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地理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怀化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地理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0-20 14:30:22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湖南省怀化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2022高二上·怀化开学考)天问一号于2020年7月23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如图),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登陆火星,并于一周后开展巡视探测,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我国其他卫星发射基地相比,文昌发射基地的优势是(  )
A.晴天较多,能见度高 B.人口稀疏,安全性好
C.纬度较低,节省燃料 D.科技发达,技术先进
2.火星(  )
A.与地球同属于太阳系 B.绕日公转轨道为正圆
C.满足生命生存的所有条件 D.平均温度比地球高
【答案】1.C
2.A
【知识点】太阳系与地月系;地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探索宇宙;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点评】卫星发射基地选址条件:1、纬度条件:纬度低,线速度大,航天器的初始速度大,节省燃料,降低发射成本。2、气候条件:气候干燥,降水少,多晴朗天气,空气能见度高。3、地形条件:开阔平坦,相对周围地区地势较高。4、交通条件:交通便利,便于仪器和设备的运输。5、安全条件:人口稀少,以保证安全。
1.文昌位于海南,气候多雨,A错误;海南人口较稠密,且科技并未较其他发射基地更发达,BD错误;文昌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初始速度快,可节省燃料,C正确。故答案为:C。
2.火星和地球都属于太阳系八大行星,A正确;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轨道为椭圆,B错误;火星目前还没发现具备生命生存所需的大气、水等全部条件,C错误;火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距离太阳远,平均温度比地球低,D错误。故答案为:A。
(2022高二上·怀化开学考)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关于该地区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参与海陆间循环 B.南水北调工程仅影响环节⑦
C.城镇化使城区⑥增多 D.图中河流的补给水源只有雨水
4.若图示地区植被遭到大范围破坏,产生的影响有(  )
A.下渗增多 B.地表径流增多
C.地下径流增多 D.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5.水循环可以(  )
①缓解不同纬度热量不平衡状况②形成沙丘,沙垄等地貌③维持全球水量平衡④为陆地源源不断地输送有机物和无机盐类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3.A
4.B
5.C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水循环的意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解析】【点评】水循环的意义主要有:联系四大圈层,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淡水的更新;塑造地表形态。
3.读图可知,图中序号①表示水汽输送,是海陆间循环中的一个环节,A正确;南水北调主要影响的是环节⑤(地表径流)B错;⑥表示植物蒸腾作用,城镇化后城区植被减少,使城区植被蒸腾作用减弱,C错;图中河流除雨水补给外还有地下水补给,D错。故答案为:A。
4.植被有很强的水土保持、拦蓄涵养水源的作用,植被破坏后,地表径流流速变快,下渗量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加,AC错,B正确;植被破坏后,对径流的调蓄作用减弱,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变大,D错。故答案为:B。
5.水循环中水汽输送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不平衡的状况,①正确;地表径流形成了流水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沙丘,沙垄等地貌属于风力堆积地貌,②错;水循环使地球上各种水体不断更新,维持了全球水量平衡,③正确;陆地水转化海洋水的过程中,可为海洋源源不断输送有机物和无机盐类,④错。由以上可知,①③组合正确,故答案为:C。
(2022高二上·怀化开学考)广东省东莞市从2010年10月试行的“积分入户制”(积分达到标准才可入户),2018年被新政策取代。图示意东莞市2013~2018年户籍人口增量(单位:万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东莞市常住人口数量远大于户籍人口数量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达 B.政策开放包容
C.交通便利 D.市场广阔
7.据图分析东莞市的入户政策(  )
①逐渐收紧②逐渐放宽③将增大儿童入学压力④将减少户籍人口中的老龄人口数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东莞市入户政策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迁出人口数量 B.扩大城区建筑面积
C.吸引人才,发展产业 D.减轻农村就业压力
【答案】6.A
7.C
8.C
【知识点】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环境适宜程度、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等;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条件、经济收入)、城市化推进、大型项目建设、区域开发、交通条件等;政治因素(政治中心的建立和迁移、人口迁移和经济政策、战争等);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地域文化差异等)。
6.东莞市位于广东省,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经济发达,劳动力需求量大,吸引大量人口流入,A正确;政策开放包容,交通便利能够促进人口流动,但不是吸引大量人口流入的原因,BC错误;市场广阔不是吸引人口流动的原因,D错误。故答案为:A。
7.从图中可知,入户人口增加较快,可以判断入户政策逐渐放宽,①错误,②正确;入户人口增加,必将增大儿童入学压力,③正确;户籍人口中的老龄人口数量只会增加,不会减少,④错误。综上所述,②③正确,故答案为:C。
