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舟山市南海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暑假自主反馈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舟山市南海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暑假自主反馈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4.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0 09:30:35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舟山市南海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暑假自主反馈试卷
一、背背默默,积淀语文素养。(2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扶植年轻人我觉得是一种历史的cháo(  )流,当然我们要创造条件,就是把他们推到须求刺激的风口浪尖上。在这方面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年轻人能够出成果,特别要反对马太效应,尤其在中国,我觉得在中国论资排辈的势力还是有的,崇尚名人,什么都要挂一名人的头衔,签定会的时候挂一个院士,其实院士并不了解那个具体领yù(  ),我们打破这种风气是需要努力的。
(1)给文段中加下划线字注音。
崇尚    头衔   
(2)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áo   流 领yù   
(3)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指出并改正。
   改为      改为   
【答案】(1)chóng;xián
(2)潮;域
(3)须;需;签;鉴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形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和辨析能力。这类题除平时的积累外,需注意容易混淆的形似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读音。( shàn) 讪 笑; 追逐 (zhú )。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拼读能力和汉字的识记书写能力。这类题除平时的积累外,需注意容易混淆的形似字和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形近字和易错字的写法 。 cháo (潮 )流 ; 领yù (域 )
⑶本题考查的是错别字的辨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仔细体会形近字之间用法的差别,尤其是形声字的形旁,要求学生在平时多留心,以达到正确的书写。注意掌握病句的类型和修改方法。通过查字典可知: 把”就是把他们推到须求刺激的风口浪尖上“中的”须求“改为” 需求“。把” 签定会的时候挂一个院士 “中的”签定会“改为” 鉴定会 “。
故答案为:⑴chóng;xián
⑵ 潮;域
⑶ 须;需;签;鉴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和辨析能力。这类题除平时的积累外,需注意容易混淆的形似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读音,尤其是声调和前后鼻音。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拼读能力和汉字的识记书写能力。这类题除平时的积累外,需注意容易混淆的形似字和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形近字和易错字的写法 。
⑶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识记及辨析能力。这类题除平时的积累外,尤其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易混字和易错字的写法。而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阅读选项,根据语镜、词义判断一些易错的汉字,仔细辨析,筛选即可。
2.(2022九上·舟山开学考)下面是“生命的追寻”诗词朗诵会的开场白,请你补全。
同学们,风平浪静的海面上,每个人都是领航员。但是,只有阳光而无阴雨,那就不是真实的人生。
好友相别,有“此地一为别,   ”(李白《送友人》)的感伤;恋人相思,有“纵我不往,   ”(《诗经 郑风 子衿》)的孤独;文人遭贬,有“拣尽寒枝不肯栖,   ”(苏轼《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的悲戚:贤者求仕,有“   ,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苦楚。
然而面对别离,可将缺憾置于广袤时空,以期豁达。如王勃“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面对失意,可将郁愤置于生命长河,以期忠贞。如陆游“   ,   ”(《卜算子 咏梅》);面对困境,可将悲苦置于时代洪流,以期博大。如杜甫“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如此,人生便只关乎选择,诚如加西亚 马尔克斯说“我要怀着爱而生活”。
【答案】孤蓬万里征;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寂寞沙洲冷;欲济无舟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底天下寒士俱欢颜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 蓬 、 嗣 、 楫 、 碾 、”
故答案为:孤蓬万里征;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寂寞沙洲冷;欲济无舟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底天下寒士俱欢颜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3.(2022八下·瑞安期中)请你判 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菲的世界》中写到艾伯特善于用通俗易懂的事情将哲学原理演绎出来,例如他用“皇帝的新装”关联苏格拉底的智慧。
B.傅雷素来主张教育的原则,即父母应该给孩子的人生信条是: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钢琴家,终为音乐家。
C.“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以记事、记物,也可以记山水地理、记风土人情,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等。
D.《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里最常使用的手法是赋、比、兴;《诗经》常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来强化情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美。
【答案】B
【知识点】先秦诸子百家;古代散文、兵法农医、天文术数、艺术杂学等;外国文学
【解析】【分析】A、C、D三项表述正确。B选项表述为“再为钢琴家,终为音乐家”是错误的。傅雷素来主张教育的原则,即父母应该给孩子的人生信条是: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这是《傅雷家书》中傅雷教育儿子的信条。傅聪最后成为世界优秀的钢琴家离不开父亲傅雷的谆谆教诲。故答案为:B
【点评】该题考查《傅雷家书》关于傅雷对教育孩子的主张,从他与傅聪的书信往来中可以刊出,傅雷的教育儿子的人生信条是: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二、静心阅读,感悟人生百态。(47分)
4.阅读下面《红星照耀中国》节选,回答问题。
“我接到报告,说你是一个可靠的新闻记者,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并且说可以信任你会如实报道。”他说,“我们知道这些就够了。你不是共产主义者,这对于我们是没有关系的。任何一个新闻记者要来苏区访问,我们都欢迎。不许新闻记者到苏区来的,不是我们,是国民党。你见到什么,都可以报道,我们要给你一切帮助来考察苏区。”
给我这样自由活动的诚意,我是有一点惊奇和怀疑的。我原来以为即使允许我到苏区去旅行,对于拍照、搜集材料或访问谈话等总会对我加以一定的限制的。他的话听起来太理想了,总归有什么地方会出毛病的……
(1)以上材料选自《红星照耀中国》,其中的“他”是   (填人名)。
(2)材料中的“我”为什么会感到惊奇和怀疑?结合原著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1)周恩来
(2)因为当时国共两党之间局势紧张,斯诺在此前从未正面接触过共产党。国民党的宣传给了斯诺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以为红军是神秘而难以沟通的,红区是危险的。但是,当斯诺以记者的身份来到红区,他获得了红军的欢迎和可以自由活动的诚意,这是他之前从未想到过的,因而会感到惊奇和怀疑。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综合评价;对作品的体验感受;《红星照耀中国》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积累能力。
这段文字是斯诺在延安遇到周恩来时,周恩来用英语对斯诺说的话,原文内容是“我叫周恩来,我接到报告,说你是一个可靠的新闻记者。你不是共产主义者,这对于我们没有关系。任何一个记者要来苏区访问,我们都欢迎”,所以“他”是周恩来。
故答案为:周恩来。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语段内容辨析人物的能力。
斯诺在来到延安之前,国民党的宣传给了斯诺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国民党宣传九年来诬蔑共产党人是什么“无知土匪”“强盗”。斯诺以为红军是神秘而难以沟通的,红区是危险的。阅读文段可知,原来“我”一直认为来苏区采访会受到各种约束和限制。周恩来的话让“我”感到非常意外,他对“我”的到来非常欢迎,而且始予了很多采访、报道的自由,这让“我”没有想到,也不敢相信所以会产生“一点惊奇和怀疑”。
故答案为:因为当时国共两党之间局势紧张,斯诺在此前从未正面接触过共产党。国民党的宣传给了斯诺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以为红军是神秘而难以沟通的,红区是危险的。但是,当斯诺以记者的身份来到红区,他获得了红军的欢迎和可以自由活动的诚意,这是他之前从未想到过的,因而会感到惊奇和怀疑。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积累能力。关于名著,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并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对于课本中有关名著的内容更引要起重视。这样,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这里只要对《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有所了解,就能很好答题。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语段内容辨析人物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要读懂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内容,理解文段的内容,再结合重点句子和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5.(2022九上·舟山开学考)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西游记》中很多妖怪与神仙有关,以下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灵感大王——观音菩萨 B.黄眉老怪——文殊菩萨
C.独角兕大王——太上老君 D.玉兔精——嫦娥
【答案】B
【知识点】作品的经典情节;《西游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名著内容的能力。
ACD.正确;
