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三湘创新发展联合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起点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三湘创新发展联合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起点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0-20 14:30:27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湖南省三湘创新发展联合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起点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2022高三上·湖南开学考)科特迪瓦位于非洲几内亚湾北岸,南北民居差异较大,北部多为“蘑菇屋”(呈圆锥形,顶部为茅草,墙壁由泥土堆砌而成),南部多为“四水归一房”(房顶呈四面坡形,下雨时,雨水顺四周房檐排出地面水沟,房屋地面由众多木桩支起),下图为科特迪瓦地理位置图及其两类民居位置示意图(图中黑点表示首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科特迪瓦民居南北差异的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河流 C.气候 D.土地
2.与北部的“落菇屋”相比,南部的“四水归一房”(  )
A.房屋建筑用材进口量较大 B.屋内空气湿度年内变化小
C.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较差 D.修葺周期的间隔时间较长
【答案】1.C
2.B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环境会影响到社会经济。同一国家,建筑物差异巨大,跟当地的自然条件有关。房屋修建一般是就地取材,根据两地房屋的材料,并结合到当地纬度,可知北方属于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少,房屋主要特点是隔热、防晒。南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空气湿度大。房屋建筑主要特点是通风、排水。
1.读图可知,科特迪瓦位于几内亚湾北岸,南北气候差异较大,其中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夏季降水较多,冬季较少,降水干湿季分明,圆锥形的“蘑菇屋”利于雨季排水和旱季遮阳;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降水丰沛,湿度较大,蚊虫较多,四面坡形的屋顶可以随时排水,屋子地面由木桩支起,可起到防潮、防虫蛇等作用,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2.由材料并结合“蘑菇屋”和“四水归一房”的景观图可知,“蘑菇屋”主要分布于科特迪瓦北部热带草原气候区,“四水归一房”主要分布在南部热带雨林气候区,南部气候终年湿热,屋内空气湿度年内变化小;北部干季气候干燥,“蘑菇屋”更耐用,修葺周期的间隔时间更长;“蘑菇屋”和“四水归一房”都是因地制宜的建筑,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强,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2022高三上·湖南开学考)青藏高原被誉为“中华水塔”,广泛分布的多年冻土和季节冻土在保障我国水资源安金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冻土作为不透水层或者弱透水层,能够从性质上改变土壤水热运移规律。下图为据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青海海北站季节冻土的水热监测数据绘制的土壤冻结深度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时段土壤冻融过程(  )
A.冻结速度快于融化速度 B.冻结方向为自下而上发展
C.3月份冻结深度较稳定 D.表层融化速度比深层慢
4.在冻结初期(11月13日至11月23日),冻结深度变化较小的原因可能是(  )
A.太阳辐射弱 B.昼夜温差大 C.土壤水分少 D.冻结放热多
5.在整个冻融过程中土壤含水量(未冻水含量)变化较大,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在非冻结时期,深层含水量变化大
B.在冻结过程中,各层含水量均增加
C.在消融过程中,表层土蓄水量增加
D.在整个过程中,水分运动方向相同
【答案】3.C
4.B
5.C
【知识点】中国的青藏地区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青藏地区的冻土。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看图。根据图例虚线为冻结过程,可知冻结过程从2015年11月13日至2016年3月31日,冻结深度超过来米。从3月31日到6月21日为融化过程,从表层开始融化,最后至融化完。根据曲线平稳可知冻土深度稳定。冻结深度小表示白天接受太阳辐射能与晚上释放的地面辐射平衡。表层冻土融化产生水,深层冻土未融化,水分难以下渗,因此土壤水分含量大。
3.读图可知,该时段土壤冻融过程,冻结时间为2015年11月13日至2016年3月31日,融化过程为3月31日至6月21日,冻结时间较融化时间长,A错误;方向应为自上而下发生冻结,B错误;3月冻结深度变化较小,曲线较为平稳,C正确;融化时表层吸收热量较多,融化速度更快,D错误。故答案为:C。
4.由题意可知,11月13日至23日冻结深度变化较小,说明冻结难以向下进行,结合气候特点可知,该时段昼夜温差大,夜冻昼消,所以冻结深度难以加深,B正确;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A错误;土壤水分少不应该只体现在这10天,C错误;冻结吸热,D错误。故答案为:B。
5.在非冻结时期,土壤含水量主要受降水和蒸发影响,表层变化更大,A错误;在冻结过程中,冻结会减少土壤水分, B错误;在消融过程中,由于冻土层的不透水作用,表层冻土融水和降水难以下渗,蓄水量增加,C正确;在整个过程中,水分运动会受到重力、蒸发等多种因素影响,运动方向会发生变化,D错误。故答案为:C。
(2022高三上·湖南开学考)因冰川表面温度总是低于同高度自由大气,从而形成的冰川表面向下的风场,被称为冰川风。地形与下垫面特性差异导致的下垫面动力和热力特性不均匀性,易引发诸知山谷风和冰川风等局地环流。下图示意我国祁连山某山岳冰川夏季平均风向和风速随当地地方时变化情况(风向是以正北方向为起点顺时针旋转的角度),该区三面环山,上部为冰川,下事地形坡度大,底部为山间盆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该研究区总体的地势特征是(  )
A.西、北、东三面高,南部低 B.西、南、东三面高,北部低
C.南、西、北三面高,东部低 D.北、东、南三面高,西部低
7.该研究区夜间风向稳定且风速较大,原因是此时(  )
A.以冰川风为主,山谷风较弱 B.山风和冰川风的风向一致
C.以夏季风为主,局地风较弱 D.谷风和冰川风的风向一致
【答案】6.B
7.B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及学生的读图能力。解此题关键在于看懂图文材料。 风向是以正北方向为起点顺时针旋转的角度 ,当0时刻,角度为140°左右,此时顺势针旋转140°,为东南风,12点是,角度为185°左右,为南风;18点时,顺时针旋转270°左右,为偏西风。再根据风向判断地势高低。根据热力环流,可知夜晚山风从山坡吹向谷底,与冰川风风向一直,风速快。
6.根据冰川风的定义,冰川风自较高海拔的冰川表面向地势较低的区域运动,存在冰川风的区域大致从地势高处吹向地势较低处(由山地吹向谷地)。图中风向自东南方向顺时针逐渐偏至西风,说明图示山岳的东南方向顺时针至偏西风向均有高大山脉分布。所以地势是西、南、东三面地势高,北部低,B正确,排除ACD。故答案为:B。