8.东莞市入户政策调整,入户人口不断增加,形成稳定增加劳动力的机制,根本目的是为经济发展服务,吸引人才,发展产业,C正确,A错误;扩大城区建筑面积不是调整入户政策的主要目的,B错误;入户人口多为城镇地区,与农村人口就业关联度较小,D错误。故答案为:C。
(2022高二上·怀化开学考)和田至若羌铁路(和若铁路)西起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市,东至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全长825km,全程11小时26分,于2022年6月16日开通运营。该快路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创新,在工厂完成434座水泥桥墩的预制,再到现场进行拼装。图为和若铁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桥墩先工厂预制、再现场拼装的优点是(  )
①减少铁路沿线恶劣环境的制约②节省建筑材料③降低运输难度④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和若铁路上向东驶向沿海地区的货运列车运输的货物最可能是(  )
A.煤炭 B.电子产品 C.瓜果农产品 D.高档服装
11.和若铁路建设的重要意义有(  )
①改善当地基础设施②促进沿线经济发展③改变恶劣的自然环境④提高对石油、天然气的运输能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9.B
10.C
11.A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点评】交通线建设的意义主要有:社会意义(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经济意义(促进资源开发、促进旅游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意义(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等。
9.现场混凝土浇筑需要大量水用于搅拌和养护,干旱缺水的环境是最大的不利条件,因此工厂预制、现场拼装可以减少铁路沿线恶劣环境的影响,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①④正确;该措施并没有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运输难度会加大,②③错误。故答案为:B。
10.和若铁路向东驶向沿海地区的货运列车运输的货物主要为新疆的特产,瓜果农产品是新疆的特色产品,C选项正确;煤炭、电子产品、高档服装滨更不是新疆地区的优势产品,AB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
11.和若铁路建设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提高了交通通达度,必将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①②正确;铁路改变不了自然条件,③错误;石油、天然气主要使用管道运输,④错误。故答案为:A。
(2022高二上·怀化开学考) 2022年7月暑假第一天,北京的小明迎着朝阳晨跑时,拍下了照片(如图),并发了朋友图,开始了健身打卡的暑假生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小明晨跑拍照时,镜头的朝向是(  )
A.东北方 B.西北方 C.东南方 D.西南方
13.暑假期间(  )
A.地球公转速度最快
B.地球公转速度变慢
C.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向南移动
D.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向北移动
14.当日小明拍照时(  )
A.伦敦(0时区)夜幕降临
B.纽约(西5区)日影朝向东北
C.东京(东9区)日影为一天中最短
D.悉尼(东10区)是午夜时分
【答案】12.A
13.C
14.B
【知识点】地球公转及其特征;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向北移,直至6月22日(即夏至)到北回归线;此后南移,直至9月23日(即秋分)到赤道;此后继续南移,直至12月22日(即冬至)到南回归线;此后太阳直射点北移,直至3月21日(春分日)。公转速度:1月初,是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是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12.由材料可知拍摄的时间为七月份,并且北京的小明迎着朝阳晨跑时,拍下了照片,七月份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日出东北方向,拍照时镜头朝向应该为东北方向,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3.地球公转速度一月初最快,七月初最慢,从暑假第一天到七月初,公转速度逐渐变慢,随后逐渐变快,因此暑假期间最快和变慢的说法错误,AB错误;暑假为7、8月份,在夏至和秋分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往南移动,C正确,D错误。故答案为:C。
14.由材料可知,拍照时北京时间为5:00,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根据时间计算,所以此时伦敦时间为21:00,纽约时间为16:00,东京时间为6:00,悉尼时间为7:00。故答案为:B。
(2022高二上·怀化开学考)当地时间2022年7月24日晚8点05分,位于日本九州鹿儿岛县的樱岛火山再度喷发。日本共有111座活火山,其中樱岛火山的喷发非常频繁,近年来喷发规模有变大的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日本多火山是因其位于(  )
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B.亚欧板块内部断裂带
C.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D.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16.火山喷发的物质来源及形成的岩石分别主要是(  )
A.地幔、侵入岩 B.地壳、喷出岩
C.软流层、喷出岩 D.软流层、侵入岩
【答案】15.A
16.C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点评】板块构造学说与宏观地形:
(1)板块的划分:地球上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及许多小板块组成。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南极洲板块。
(2)板块边界与地形:①挤压碰撞边界(或消亡边界)与地形:位于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线;
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如:喜马拉雅山脉——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阿尔卑斯山脉——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碰撞。
b.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碰撞:形成海岸山脉、岛弧(大陆一侧)、海沟(大洋一侧)等。