B.有误,“文殊菩萨”应为“弥勒佛”。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名著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6.(2022九上·舟山开学考)阅读下面《海底两万里》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A并不答话,他对我做个手势,要我跟他到客厅中去。B号潜入海水下几米深,嵌板打开了我急急走到玻璃隔板面前观看,只见珊瑚礁石的基地盖满了菌生植物、管状植物、翡翠海草、石竹小草,在它下面,在成千成万物十分可爱的鱼类(鲍鱼、雕纹鱼、卿筒鱼、裂骨鱼、金鱼)中间,我认出了打捞机无法打捞的一些残废物品,如铁马磴、锚、炮、炮弹、绞盘架、船头废料等等,全是遇难船只留下的东西,现在都披上活生生的花朵了。
文段中A处应填    ,B处应填    。
【答案】尼摩船长;诺第留斯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海底两万里》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基本知识的识记。根据文段中描写,可知A是尼摩船长,B是潜艇的名称诺第留斯号。
故答案为:尼摩船长;诺第留斯
【点评】考查名著基本知识的识记。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2022九上·舟山开学考)阅读《一滴水经过丽江》(节选),完成小题。
①顺着玉河,我来到了四方街前。
②进城之前,一道闸口出现在前面。过去,把水拦在闸前,是为了在四方街上的市集散去的黄昏,开闸放水,古城的五花石的街道上,水流漫溢,洗净了街道。今天,一架大水车来把我们扬到高处,游览古城的人要把这水车和清凉的水作一个美丽的背景摄影留念。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
③从水车上哗然一声跌落下来,回到了玉河。在这里,我有些犹豫。因为河流将要一分为三,流过古城。作为一滴水,不可能同时从三条河中穿越同一座古城。因此,所有的水,都在稍作徘徊时,被急匆匆的后来者推着前行。来不及做出选择,我就跌进了三条河中的一条,叫作中河的那一条。
④我穿过了一道叉一道小桥。
⑤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经过一座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经过售卖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我想停下来看看,东巴文的“水”字是怎样的写法。但我停不下来,没有看见。我确实想停下来,想被掺入砚池中,被蘸到笔尖,被写成东巴象形文的“水”,挂在店中,那样,来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了。在又一座桥边,一个浇花人把手中的大壶没进了渠中。我立即投身进去,让这个浇花的妇人,把我带进了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院子里,兰花在盛开。浇花时,我落在了一朵香气隐约的兰花上。我看到了,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端着相机在眺望远山。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客人问主人当地的掌故。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太阳出来了,我怕被迅速蒸发,借一阵微风跳下花朵,正好跳回浇花壶中。
⑥黄昏时,主人再去打水浇花时,我又回到了穿城而过的水流之中。这时,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游客聚集的茶楼酒吧中,传来人们的欢笑与歌唱。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⑦好像是因为那些鼓点的催动,水流得越来越快。很快,我就和更多的水一起出了古城,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一些露珠从树叶上落下,加入了我们。在宽广的丽江坝中流淌,穿越大地时,头顶上是满天星光。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⑧黎明时分,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
7.请你结合“一滴水”在纳西族人院子中的所见所闻,分析纳西族人有哪些特点?
8.文章第⑥段描写城内夜色,结合全文分析其作用。
9.赏析句子。
①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修辞的角度)
②太阳出来了,我怕被迅速蒸发,借一阵微风跳下花朵,正好跳回浇花壶中。(加点词语的角度)
10.选文最后一句话表达了我对丽江怎样的情感?加点词“走过”是否可以换成“流过”?请说明理由。
【答案】7.①“我看到了,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以此看出纳西族人生活恬静、和睦、闲适。②“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客人问主人当地的掌故。主人向客人远方的情形。”可看出纳西族人热情、健谈加之对远方的好奇。③纳西人院子里,兰花在盛开,说明他们非常热爱生活,有生活情趣。
8.结构上:承上启下,由上文对古城白天景色的描写自然过渡到对城内夜色的描写。内容上:写古城夜色的热闹场景以及带给游人的精神抚慰,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
9.①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丽江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房屋、老街等人文景观,句式富有节奏与诗意,增强气势,表达了作者对丽江景色的沉醉与喜爱。②两个“跳”字,拟人的修辞,表现“我”动作的轻快敏捷,突出“我”的调皮活泼,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10.情感:向往、热爱、留恋。不能换。本文从“一滴水”的视角叙述游览丽江的全过程,“走过”使用了拟人手法,就像人驻足漫步欣赏美景,如果替换成“流过”就给人水流速度快而无暇欣赏美景的印象。
【知识点】文章过渡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本考点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能够从全文的角度对有关信息材料进行辨别、筛选并提取组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从而体现出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段落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本题时,结合语段的位置,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作答。一般情况下,在文章的中间的段落的作用有: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为后文写什么作铺垫、为下文写什么埋下伏笔、起对比或烘托作用等。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本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通读全文,理清文意;然后细读相关词句,品味分析文本的内容、主题、情感、写法等;最后根据题目要求,与题中的各个选项逐一地对照。
(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重点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赏析重点词语表达效果可从这些方面思考:具体语言环境、作品背景、关键性词语、所在句子采用的写作手法、文章中人物的身份、性格特点和思想等。
7.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概括能力。相关内容在第⑤段,结合“院子里,兰花在盛开。浇花时,我落在了一朵香气隐约的兰花上”可得出:纳西族人热爱生活,有生活情趣。结合“我看到了,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端着相机在眺望远山”可得出:纳西族人生活恬静和睦、闲适。结合“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容人问主人当地的掌故。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可得出:纳西族人热情、健谈,对远方好奇。
故答案为: ①“我看到了,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以此看出纳西族人生活恬静、和睦、闲适。②“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客人问主人当地的掌故。主人向客人远方的情形。”可看出纳西族人热情、健谈加之对远方的好奇。③纳西人院子里,兰花在盛开,说明他们非常热爱生活,有生活情趣。
8.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此类题通常可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结构上通常是过渡或照应,“黄昏时,主人再去打水浇花时,我又回到了穿城而过的水流之中”由描写古城白天景色转到描写城内夜景,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游客聚集的茶楼酒吧中,传来人们的欢笑与歌唱”描写人们幸福、欢乐的生活,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突出对丽江的赞美之情。据此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 结构上:承上启下,由上文对古城白天景色的描写自然过渡到对城内夜色的描写。内容上:写古城夜色的热闹场景以及带给游人的精神抚慰,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
9.(1)本题考查修辞方法及作用。结合语境首先写出修辞方法,然后写出表达效果和体现的情感。画线句“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连用三个“看到了”,运用的是排比的手法,富有节奏与诗意,具有增强语势的表达效果,内容上写的是“我”在水车上看到的古城景象如“古城”“老柏树”“重重房屋”“老街”,运用排比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把作者对丽江景色的沉醉与喜爱之情抒发的淋漓尽致。(2)本题考查对重点字词的理解。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跳”意思是:以脚蹬地,使身体往上或向前的动作。两个“跳”字,结合“微风跳下花朵”“正好跳回浇花壶中”分析,“跳”字,把“我”人格化,据此分析,采用了拟人的修辞,表现“我”动作的轻快敏捷,突出“我”的调皮活泼,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故答案为:①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丽江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房屋、老街等人文景观,句式富有节奏与诗意,增强气势,表达了作者对丽江景色的沉醉与喜爱。②两个“跳”字,拟人的修辞,表现“我”动作的轻快敏捷,突出“我”的调皮活泼,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10.第一问:本题考查句子情感。结合文本主旨分析。本文用第一人称写“一滴水”的旅行,从古代到现代,从雪山到平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见证了人世的沧桑巨变,体会了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表现一滴水的满足感,表达作者对丽江古城的眷恋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喜爱和赞美。
第二问: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解答此题要根据全文运用的表现手法来考虑。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不能。其次,分析理由:因为本文运用拟人手法来写,“走过”将水人格化,写出“一滴水”如
人一样,用自己的视角在空间中驻足漫步欣赏丽江美景,与文章运用的手法一致,并且能体现游览丽江之意。“流过”语言平淡,缺乏表达效果,且不能体现游览之意。因此不能替换。
故答案为:情感:向往、热爱、留恋。不能换。本文从“一滴水”的视角叙述游览丽江的全过程,“走过”使用了拟人手法,就像人驻足漫步欣赏美景,如果替换成“流过”就给人水流速度快而无暇欣赏美景的印象。
(2022九上·舟山开学考)非文学作品阅读。
人脸识别日益普及,你刷明白了吗?