7.夜间,山地海拔高,降温快,在山地与谷地之间温差大,形成山风,且势力强,A错误;夜间,山地海拔高,降温快,风由山地吹向谷地,与冰川风(从地势高处吹向地势较低处即由山地吹向谷地)的风向一致,故风速较大,B正确;祁连山区位于西北地区,夏季风影响小;C错误;夜间,山地海拔高,降温快,风由山地吹向谷地,与冰川风(从地势高处吹向地势较低处即由山地吹向谷地)的风向一致,故风速较大,D错误。故答案为:B。
(2022高三上·安阳开学考)南设得兰群岛位于西南极大陆威德尔海西部,距离南极半岛西北约120km,距离南美洲马尔维纳斯群岛约1200km,群岛呈东北—西南向分布,长达550km。南设得兰群岛位于古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板块的衔接部位,其形成与自三叠纪以来古太平洋板块逐渐向南极大陆板块俯冲有关。下图示意南设得兰群岛地理位置和南极大陆大地构造单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构成南设得兰群岛的岩层主要为(  )
A.石灰岩 B.大理岩 C.玄武岩 D.花岗岩
9.横贯南极山脉的主要成因是(  )
A.海水下降,海底山脉逐渐出露 B.火山喷发,喷发碎屑堆积
C.地壳断裂,岩层发生相对位移 D.板块碰撞,浅海地带缓慢拾升
【答案】8.C
9.D
【知识点】矿物与岩石;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点评】板块构造学说与宏观地形:
(1)板块的划分:地球上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及许多小板块组成。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南极洲板块。
(2)板块边界与地形:①挤压碰撞边界(或消亡边界)与地形:位于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线;
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如:喜马拉雅山脉——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阿尔卑斯山脉——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碰撞。
b.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碰撞:形成海岸山脉、岛弧(大陆一侧)、海沟(大洋一侧)等。
如:北美洲西海岸落基山脉——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碰撞;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碰撞;西太平洋岛弧链——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碰撞;马里亚纳海沟——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碰撞。
②张裂边界(或生长边界)与地形:大西洋的“S”形海岭和印度洋、太平洋的“入”形海岭。
形成:裂谷、海洋。如:东非大裂谷——非洲板块内部张裂;红海——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
8.由图文材料可知,南设得兰群岛位于古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板块的衔接部位,与自三叠纪以来古太平洋板块逐渐向南极大陆板块俯冲有关,且岛上有晚新生代多火山爆发,岩浆喷出形成玄武岩,所以构成群岛的岩层主要为玄武岩,故C正确。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形成,石灰岩是沉积作用形成,大理岩是变质作用形成,ABD错误。故答案为:C。
9.读图可知,横贯南极山脉的岩层中含有早泥盆世一侏罗纪沉积盖层,可能是古太平洋板块向南极大陆板块俯冲,导致浅海地带地壳抬升隆起,形成褶皱山脉,故D正确。横贯南极山脉平均海拔4000米,海水下降不可能超过4000米;图示显示为早泥盆世一侏罗纪沉积盖层,是海相沉积,与岩浆活动无关,排除AB。地壳断裂,岩层发生水平方向的相对位移,不能形成山脉,只有抬升,可形成山脉,排除C。故答案为:D。
(2022高三上·安阳开学考)近年来,由于农业灌溉水源日趋减少,新疆阿克苏地区广泛推广棉花“干播湿出”技术,棉花“干播湿出”技术是前茬作物收获后,不再进行常规的大水冬灌、春灌,而是在来年3月下旬一次性完成播种和安装滴灌系统工作,使种子所处的环境达到出苗的要求,并且全程都采用具备GPS导航系统的机械生产,比如覆膜机、穴播器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常规大水冬灌和春灌的主要目的是(  )
A.疏松土壤 B.提高土温 C.洗盐压碱 D.节水增效
11.对土层过厚和松软的棉田在播种前须进行土层压实,主要原因是(  )
A.改善土壤结构 B.防止起垄塌陷
C.增加土壤肥力 D.增加土壤墒情
12.为了在阿克苏地区推广机械化“干播湿出”技术,有效措施有(  )
①积极引导棉农流转土地②加大土地平整力度
③鼓励农民自主购买棉种④大幅度提高化肥使用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0.C
11.B
12.A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解析】【点评】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1.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2 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3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社会经济因素:1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2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3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等。
10.由题意可知,常规的大水冬灌和春灌可以对土壤中的盐分进行淋洗,起到洗盐压碱的作用,A正确。春季土壤含水量过大会使土壤增温速度下降,B错误。大水漫灌用水量大起不到疏松土壤和节水的作用,AD错误。故答案为:C。
11.棉田土壤过厚和松软会造成表土太虚,播种时易形成流土,导致起垄塌陷,在机播时使种子位置不准确,影响后期滴灌和棉花生长,故需要压实土层,B正确。压实土壤不能改善土壤结构,A错误。对土层过厚和松软的棉田在播种前须进行土层压实不能增加土壤肥力,C错误。压实不利于土壤保墒,土壤水分蒸发快,D错误。故答案为:B。
12.引导土地流转和平整土地,有利于碎小土地的整合,有利于采用机械化生产,①②正确。农民自主购买棉种,可能会使棉花生长状况差异大,不利于机械化生产;大幅度提高化肥使用量,会造成土壤污染,③④错误。故答案为:A。
(2022高三上·湖南开学考)清洁剂是一种呈液体状态、用来去污除垢的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在清洁剂出现前,人们一直使用由油脂制成的肥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的封锁造成了德国油脂短缺,1917年德国科学家制作出来第一杯合成清洁剂,1929年生产技术传入英国、瑞典等国,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瑞典关停清洁剂生产企业,并将工厂转移到日本、中国等亚洲临海国家。下图示意世界清洁剂产业转移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推测英国和瑞典成为德国清洁剂技术首先传入国的优势条件是(  )
A.优越的地理位置 B.充足的生产原料
C.先进的科学技术 D.廉价的劳动力成本
14.20世纪80年代中期,瑞典将清洁剂产业转移到亚洲国家的主要目的是(  )
A.获得原料供给 B.降低运输成本
C.加强技术合作 D.减轻环保压力
【答案】13.A
14.D