如:北美洲西海岸落基山脉——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碰撞;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碰撞;西太平洋岛弧链——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碰撞;马里亚纳海沟——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碰撞。
②张裂边界(或生长边界)与地形:大西洋的“S”形海岭和印度洋、太平洋的“入”形海岭。
形成:裂谷、海洋。如:东非大裂谷——非洲板块内部张裂;红海——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
15.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板块交界处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处,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6.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知识可知,岩浆来自地幔中的软流层,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后形成喷出岩,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二、综合题
17.(2022高二上·怀化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11~12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成功获得了青藏高原地区地表至海拔5300m的大气中黑碳气溶胶的浓度状况,为研究评估其对青藏高原气候环境产生的影响提供了高分辨率和高精度的一手资料。黑碳气溶胶是一种主要来源于生物质燃烧、燃煤和燃油排放的污来物,它可以强烈吸收可见光,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增温因子。
(1)说出地表至海拔5300m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情况和大气运动的特点。
(2)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青藏高原近地面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的原因。
(3)黑碳气溶胶和二氧化碳都会导致全球变暖,但原理不同,请做出合理的解释。
【答案】(1)气温垂直变化情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气运动特点:以对流运动为主。
(2)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向外释放地面辐射,由于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热量损失多,气温低。
(3)黑碳气溶胶直接吸收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使近地面大气直接增温;二氧化碳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弱,能强烈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使大气逆辐射增强,对地球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表至海拔5300m位于对流层,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为地面辐射,其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空气上冷下热,以对流运动为主。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较高,大气较为稀薄,透明度较高,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近地面太阳辐射较强;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之后,导致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多,向外辐射的地面辐射较多,但是因为青藏高原地区海拔较高,大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较少,大气升温较慢,大气逆辐射较弱,近地面获得的大气逆辐射较少,地面能量损失较多,导致气温较低。
(3)根据材料信息“黑碳气溶胶是一种主要来源于生物质燃烧、燃煤和燃油排放的污来物,它可以强烈吸收可见光”可知,黑碳气溶胶吸收的主要是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能够使得近地面大气直接升温,导致温度升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地面辐射的长波辐射,然后再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还给地面,起到保温的作用,使得全球气候变暖,太阳辐射主要以短波辐射为主,二氧化碳对其吸收较少。
【点评】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通过太阳辐射把能量给了大地,地面吸收热量以后,通过地面辐射把能量给了大气,大气吸收热量后通过大气逆辐射把能量还给了大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散射(空气分子散射蓝色光,使天空呈蔚蓝色);反射(云反射太阳辐射,使天空呈灰色);吸收(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所以阴天的夜晚气温高一些。
18.(2022高二上·怀化开学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硒砂瓜是宁夏特色水果,汁水多,糖度高,富含维生素。硒砂瓜采用的是西北地区独创的早作模式(如图),在裸露的沙地上人为铺上一层10~15cm厚的碎石砂砾。2018年中卫市硒砂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2020年中卫市的硒砂瓜种植面积为464.7km2,营收超过25亿元。2021年7月,宁夏压砂地退耕生态修复的相关推进会上提出“坚决有序退出压砂地种植,依法保护修复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绿色持续发展”。
(1)简述瓜田铺砂砾石的作用。
(2)分析宁夏部分地区要求停止种植砂田瓜的原因。
(3)停止种植砂田瓜后,请就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措施。
【答案】(1)增大地表昼夜温差,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减少水分蒸发,减轻土地盐碱化;增加地表摩擦力,减轻土壤侵蚀。
(2)砂田瓜灌溉用水量大,加剧当地水资源短缺和紧张的状况;破坏土壤结构,加剧土地退化;砂石过度采集,破坏原生环境。