[材料一]
人脸识别技术自上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历经半个世纪,已成为计算机视觉和生物识别领域研究和应用热点。它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计算机通过视频采集设备获取识别对象的面部图像,再利用核心算法对其脸部的五官位置、脸型和角度等特征信息进行计算分析,进而和自身数据库里已有的范本进行对比,最后判断出用户的真实身份。
技术应用:
①企业、住宅安全和管理。如人脸识别门禁考勤系统,人脸识别防盗门等。
②电子护照及身份证。如入住酒店忘带身份证,刷脸验证身份入住。
③公安、司法和刑侦。如利用人脸识别系统和网络,在全国范围内搜捕逃犯。
④自助服务。如银行的自动提款机,如果用户卡片和密码被盗,就会被他人冒取现金。如果同时应用人脸识别就会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材料二]
[材料三]
专家访谈摘录
专家 访谈摘要
雷震(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研究员) “虽然识别精度提升了,但光线对人脸识别的影响还不能完全解决。此外,不同成长阶段对面部造成影响后如何识别?如何排除遮挡对识别造成的影响?如何克服室外远距离对识别精度的影响?”雷震针对人脸识别技术指出了一连串问题。(摘自《中国科学报》2020.6.4)
闫怀志(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网络攻防对抗研究所所长) 传言一:人脸识别系统任何机构都能装? 闫怀志说:“人脸识别技术本是一种通用技术,可以用在不同的行业或领域。虽然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对于经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来予以禁止,但是相关文件都强调了信息收集要‘合法、正当、必要’且需要征得当事人同意:信息利用要确保安全,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传言二:戴口罩就无法进行人脸识别? “戴口罩、帽子、墨镜等物品,确实会导致人脸识别精度降低,但技术上对此并非束手无策。”闫怀志认为,从技术上来看,可以采用人脸全局特征与局部特征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人脸识别,辅以未遮挡部位的三维数据来进行三维人脸识别。(摘自《科学日报》2020.12.17)
朱廷劭(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科研人员借助人工智能,构建了不同心理症状的面部自动识别模型,探索个体面部活动指向心理健康症状的可能性。“这一新方法借助人工智能里的机器学习算法,将人的面部活动变化作为输入,将其心理测试指标作为输出,建立输入和输出的映射关系后,被试者只要‘刷’个脸,理论上我们就能通过他的面部数据得到他的心理健康状况了。”朱延勒说。(摘自《中国科学报》2021.1.15)
11.根据以上材料,下面表述正确的一项()
A.人脸识别是通过采集人的五官特征来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计算机识别技术,它可以帮助公安系统在全国范围内搜捕逃犯。
B.“人证”认证就是将人脸与身份证信息采集识别后,通过后台核查系统进行各方面比对,来确认本人与身份证上的信息是否一致。
C.戴着戴口罩会导致人脸识别精度降低,但若采用人脸全局特征与局部特征相结合的方式就能顺利通过人脸识别。
D.人通过脸部的变化会产生很多表情,现在我们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技术从用户的面部数据中得到他的心理状况,对症治疗。
12.现在很多学校进出校门采用了人脸识别技术,请你结合材料一、二说明人脸识别技术运用的过程。
13.某小区门禁系统升级,物业试图全部启动人脸识别技术,要求业主录入人脸信息遭到质疑和反对。请结合以上材料分析业主的顾虑并提出建议。
【答案】11.B
12.首先计算机通过视频采集设备获取识别对象的面部图像,再利用核心算法对其脸部的五官位置、脸型和角度等特征信息进行计算分析,进而和自身数据库里已有的范本进行对比,最后判断出用户的真实身份。
13.业主担心个人信息的会泄露、是否每次都能识别成功等问题;虽然“刷脸”门禁确实更为方便,不再担心忘带门禁卡进不了小区的状况,还能改善小区的治安现状。但前提是小区物业必须保证业主个人信息的安全,可以到公安机关进行备案。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筛选比对能力。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应注意细心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看清是“有错误的一项”还是“正确的一项”)。提高辨析异同的能力,选项表述的内容往往是经过加工整合的,多数情况下不是原文的机械罗列。做题时应用心比对,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⑶本题考查结合材料谈自己的看法。解答时应在充分把握各个材料内容的基础上灵活的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文本材料的知识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同时在表述中应做到用简洁、流畅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11.这是一道选择题,解答此题需从材料中找到相关内容进行比对即可。A.有误,根据“它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可知,“通过采集人的五官特征来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计算机识别技术”理解错误。B.正确。C.有误,根据“从技术上来看,可以采用人脸全局特征与局部特征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人脸识别,辅以未遮挡部位的三维数据来进行三维人脸识别”可知,“但若采用人脸全局特征与局部特征相结合的方式就能顺利通过人脸识别”理解错误。D.有误,根据“理论上我们就能通过他的全部数据得到他的心理健康状况了”可知,只是理论上能通过他的全部数据得到他的心理健康状况,“现在我们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技术从用户的面部数据中得到他的心理状况,对症治疗”理解错误。
故答案为:B.