【知识点】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与瑞典和德国距离较近,节约了运输成本,便于技术的传播。清洁剂是一种化工产品,其原料大多是化学品,属于对水体污染严重的产品。该产业的转移有利于保护本国的环境。
13.英国和瑞典都位于德国北部,距离较近,海运成本较低,因此,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德国清洁剂产品首先传入到英国和瑞典的优势条件,A正确;材料不能体现英国和瑞典具有充足的生产原料,B错误;英国和瑞典与德国同属发达国家,技术水平相差不大,且劳动力成本都比较高,因此CD错误。本题应选A。
14.根据材料可知,清洁剂是一种呈液体状态、用于去污除垢的化工产品,属于对水体污染严重的产品。20世纪80年代中期,瑞典将清洁剂产业转移到亚洲国家的主要目的是减轻本国的环保压力,保护本国的生态环境,D正确;清洁剂是一种化工产品,其原料大多是化学品,而瑞典相比亚洲国家,其化学工业更为发达,故转移到亚洲国家不是为了获取原料,A错误;材料未体现瑞典将清洁剂销售至亚洲国家,应是在亚洲国家生产后运回本国销售,增加了运输成本,B错误;瑞典已经生产清洁剂多年,技术水平先进,无需与亚洲国家进行技术合作,C错误。本题应选D。
(2022高三上·湖南开学考)曲斗香是福建省安溪县生产的海底窖藏白酒,是中国第一种采用海底窖藏工艺生产的高端白酒,海底窖藏的发明改变了中国白酒单一的陆地窖藏方式,创造了中国白酒窖藏的新纪元。下图为福建省曲斗香海底窖藏白酒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曲斗香海底窖藏利用的海洋资源类型主要是(  )
A.海底矿产资源 B.海洋空间资源
C.海洋生物资源 D.海洋化学资源
16.近年来,福建省安溪县曲斗香酒业公司将白酒窖藏在海底有利于(  )
A.扩大沿海地区土地面积 B.降低沿海地区投资风险
C.提高曲斗香白酒年产量 D.缓解沿海地区人地矛盾
【答案】15.B
16.D
【知识点】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按照自然属性,海洋资源分为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洋空间资源、海洋再生能源等。其中,海洋空间资源主要包括海上、海中和海底三大空间。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缓解沿海地区人地矛盾、开发海洋资源、扩展人类生存空间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15.福建省安溪县曲斗香海底窖藏白酒是将在陆地上生产的白酒放置在几十米深的海底,可以降低水解反应速度,使酒体更加稳定,酒质更加绵软醇香,口感回味悠长,所以,曲斗香海底窖藏实际上利用了海洋的空间资源,B正确,白酒窖藏在海底并未开发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化学资源,ACD错误。故答案为:B。
16.福建省安溪县生产的曲斗香白酒利用海底空间窖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充分利用当地的海洋空间资源,D正确,沿海地区土地面积是固定的,A错误;白酒窖藏在海底与沿海地区投资关系不大,B错误;海底仅提供空间资源,产量不受其影响,C错误。故答案为:D。
二、综合题
17.(2022高三上·湖南开学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特雷尔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南部城市。1896年,距离美国边界十余千米处的加拿大特雷尔冶炼厂开始采产锌和锡,20世纪20年代中期,该厂成为北美洲最大的冶炼厂。1930年,每天由该冶炼厂排出的大量废气和废水经过加拿大进入美国境内,给美国当地带来巨大危害。美国为维护本国的环境安全,通过两次国际仲裁,要求加拿大除了赔偿损失外,还要采取治本措施。下图示意特雷尔冶炼厂位置。
(1)指出加拿大特雷尔冶炼厂可能产生的跨境环境污染类型。
(2)分析加拿大特雷尔冶炼厂能够对美国产生跨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3)推测加拿大特雷尔冶炼厂在仲裁后针对跨境污染可采取的治本措施。
【答案】(1)大气污染;水体污染。
(2)加拿大特雷尔冶炼厂位于哥伦比亚河上游,美国位于下游;特雷尔冶炼厂位于偏北风上风向,美国位于偏北风下风向;特雷尔冶炼厂排放的大量废气在偏北风的吹送下,废水经河流顺流而下,使美国的大气和水体受到污染。
(3)使用清洁能源和净化设备,减少废弃物排放量;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加强国际合作,共同防治跨境污染等。
【知识点】污染物跨境转移及其应对措施
【解析】【分析】(1)由材料信息“1930年,每天由该冶炼厂排出的大量废气和废水经过加拿大进入美国境内,给美国当地带来巨大危害”可知,冶炼厂一般产生的跨境污染问题为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
(2)可根据特雷尔冶炼厂的地理位置,从河流和风向阐述该冶炼厂对美国产生的跨境污染。加拿大特雷尔冶炼厂位于哥伦比亚河上游,美国位于下游,特雷尔冶炼厂排放的废水经河流顺流而下,使美国的水体受到污染;特雷尔冶炼厂位于偏北风上风向,美国位于偏北风下风向,特雷尔冶炼厂排放的大量废气在偏北风的吹送下,使美国的大气受到污染。
(3)治理措施可从冶炼厂废气的回收、生产工艺的改进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治理等方面思考。大力开发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使用净化设备,提高工艺,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量;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与美国加强联系,加强国际合作,共同防治跨境污染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污染物的跨境转移及其应对措施。污染物跨国传输是指通过大气环流、河流径流等自然过程传输到其他国家。从污染物的源头防范、事中风险控制、事后治理等环节采取措施。该本题中主要是加拿大的废气随风到达美国,出现大气污染。加拿大废水顺河流而下,进入美国,造成水体污染。如果是彻底解决问题,可以采用新能源;调整结构;共同防治。
18.(2022高三上·湖南开学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兰西城市群是以甘肃省会兰州市与青海省会西宁市为中心的中国西部重要的跨省区城市群。兰西城市群处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界地带,地貌形态复杂,黄河横贯而过,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根据《新型城镇化品质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兰西城市群各城市的品质(用地品质、经济品质、社会品质、生态品质、环保品质、交通品质)指数处于相对中等和较低的水平,兰州市和西宁市处于领头地位。下图示意兰西城市群地理概况。
(1)简述兰西城市群各城市品质的空间分布特征。
(2)分析兰西城市群各城市的品质指数较低的原因。
(3)说明未来兰西城市群品质建设过程中当地政府应注重的问题。
【答案】(1)兰西城市群城市品质差异大,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兰西城市群综合品质呈较为突出的沿交通干线分布的特征,综合品质较高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西向交通廊道上。
(2)兰西城市群地处内陆腹地,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缓慢,品质城市建设起步较晚;地形地貌复杂,品质城市建设具有局限性。
(3)有序发展城市规模,扩大对品质城市建设的促进作用,避免城市规模过大对品质城市造成的消极影响;在强化其生态品质的同时,加强其他品质的提升;找准各城市发展的短板,精准推动各城市的品质建设,实现兰西城市群综合品质的均衡发展。