(3)恢复生态环境;发展耐旱作物;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树立品牌,加强营销;改良品种,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解析】【分析】(1)宁夏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较贫瘠,风力大,压砂技术可以降低近地面风速,减少了风力对土壤的侵蚀;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加土壤水分;砂石可以增大了昼夜温差,有利于西瓜糖分的积累;砂石风化提供丰富的矿物养分,提高了西瓜的品质。
(2)长期大规模压砂种植,需要大量的砂石,很多农民大肆垦殖、采挖砂石,破坏了山区地貌和地表植被;长期使用砂地,老砂地矿物养分来源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很多农民都倾向于在新砂地上投放更多的瓜苗,进一步加剧了新砂地的土壤老化进程;西瓜种植需要大量用水,导致当地水资源紧张,地下水位下降,过度灌溉导致土地盐碱化加剧。
(3)针对土地退化严重地区,应采用休耕的方式,恢复当地的原生植被,恢复原有的生态环境;对一些土地情况较好的地区,要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如退耕还草,发展畜牧业,如种植耐旱作物;发展节水农业,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也能获得经济效益,解决部分农民就业问题;依托当地特色农产品发展特色农业;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当地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拓宽销售途径,多途径销售农产品;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等。
【点评】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1.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2 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3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社会经济因素:1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2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3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等。
19.(2022高二上·怀化开学考)阅读图文的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圭是一种古老的测量日影长短的工具。这种测量日影长短的工具构造简单,立一根杆垂直于地面,通过观察记录它正午时影子的长短变化来确定季节的变化。北京市(约40°N)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土圭对一年中影长的变化进行了测量。图为该小组绘制的二分二至节气土圭测影示意图。
(1)甲、乙、丙中表示北京夏至日的是   ,该日北京正午太阳高度是   。
(2)简述甲节气时全球各地正年太阳高度的空间分布规律。
(3)说出丙节气时北京昼夜及其后三个月内昼夜长短的变化特点。
【答案】(1)甲;73.5°
(2)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为90°;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昼短夜长,昼达到一年中最短;之后三个月内北京昼变长,夜变短。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1)北京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值,甲、乙、丙中甲的太阳高度角最大,为北京的夏至日。此时,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90°-(40°N-23°26′N)=73°26′,约为73.5°。
(2)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甲为北半球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北回归线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为最大值,故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丙节气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为北半球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北京昼短夜长,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之后三个月,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北移动,逐渐接近赤道,北京昼渐长,夜渐短。
【点评】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该半球昼变长、夜变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20.(2022高二上·怀化开学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丙、丁之间发育了一条河流。
(1)甲处的地质构造是   ,乙处的地貌类型是   。
(2)说明乙处地貌的形成原因。
(3)分析河流从丙处到丁处侵蚀作用的变化及对河床的影响。
【答案】(1)背斜;山地或山岭
(2)乙处位于向斜槽部,岩层受到挤压而变坚实,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山岭)。
(3)丙处位于上游,以溯源侵蚀和下切侵蚀为主,溯源侵蚀使河床向上游发展,河流流程变长,下切侵蚀使河床变深;丁处位于下游,以侧蚀为主,形成宽而浅的河床。
【知识点】河流地貌;褶皱;构造地貌的判读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甲处地下岩层向上拱,其地质构造是背斜,乙处地表比周边高,地貌类型是山地或山岭。
(2)乙处山地岩层向下凹,位于向斜的槽部,受两侧岩石挤压,岩石比较坚固,不易侵蚀,而其两侧是背斜,因受张力岩石破碎,容易受到外力侵蚀,故乙处最后成为了向斜山。
(3)读图可知,丙处位于河流上游,河流由于落差大,流速快,侵蚀作用主要表现为溯源侵蚀和下切侵蚀,溯源侵蚀使河流源头不断向高处延伸,流程变长,下切侵蚀使河床变深,形成深深的峡谷。丁位于河流的下游,河流以侧蚀为主,其结果河床变得宽而浅,导致流速变缓,沉积作用加强。
【点评】(1)背斜成山——岩层受水平挤压力作用,向上隆起为背斜,形成山地;(内力作用)
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形成谷地。(外力作用)
向斜成谷——岩层受水平挤压力作用,向下凹陷为向斜,形成谷地;(内力作用)
向斜成山——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外力作用)