12.结合材料一语句“它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计算机通过视频采集设备获取识别对象的面部图像,再利用核心算法对其脸部的五官位置、脸型和角度等特征信息进行计算分析,进而和自身数据库里已有的范本进行对比,最后判断出用户的真实身份”,结合材料二第二幅图,人脸识别首先是图像采集,然后是人脸定位、特征获取、特征比对,然后进行识别。据此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首先计算机通过视频采集设备获取识别对象的面部图像,再利用核心算法对其脸部的五官位置、脸型和角度等特征信息进行计算分析,进而和自身数据库里已有的范本进行对比,最后判断出用户的真实身份。
13.从材料三“虽然识别精度提升了,但光线对人脸识别的影响还不能完全解决。此外,不同成长阶段对面部造成影响后如何识别?如何排除遮挡对识别造成的影响?如何克服室外远距离对识别精度的影响”“但是相关文件都强调了信息收集要‘合法、正当、必要’且需要征得当事人同意;信息利用要确保安全,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可分析出业主的顾虑;然后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即可。
故答案为: 业主担心个人信息的会泄露、是否每次都能识别成功等问题;虽然“刷脸”门禁确实更为方便,不再担心忘带门禁卡进不了小区的状况,还能改善小区的治安现状。但前提是小区物业必须保证业主个人信息的安全,可以到公安机关进行备案。
(2022九上·舟山开学考)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注】,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曛:昏暗
14.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都是唐诗,其中第一首是律诗,第二首是绝句。律诗为八句,绝句为四句,两者的偶数句都要求押韵。
B.王勃诗的首联点明送别地点和朋友要去的地方,一个“望”字已经透露诗人对朋友远行的关切之情。
C.王勃诗的尾联描写二人在即将分手的岔路口挥泪告别、泣下沾襟的情境,表达了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深情。
D.高适诗的三、四句是对朋友的安慰和勉励,格调昂扬向上,情感积极乐观,与王勃诗的第三联有异曲同工之妙。
15.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别董大》一诗的前两句。
【答案】14.C
15.这两句(采用白描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通过黄云、落日、北风、飞雪、孤雁等典型意象,营造出苍凉雄浑的意境(描绘出黄昏时分日色昏暗、千里黄云蔽天、北风吹雁、大雪纷飞的苍凉景象);烘托出离别时的感伤(凄凉、惆怅、依恋不舍等)/对朋友远行的关心牵挂。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多角度赏析名句。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诗句描写了怎样的内容,然后从修辞手法、内容主旨、哲理等方面对诗句进行赏析。从修辞角度赏析,要答出该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手法的作用;从内容主旨方面赏析,需要充分理解诗歌的内容,写出该诗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胸襟;从哲理角度赏析,则需要答出该诗句蕴含的哲理。
14.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两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ABD.正确;C.有误,“尾联描写二人在即将分手的岔路口挥泪告别、泣下沾襟的情境”错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在即将分手的路口,我们无需像平常送别的青年男女那样伤心落泪。
故答案为:C.
15.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大意为:千里黄云遮天蔽日,天气阴沉,北风送走雁群又吹来纷扬大雪。描绘送别时候的自然景色。运用白描手法,描写出阔远渺茫的北国雪天风光,营造出苍凉的气氛,表达出人物内心的感伤,以及对友人和自己未来之路的迷茫之感。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故答案为: 这两句(采用白描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通过黄云、落日、北风、飞雪、孤雁等典型意象,营造出苍凉雄浑的意境(描绘出黄昏时分日色昏暗、千里黄云蔽天、北风吹雁、大雪纷飞的苍凉景象);烘托出离别时的感伤(凄凉、惆怅、依恋不舍等)/对朋友远行的关心牵挂。
(2022九上·舟山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做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菜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管燕①得罪齐王,谓其左右曰:“子孰而②与我赴诸侯乎?”左右默然莫对。管燕连然流涕曰:“悲夫!士何其易得而难用也!”田需③对曰:“士三食不得餍④,而君鹅鹜有余食,下宫⑤糅⑥罗纨,曳绮縠⑦,而士不得以为缘⑧。且财者,君之所轻;死者,士之所重。君不肯以所轻与士而责⑨士以所重事君非士易得而难用也。”
(《战国策 齐策四》)
【注释】①管燕:齐人。②而:能。③田需:战国魏人,官魏相。④餍:满足。⑤下宫:后房的美人。⑥糅:混杂。⑦毅:绉纱类丝织品。⑧缘:衣边上的镶嵌。⑨责:求。
16.下列句中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真无马邪
B.马之千里者
君之所轻
C.而伯乐不常有
士何其易得而难用也
D.不以千里称也
而士不得以为缘
17.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不肯以所轻与士/而责士以所重事君/非士易得而难用也
B.君不肯/以所轻与士而责士以/所重事君非士/易得而难用也
C.君不肯/以所轻与士/而责士以所重/事君非士易得而难用也
D.君不肯以所轻与士/而责士以/所重事君非士/易得而难用也
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且财者,君之所轻;死者,士之所重。
19.【甲】【乙】两则材料各自侧重从什么角度谈“人才”?请简要分析。
【答案】16.C
17.A
18.而且财货是您所看轻的,死是士人所看重的。
19.甲文写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导致千里马被埋没,侧重写人才不被重视的原因。乙文写管燕只注重自己的利益,却不能善待别人,所以关键时刻没有人为他效力,侧重写不重视人才的后果。
【知识点】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⑵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⑶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⑷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附参考译文】
【甲】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乙】管燕得罪了齐王,便对他的左右亲近说:“你们有谁能为我到诸侯中去奔走一番呢?”左右亲近没有一个人回答。管燕伤心地流着泪说:“可悲啊!士人为什么那样容易得到,却这样难以使用啊?”田需回答说:“士人在您这儿一日三餐还吃不饱,您养的鹅、鸭,饲料却吃不完;您的后宫仆妾穿着都是绫、罗、绸、缎,而士人想用它们做个衣上的沿边儿也不可能。而且财货是您所看轻的,死是士人所看重的。您不肯把您所看轻的财货送给予士人,却要求士人以他们所看重的死为您效劳,这不能说‘士人容易得到却难以使用’啊!”
16.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A.前句句意: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其:代词,它。后句句意: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表反问语气,难道。选项加点词意思不同。B.前句句意:日行千里的马;之:定语后置的标记。后句句意:您所看轻的;之:助词,无意义。选项加点词意思不同。C.前句句意:但是伯乐不常有;而:表示转折。后句句意:士人为什么那样容易得到,却这样难以使用啊;而:表示转折。选项加点词意思相同。D.前句句意:不以千里马著称;以:凭借。后句句意:而士人想用它们做个衣上的沿边儿也不可能;以:用。选项加点词意思不同。
故答案为: C
17.本题考查给语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再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句意为:您不肯把您所看轻的财货送给予士人,却要求士人以他们所看重的死为您效劳,这不能说“士人容易得到却难以使用”啊;故断句为:君不肯以所轻与士/而责士以所重事君/非士易得而难用也。
故答案为: A
18.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且,而且。财,财货。所轻,所看轻的。所重,所看重的。句意为:而且财货是您所看轻的,死是士人所看重的。
故答案为: 而且财货是您所看轻的,死是士人所看重的。
19.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甲文内容,从“其真不知马也”中可知,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侧重写人才不被重视的原因。结合乙文内容,从“且财者,君之所轻;死者,士之所重。君不肯以所轻与士,而责士以所重事君,非士易得而难用也“中可知,管燕只注重自己的利益,却不能善待别人,所以关键时刻没有人为他效力,侧重写不重视人才的后果。
故答案为: 甲文写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导致千里马被埋没,侧重写人才不被重视的原因。乙文写管燕只注重自己的利益,却不能善待别人,所以关键时刻没有人为他效力,侧重写不重视人才的后果。
三、练练笔头,抒写年少情怀。(50分)