【知识点】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
【解析】【分析】(1)结合图示和材料可知,城市品质差异大、空间分布不均;东部城市品质较高,西部城市品质较低;品质较高的城市集中分布在公路和铁路沿线等。
(2)兰西城市区位于黄河上游地区,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处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界地带,地貌形态复杂,品质城市建设具有局限性;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速度缓慢,品质城市建设起步较晚等。
(3)从城市群规模的控制、生态环境建设和发展水平等方面思考。控制城市发展的规模,扩大对品质城市的促进作用;在强化其生态品质的同时,加强其他品质的提升;找准各城市经济发展的短板,精准推动各城市的品质建设;实现兰西城市群综合品质的均衡发展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空间分布特点的描述及城市群品质建设的措施。分布特点一般从分布状况、分布趋势、集中程度等方面回答。该区指数低主要从兰西城市群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思考。在城市群建设过程中要防止规模过大;不能只注重一方面,注意多方面品质的提升。找出发展短板,尽量实现均衡发展。
19.(2022高三上·安阳开学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潮成砂脊是一种重要的由潮流沉积形成的浅海砂体,它们的形体异常庞大,且成群分布。在我国苏北海岸带存在大型的潮成辐射砂脊体系,既有陆上潮成砂脊,也有海域潮成砂脊,单个砂体长数十千米至近百千米(如图,I、Ⅱ、Ⅲ代表潮成砂脊形成的年代由早到晚),主要形成于末次冰期后期。苏北潮成辐射砂脊位于南黄海西南部,北部为山东半岛,西接江苏海岸,东部为朝鲜半岛,形成一个巨型长海湾。来自大洋的潮波受山东半岛的阻挡折返南下,与来自东海的潮波辐合。
(1)说明图中海域潮成砂脊(Ⅲ)的形态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2)判断图中海域潮成砂脊(Ⅲ)的主要物质来源,并说明判断理由。
(3)根据潮成砂脊形成的先后顺序,分析末次冰期后期南黄海的海陆变迁过程。
【答案】(1)特征:以琼港为顶点向黄海呈辐射状分布。原因:从太平洋来的潮流与山东半岛反射的潮流相遇,在琼港附近形成辐聚辐散的潮流,所以沉积形成辐射状砂脊。
(2)物质来源:废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大量的沉积物为潮成砂脊主要的物质来源。理由:图中潮成砂脊北部分布有废黄河三角洲;南部为长江三角洲。
(3)末次冰期后期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南黄海区域部分陆地被海水淹没,陆地面积缩小,达到最大范围时现今长江三角洲地区镇江、扬州以东均被淹没;之后气温上升速度下降,海平面上升速率减小,河流在河口的沉积率逐渐超过海平面上升速度,三角洲向海洋方向推进。
【知识点】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影响;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南黄海西南部海域潮成砂脊,以琼港为顶点向黄海北、东、东南三面延伸,呈辐射状分布。辐射砂脊体系的形成离不开独特的潮汐动力系统,由材料“来自大洋的潮波受山东半岛的阻挡折返南下,与来自东海的潮波辐合”分析可知,从太平洋来的海潮在向黄海推进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山东半岛的阻碍、反射等作用折返南下形成的一组“旋转潮波”,在江苏北部沿海海区与来自东海的潮波辐合,两个巨大的潮波系统碰撞、叠加,形成了一个以弶港为中心,辐聚辐散的独特水动力体系,所以沉积形成辐射状砂脊。
(2)物质来源:古长江和古黄河入海搬运的大量沉积物是潮成砂脊主要的物质来源。理由:由图可知,图中潮成砂脊北部是废黄河三角洲,遗留有大量沙体;南部为长江三角洲,也有大量泥沙等沉积物入海。
(3)图中I、Ⅱ、Ⅲ代表潮成砂脊形成的年代由早到晚。砂脊是独特的潮汐动力系统作用的产物,依据I潮成砂脊的位置分析可知,末次冰期后期气候变暖,海平面迅速上升,南黄海区域部分陆地被海水淹没,陆地面积缩小,达到最大范围时现今长江三角洲地区镇江、扬州以东均被淹没,所以当时I潮成砂脊形成;但之后气温上升速度下降,海平面上升速率减小,河流在河口的沉积速度逐渐超过海平面上升速度,黄海海岸线向海洋方向阶段性推进,I、Ⅱ潮成砂脊已成为陆地的一部分。
【点评】冲积扇是指当水流流出谷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三角洲平原一般是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20.(2022高三上·安阳开学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形是一类复杂的综合环境因素,可从海拔、坡向、坡度及凹凸度等多种角度进行区分。森林植被的生长和更新在很大程度上受海拔和坡向的影响,但是在海拔和坡向相近的情况下,坡度、凹凸度等微地形会对光照、热量、水分、土壤等自然因子进行再分配,进而影响林木的生长和更新。某团队选取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海拔1800m左右同一坡向陡坡、缓坡、凸地、凹地等微地形的森林植被林分密度(林木对其所占空间的利用程度,即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数)、平均胸径(胸径是指树干距地面以上相当于一般成年人胸高部位的直径)的变化状况为研究对象绘制成下图。
(1)判断并解释造成陡坡和缓坡林分密度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
(2)从林分密度出发,分析凹地林木平均胸径大于凸地的原因。
(3)不同于林分密度,缓坡的幼树密度小于其他微地形,推测其成因。
【答案】(1)土壤。坡度越大,地表径流的流量和速度就越大;随着水土流失加剧,土壤中营养物质减少,不利于植株的存活,所以缓坡林分密度大于陡坡。
(2)与凸地相比,凹地林分密度较低,生存条件较差;中、大级别胸径的植株对光照等的争夺能力强,占比较多;而小级别胸径林木的争夺能力弱,不易存活,所以凹地林木平均胸径较大。
(3)缓坡的林分密度显著大于其他微地形,森林的郁闭度较高;不能满足幼树对光照和生长空间的需求,所以幼树密度较低。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成土因素;土壤的功能与养护;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1)图中显示,陡坡的林分密度小于缓坡,造成陡坡和缓坡林分密度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土壤。据所学可知,坡度越陡,坡面径流流速越快,流水对坡面的冲刷侵蚀作用越强,水土流失程度越大,土壤比较瘠薄,土壤中营养物质流失多,不利于植物存活与生长,所以陡坡林分密度小于缓坡。
(2)图中显示,凹地林分密度低于凸地,说明凹地的植物生存环境要比凸地差;在凹地中,胸径较大的植株,树冠较大,根系延伸范围较大,对光照和水源的争夺能力较强,加速了其生长,而胸径小的树木树冠较小,根系延伸范围较小,对光照和水源争夺能力较弱,不易存活或生长,所以,凹地树林的平均胸径较大。
(3)据图可知,缓坡的林分密度高于陡坡、凹地和凸地等其他微地形,森林的郁闭度最高;林下的光照较弱,生长空间有限,不能满足幼树对光照和生长空间的需求,所以幼树存活少,密度低。