(2)背斜和向斜的2种判断方法:①岩层弯曲方向;②岩层新老关系(如背斜:岩层中间老,两翼新;向斜:岩层中间新,两翼老)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湖南省怀化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2022高二上·怀化开学考)天问一号于2020年7月23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如图),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登陆火星,并于一周后开展巡视探测,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我国其他卫星发射基地相比,文昌发射基地的优势是(  )
A.晴天较多,能见度高 B.人口稀疏,安全性好
C.纬度较低,节省燃料 D.科技发达,技术先进
2.火星(  )
A.与地球同属于太阳系 B.绕日公转轨道为正圆
C.满足生命生存的所有条件 D.平均温度比地球高
(2022高二上·怀化开学考)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关于该地区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参与海陆间循环 B.南水北调工程仅影响环节⑦
C.城镇化使城区⑥增多 D.图中河流的补给水源只有雨水
4.若图示地区植被遭到大范围破坏,产生的影响有(  )
A.下渗增多 B.地表径流增多
C.地下径流增多 D.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5.水循环可以(  )
①缓解不同纬度热量不平衡状况②形成沙丘,沙垄等地貌③维持全球水量平衡④为陆地源源不断地输送有机物和无机盐类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22高二上·怀化开学考)广东省东莞市从2010年10月试行的“积分入户制”(积分达到标准才可入户),2018年被新政策取代。图示意东莞市2013~2018年户籍人口增量(单位:万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东莞市常住人口数量远大于户籍人口数量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达 B.政策开放包容
C.交通便利 D.市场广阔
7.据图分析东莞市的入户政策(  )
①逐渐收紧②逐渐放宽③将增大儿童入学压力④将减少户籍人口中的老龄人口数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东莞市入户政策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迁出人口数量 B.扩大城区建筑面积
C.吸引人才,发展产业 D.减轻农村就业压力
(2022高二上·怀化开学考)和田至若羌铁路(和若铁路)西起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市,东至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全长825km,全程11小时26分,于2022年6月16日开通运营。该快路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创新,在工厂完成434座水泥桥墩的预制,再到现场进行拼装。图为和若铁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桥墩先工厂预制、再现场拼装的优点是(  )
①减少铁路沿线恶劣环境的制约②节省建筑材料③降低运输难度④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和若铁路上向东驶向沿海地区的货运列车运输的货物最可能是(  )
A.煤炭 B.电子产品 C.瓜果农产品 D.高档服装
11.和若铁路建设的重要意义有(  )
①改善当地基础设施②促进沿线经济发展③改变恶劣的自然环境④提高对石油、天然气的运输能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2高二上·怀化开学考) 2022年7月暑假第一天,北京的小明迎着朝阳晨跑时,拍下了照片(如图),并发了朋友图,开始了健身打卡的暑假生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小明晨跑拍照时,镜头的朝向是(  )
A.东北方 B.西北方 C.东南方 D.西南方
13.暑假期间(  )
A.地球公转速度最快
B.地球公转速度变慢
C.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向南移动
D.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向北移动
14.当日小明拍照时(  )
A.伦敦(0时区)夜幕降临
B.纽约(西5区)日影朝向东北
C.东京(东9区)日影为一天中最短
D.悉尼(东10区)是午夜时分
(2022高二上·怀化开学考)当地时间2022年7月24日晚8点05分,位于日本九州鹿儿岛县的樱岛火山再度喷发。日本共有111座活火山,其中樱岛火山的喷发非常频繁,近年来喷发规模有变大的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日本多火山是因其位于(  )
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B.亚欧板块内部断裂带
C.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D.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16.火山喷发的物质来源及形成的岩石分别主要是(  )
A.地幔、侵入岩 B.地壳、喷出岩
C.软流层、喷出岩 D.软流层、侵入岩
二、综合题
17.(2022高二上·怀化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11~12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成功获得了青藏高原地区地表至海拔5300m的大气中黑碳气溶胶的浓度状况,为研究评估其对青藏高原气候环境产生的影响提供了高分辨率和高精度的一手资料。黑碳气溶胶是一种主要来源于生物质燃烧、燃煤和燃油排放的污来物,它可以强烈吸收可见光,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增温因子。
(1)说出地表至海拔5300m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情况和大气运动的特点。
(2)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青藏高原近地面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的原因。
(3)黑碳气溶胶和二氧化碳都会导致全球变暖,但原理不同,请做出合理的解释。
18.(2022高二上·怀化开学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硒砂瓜是宁夏特色水果,汁水多,糖度高,富含维生素。硒砂瓜采用的是西北地区独创的早作模式(如图),在裸露的沙地上人为铺上一层10~15cm厚的碎石砂砾。2018年中卫市硒砂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2020年中卫市的硒砂瓜种植面积为464.7km2,营收超过25亿元。2021年7月,宁夏压砂地退耕生态修复的相关推进会上提出“坚决有序退出压砂地种植,依法保护修复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绿色持续发展”。