20.(2022九上·舟山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不要总以为远方才有风景,其实风景无处不在。我们往往在行色匆匆中错过许多动人的风景,只要我们用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观察,用一颗充满诗意的心去欣赏,用一颗细腻敏感的心去感悟,就会发现最美的风景就在我们身边。
请以“风景就在身边”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
【答案】略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考查命题作文。难度较大,审题时注意,一个要素是“身边”,就要注意范围,焦点应该是学校家庭社区,写出真情实感。第2个要素是“风景”,写自然风景,也可以写历史人文风情,还有人也是最独特的一道风景,风景的主题如何升华,是这篇文章的关键所在。本文应该以写作记叙文或记叙散文为主,通过描述自己眼中的风景表达赞美之情,通过描述身边的人这一道风景,抒发美好感受,表达赞美和敬仰,注意细节描写的运用,综合抒情,议论,表达方式,抒发真挚情感。
【点评】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关键是吃透题目的精髓,把握住中心词,明确修饰限制词。除了审题、立意和选材外,我们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扬长避短。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舟山市南海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暑假自主反馈试卷
一、背背默默,积淀语文素养。(2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扶植年轻人我觉得是一种历史的cháo(  )流,当然我们要创造条件,就是把他们推到须求刺激的风口浪尖上。在这方面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年轻人能够出成果,特别要反对马太效应,尤其在中国,我觉得在中国论资排辈的势力还是有的,崇尚名人,什么都要挂一名人的头衔,签定会的时候挂一个院士,其实院士并不了解那个具体领yù(  ),我们打破这种风气是需要努力的。
(1)给文段中加下划线字注音。
崇尚    头衔   
(2)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áo   流 领yù   
(3)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指出并改正。
   改为      改为   
2.(2022九上·舟山开学考)下面是“生命的追寻”诗词朗诵会的开场白,请你补全。
同学们,风平浪静的海面上,每个人都是领航员。但是,只有阳光而无阴雨,那就不是真实的人生。
好友相别,有“此地一为别,   ”(李白《送友人》)的感伤;恋人相思,有“纵我不往,   ”(《诗经 郑风 子衿》)的孤独;文人遭贬,有“拣尽寒枝不肯栖,   ”(苏轼《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的悲戚:贤者求仕,有“   ,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苦楚。
然而面对别离,可将缺憾置于广袤时空,以期豁达。如王勃“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面对失意,可将郁愤置于生命长河,以期忠贞。如陆游“   ,   ”(《卜算子 咏梅》);面对困境,可将悲苦置于时代洪流,以期博大。如杜甫“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如此,人生便只关乎选择,诚如加西亚 马尔克斯说“我要怀着爱而生活”。
3.(2022八下·瑞安期中)请你判 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菲的世界》中写到艾伯特善于用通俗易懂的事情将哲学原理演绎出来,例如他用“皇帝的新装”关联苏格拉底的智慧。
B.傅雷素来主张教育的原则,即父母应该给孩子的人生信条是: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钢琴家,终为音乐家。
C.“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以记事、记物,也可以记山水地理、记风土人情,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等。
D.《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里最常使用的手法是赋、比、兴;《诗经》常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来强化情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美。
二、静心阅读,感悟人生百态。(47分)
4.阅读下面《红星照耀中国》节选,回答问题。
“我接到报告,说你是一个可靠的新闻记者,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并且说可以信任你会如实报道。”他说,“我们知道这些就够了。你不是共产主义者,这对于我们是没有关系的。任何一个新闻记者要来苏区访问,我们都欢迎。不许新闻记者到苏区来的,不是我们,是国民党。你见到什么,都可以报道,我们要给你一切帮助来考察苏区。”
给我这样自由活动的诚意,我是有一点惊奇和怀疑的。我原来以为即使允许我到苏区去旅行,对于拍照、搜集材料或访问谈话等总会对我加以一定的限制的。他的话听起来太理想了,总归有什么地方会出毛病的……
(1)以上材料选自《红星照耀中国》,其中的“他”是   (填人名)。
(2)材料中的“我”为什么会感到惊奇和怀疑?结合原著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5.(2022九上·舟山开学考)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西游记》中很多妖怪与神仙有关,以下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灵感大王——观音菩萨 B.黄眉老怪——文殊菩萨
C.独角兕大王——太上老君 D.玉兔精——嫦娥
6.(2022九上·舟山开学考)阅读下面《海底两万里》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A并不答话,他对我做个手势,要我跟他到客厅中去。B号潜入海水下几米深,嵌板打开了我急急走到玻璃隔板面前观看,只见珊瑚礁石的基地盖满了菌生植物、管状植物、翡翠海草、石竹小草,在它下面,在成千成万物十分可爱的鱼类(鲍鱼、雕纹鱼、卿筒鱼、裂骨鱼、金鱼)中间,我认出了打捞机无法打捞的一些残废物品,如铁马磴、锚、炮、炮弹、绞盘架、船头废料等等,全是遇难船只留下的东西,现在都披上活生生的花朵了。
文段中A处应填    ,B处应填    。
(2022九上·舟山开学考)阅读《一滴水经过丽江》(节选),完成小题。
①顺着玉河,我来到了四方街前。
②进城之前,一道闸口出现在前面。过去,把水拦在闸前,是为了在四方街上的市集散去的黄昏,开闸放水,古城的五花石的街道上,水流漫溢,洗净了街道。今天,一架大水车来把我们扬到高处,游览古城的人要把这水车和清凉的水作一个美丽的背景摄影留念。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
③从水车上哗然一声跌落下来,回到了玉河。在这里,我有些犹豫。因为河流将要一分为三,流过古城。作为一滴水,不可能同时从三条河中穿越同一座古城。因此,所有的水,都在稍作徘徊时,被急匆匆的后来者推着前行。来不及做出选择,我就跌进了三条河中的一条,叫作中河的那一条。
④我穿过了一道叉一道小桥。
⑤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经过一座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经过售卖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我想停下来看看,东巴文的“水”字是怎样的写法。但我停不下来,没有看见。我确实想停下来,想被掺入砚池中,被蘸到笔尖,被写成东巴象形文的“水”,挂在店中,那样,来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了。在又一座桥边,一个浇花人把手中的大壶没进了渠中。我立即投身进去,让这个浇花的妇人,把我带进了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院子里,兰花在盛开。浇花时,我落在了一朵香气隐约的兰花上。我看到了,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端着相机在眺望远山。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客人问主人当地的掌故。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太阳出来了,我怕被迅速蒸发,借一阵微风跳下花朵,正好跳回浇花壶中。
⑥黄昏时,主人再去打水浇花时,我又回到了穿城而过的水流之中。这时,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游客聚集的茶楼酒吧中,传来人们的欢笑与歌唱。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⑦好像是因为那些鼓点的催动,水流得越来越快。很快,我就和更多的水一起出了古城,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一些露珠从树叶上落下,加入了我们。在宽广的丽江坝中流淌,穿越大地时,头顶上是满天星光。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⑧黎明时分,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
7.请你结合“一滴水”在纳西族人院子中的所见所闻,分析纳西族人有哪些特点?
8.文章第⑥段描写城内夜色,结合全文分析其作用。
9.赏析句子。
①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修辞的角度)
②太阳出来了,我怕被迅速蒸发,借一阵微风跳下花朵,正好跳回浇花壶中。(加点词语的角度)
10.选文最后一句话表达了我对丽江怎样的情感?加点词“走过”是否可以换成“流过”?请说明理由。
(2022九上·舟山开学考)非文学作品阅读。
人脸识别日益普及,你刷明白了吗?