【点评】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指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其表现为:①地理环境中要素相互影响,这一要素的变化影响到另外要素的变化;②地理环境中,这一部分会影响到另外的部分,这一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到另外部分的变化;③全球大小各级自然综合体内部,任何一个要素和部分的发展变化,都要受到整体的制约。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湖南省三湘创新发展联合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起点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2022高三上·湖南开学考)科特迪瓦位于非洲几内亚湾北岸,南北民居差异较大,北部多为“蘑菇屋”(呈圆锥形,顶部为茅草,墙壁由泥土堆砌而成),南部多为“四水归一房”(房顶呈四面坡形,下雨时,雨水顺四周房檐排出地面水沟,房屋地面由众多木桩支起),下图为科特迪瓦地理位置图及其两类民居位置示意图(图中黑点表示首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科特迪瓦民居南北差异的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河流 C.气候 D.土地
2.与北部的“落菇屋”相比,南部的“四水归一房”(  )
A.房屋建筑用材进口量较大 B.屋内空气湿度年内变化小
C.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较差 D.修葺周期的间隔时间较长
(2022高三上·湖南开学考)青藏高原被誉为“中华水塔”,广泛分布的多年冻土和季节冻土在保障我国水资源安金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冻土作为不透水层或者弱透水层,能够从性质上改变土壤水热运移规律。下图为据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青海海北站季节冻土的水热监测数据绘制的土壤冻结深度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时段土壤冻融过程(  )
A.冻结速度快于融化速度 B.冻结方向为自下而上发展
C.3月份冻结深度较稳定 D.表层融化速度比深层慢
4.在冻结初期(11月13日至11月23日),冻结深度变化较小的原因可能是(  )
A.太阳辐射弱 B.昼夜温差大 C.土壤水分少 D.冻结放热多
5.在整个冻融过程中土壤含水量(未冻水含量)变化较大,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在非冻结时期,深层含水量变化大
B.在冻结过程中,各层含水量均增加
C.在消融过程中,表层土蓄水量增加
D.在整个过程中,水分运动方向相同
(2022高三上·湖南开学考)因冰川表面温度总是低于同高度自由大气,从而形成的冰川表面向下的风场,被称为冰川风。地形与下垫面特性差异导致的下垫面动力和热力特性不均匀性,易引发诸知山谷风和冰川风等局地环流。下图示意我国祁连山某山岳冰川夏季平均风向和风速随当地地方时变化情况(风向是以正北方向为起点顺时针旋转的角度),该区三面环山,上部为冰川,下事地形坡度大,底部为山间盆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该研究区总体的地势特征是(  )
A.西、北、东三面高,南部低 B.西、南、东三面高,北部低
C.南、西、北三面高,东部低 D.北、东、南三面高,西部低
7.该研究区夜间风向稳定且风速较大,原因是此时(  )
A.以冰川风为主,山谷风较弱 B.山风和冰川风的风向一致
C.以夏季风为主,局地风较弱 D.谷风和冰川风的风向一致
(2022高三上·安阳开学考)南设得兰群岛位于西南极大陆威德尔海西部,距离南极半岛西北约120km,距离南美洲马尔维纳斯群岛约1200km,群岛呈东北—西南向分布,长达550km。南设得兰群岛位于古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板块的衔接部位,其形成与自三叠纪以来古太平洋板块逐渐向南极大陆板块俯冲有关。下图示意南设得兰群岛地理位置和南极大陆大地构造单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构成南设得兰群岛的岩层主要为(  )
A.石灰岩 B.大理岩 C.玄武岩 D.花岗岩
9.横贯南极山脉的主要成因是(  )
A.海水下降,海底山脉逐渐出露 B.火山喷发,喷发碎屑堆积
C.地壳断裂,岩层发生相对位移 D.板块碰撞,浅海地带缓慢拾升
(2022高三上·安阳开学考)近年来,由于农业灌溉水源日趋减少,新疆阿克苏地区广泛推广棉花“干播湿出”技术,棉花“干播湿出”技术是前茬作物收获后,不再进行常规的大水冬灌、春灌,而是在来年3月下旬一次性完成播种和安装滴灌系统工作,使种子所处的环境达到出苗的要求,并且全程都采用具备GPS导航系统的机械生产,比如覆膜机、穴播器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常规大水冬灌和春灌的主要目的是(  )
A.疏松土壤 B.提高土温 C.洗盐压碱 D.节水增效
11.对土层过厚和松软的棉田在播种前须进行土层压实,主要原因是(  )
A.改善土壤结构 B.防止起垄塌陷
C.增加土壤肥力 D.增加土壤墒情
12.为了在阿克苏地区推广机械化“干播湿出”技术,有效措施有(  )
①积极引导棉农流转土地②加大土地平整力度
③鼓励农民自主购买棉种④大幅度提高化肥使用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2高三上·湖南开学考)清洁剂是一种呈液体状态、用来去污除垢的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在清洁剂出现前,人们一直使用由油脂制成的肥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的封锁造成了德国油脂短缺,1917年德国科学家制作出来第一杯合成清洁剂,1929年生产技术传入英国、瑞典等国,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瑞典关停清洁剂生产企业,并将工厂转移到日本、中国等亚洲临海国家。下图示意世界清洁剂产业转移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推测英国和瑞典成为德国清洁剂技术首先传入国的优势条件是(  )
A.优越的地理位置 B.充足的生产原料
C.先进的科学技术 D.廉价的劳动力成本
14.20世纪80年代中期,瑞典将清洁剂产业转移到亚洲国家的主要目的是(  )
A.获得原料供给 B.降低运输成本
C.加强技术合作 D.减轻环保压力
(2022高三上·湖南开学考)曲斗香是福建省安溪县生产的海底窖藏白酒,是中国第一种采用海底窖藏工艺生产的高端白酒,海底窖藏的发明改变了中国白酒单一的陆地窖藏方式,创造了中国白酒窖藏的新纪元。下图为福建省曲斗香海底窖藏白酒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曲斗香海底窖藏利用的海洋资源类型主要是(  )
A.海底矿产资源 B.海洋空间资源
C.海洋生物资源 D.海洋化学资源
16.近年来,福建省安溪县曲斗香酒业公司将白酒窖藏在海底有利于(  )
A.扩大沿海地区土地面积 B.降低沿海地区投资风险
C.提高曲斗香白酒年产量 D.缓解沿海地区人地矛盾
二、综合题
17.(2022高三上·湖南开学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特雷尔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南部城市。1896年,距离美国边界十余千米处的加拿大特雷尔冶炼厂开始采产锌和锡,20世纪20年代中期,该厂成为北美洲最大的冶炼厂。1930年,每天由该冶炼厂排出的大量废气和废水经过加拿大进入美国境内,给美国当地带来巨大危害。美国为维护本国的环境安全,通过两次国际仲裁,要求加拿大除了赔偿损失外,还要采取治本措施。下图示意特雷尔冶炼厂位置。
(1)指出加拿大特雷尔冶炼厂可能产生的跨境环境污染类型。
(2)分析加拿大特雷尔冶炼厂能够对美国产生跨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3)推测加拿大特雷尔冶炼厂在仲裁后针对跨境污染可采取的治本措施。