(1)简述瓜田铺砂砾石的作用。
(2)分析宁夏部分地区要求停止种植砂田瓜的原因。
(3)停止种植砂田瓜后,请就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措施。
19.(2022高二上·怀化开学考)阅读图文的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圭是一种古老的测量日影长短的工具。这种测量日影长短的工具构造简单,立一根杆垂直于地面,通过观察记录它正午时影子的长短变化来确定季节的变化。北京市(约40°N)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土圭对一年中影长的变化进行了测量。图为该小组绘制的二分二至节气土圭测影示意图。
(1)甲、乙、丙中表示北京夏至日的是   ,该日北京正午太阳高度是   。
(2)简述甲节气时全球各地正年太阳高度的空间分布规律。
(3)说出丙节气时北京昼夜及其后三个月内昼夜长短的变化特点。
20.(2022高二上·怀化开学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丙、丁之间发育了一条河流。
(1)甲处的地质构造是   ,乙处的地貌类型是   。
(2)说明乙处地貌的形成原因。
(3)分析河流从丙处到丁处侵蚀作用的变化及对河床的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A
【知识点】太阳系与地月系;地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探索宇宙;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点评】卫星发射基地选址条件:1、纬度条件:纬度低,线速度大,航天器的初始速度大,节省燃料,降低发射成本。2、气候条件:气候干燥,降水少,多晴朗天气,空气能见度高。3、地形条件:开阔平坦,相对周围地区地势较高。4、交通条件:交通便利,便于仪器和设备的运输。5、安全条件:人口稀少,以保证安全。
1.文昌位于海南,气候多雨,A错误;海南人口较稠密,且科技并未较其他发射基地更发达,BD错误;文昌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初始速度快,可节省燃料,C正确。故答案为:C。
2.火星和地球都属于太阳系八大行星,A正确;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轨道为椭圆,B错误;火星目前还没发现具备生命生存所需的大气、水等全部条件,C错误;火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距离太阳远,平均温度比地球低,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3.A
4.B
5.C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水循环的意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解析】【点评】水循环的意义主要有:联系四大圈层,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淡水的更新;塑造地表形态。
3.读图可知,图中序号①表示水汽输送,是海陆间循环中的一个环节,A正确;南水北调主要影响的是环节⑤(地表径流)B错;⑥表示植物蒸腾作用,城镇化后城区植被减少,使城区植被蒸腾作用减弱,C错;图中河流除雨水补给外还有地下水补给,D错。故答案为:A。
4.植被有很强的水土保持、拦蓄涵养水源的作用,植被破坏后,地表径流流速变快,下渗量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加,AC错,B正确;植被破坏后,对径流的调蓄作用减弱,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变大,D错。故答案为:B。
5.水循环中水汽输送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不平衡的状况,①正确;地表径流形成了流水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沙丘,沙垄等地貌属于风力堆积地貌,②错;水循环使地球上各种水体不断更新,维持了全球水量平衡,③正确;陆地水转化海洋水的过程中,可为海洋源源不断输送有机物和无机盐类,④错。由以上可知,①③组合正确,故答案为:C。
【答案】6.A
7.C
8.C
【知识点】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环境适宜程度、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等;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条件、经济收入)、城市化推进、大型项目建设、区域开发、交通条件等;政治因素(政治中心的建立和迁移、人口迁移和经济政策、战争等);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地域文化差异等)。
6.东莞市位于广东省,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经济发达,劳动力需求量大,吸引大量人口流入,A正确;政策开放包容,交通便利能够促进人口流动,但不是吸引大量人口流入的原因,BC错误;市场广阔不是吸引人口流动的原因,D错误。故答案为:A。
7.从图中可知,入户人口增加较快,可以判断入户政策逐渐放宽,①错误,②正确;入户人口增加,必将增大儿童入学压力,③正确;户籍人口中的老龄人口数量只会增加,不会减少,④错误。综上所述,②③正确,故答案为:C。
8.东莞市入户政策调整,入户人口不断增加,形成稳定增加劳动力的机制,根本目的是为经济发展服务,吸引人才,发展产业,C正确,A错误;扩大城区建筑面积不是调整入户政策的主要目的,B错误;入户人口多为城镇地区,与农村人口就业关联度较小,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9.B
10.C
11.A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点评】交通线建设的意义主要有:社会意义(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经济意义(促进资源开发、促进旅游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意义(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等。
9.现场混凝土浇筑需要大量水用于搅拌和养护,干旱缺水的环境是最大的不利条件,因此工厂预制、现场拼装可以减少铁路沿线恶劣环境的影响,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①④正确;该措施并没有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运输难度会加大,②③错误。故答案为:B。
10.和若铁路向东驶向沿海地区的货运列车运输的货物主要为新疆的特产,瓜果农产品是新疆的特色产品,C选项正确;煤炭、电子产品、高档服装滨更不是新疆地区的优势产品,AB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