[材料一]
人脸识别技术自上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历经半个世纪,已成为计算机视觉和生物识别领域研究和应用热点。它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计算机通过视频采集设备获取识别对象的面部图像,再利用核心算法对其脸部的五官位置、脸型和角度等特征信息进行计算分析,进而和自身数据库里已有的范本进行对比,最后判断出用户的真实身份。
技术应用:
①企业、住宅安全和管理。如人脸识别门禁考勤系统,人脸识别防盗门等。
②电子护照及身份证。如入住酒店忘带身份证,刷脸验证身份入住。
③公安、司法和刑侦。如利用人脸识别系统和网络,在全国范围内搜捕逃犯。
④自助服务。如银行的自动提款机,如果用户卡片和密码被盗,就会被他人冒取现金。如果同时应用人脸识别就会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材料二]
[材料三]
专家访谈摘录
专家 访谈摘要
雷震(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研究员) “虽然识别精度提升了,但光线对人脸识别的影响还不能完全解决。此外,不同成长阶段对面部造成影响后如何识别?如何排除遮挡对识别造成的影响?如何克服室外远距离对识别精度的影响?”雷震针对人脸识别技术指出了一连串问题。(摘自《中国科学报》2020.6.4)
闫怀志(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网络攻防对抗研究所所长) 传言一:人脸识别系统任何机构都能装? 闫怀志说:“人脸识别技术本是一种通用技术,可以用在不同的行业或领域。虽然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对于经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来予以禁止,但是相关文件都强调了信息收集要‘合法、正当、必要’且需要征得当事人同意:信息利用要确保安全,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传言二:戴口罩就无法进行人脸识别? “戴口罩、帽子、墨镜等物品,确实会导致人脸识别精度降低,但技术上对此并非束手无策。”闫怀志认为,从技术上来看,可以采用人脸全局特征与局部特征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人脸识别,辅以未遮挡部位的三维数据来进行三维人脸识别。(摘自《科学日报》2020.12.17)
朱廷劭(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科研人员借助人工智能,构建了不同心理症状的面部自动识别模型,探索个体面部活动指向心理健康症状的可能性。“这一新方法借助人工智能里的机器学习算法,将人的面部活动变化作为输入,将其心理测试指标作为输出,建立输入和输出的映射关系后,被试者只要‘刷’个脸,理论上我们就能通过他的面部数据得到他的心理健康状况了。”朱延勒说。(摘自《中国科学报》2021.1.15)
11.根据以上材料,下面表述正确的一项()
A.人脸识别是通过采集人的五官特征来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计算机识别技术,它可以帮助公安系统在全国范围内搜捕逃犯。
B.“人证”认证就是将人脸与身份证信息采集识别后,通过后台核查系统进行各方面比对,来确认本人与身份证上的信息是否一致。
C.戴着戴口罩会导致人脸识别精度降低,但若采用人脸全局特征与局部特征相结合的方式就能顺利通过人脸识别。
D.人通过脸部的变化会产生很多表情,现在我们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技术从用户的面部数据中得到他的心理状况,对症治疗。
12.现在很多学校进出校门采用了人脸识别技术,请你结合材料一、二说明人脸识别技术运用的过程。
13.某小区门禁系统升级,物业试图全部启动人脸识别技术,要求业主录入人脸信息遭到质疑和反对。请结合以上材料分析业主的顾虑并提出建议。
(2022九上·舟山开学考)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注】,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曛:昏暗
14.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都是唐诗,其中第一首是律诗,第二首是绝句。律诗为八句,绝句为四句,两者的偶数句都要求押韵。
B.王勃诗的首联点明送别地点和朋友要去的地方,一个“望”字已经透露诗人对朋友远行的关切之情。
C.王勃诗的尾联描写二人在即将分手的岔路口挥泪告别、泣下沾襟的情境,表达了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深情。
D.高适诗的三、四句是对朋友的安慰和勉励,格调昂扬向上,情感积极乐观,与王勃诗的第三联有异曲同工之妙。
15.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别董大》一诗的前两句。
(2022九上·舟山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做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菜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管燕①得罪齐王,谓其左右曰:“子孰而②与我赴诸侯乎?”左右默然莫对。管燕连然流涕曰:“悲夫!士何其易得而难用也!”田需③对曰:“士三食不得餍④,而君鹅鹜有余食,下宫⑤糅⑥罗纨,曳绮縠⑦,而士不得以为缘⑧。且财者,君之所轻;死者,士之所重。君不肯以所轻与士而责⑨士以所重事君非士易得而难用也。”
(《战国策 齐策四》)
【注释】①管燕:齐人。②而:能。③田需:战国魏人,官魏相。④餍:满足。⑤下宫:后房的美人。⑥糅:混杂。⑦毅:绉纱类丝织品。⑧缘:衣边上的镶嵌。⑨责:求。
16.下列句中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真无马邪
B.马之千里者
君之所轻
C.而伯乐不常有
士何其易得而难用也
D.不以千里称也
而士不得以为缘
17.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不肯以所轻与士/而责士以所重事君/非士易得而难用也
B.君不肯/以所轻与士而责士以/所重事君非士/易得而难用也
C.君不肯/以所轻与士/而责士以所重/事君非士易得而难用也
D.君不肯以所轻与士/而责士以/所重事君非士/易得而难用也
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且财者,君之所轻;死者,士之所重。
19.【甲】【乙】两则材料各自侧重从什么角度谈“人才”?请简要分析。
三、练练笔头,抒写年少情怀。(50分)
20.(2022九上·舟山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不要总以为远方才有风景,其实风景无处不在。我们往往在行色匆匆中错过许多动人的风景,只要我们用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观察,用一颗充满诗意的心去欣赏,用一颗细腻敏感的心去感悟,就会发现最美的风景就在我们身边。
请以“风景就在身边”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chóng;xián
(2)潮;域
(3)须;需;签;鉴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形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和辨析能力。这类题除平时的积累外,需注意容易混淆的形似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读音。( shàn) 讪 笑; 追逐 (zhú )。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拼读能力和汉字的识记书写能力。这类题除平时的积累外,需注意容易混淆的形似字和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形近字和易错字的写法 。 cháo (潮 )流 ; 领yù (域 )
⑶本题考查的是错别字的辨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仔细体会形近字之间用法的差别,尤其是形声字的形旁,要求学生在平时多留心,以达到正确的书写。注意掌握病句的类型和修改方法。通过查字典可知: 把”就是把他们推到须求刺激的风口浪尖上“中的”须求“改为” 需求“。把” 签定会的时候挂一个院士 “中的”签定会“改为” 鉴定会 “。
故答案为:⑴chóng;xián
⑵ 潮;域
⑶ 须;需;签;鉴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和辨析能力。这类题除平时的积累外,需注意容易混淆的形似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读音,尤其是声调和前后鼻音。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拼读能力和汉字的识记书写能力。这类题除平时的积累外,需注意容易混淆的形似字和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形近字和易错字的写法 。
⑶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识记及辨析能力。这类题除平时的积累外,尤其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易混字和易错字的写法。而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阅读选项,根据语镜、词义判断一些易错的汉字,仔细辨析,筛选即可。
2.【答案】孤蓬万里征;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寂寞沙洲冷;欲济无舟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底天下寒士俱欢颜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 蓬 、 嗣 、 楫 、 碾 、”
故答案为:孤蓬万里征;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寂寞沙洲冷;欲济无舟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底天下寒士俱欢颜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3.【答案】B
【知识点】先秦诸子百家;古代散文、兵法农医、天文术数、艺术杂学等;外国文学
【解析】【分析】A、C、D三项表述正确。B选项表述为“再为钢琴家,终为音乐家”是错误的。傅雷素来主张教育的原则,即父母应该给孩子的人生信条是: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这是《傅雷家书》中傅雷教育儿子的信条。傅聪最后成为世界优秀的钢琴家离不开父亲傅雷的谆谆教诲。故答案为:B
【点评】该题考查《傅雷家书》关于傅雷对教育孩子的主张,从他与傅聪的书信往来中可以刊出,傅雷的教育儿子的人生信条是: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4.【答案】(1)周恩来
(2)因为当时国共两党之间局势紧张,斯诺在此前从未正面接触过共产党。国民党的宣传给了斯诺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以为红军是神秘而难以沟通的,红区是危险的。但是,当斯诺以记者的身份来到红区,他获得了红军的欢迎和可以自由活动的诚意,这是他之前从未想到过的,因而会感到惊奇和怀疑。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综合评价;对作品的体验感受;《红星照耀中国》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积累能力。
这段文字是斯诺在延安遇到周恩来时,周恩来用英语对斯诺说的话,原文内容是“我叫周恩来,我接到报告,说你是一个可靠的新闻记者。你不是共产主义者,这对于我们没有关系。任何一个记者要来苏区访问,我们都欢迎”,所以“他”是周恩来。
故答案为:周恩来。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语段内容辨析人物的能力。
斯诺在来到延安之前,国民党的宣传给了斯诺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国民党宣传九年来诬蔑共产党人是什么“无知土匪”“强盗”。斯诺以为红军是神秘而难以沟通的,红区是危险的。阅读文段可知,原来“我”一直认为来苏区采访会受到各种约束和限制。周恩来的话让“我”感到非常意外,他对“我”的到来非常欢迎,而且始予了很多采访、报道的自由,这让“我”没有想到,也不敢相信所以会产生“一点惊奇和怀疑”。
