中,观察到的沿线植被景观的变化为:森林、 、荒漠,植被景观的这种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分异规律。
(2)影响①与②山地针叶阔叶混交林出现海拔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热量或水分)。
(3)③地山麓自然带一般是( )
A.亚寒带针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温带荒漠带
(4)乙组同学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一天有四季”的地理环境变化,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表现最典型的纬度地带是 。
【答案】(1)草原;干湿度地带(或从沿海到内陆)
(2)热量
(3)D
(4)纬度地带(或从赤道到两极);低纬和高纬(或低纬、或高纬)
【知识点】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解:(1)从黑龙江到新疆,降水越来越少,受水分条件的影响,沿线植被由森林过渡到草原,现过渡到荒漠,植被景观呈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干湿度地带(或从沿海到内陆)分异规律。(2)从经纬度可以判断,①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气温较高,山地针叶阔叶混交林出现海拔较高,②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气温较低,山地针叶阔叶混交林出现海拔较低,故影响①与②山地针叶阔叶混交林出现海拔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热量。(3)据题干③(43°N,90°E)可知,地处我国新疆地区,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因此山麓自然带应为温带荒漠带。故答案为:D。(4)乙组同学从黑龙江到海南,纬度越来越低,热量条件不同,故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一天有四季”的地理环境变化,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纬度地带(或从赤道到两极)分异规律,低纬和高纬的纬度差异大,热量条件差异大,这种分异规律表现最典型。
【点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包括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和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两种形式,从赤道到两极因热量差异而出现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从沿海到内陆因水分差异而出现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垂直分异规律特点:山体所在的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山体海拔越高越复杂,海拔越低越简单;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坡向影响山地自然带分布,同一山体,同自然带阳坡高,阴坡低;山体所在的纬度低,同一自然带海拔高,纬度高,同一自然带海拔低。
15.(2020高一上·银川期末)下图为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北半球陆地自然带D→C→B→A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的 分异规律,其形成的基础因素是 。
(2)自然带D的名称是 ,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其成因是夏季受 控制,冬季受 影响。
(3)图中表示同一种陆地自然带的两个字母的是 ,其中位于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是 ,其成因是 。
(4)自然带B在大陆东西两岸分布的纬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答案】(1)纬度地带性 (从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热量
(2)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地中海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中纬西风
(3)C、H;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中纬西风控制
(4)洋流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解:(1)读图可知,图中自然带D→C→B→A 南北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赤道向两极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形成主要是不同纬度的热量差异,故其形成的基础是热量因素。(2)读图可知,图中D位于纬度30°-40°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形成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3)C、H自然带相同但气候类型不同,分别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都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其中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大陆西岸,受西风带影响,全年温和多雨;温带季风气候位于大陆东岸,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4)自然带B为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西岸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使温带落叶阔叶林面积扩大,针叶林分布面积缩小;东岸寒流流经,降温减湿,使亚寒带针叶林南北跨度增大。
【点评】地域分异规律:(1)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或纬度地带性规律:自然环境东西延伸,南北更替;(2)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或经度地带性规律、干湿度地带性规律:自然环境大致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山地区由山麓向山地自然环境随着高度发生变化。
16.(2020高一上·荆门期末)读我国某地区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数字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是:②表示 ,④表示 。
(2)图中山麓地带的植被最可能是 阔叶林(填“常绿”或“落叶”),影响
该山地植被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3)城市化过程会对当地环境产生影响,其中水循环中的蒸发和 、 (填
序号)等环节会减弱,进而改变水系的演化。
(4)指出甲、乙两地之间夏季风向并说明成因。
【答案】(1)水汽输送;下渗
(2)落叶;随海拔增高,气温和降水发生变化
(3)④;⑥
(4)东南风|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增温快形成热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东南风。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
【解析】【分析】考查水循环环节,垂直自然带,城市化过程对水循环环节产生的影响,东亚季风成因。(1)数字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是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下渗、⑤地表径流、⑥地下径流。(2)根据图中针叶林分布的海拔较低,说明该山地所处的纬度较高,故图中山麓地带的植被最可能是落叶阔叶林,影响该山地植被分布的主要原因是随海拔增高,气温和降水发生变化。(3)城市化过程会对当地环境产生影响,其中水循环中的蒸发、下渗、地下径流会减弱,即蒸发和④、⑥等环节会减弱,进而改变水系的演化。(4)读题干可知,该地位于我国沿海,则甲、乙两地之间夏季风为东南风;东亚季风的成因是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增温快形成热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东南风。
【点评】水循环有三种类型,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陆间水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是指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其环节主要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等环节。目前人类施加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径流。自然带垂直分异规律特点:山体所在的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山体海拔越高越复杂,海拔越低越简单;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坡向影响山地自然带分布,同一山体,同自然带阳坡高,阴坡低;山体所在的纬度低,同一自然带海拔高,纬度高,同一自然带海拔低。
17.(2020高一上·酒泉期末)下图为加拿大500N附近温哥华—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莱斯布里奇和温哥华的自然景观类型分别为 、 。
(2)说明落基山东、西坡雪线的差异及其原因。
【答案】(1)草原(温带草原);森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2)差异:西坡雪线低于东坡。
原因:西坡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
【知识点】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1)莱斯布里奇位于山地的背风坡,降水较少,海拔相对较高,形成典型的温带草原景观;温哥华位于山地的迎风坡,受太平洋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海拔相对较低,形成了典型的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2)影响雪线的因素有温度,降水等。落基山西坡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东坡位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
【点评】雪线---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如果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大于年消融量,则降雪逐年加积,形成常年积雪(或称万年积雪),进而变成粒雪和冰川冰,发育冰川。 雪线是一种气候标志线。其分布高度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高度从低纬向高纬地区降低,反映了气温的影响。
18.(2020高三上·呼和浩特模拟)读我国阴山中段某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说明图中典型草原带的形成原因。
(2)简析甲乙两地海拔相同植被差异大的原因。
【答案】(1)该地是阴山,地处中纬度(温带)内陆地区(身居内陆、距海遥远,受海洋水汽影响较小),降水少气候干旱,山麓地带形成了温带草原带。
(2)甲地位于阴山北坡,乙地位于南坡,北坡是背阴坡(只答出甲是阴坡、或乙位于阳坡,即可得分),阴山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水分条件好于向阳坡(只答出蒸发弱或水分条件好即可得分),所以北坡形成阔叶林,南坡水分条件差形成山地草原
【知识点】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解:(1)阴山是东西走向的山脉,地处中纬度内陆地区,由于身居内陆、距海遥远,受海洋水汽影响较小,降水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山麓地带形成了典型的温带草原带。(2)甲地位于阴山北坡,乙地位于南坡,北坡是背阴坡,阴山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水分条件好于向阳坡,所以北坡形成阔叶林,南坡为阳坡,温度高蒸发量大,水分条件差形成山地草原。
【点评】自然带垂直分异规律特点:山体所在的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山体海拔越高越复杂,海拔越低越简单;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坡向影响山地自然带分布,同一山体,同自然带阳坡高,阴坡低;山体所在的纬度低,同一自然带海拔高,纬度高,同一自然带海拔低。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