18.(2022高三上·湖南开学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兰西城市群是以甘肃省会兰州市与青海省会西宁市为中心的中国西部重要的跨省区城市群。兰西城市群处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界地带,地貌形态复杂,黄河横贯而过,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根据《新型城镇化品质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兰西城市群各城市的品质(用地品质、经济品质、社会品质、生态品质、环保品质、交通品质)指数处于相对中等和较低的水平,兰州市和西宁市处于领头地位。下图示意兰西城市群地理概况。
(1)简述兰西城市群各城市品质的空间分布特征。
(2)分析兰西城市群各城市的品质指数较低的原因。
(3)说明未来兰西城市群品质建设过程中当地政府应注重的问题。
19.(2022高三上·安阳开学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潮成砂脊是一种重要的由潮流沉积形成的浅海砂体,它们的形体异常庞大,且成群分布。在我国苏北海岸带存在大型的潮成辐射砂脊体系,既有陆上潮成砂脊,也有海域潮成砂脊,单个砂体长数十千米至近百千米(如图,I、Ⅱ、Ⅲ代表潮成砂脊形成的年代由早到晚),主要形成于末次冰期后期。苏北潮成辐射砂脊位于南黄海西南部,北部为山东半岛,西接江苏海岸,东部为朝鲜半岛,形成一个巨型长海湾。来自大洋的潮波受山东半岛的阻挡折返南下,与来自东海的潮波辐合。
(1)说明图中海域潮成砂脊(Ⅲ)的形态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2)判断图中海域潮成砂脊(Ⅲ)的主要物质来源,并说明判断理由。
(3)根据潮成砂脊形成的先后顺序,分析末次冰期后期南黄海的海陆变迁过程。
20.(2022高三上·安阳开学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形是一类复杂的综合环境因素,可从海拔、坡向、坡度及凹凸度等多种角度进行区分。森林植被的生长和更新在很大程度上受海拔和坡向的影响,但是在海拔和坡向相近的情况下,坡度、凹凸度等微地形会对光照、热量、水分、土壤等自然因子进行再分配,进而影响林木的生长和更新。某团队选取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海拔1800m左右同一坡向陡坡、缓坡、凸地、凹地等微地形的森林植被林分密度(林木对其所占空间的利用程度,即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数)、平均胸径(胸径是指树干距地面以上相当于一般成年人胸高部位的直径)的变化状况为研究对象绘制成下图。
(1)判断并解释造成陡坡和缓坡林分密度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
(2)从林分密度出发,分析凹地林木平均胸径大于凸地的原因。
(3)不同于林分密度,缓坡的幼树密度小于其他微地形,推测其成因。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B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环境会影响到社会经济。同一国家,建筑物差异巨大,跟当地的自然条件有关。房屋修建一般是就地取材,根据两地房屋的材料,并结合到当地纬度,可知北方属于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少,房屋主要特点是隔热、防晒。南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空气湿度大。房屋建筑主要特点是通风、排水。
1.读图可知,科特迪瓦位于几内亚湾北岸,南北气候差异较大,其中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夏季降水较多,冬季较少,降水干湿季分明,圆锥形的“蘑菇屋”利于雨季排水和旱季遮阳;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降水丰沛,湿度较大,蚊虫较多,四面坡形的屋顶可以随时排水,屋子地面由木桩支起,可起到防潮、防虫蛇等作用,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2.由材料并结合“蘑菇屋”和“四水归一房”的景观图可知,“蘑菇屋”主要分布于科特迪瓦北部热带草原气候区,“四水归一房”主要分布在南部热带雨林气候区,南部气候终年湿热,屋内空气湿度年内变化小;北部干季气候干燥,“蘑菇屋”更耐用,修葺周期的间隔时间更长;“蘑菇屋”和“四水归一房”都是因地制宜的建筑,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强,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3.C
4.B
5.C
【知识点】中国的青藏地区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青藏地区的冻土。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看图。根据图例虚线为冻结过程,可知冻结过程从2015年11月13日至2016年3月31日,冻结深度超过来米。从3月31日到6月21日为融化过程,从表层开始融化,最后至融化完。根据曲线平稳可知冻土深度稳定。冻结深度小表示白天接受太阳辐射能与晚上释放的地面辐射平衡。表层冻土融化产生水,深层冻土未融化,水分难以下渗,因此土壤水分含量大。
3.读图可知,该时段土壤冻融过程,冻结时间为2015年11月13日至2016年3月31日,融化过程为3月31日至6月21日,冻结时间较融化时间长,A错误;方向应为自上而下发生冻结,B错误;3月冻结深度变化较小,曲线较为平稳,C正确;融化时表层吸收热量较多,融化速度更快,D错误。故答案为:C。
4.由题意可知,11月13日至23日冻结深度变化较小,说明冻结难以向下进行,结合气候特点可知,该时段昼夜温差大,夜冻昼消,所以冻结深度难以加深,B正确;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A错误;土壤水分少不应该只体现在这10天,C错误;冻结吸热,D错误。故答案为:B。
5.在非冻结时期,土壤含水量主要受降水和蒸发影响,表层变化更大,A错误;在冻结过程中,冻结会减少土壤水分, B错误;在消融过程中,由于冻土层的不透水作用,表层冻土融水和降水难以下渗,蓄水量增加,C正确;在整个过程中,水分运动会受到重力、蒸发等多种因素影响,运动方向会发生变化,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6.B
7.B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及学生的读图能力。解此题关键在于看懂图文材料。 风向是以正北方向为起点顺时针旋转的角度 ,当0时刻,角度为140°左右,此时顺势针旋转140°,为东南风,12点是,角度为185°左右,为南风;18点时,顺时针旋转270°左右,为偏西风。再根据风向判断地势高低。根据热力环流,可知夜晚山风从山坡吹向谷底,与冰川风风向一直,风速快。
6.根据冰川风的定义,冰川风自较高海拔的冰川表面向地势较低的区域运动,存在冰川风的区域大致从地势高处吹向地势较低处(由山地吹向谷地)。图中风向自东南方向顺时针逐渐偏至西风,说明图示山岳的东南方向顺时针至偏西风向均有高大山脉分布。所以地势是西、南、东三面地势高,北部低,B正确,排除ACD。故答案为:B。
7.夜间,山地海拔高,降温快,在山地与谷地之间温差大,形成山风,且势力强,A错误;夜间,山地海拔高,降温快,风由山地吹向谷地,与冰川风(从地势高处吹向地势较低处即由山地吹向谷地)的风向一致,故风速较大,B正确;祁连山区位于西北地区,夏季风影响小;C错误;夜间,山地海拔高,降温快,风由山地吹向谷地,与冰川风(从地势高处吹向地势较低处即由山地吹向谷地)的风向一致,故风速较大,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8.C
9.D
【知识点】矿物与岩石;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点评】板块构造学说与宏观地形:
(1)板块的划分:地球上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及许多小板块组成。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南极洲板块。