11.和若铁路建设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提高了交通通达度,必将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①②正确;铁路改变不了自然条件,③错误;石油、天然气主要使用管道运输,④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12.A
13.C
14.B
【知识点】地球公转及其特征;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向北移,直至6月22日(即夏至)到北回归线;此后南移,直至9月23日(即秋分)到赤道;此后继续南移,直至12月22日(即冬至)到南回归线;此后太阳直射点北移,直至3月21日(春分日)。公转速度:1月初,是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是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12.由材料可知拍摄的时间为七月份,并且北京的小明迎着朝阳晨跑时,拍下了照片,七月份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日出东北方向,拍照时镜头朝向应该为东北方向,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3.地球公转速度一月初最快,七月初最慢,从暑假第一天到七月初,公转速度逐渐变慢,随后逐渐变快,因此暑假期间最快和变慢的说法错误,AB错误;暑假为7、8月份,在夏至和秋分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往南移动,C正确,D错误。故答案为:C。
14.由材料可知,拍照时北京时间为5:00,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根据时间计算,所以此时伦敦时间为21:00,纽约时间为16:00,东京时间为6:00,悉尼时间为7:00。故答案为:B。
【答案】15.A
16.C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点评】板块构造学说与宏观地形:
(1)板块的划分:地球上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及许多小板块组成。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南极洲板块。
(2)板块边界与地形:①挤压碰撞边界(或消亡边界)与地形:位于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线;
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如:喜马拉雅山脉——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阿尔卑斯山脉——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碰撞。
b.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碰撞:形成海岸山脉、岛弧(大陆一侧)、海沟(大洋一侧)等。
如:北美洲西海岸落基山脉——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碰撞;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碰撞;西太平洋岛弧链——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碰撞;马里亚纳海沟——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碰撞。
②张裂边界(或生长边界)与地形:大西洋的“S”形海岭和印度洋、太平洋的“入”形海岭。
形成:裂谷、海洋。如:东非大裂谷——非洲板块内部张裂;红海——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
15.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板块交界处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处,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6.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知识可知,岩浆来自地幔中的软流层,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后形成喷出岩,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7.【答案】(1)气温垂直变化情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气运动特点:以对流运动为主。
(2)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向外释放地面辐射,由于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热量损失多,气温低。
(3)黑碳气溶胶直接吸收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使近地面大气直接增温;二氧化碳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弱,能强烈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使大气逆辐射增强,对地球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表至海拔5300m位于对流层,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为地面辐射,其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空气上冷下热,以对流运动为主。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较高,大气较为稀薄,透明度较高,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近地面太阳辐射较强;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之后,导致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多,向外辐射的地面辐射较多,但是因为青藏高原地区海拔较高,大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较少,大气升温较慢,大气逆辐射较弱,近地面获得的大气逆辐射较少,地面能量损失较多,导致气温较低。
(3)根据材料信息“黑碳气溶胶是一种主要来源于生物质燃烧、燃煤和燃油排放的污来物,它可以强烈吸收可见光”可知,黑碳气溶胶吸收的主要是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能够使得近地面大气直接升温,导致温度升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地面辐射的长波辐射,然后再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还给地面,起到保温的作用,使得全球气候变暖,太阳辐射主要以短波辐射为主,二氧化碳对其吸收较少。