故答案为:因为当时国共两党之间局势紧张,斯诺在此前从未正面接触过共产党。国民党的宣传给了斯诺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以为红军是神秘而难以沟通的,红区是危险的。但是,当斯诺以记者的身份来到红区,他获得了红军的欢迎和可以自由活动的诚意,这是他之前从未想到过的,因而会感到惊奇和怀疑。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积累能力。关于名著,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并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对于课本中有关名著的内容更引要起重视。这样,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这里只要对《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有所了解,就能很好答题。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语段内容辨析人物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要读懂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内容,理解文段的内容,再结合重点句子和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5.【答案】B
【知识点】作品的经典情节;《西游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名著内容的能力。
ACD.正确;
B.有误,“文殊菩萨”应为“弥勒佛”。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名著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6.【答案】尼摩船长;诺第留斯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海底两万里》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基本知识的识记。根据文段中描写,可知A是尼摩船长,B是潜艇的名称诺第留斯号。
故答案为:尼摩船长;诺第留斯
【点评】考查名著基本知识的识记。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答案】7.①“我看到了,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以此看出纳西族人生活恬静、和睦、闲适。②“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客人问主人当地的掌故。主人向客人远方的情形。”可看出纳西族人热情、健谈加之对远方的好奇。③纳西人院子里,兰花在盛开,说明他们非常热爱生活,有生活情趣。
8.结构上:承上启下,由上文对古城白天景色的描写自然过渡到对城内夜色的描写。内容上:写古城夜色的热闹场景以及带给游人的精神抚慰,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
9.①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丽江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房屋、老街等人文景观,句式富有节奏与诗意,增强气势,表达了作者对丽江景色的沉醉与喜爱。②两个“跳”字,拟人的修辞,表现“我”动作的轻快敏捷,突出“我”的调皮活泼,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10.情感:向往、热爱、留恋。不能换。本文从“一滴水”的视角叙述游览丽江的全过程,“走过”使用了拟人手法,就像人驻足漫步欣赏美景,如果替换成“流过”就给人水流速度快而无暇欣赏美景的印象。
【知识点】文章过渡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本考点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能够从全文的角度对有关信息材料进行辨别、筛选并提取组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从而体现出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段落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本题时,结合语段的位置,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作答。一般情况下,在文章的中间的段落的作用有: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为后文写什么作铺垫、为下文写什么埋下伏笔、起对比或烘托作用等。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本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通读全文,理清文意;然后细读相关词句,品味分析文本的内容、主题、情感、写法等;最后根据题目要求,与题中的各个选项逐一地对照。
(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重点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赏析重点词语表达效果可从这些方面思考:具体语言环境、作品背景、关键性词语、所在句子采用的写作手法、文章中人物的身份、性格特点和思想等。
7.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概括能力。相关内容在第⑤段,结合“院子里,兰花在盛开。浇花时,我落在了一朵香气隐约的兰花上”可得出:纳西族人热爱生活,有生活情趣。结合“我看到了,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端着相机在眺望远山”可得出:纳西族人生活恬静和睦、闲适。结合“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容人问主人当地的掌故。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可得出:纳西族人热情、健谈,对远方好奇。
故答案为: ①“我看到了,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以此看出纳西族人生活恬静、和睦、闲适。②“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客人问主人当地的掌故。主人向客人远方的情形。”可看出纳西族人热情、健谈加之对远方的好奇。③纳西人院子里,兰花在盛开,说明他们非常热爱生活,有生活情趣。
8.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此类题通常可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结构上通常是过渡或照应,“黄昏时,主人再去打水浇花时,我又回到了穿城而过的水流之中”由描写古城白天景色转到描写城内夜景,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游客聚集的茶楼酒吧中,传来人们的欢笑与歌唱”描写人们幸福、欢乐的生活,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突出对丽江的赞美之情。据此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 结构上:承上启下,由上文对古城白天景色的描写自然过渡到对城内夜色的描写。内容上:写古城夜色的热闹场景以及带给游人的精神抚慰,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
9.(1)本题考查修辞方法及作用。结合语境首先写出修辞方法,然后写出表达效果和体现的情感。画线句“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连用三个“看到了”,运用的是排比的手法,富有节奏与诗意,具有增强语势的表达效果,内容上写的是“我”在水车上看到的古城景象如“古城”“老柏树”“重重房屋”“老街”,运用排比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把作者对丽江景色的沉醉与喜爱之情抒发的淋漓尽致。(2)本题考查对重点字词的理解。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跳”意思是:以脚蹬地,使身体往上或向前的动作。两个“跳”字,结合“微风跳下花朵”“正好跳回浇花壶中”分析,“跳”字,把“我”人格化,据此分析,采用了拟人的修辞,表现“我”动作的轻快敏捷,突出“我”的调皮活泼,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故答案为:①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丽江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房屋、老街等人文景观,句式富有节奏与诗意,增强气势,表达了作者对丽江景色的沉醉与喜爱。②两个“跳”字,拟人的修辞,表现“我”动作的轻快敏捷,突出“我”的调皮活泼,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10.第一问:本题考查句子情感。结合文本主旨分析。本文用第一人称写“一滴水”的旅行,从古代到现代,从雪山到平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见证了人世的沧桑巨变,体会了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表现一滴水的满足感,表达作者对丽江古城的眷恋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喜爱和赞美。
第二问: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解答此题要根据全文运用的表现手法来考虑。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不能。其次,分析理由:因为本文运用拟人手法来写,“走过”将水人格化,写出“一滴水”如
人一样,用自己的视角在空间中驻足漫步欣赏丽江美景,与文章运用的手法一致,并且能体现游览丽江之意。“流过”语言平淡,缺乏表达效果,且不能体现游览之意。因此不能替换。
故答案为:情感:向往、热爱、留恋。不能换。本文从“一滴水”的视角叙述游览丽江的全过程,“走过”使用了拟人手法,就像人驻足漫步欣赏美景,如果替换成“流过”就给人水流速度快而无暇欣赏美景的印象。
【答案】11.B
12.首先计算机通过视频采集设备获取识别对象的面部图像,再利用核心算法对其脸部的五官位置、脸型和角度等特征信息进行计算分析,进而和自身数据库里已有的范本进行对比,最后判断出用户的真实身份。
13.业主担心个人信息的会泄露、是否每次都能识别成功等问题;虽然“刷脸”门禁确实更为方便,不再担心忘带门禁卡进不了小区的状况,还能改善小区的治安现状。但前提是小区物业必须保证业主个人信息的安全,可以到公安机关进行备案。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筛选比对能力。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应注意细心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看清是“有错误的一项”还是“正确的一项”)。提高辨析异同的能力,选项表述的内容往往是经过加工整合的,多数情况下不是原文的机械罗列。做题时应用心比对,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⑶本题考查结合材料谈自己的看法。解答时应在充分把握各个材料内容的基础上灵活的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文本材料的知识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同时在表述中应做到用简洁、流畅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11.这是一道选择题,解答此题需从材料中找到相关内容进行比对即可。A.有误,根据“它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可知,“通过采集人的五官特征来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计算机识别技术”理解错误。B.正确。C.有误,根据“从技术上来看,可以采用人脸全局特征与局部特征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人脸识别,辅以未遮挡部位的三维数据来进行三维人脸识别”可知,“但若采用人脸全局特征与局部特征相结合的方式就能顺利通过人脸识别”理解错误。D.有误,根据“理论上我们就能通过他的全部数据得到他的心理健康状况了”可知,只是理论上能通过他的全部数据得到他的心理健康状况,“现在我们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技术从用户的面部数据中得到他的心理状况,对症治疗”理解错误。
故答案为:B.