(2)板块边界与地形:①挤压碰撞边界(或消亡边界)与地形:位于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线;
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如:喜马拉雅山脉——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阿尔卑斯山脉——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碰撞。
b.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碰撞:形成海岸山脉、岛弧(大陆一侧)、海沟(大洋一侧)等。
如:北美洲西海岸落基山脉——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碰撞;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碰撞;西太平洋岛弧链——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碰撞;马里亚纳海沟——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碰撞。
②张裂边界(或生长边界)与地形:大西洋的“S”形海岭和印度洋、太平洋的“入”形海岭。
形成:裂谷、海洋。如:东非大裂谷——非洲板块内部张裂;红海——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
8.由图文材料可知,南设得兰群岛位于古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板块的衔接部位,与自三叠纪以来古太平洋板块逐渐向南极大陆板块俯冲有关,且岛上有晚新生代多火山爆发,岩浆喷出形成玄武岩,所以构成群岛的岩层主要为玄武岩,故C正确。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形成,石灰岩是沉积作用形成,大理岩是变质作用形成,ABD错误。故答案为:C。
9.读图可知,横贯南极山脉的岩层中含有早泥盆世一侏罗纪沉积盖层,可能是古太平洋板块向南极大陆板块俯冲,导致浅海地带地壳抬升隆起,形成褶皱山脉,故D正确。横贯南极山脉平均海拔4000米,海水下降不可能超过4000米;图示显示为早泥盆世一侏罗纪沉积盖层,是海相沉积,与岩浆活动无关,排除AB。地壳断裂,岩层发生水平方向的相对位移,不能形成山脉,只有抬升,可形成山脉,排除C。故答案为:D。
【答案】10.C
11.B
12.A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解析】【点评】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1.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2 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3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社会经济因素:1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2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3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等。
10.由题意可知,常规的大水冬灌和春灌可以对土壤中的盐分进行淋洗,起到洗盐压碱的作用,A正确。春季土壤含水量过大会使土壤增温速度下降,B错误。大水漫灌用水量大起不到疏松土壤和节水的作用,AD错误。故答案为:C。
11.棉田土壤过厚和松软会造成表土太虚,播种时易形成流土,导致起垄塌陷,在机播时使种子位置不准确,影响后期滴灌和棉花生长,故需要压实土层,B正确。压实土壤不能改善土壤结构,A错误。对土层过厚和松软的棉田在播种前须进行土层压实不能增加土壤肥力,C错误。压实不利于土壤保墒,土壤水分蒸发快,D错误。故答案为:B。
12.引导土地流转和平整土地,有利于碎小土地的整合,有利于采用机械化生产,①②正确。农民自主购买棉种,可能会使棉花生长状况差异大,不利于机械化生产;大幅度提高化肥使用量,会造成土壤污染,③④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13.A
14.D
【知识点】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与瑞典和德国距离较近,节约了运输成本,便于技术的传播。清洁剂是一种化工产品,其原料大多是化学品,属于对水体污染严重的产品。该产业的转移有利于保护本国的环境。
13.英国和瑞典都位于德国北部,距离较近,海运成本较低,因此,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德国清洁剂产品首先传入到英国和瑞典的优势条件,A正确;材料不能体现英国和瑞典具有充足的生产原料,B错误;英国和瑞典与德国同属发达国家,技术水平相差不大,且劳动力成本都比较高,因此CD错误。本题应选A。
14.根据材料可知,清洁剂是一种呈液体状态、用于去污除垢的化工产品,属于对水体污染严重的产品。20世纪80年代中期,瑞典将清洁剂产业转移到亚洲国家的主要目的是减轻本国的环保压力,保护本国的生态环境,D正确;清洁剂是一种化工产品,其原料大多是化学品,而瑞典相比亚洲国家,其化学工业更为发达,故转移到亚洲国家不是为了获取原料,A错误;材料未体现瑞典将清洁剂销售至亚洲国家,应是在亚洲国家生产后运回本国销售,增加了运输成本,B错误;瑞典已经生产清洁剂多年,技术水平先进,无需与亚洲国家进行技术合作,C错误。本题应选D。
【答案】15.B
16.D
【知识点】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按照自然属性,海洋资源分为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洋空间资源、海洋再生能源等。其中,海洋空间资源主要包括海上、海中和海底三大空间。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缓解沿海地区人地矛盾、开发海洋资源、扩展人类生存空间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15.福建省安溪县曲斗香海底窖藏白酒是将在陆地上生产的白酒放置在几十米深的海底,可以降低水解反应速度,使酒体更加稳定,酒质更加绵软醇香,口感回味悠长,所以,曲斗香海底窖藏实际上利用了海洋的空间资源,B正确,白酒窖藏在海底并未开发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化学资源,ACD错误。故答案为:B。
16.福建省安溪县生产的曲斗香白酒利用海底空间窖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充分利用当地的海洋空间资源,D正确,沿海地区土地面积是固定的,A错误;白酒窖藏在海底与沿海地区投资关系不大,B错误;海底仅提供空间资源,产量不受其影响,C错误。故答案为:D。
17.【答案】(1)大气污染;水体污染。
(2)加拿大特雷尔冶炼厂位于哥伦比亚河上游,美国位于下游;特雷尔冶炼厂位于偏北风上风向,美国位于偏北风下风向;特雷尔冶炼厂排放的大量废气在偏北风的吹送下,废水经河流顺流而下,使美国的大气和水体受到污染。
(3)使用清洁能源和净化设备,减少废弃物排放量;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加强国际合作,共同防治跨境污染等。
【知识点】污染物跨境转移及其应对措施
【解析】【分析】(1)由材料信息“1930年,每天由该冶炼厂排出的大量废气和废水经过加拿大进入美国境内,给美国当地带来巨大危害”可知,冶炼厂一般产生的跨境污染问题为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
(2)可根据特雷尔冶炼厂的地理位置,从河流和风向阐述该冶炼厂对美国产生的跨境污染。加拿大特雷尔冶炼厂位于哥伦比亚河上游,美国位于下游,特雷尔冶炼厂排放的废水经河流顺流而下,使美国的水体受到污染;特雷尔冶炼厂位于偏北风上风向,美国位于偏北风下风向,特雷尔冶炼厂排放的大量废气在偏北风的吹送下,使美国的大气受到污染。