【点评】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通过太阳辐射把能量给了大地,地面吸收热量以后,通过地面辐射把能量给了大气,大气吸收热量后通过大气逆辐射把能量还给了大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散射(空气分子散射蓝色光,使天空呈蔚蓝色);反射(云反射太阳辐射,使天空呈灰色);吸收(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所以阴天的夜晚气温高一些。
18.【答案】(1)增大地表昼夜温差,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减少水分蒸发,减轻土地盐碱化;增加地表摩擦力,减轻土壤侵蚀。
(2)砂田瓜灌溉用水量大,加剧当地水资源短缺和紧张的状况;破坏土壤结构,加剧土地退化;砂石过度采集,破坏原生环境。
(3)恢复生态环境;发展耐旱作物;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树立品牌,加强营销;改良品种,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解析】【分析】(1)宁夏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较贫瘠,风力大,压砂技术可以降低近地面风速,减少了风力对土壤的侵蚀;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加土壤水分;砂石可以增大了昼夜温差,有利于西瓜糖分的积累;砂石风化提供丰富的矿物养分,提高了西瓜的品质。
(2)长期大规模压砂种植,需要大量的砂石,很多农民大肆垦殖、采挖砂石,破坏了山区地貌和地表植被;长期使用砂地,老砂地矿物养分来源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很多农民都倾向于在新砂地上投放更多的瓜苗,进一步加剧了新砂地的土壤老化进程;西瓜种植需要大量用水,导致当地水资源紧张,地下水位下降,过度灌溉导致土地盐碱化加剧。
(3)针对土地退化严重地区,应采用休耕的方式,恢复当地的原生植被,恢复原有的生态环境;对一些土地情况较好的地区,要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如退耕还草,发展畜牧业,如种植耐旱作物;发展节水农业,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也能获得经济效益,解决部分农民就业问题;依托当地特色农产品发展特色农业;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当地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拓宽销售途径,多途径销售农产品;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等。
【点评】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1.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2 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3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社会经济因素:1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2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3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等。
19.【答案】(1)甲;73.5°
(2)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为90°;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昼短夜长,昼达到一年中最短;之后三个月内北京昼变长,夜变短。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1)北京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值,甲、乙、丙中甲的太阳高度角最大,为北京的夏至日。此时,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90°-(40°N-23°26′N)=73°26′,约为73.5°。
(2)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甲为北半球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北回归线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为最大值,故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丙节气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为北半球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北京昼短夜长,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之后三个月,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北移动,逐渐接近赤道,北京昼渐长,夜渐短。
【点评】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该半球昼变长、夜变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20.【答案】(1)背斜;山地或山岭
(2)乙处位于向斜槽部,岩层受到挤压而变坚实,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山岭)。
(3)丙处位于上游,以溯源侵蚀和下切侵蚀为主,溯源侵蚀使河床向上游发展,河流流程变长,下切侵蚀使河床变深;丁处位于下游,以侧蚀为主,形成宽而浅的河床。
【知识点】河流地貌;褶皱;构造地貌的判读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甲处地下岩层向上拱,其地质构造是背斜,乙处地表比周边高,地貌类型是山地或山岭。
(2)乙处山地岩层向下凹,位于向斜的槽部,受两侧岩石挤压,岩石比较坚固,不易侵蚀,而其两侧是背斜,因受张力岩石破碎,容易受到外力侵蚀,故乙处最后成为了向斜山。
(3)读图可知,丙处位于河流上游,河流由于落差大,流速快,侵蚀作用主要表现为溯源侵蚀和下切侵蚀,溯源侵蚀使河流源头不断向高处延伸,流程变长,下切侵蚀使河床变深,形成深深的峡谷。丁位于河流的下游,河流以侧蚀为主,其结果河床变得宽而浅,导致流速变缓,沉积作用加强。
【点评】(1)背斜成山——岩层受水平挤压力作用,向上隆起为背斜,形成山地;(内力作用)
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形成谷地。(外力作用)
向斜成谷——岩层受水平挤压力作用,向下凹陷为向斜,形成谷地;(内力作用)
向斜成山——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外力作用)
(2)背斜和向斜的2种判断方法:①岩层弯曲方向;②岩层新老关系(如背斜:岩层中间老,两翼新;向斜:岩层中间新,两翼老)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