12.结合材料一语句“它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计算机通过视频采集设备获取识别对象的面部图像,再利用核心算法对其脸部的五官位置、脸型和角度等特征信息进行计算分析,进而和自身数据库里已有的范本进行对比,最后判断出用户的真实身份”,结合材料二第二幅图,人脸识别首先是图像采集,然后是人脸定位、特征获取、特征比对,然后进行识别。据此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首先计算机通过视频采集设备获取识别对象的面部图像,再利用核心算法对其脸部的五官位置、脸型和角度等特征信息进行计算分析,进而和自身数据库里已有的范本进行对比,最后判断出用户的真实身份。
13.从材料三“虽然识别精度提升了,但光线对人脸识别的影响还不能完全解决。此外,不同成长阶段对面部造成影响后如何识别?如何排除遮挡对识别造成的影响?如何克服室外远距离对识别精度的影响”“但是相关文件都强调了信息收集要‘合法、正当、必要’且需要征得当事人同意;信息利用要确保安全,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可分析出业主的顾虑;然后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即可。
故答案为: 业主担心个人信息的会泄露、是否每次都能识别成功等问题;虽然“刷脸”门禁确实更为方便,不再担心忘带门禁卡进不了小区的状况,还能改善小区的治安现状。但前提是小区物业必须保证业主个人信息的安全,可以到公安机关进行备案。
【答案】14.C
15.这两句(采用白描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通过黄云、落日、北风、飞雪、孤雁等典型意象,营造出苍凉雄浑的意境(描绘出黄昏时分日色昏暗、千里黄云蔽天、北风吹雁、大雪纷飞的苍凉景象);烘托出离别时的感伤(凄凉、惆怅、依恋不舍等)/对朋友远行的关心牵挂。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多角度赏析名句。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诗句描写了怎样的内容,然后从修辞手法、内容主旨、哲理等方面对诗句进行赏析。从修辞角度赏析,要答出该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手法的作用;从内容主旨方面赏析,需要充分理解诗歌的内容,写出该诗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胸襟;从哲理角度赏析,则需要答出该诗句蕴含的哲理。
14.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两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ABD.正确;C.有误,“尾联描写二人在即将分手的岔路口挥泪告别、泣下沾襟的情境”错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在即将分手的路口,我们无需像平常送别的青年男女那样伤心落泪。
故答案为:C.
15.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大意为:千里黄云遮天蔽日,天气阴沉,北风送走雁群又吹来纷扬大雪。描绘送别时候的自然景色。运用白描手法,描写出阔远渺茫的北国雪天风光,营造出苍凉的气氛,表达出人物内心的感伤,以及对友人和自己未来之路的迷茫之感。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故答案为: 这两句(采用白描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通过黄云、落日、北风、飞雪、孤雁等典型意象,营造出苍凉雄浑的意境(描绘出黄昏时分日色昏暗、千里黄云蔽天、北风吹雁、大雪纷飞的苍凉景象);烘托出离别时的感伤(凄凉、惆怅、依恋不舍等)/对朋友远行的关心牵挂。
【答案】16.C
17.A
18.而且财货是您所看轻的,死是士人所看重的。
19.甲文写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导致千里马被埋没,侧重写人才不被重视的原因。乙文写管燕只注重自己的利益,却不能善待别人,所以关键时刻没有人为他效力,侧重写不重视人才的后果。
【知识点】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⑵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⑶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⑷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附参考译文】
【甲】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乙】管燕得罪了齐王,便对他的左右亲近说:“你们有谁能为我到诸侯中去奔走一番呢?”左右亲近没有一个人回答。管燕伤心地流着泪说:“可悲啊!士人为什么那样容易得到,却这样难以使用啊?”田需回答说:“士人在您这儿一日三餐还吃不饱,您养的鹅、鸭,饲料却吃不完;您的后宫仆妾穿着都是绫、罗、绸、缎,而士人想用它们做个衣上的沿边儿也不可能。而且财货是您所看轻的,死是士人所看重的。您不肯把您所看轻的财货送给予士人,却要求士人以他们所看重的死为您效劳,这不能说‘士人容易得到却难以使用’啊!”
16.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A.前句句意: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其:代词,它。后句句意: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表反问语气,难道。选项加点词意思不同。B.前句句意:日行千里的马;之:定语后置的标记。后句句意:您所看轻的;之:助词,无意义。选项加点词意思不同。C.前句句意:但是伯乐不常有;而:表示转折。后句句意:士人为什么那样容易得到,却这样难以使用啊;而:表示转折。选项加点词意思相同。D.前句句意:不以千里马著称;以:凭借。后句句意:而士人想用它们做个衣上的沿边儿也不可能;以:用。选项加点词意思不同。
故答案为: C
17.本题考查给语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再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句意为:您不肯把您所看轻的财货送给予士人,却要求士人以他们所看重的死为您效劳,这不能说“士人容易得到却难以使用”啊;故断句为:君不肯以所轻与士/而责士以所重事君/非士易得而难用也。
故答案为: A
18.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且,而且。财,财货。所轻,所看轻的。所重,所看重的。句意为:而且财货是您所看轻的,死是士人所看重的。
故答案为: 而且财货是您所看轻的,死是士人所看重的。
19.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甲文内容,从“其真不知马也”中可知,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侧重写人才不被重视的原因。结合乙文内容,从“且财者,君之所轻;死者,士之所重。君不肯以所轻与士,而责士以所重事君,非士易得而难用也“中可知,管燕只注重自己的利益,却不能善待别人,所以关键时刻没有人为他效力,侧重写不重视人才的后果。
故答案为: 甲文写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导致千里马被埋没,侧重写人才不被重视的原因。乙文写管燕只注重自己的利益,却不能善待别人,所以关键时刻没有人为他效力,侧重写不重视人才的后果。
20.【答案】略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考查命题作文。难度较大,审题时注意,一个要素是“身边”,就要注意范围,焦点应该是学校家庭社区,写出真情实感。第2个要素是“风景”,写自然风景,也可以写历史人文风情,还有人也是最独特的一道风景,风景的主题如何升华,是这篇文章的关键所在。本文应该以写作记叙文或记叙散文为主,通过描述自己眼中的风景表达赞美之情,通过描述身边的人这一道风景,抒发美好感受,表达赞美和敬仰,注意细节描写的运用,综合抒情,议论,表达方式,抒发真挚情感。
【点评】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关键是吃透题目的精髓,把握住中心词,明确修饰限制词。除了审题、立意和选材外,我们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扬长避短。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