(3)治理措施可从冶炼厂废气的回收、生产工艺的改进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治理等方面思考。大力开发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使用净化设备,提高工艺,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量;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与美国加强联系,加强国际合作,共同防治跨境污染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污染物的跨境转移及其应对措施。污染物跨国传输是指通过大气环流、河流径流等自然过程传输到其他国家。从污染物的源头防范、事中风险控制、事后治理等环节采取措施。该本题中主要是加拿大的废气随风到达美国,出现大气污染。加拿大废水顺河流而下,进入美国,造成水体污染。如果是彻底解决问题,可以采用新能源;调整结构;共同防治。
18.【答案】(1)兰西城市群城市品质差异大,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兰西城市群综合品质呈较为突出的沿交通干线分布的特征,综合品质较高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西向交通廊道上。
(2)兰西城市群地处内陆腹地,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缓慢,品质城市建设起步较晚;地形地貌复杂,品质城市建设具有局限性。
(3)有序发展城市规模,扩大对品质城市建设的促进作用,避免城市规模过大对品质城市造成的消极影响;在强化其生态品质的同时,加强其他品质的提升;找准各城市发展的短板,精准推动各城市的品质建设,实现兰西城市群综合品质的均衡发展。
【知识点】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
【解析】【分析】(1)结合图示和材料可知,城市品质差异大、空间分布不均;东部城市品质较高,西部城市品质较低;品质较高的城市集中分布在公路和铁路沿线等。
(2)兰西城市区位于黄河上游地区,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处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界地带,地貌形态复杂,品质城市建设具有局限性;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速度缓慢,品质城市建设起步较晚等。
(3)从城市群规模的控制、生态环境建设和发展水平等方面思考。控制城市发展的规模,扩大对品质城市的促进作用;在强化其生态品质的同时,加强其他品质的提升;找准各城市经济发展的短板,精准推动各城市的品质建设;实现兰西城市群综合品质的均衡发展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空间分布特点的描述及城市群品质建设的措施。分布特点一般从分布状况、分布趋势、集中程度等方面回答。该区指数低主要从兰西城市群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思考。在城市群建设过程中要防止规模过大;不能只注重一方面,注意多方面品质的提升。找出发展短板,尽量实现均衡发展。
19.【答案】(1)特征:以琼港为顶点向黄海呈辐射状分布。原因:从太平洋来的潮流与山东半岛反射的潮流相遇,在琼港附近形成辐聚辐散的潮流,所以沉积形成辐射状砂脊。
(2)物质来源:废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大量的沉积物为潮成砂脊主要的物质来源。理由:图中潮成砂脊北部分布有废黄河三角洲;南部为长江三角洲。
(3)末次冰期后期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南黄海区域部分陆地被海水淹没,陆地面积缩小,达到最大范围时现今长江三角洲地区镇江、扬州以东均被淹没;之后气温上升速度下降,海平面上升速率减小,河流在河口的沉积率逐渐超过海平面上升速度,三角洲向海洋方向推进。
【知识点】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影响;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南黄海西南部海域潮成砂脊,以琼港为顶点向黄海北、东、东南三面延伸,呈辐射状分布。辐射砂脊体系的形成离不开独特的潮汐动力系统,由材料“来自大洋的潮波受山东半岛的阻挡折返南下,与来自东海的潮波辐合”分析可知,从太平洋来的海潮在向黄海推进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山东半岛的阻碍、反射等作用折返南下形成的一组“旋转潮波”,在江苏北部沿海海区与来自东海的潮波辐合,两个巨大的潮波系统碰撞、叠加,形成了一个以弶港为中心,辐聚辐散的独特水动力体系,所以沉积形成辐射状砂脊。
(2)物质来源:古长江和古黄河入海搬运的大量沉积物是潮成砂脊主要的物质来源。理由:由图可知,图中潮成砂脊北部是废黄河三角洲,遗留有大量沙体;南部为长江三角洲,也有大量泥沙等沉积物入海。
(3)图中I、Ⅱ、Ⅲ代表潮成砂脊形成的年代由早到晚。砂脊是独特的潮汐动力系统作用的产物,依据I潮成砂脊的位置分析可知,末次冰期后期气候变暖,海平面迅速上升,南黄海区域部分陆地被海水淹没,陆地面积缩小,达到最大范围时现今长江三角洲地区镇江、扬州以东均被淹没,所以当时I潮成砂脊形成;但之后气温上升速度下降,海平面上升速率减小,河流在河口的沉积速度逐渐超过海平面上升速度,黄海海岸线向海洋方向阶段性推进,I、Ⅱ潮成砂脊已成为陆地的一部分。
【点评】冲积扇是指当水流流出谷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三角洲平原一般是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20.【答案】(1)土壤。坡度越大,地表径流的流量和速度就越大;随着水土流失加剧,土壤中营养物质减少,不利于植株的存活,所以缓坡林分密度大于陡坡。
(2)与凸地相比,凹地林分密度较低,生存条件较差;中、大级别胸径的植株对光照等的争夺能力强,占比较多;而小级别胸径林木的争夺能力弱,不易存活,所以凹地林木平均胸径较大。
(3)缓坡的林分密度显著大于其他微地形,森林的郁闭度较高;不能满足幼树对光照和生长空间的需求,所以幼树密度较低。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成土因素;土壤的功能与养护;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1)图中显示,陡坡的林分密度小于缓坡,造成陡坡和缓坡林分密度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土壤。据所学可知,坡度越陡,坡面径流流速越快,流水对坡面的冲刷侵蚀作用越强,水土流失程度越大,土壤比较瘠薄,土壤中营养物质流失多,不利于植物存活与生长,所以陡坡林分密度小于缓坡。
(2)图中显示,凹地林分密度低于凸地,说明凹地的植物生存环境要比凸地差;在凹地中,胸径较大的植株,树冠较大,根系延伸范围较大,对光照和水源的争夺能力较强,加速了其生长,而胸径小的树木树冠较小,根系延伸范围较小,对光照和水源争夺能力较弱,不易存活或生长,所以,凹地树林的平均胸径较大。
(3)据图可知,缓坡的林分密度高于陡坡、凹地和凸地等其他微地形,森林的郁闭度最高;林下的光照较弱,生长空间有限,不能满足幼树对光照和生长空间的需求,所以幼树存活少,密度低。
【点评】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指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其表现为:①地理环境中要素相互影响,这一要素的变化影响到另外要素的变化;②地理环境中,这一部分会影响到另外的部分,这一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到另外部分的变化;③全球大小各级自然综合体内部,任何一个要素和部分的发展变化,都要受到整体的制约。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